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019年秋季和2020年春季在大亚湾海域开展了生态环境现状调查,调查要素包括水温、盐度、pH、溶解氧、化学需氧量(COD)、溶解无机氮(DIN)、磷酸盐(DIP)、叶绿素a等。秋季DIN和DIP平均浓度分别为(5.00±3.36)、(0.31±0.56) μmol/L,春季分别为(3.12±1.97)、(0.13±0.05) μmol/L,春季DIN和DIP含量低于秋季。秋、春季DIN和DIP高值区均位于淡澳河入海口、哑铃湾和范和港湾口以及渔业养殖和港口交汇海域,且呈现自湾顶至湾口逐渐减小趋势,主要受入海径流、外海水入侵、渔业养殖、污水排放等多重因素影响。大部分海域处于贫营养化状态,仅湾顶局部海域为中度富营养化水平。春季叶绿素a平均值为(2.10±1.07) μg/L,大于秋季[(0.83±0.54) μg/L],秋、春季叶绿素a空间分布大体与营养盐相同,即湾顶高,湾中和湾口逐渐降低,秋、春季N/P平均值分别为30.52±20.09和26.68±17.70,湾顶浮游植物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为磷,湾口的主要限制因子为氮。  相似文献   

2.
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状况及富营养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2年5月钦州湾近岸海域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水温、盐度、pH、溶解氧等基本环境参数均有利于亚热带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溶解无机氮(DIN)和活性硅酸盐(SiO2-3-Si)均显示过剩,但溶解无机磷(DIP)具有低磷特征,高的氮磷比值使PO3-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且COD部分站位出现超标现象。污染指数(A)和单因子污染指数(Pi)结果显示,近期整个钦州湾近岸水域污染程度达到2级,属于开始受到污染,水质受到化学耗氧有机物不同程度的污染,超标率达到30%。富营养状态指数结果表明,钦州湾近岸海域总体尚未达到富营养化,但局部区域已出现富营养化状况。COD对富营养化的贡献率平均值及范围为72.46%(67.36%~83.96%),COD已成为影响钦州湾近岸海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2013年春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特征和富营养化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年5(春季)、8月(夏季)莱州湾海水环境要素的调查资料,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和灰色聚类分析方法研究环境要素特征和评估海水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无机氮是莱州湾水质的主要污染要素,春夏季的N/P平均值分别为100.76、117.84,潜在性富营养化评价模式结果表明,春夏季各站位的营养级均只包括ⅣP、ⅥP两类,磷限制为莱州湾的营养盐结构特征;富营养化指数评价结果表明,春季和夏季E>1站位比例分别为65%、20%;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春季Ⅱ级、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95%、5%,夏季Ⅱ、Ⅲ级的站位比例分别为70%、25%,Ⅱ级中的部分站位具有较大潜在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葛洲坝水库蓄水以后,在黄柏河下游形成具有湖库特征的库湾。库湾水动力条件改变加之上游输入充足的营养物质,使库湾发生富营养化。利用黄柏河1998-2002年库湾断面监测资料评价其富营养化现状,分析富营养化成因,提出可行的防治措施,为国内同类水体富营养化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氮和磷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海水中氮和磷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8年,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无机氮(DIN)和无机磷(DIP)的平均浓度均低于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海域富营养化状况以贫营养和轻度富营养为主,超标(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限值)点位和中度、重富营养区域主要集中在沧州市近岸海域。河北省近岸海域海水中DIN的平均浓度在2011—2014年、2015—2017年呈现阶段性上升趋势,2018年大幅下降;DIP的平均浓度在2011—2013年无明显波动,2014年陡增后开始逐年下降;N/P在2011—2014年无明显变化,2015—2018年呈逐年上升趋势。自2016年起,入海河流中氨氮和总磷的平均浓度、降水中氨氮的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近岸海域海水、入海河流、降水中的氮和磷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和协同性,陆源污染输入总量降低是海水中氮磷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应警惕污染物控制力度的不同所导致的海水中生源要素结构的改变,及其引发的潜在海洋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6.
调查了2009年枯水期和丰水期胶州湾河流入海口和污水处理厂排污口壬基酚污染状况,并初步估算了胶州湾陆源壬基酚的入海通量。结果显示,入胶州湾各河流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差异较大,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为0.11~3.17 μg/L和0.09~10.8 μg/L,其中墨水河污染最为严重,其次为娄山河、海泊河、跃进河、李村河、大沽河、镰湾河和白沙河,而洋河污染则相对较轻;各污水处理厂出水口壬基酚浓度相对稳定,枯水期和丰水期为0.11~0.17 μg/L和0.15~0.29 μg/L。枯水期和丰水期胶州湾壬基酚入海通量分别为6.5 kg/d和11.8 kg/d。  相似文献   

7.
