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苏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现状评价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富营养化指数法评价了2010年度江苏近岸海域水质状况。结果表明,50%的海水水质测点已显现出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迹象;影响江苏近岸海域的首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二者污染分担率之和近50%;现阶段造成江苏近岸海域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因素来源于入海河流和直排海污染源的氮磷输入,与"十五"末相比,全省主要入海河流TN排放量增长约284%,TP排放量增长约451%。  相似文献   

2.
基于调查监测数据和历史数据,分析兴凯湖中国区域水质及污染现状。结果表明,兴凯湖为Ⅳ类水质,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处于轻度富营养化状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浓度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分析其原因,穆棱河分洪水是兴凯湖地面水的主要来源,这部分水质远较其他入湖河流水质差,因此穆棱河湖北闸在洪水期的泄洪水是兴凯湖的一个主要污染源。  相似文献   

3.
喻家湖水质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设计合理的水质监测网,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并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对武汉市喻家湖在2011年-2012年期间12个监测点、13个水质参数监测值进行水质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喻家湖13个水质指标概括为4个主成分:第一主成分代表喻家湖的重金属污染,第二主成分代表其富营养化水平,第三主成分代表有机污染程度,第四主成分间接指示富营养化程度;在时间和空间变化上都可分为二组,显著性指标的时空差异较明显,水质污染程度从南至北逐渐减弱,湖溪河是喻家湖的最主要污染源.并对水质参数,监测点位和频次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4.
大口子水库的生物学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大口子水库水质的污染状况及污染趋势,淮安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于“九五”期间对大口子水库进行了生物分析指标的监测和生物学评价。结果表明,“九五”期间,大口子水库的水质呈典型富营养化状态,且营养化程度有加重趋势;底栖动物群落的调查结果显示,化学毒性污染稍有好转,有机物污染占主导地位。提出,该水域不宜继续作为养殖基地进行水产养殖,对其污染的治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6—2020年珠海市金湾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的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金湾区黄绿背水库、爱国水库和木头冲水库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特征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016年3个水库的综合污染指数最高,水质最差,超标因子为总磷,除了2016年黄绿背水库超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标准外,其他年份和其他水库水质均达相应水功能区标准; 2016—2020年3个水库水质总体呈好转趋势,但改善趋势不显著,影响水质的主要因子为溶解氧、总磷、化学需氧量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个水库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10~24范围内,均处于贫营养状态,未呈现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水对玄武湖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南京玄武湖1997年-2010年的水质变化,以及生态补水与玄武湖水质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玄武湖于1998年实施生态补水,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运行和生态补水量的不断增加,玄武湖水质得以显著改善,其水质类别由生态补水前的劣V类水体转为V类水体,并接近于Ⅳ类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由重度富营养化水平转为轻度富营养化水平。目前玄武湖主要营养物质来源于生态补水,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湖区TN浓度与生态补水中TN浓度呈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湛江港湾富营养化评价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6-2001年6年对湛江港湾的定点监测资料,选用DIN、COD、DIP三项参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港湾水中COO、DIP大体符合海水水质一类标准,DIN超过三类或四类标准;水体处于高N低P和富营养化状态,并会逐年加重,近两年更为突出;富营养化程度:平水期大于丰水期,丰水期大于枯水期,同时从湾顶到湾口呈逐步减轻之势。文中还就富营养化原因,提出完善和落实港湾环保规划,加强环境监测,促进污染治理,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辽宁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十二五"期间入海断面水质变化与入海通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辽宁省入海断面水质呈现好转趋势,重度污染水质断面比例明显下降,52.6%的入海断面水质始终保持良好或水质明显好转,26.3%的入海断面水质中度到重度污染。水质污染主要为耗氧类有机污染和营养盐类污染问题。入海通量的主要污染物为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氨氮、总磷和石油类。"十二五"期间,主要污染物的入海通量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现象。  相似文献   

9.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12年5月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基本环境参数均有利于亚热带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硅酸盐(SiO2-3-Si)均显示过剩,但溶解无机磷(DIP)具有低磷特征,高的氮磷比值使PO3-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且COD部分站位出现超标现象。污染指数(A)和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结果显示,近期整个钦州湾近岸水域污染程度达到2级,属于开始受到污染,水质受到化学耗氧有机物不同程度的污染,超标率达到30%。富营养状态指数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海域总体尚未达到富营养化,但局部区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状况。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平均值及范围为72.46%(67.36%~83.96%),COD已成为影响钦州湾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长潭水库的水文、功能及社会环境概况。跟踪统计分析了3个点位9年以来的监测数据和环境质量,研究显示,总体水质先降后升,水文因素非常明显。目前富营养化程度为中营养,主要污染因子波动指标为TP、TN、叶绿素a、pH值几个项目。同时分析了污染因子波动的原因以及氮、磷的来源。根据当地环境、经济状况,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目前贵州高原红枫湖、百花湖和阿哈水库(简称“两湖一库”)水环境状况及污染特征,探讨了湖泊环境保护模式和途径.结果表明,“两湖一库”的水质、生物、底质在同期内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污染状态,水质的污染滞后于生物和底质;外源输入N和P的营养负荷高,底质营养盐累积量大;湖泊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治理、...  相似文献   

12.
基于熵权的WQI法在鄱阳湖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9—2018年鄱阳湖15个监测点位的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基于熵权改进的综合水质指数(WQI)法研究10年间该湖水质年际、季节演变特征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鄱阳湖WQI多年平均值为78.41,水质总体处于差等级,其中氮、磷污染较为严重;该湖水质空间分布差异较小,各湖区WQI较为接近,湖区西北部和东南部污染相对较为严重;该湖夏季水质较好,水质与降水量及湖面风浪强度紧密相关;该湖污染物主要来自入湖河流周边的工、矿、企业的废水及采砂造成的污染物释放,建议控制、治理入湖河流水质,提高鄱阳湖较重污染区水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3S技术研究了太湖底质与水质总磷(TP)的分布情况,并结合水华频次分析了其相关性。结果表明:2016—2018年,太湖底质TP年均值在433~537 mg/kg波动,水质TP年均值从0.064 mg/L上升至0.087 mg/L。从空间分布来看,底质TP、水质TP和水华频次均呈现“西高东低”的规律,太湖西部区尤其是竺山湖区是需要开展治理的重点区域。3年间,太湖西部区水质TP上升,而底质TP与入湖河流TP下降,说明内源磷污染是太湖西部区水质TP升高的主要原因,须加强科学清淤。  相似文献   

14.
阳澄湖是太湖平原上第三大淡水湖泊和苏州市重要的综合水源.从2004年3-10月对阳澄湖进行了3次浮游植物的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8门83属211种(包括变种),其中阳澄西湖71属153种、阳澄中湖68属140种、阳澄东湖74属151种.并利用浮游植物的生物学多样性指数对阳澄湖进行了水质评价,该水体整体处于重污染状态,且污...  相似文献   

15.
王灵  郑江  杨永红  张江丽 《干旱环境监测》2012,26(3):145-148,192
通过对乌鲁木齐河近十年(2001—2010年)水质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上游水质较好,为Ⅰ类或Ⅱ类水质,中下游均受到较为严重的有机污染,为劣Ⅴ类水质,主要污染物为粪大肠菌群、化学需氧量、氨氮、石油类;各监测断面水质总体保持稳定,水质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水污染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与"十五"相比,"十一五"期间乌鲁木齐河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进一步下降,跃进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Ⅱ类水质变为Ⅰ类,英雄桥断面水质类别由Ⅲ类水质变为Ⅱ类。根据分析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2021年5月—2022年4月合溪新港河流水量、水质(TN和TP)的同步监测数据,利用通量模型核算了合溪新港污染物(TN和TP)通量。通过测算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断面降雨强度、水质的响应关系,分析了该区域的污染类型及特点,为后期水质污染调查及通量研究提供了新思路。结果表明:合溪新港流量与降雨量存在明显相关关系,在强降雨期(7—8月)水体流量最高,占监测周期总流量的57.77%;少雨期则流量最低,且会出现湖水倒灌现象(11—12月)。通过分析合溪新港TN、TP通量与流量、水质的相关关系,确定了该流域污染类型为点源污染及农业面源污染共存的混合型污染,且在高强度降雨时污染物负荷量较大。综上,可针对农业面源污染对该流域治理提出相关对策,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体系,以有效降低TN和TP污染物的入湖通量,减少太湖TN和TP污染物负荷量。  相似文献   

17.
Composite Water Quality Identification Index (CWQII)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of water quality in Honghu Lake. The aims are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quality trends in annual, monthly, and sit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to identify the main pollution factor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values of CWQII increased from 2.0 to 4.0 from the years 2001 to 2005, then decreased from 2006 and kept a balance between 2.0 and 3.0 from 2006 to 2011,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quality of Honghu Lake deteriorated from 2001 to 2005 and has gradually improved since 2006, which were likely achieved after water protection measurements taken since 2004. The monthly change rules of water quality were influenced by a superposition of natural processes and human activities. In samples numbered 1–9 from upstream to downstream, the maximum values of CWQII often occurred in sample site 9 while the minimum ones often occurred in sample site 2, indicating that the water quality near the upstream tributary was the poorest and that in the core zone was the best. Incoming water from the trunk canal of the Sihu area upstream was the largest pollution source. The sensitive pollution nutrients were mainly caused by the total nitrogen, followed by the total phosphorus.  相似文献   

18.
在研究2000—2014年滇池流域水污染排放的时空变化、水环境质量时空变化和生态环境时空演替基础上,结合滇池目前水环境质量监测工作要求,采用模型计算、指标特性分析、专家调查等方法,筛选出36个评价指标,分别表征滇池水环境质量的物理、化学、生物、营养、重金属、有机污染等特性,将滇池湖体4个监测点位优选出的评价指标监测数据输入水生态健康评价系统。结果表明,优选指标和评价体系能全面、准确、宏观地反映滇池水环境质量状况。将滇池评价指标由现有的94个压缩至36个,极大节省人力、物力,且更符合滇池水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1990年—2000年苏州市区水系的变化及京杭运河苏州段沿岸主要工业污染源的变化,对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指出,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的变化主要受水系的改变和污染源防治的共同影响。提出,除继续加强对工业污染源的防治外,还需对水系范围内的生活、农业等方面产生的污染进行防治;在规划水利建设工程时,应将水环境质量的改善与生态建设全面地比较与评价,按其结果再实施工程建设;已建成的环太湖闸在不影响其主要功能的情况下,应保持开启,让优质的太湖水补给运河,从根本上改善苏州市区水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