钦州湾春季水质营养状况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10年4月对钦州湾海域调查结果,分析并评价了该海域春季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表层海水中DIN和SiO3-Si都为茅尾海钦江入海口含量较高,PO4-P为茅尾海西南部沿岸增养殖区含量较高,DIN、PO4-P和SiO3-Si水平分布上均表现为湾内含量高于湾外。从营养结构看,与Justic等提出的营养盐化学计量限制标准比较,符合P限制条件,PO4-P可能成为浮游植物生长的潜在限制因子。根据营养状态指数评价模式和有机污染评价指数计算结果显示,2010年春季钦州湾海域营养水平属于中营养水平,有机污染程度属4级,表明钦州湾表层海水水质已达到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8.
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多年资料,对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趋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浙江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平水期、丰水期、枯水期达标面积分别为9541、10715、842km2,全年达标面积7333km2,占所监测海域面积的16.4%。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的主要超标指标为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另有部分区域溶解氧、化学需氧量、pH指标超标。整个杭州湾水体处于严重富营养化水平,象山湾和泗礁-大衢-岱山岛以西的舟山海域处于中度富营养化水平。东经122度以东的舟山海域及浙中南近岸海域处于轻度富营养或贫营养水平,2002年以来浙江近岸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逐步下降。2001—2004年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达标率均低于3%,达标区主要分布在舟山海域,2005年开始达标区域扩展到温州海域,"十一五"以来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9.
钦州湾枯水期富营养化评价及其近5年变化趋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利用近5年枯水期现场调查的结果,采用富营养化指数法对该海湾富营养化程度进行评价并探求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年钦州湾枯水期富营养化指数的变化为0.08~10.2,其空间分布表现为沿着盐度梯度从茅岭江或钦江河口往外富营养化逐渐减轻。从2006年到2010年钦州湾富营养化从贫营养化往中度和重富营养化程度发展,富营养化显逐渐加重的趋势,在近两年河口区达到了重富营养化程度。陆源径流污染源的输入是富营养化空间分布的主要决定因素,而近5年富营养化逐渐加重的趋势主要是由不断增加的磷酸盐导致。海湾富营养化程度的增加并没有引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急剧增加,但却增加了赤潮等生态灾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以长兴县入太湖的泗安塘-合溪-乌溪河网为研究对象,将入湖河网划分为水源区、河网区、西苕溪区和入湖区,于2018年8月和2019年1月分别对长兴县入太湖河网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调查,采用空间聚类法、水质标识指数对水质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不同片区氨氮(NH3-N)和总氮(TN)的质量浓度平均值呈现枯水期较丰水期高的特征,而高锰酸盐指数(CODMn)和总磷(TP)则呈现丰水期较枯水期高的特征。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水质指标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水源区>西苕溪区>河网区>入湖区的分布特征,入湖区是污染物聚集的主要区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长兴入太湖河网主要以Ⅱ类和Ⅲ类水为主;单因子水质标识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DO)、CODMn、NH3-N、TP指标均优于Ⅲ类水标准,TN是入太湖河网的特征污染物,且在丰水期和枯水期质量浓度平均值分别达到2.24,3.49 mg/L。因此,进一步削减氮污染是缓解其河网富营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陆源有机污染对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9年4月对舟山海域进行了25个站位的底栖生物调查,结合同期进行初级生产力、海水水质等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初级生产力、富营养化等环境因子对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共获得84种,多毛类是主要优势类群。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11.62g/m2,平均丰度为208.5个/平方米,多样性指数(H')为1.64。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丰度和多样性指数均呈现由近岸向外海递增的趋势。应用相关性统计分析表明,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的分布与海水化学耗氧量(COD)、无机氮(DIN)、磷酸盐(DIP)、富营养化指数和底层溶解氧(DO)存在显著负相关;与初级生产力、盐度和透明度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陆源有机污染、盐度、透明度、初级生产力和底层溶解氧是影响舟山海域大型底栖生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其中陆源有机污染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解决香溪河库湾水体富营养化问题,需探明库湾水体氮的时空分布及影响因子。2010年12月—2011年11月对香溪河与水库干流交界处至香溪河库湾尾部共12个采样点进行连续监测,分析香溪河库湾氮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香溪河库湾氮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布规律。空间上,回水末端处TN和NO3--N浓度低,河口处浓度高,随着与回水末端距离的增加,浓度逐渐升高。在时间上,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的变异系数随着与河口距离的增加总体上逐渐增大,研究时间内的变化程度逐渐变大;且香溪河库湾TN和NO3--N浓度在三峡水库不同运行阶段的时间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高宝湖区湖泊群富营养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江苏省高宝湖区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和白马湖湖泊富营养化共性与差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9—2014年,4个湖泊总体处于中营养—轻度富营养之间,综合富营养状态指数值在年内均呈波动变化,丰水期明显大于枯水期;主要营养因子水平在4个湖泊之间均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尤其是TN和SD 2项指标阶梯状差异较为明显,Chl-a也呈现不同程度的年内分布水平差异,并在春、夏季存在藻类暴发风险;各湖泊Chl-a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差异较大,宝应湖、白马湖以及总体分析的高宝湖群Chl-a均与水温、TP相关性显著,TP应是高宝湖群藻类生长限制的主导营养因子;各湖泊富营养化特征存在差异性,总体上宝应湖与白马湖富营养化特征较为类似,与高邮湖差异较大,邵伯湖富营养化特征与高邮湖接近,又兼有与宝应湖、白马湖相似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洪泽湖富营养化和生态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洪泽湖水质状况,对2000年洪泽湖富营养化状态和生态特性的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洪泽湖水中总磷、总氮和高锰酸盐指数年均值超《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1-1999)中Ⅱ类水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12倍、10倍和0.24倍;总磷、总氮、透明度年均值超湖库特定项目V类标准,洪泽湖处于中-富营养化状态。对洪泽湖生态特性分析表明,由于洪泽源独特的湖泊形态,“藻型浊水状态“和“泥沙型浊水状态“交替出现,遏制了湖水从高营养盐含量向全面富营养化状态演变,保证了底栖动物的良好生长环境,从而形成了洪泽湖独特的环境生态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2004年对三沙湾海洋生态环境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三沙湾海区多年来水质、水域养殖力(营养盐、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和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变化。调查后发现,养殖水域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制约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控制水体富营养化过程,降低海水养殖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因此,合理设置养殖容量、养殖方式、养殖种类,使退化的养殖海域得以修复,将对三沙湾海水养殖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对2006—2019年赣江水体及水库丰水期-枯水期的总氮(TN)、氨氮(NH3-N)、硝态氮(NO-3-N)和总磷(TP)浓度变化和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将赣江按河谷地形和河道特征划分为上游、中游、下游3段;根据水流来源将赣江划分为章水、桃江、湘水、贡水、泸江、赣江干流。结果显示:桃江TN质量浓度在2011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8.26 mg/L;章水TP质量浓度在2007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0.18 mg/L,整个赣江丰水期-枯水期的TP质量浓度在0.02~0.18 mg/L范围内浮动,变化幅度较小;章水NH3-N浓度在2008年枯水期取得最大值1.86 mg/L,而在2017—2019年NH3-N的浓度基本处于0.5 mg/L以内,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Ⅲ类水质标准。万安水库和峡江水库对总氮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26%、17.44%,枯水期分别为21.36%、16.60%;对总磷的滞留率,丰水期分别为24.78%、19.05%,枯水期分别为33....  相似文献   

17.
骆马湖水质变化特征及其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波  杨士建  赵秀兰 《干旱环境监测》2005,19(4):224-228,253
通过对骆马湖1997 - 2003年的水质监测,分析了骆马湖水体的主要污染物在不同湖区、不同水期、不同年际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骆马湖戴场湖区水质明显劣于其它湖区,骆马湖主要污染物在丰水期明显高于平、枯水期,骆马湖1997 - 2003年主要污染物浓度变化不十分明显.同时对骆马湖2003年的富营养化水平进行了评价,目前骆马湖处于中营养水平.针对骆马湖的富营养化防治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12大湖泊水环境现状与污染控制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苏面积大于50km^2的12个湖泊的水质恶化、面积减少、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退化与湖泊受TP、TN的污染和围湖造田等有关。经济快速发展,第二产业结构偏重,排放污染的总量超过湖泊承载力,湖泊底泥释放N、P及入糊河流携带污染物为造成湖泊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建议调整产业结构,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污染源治理,由控制COD为主转为控制COD和N、P并重,引水调控水质,建立湖泊资源数据库和生态系统信息网络,开展湖泊污染物来源分析和富营养化机理研究,开展跨界区域统筹对湖泊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京杭运河常州段泥水界面无机氮交换过程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在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利用原柱样静态释放实验对京杭运河常州段4个点位的无机氮界面交换过程进行模拟,并借助模拟结果对运河不同形态氮的界面循环过程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全年NH+4N界面交换特征均表现为底泥向上覆水体释放,平均交换速率比较结果为平水期[182.3mg/(m2·d)]>丰水期[94.0mg/(m2·d)]>枯水期[29.5mg/(m2·d)],而底泥污染严重的下游点位释放通量高于其他断面;丰水期底泥为上覆水NO-3N的源,平水期和丰水期则成汇,且平水期底泥平均吸附速率若为枯水期的6倍;全年NO-2N交换过程表现底泥吸附的特征,枯水期交换速率极低,全年底泥DIN(总无机氮)输入量>输出量,底泥对高浓度上覆水NO-3N的吸附作用可能是底泥污染逐渐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落的影响;处于河口区域,受大陆径流影响显著的海域使用海水水质标准来评价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