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静态液相微萃取法测定水中辛基酚(OP)的影响因素,分析条件.该方法测定水中的0P具有装置简单、富集信数高,作选择性好等优点,适合于环境水样中辛基酚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固相微萃取-液相色谱法测定水中二苯并噻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固相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了水中微量二苯并噻吩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对二苯并噻吩具有非常明显的富集作用。实验得到固相微萃取技术最佳检测条件为:吸附时间20min,解析时间3min,色谱流动相甲醇/水=90/10,方法的变异系数为2.85%,加标回收率102.4%,检测限0.03μg/mL。  相似文献   

3.
采用纤维膜三相液相微萃取(HF-LLLME)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对偶氮染料氧化降解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小分子羧酸甲酸、乙酸、草酸、乳酸、丁二酸、柠檬酸、苹果酸进行了测定。以pH值为7.2的230 mmol/L磷酸二氢钠、115 mmol/L四硼酸钠和0.5 mmol/L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为缓冲液,分离电压-12 kV,检测波长200 nm的条件下,10 min内达到基线分离。三相液相微萃取以磷酸三丁酯(TBP)为有机相,供体相pH为2.5,接收相pH为12.0,萃取时间为45 min,将萃取接收相直接进行毛细管电泳(CE)测定,富集倍数在7~67之间。样品相中7种有机酸的质量浓度在5 mg/L~1 000 mg/L的范围内与电泳峰面积呈良好线性(r2>0.999 1),方法的检出限为0.09 mg/L~0.54 mg/L。运用该法对TiO2光催化降解偶氮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进行测定,检测到的4种羧酸的投加回收率在93%~110%之间。  相似文献   

4.
采用静态液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水样中烷基酚测定方法进行优化。  相似文献   

5.
首次提出一种新型循环冷凝萃取(CC-SPME)方法,并以乙硫醚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检测。实验优选条件得出CC-SPME法的萃取时间,溶液加热温度和解吸时间分别为25min,75℃,4min。该方法的重现性,检测限以及回收率分别为7.54%,0.010mg/L,97%。实验表明,此方法的线性很好,而且与传统的浸入萃取法和顶空萃取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故而CC-SPME法是一种简单且灵敏的分析检测方法,值得做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微萃取前处理方法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相结合对扎龙水样中增塑剂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分散液液微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对水中的苯胺类化合物进行分析,并对影响萃取的各种因素,如萃取剂种类、分散剂体积、萃取时间、p H值和盐效应等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相关系数均大于0.997 0,最低检出限0.5~0.9μg/L,加标回收率90.3%~103.0%,相对标准偏差为3.57~5.48,该方法可用于对地表水体中苯胺类化合物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测定污水中的五氯苯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萍  管秀娟 《环境工程》2007,25(3):75-76
采用固相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对污水中五氯苯酚的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污水的pH值为4,流速控制在4mL/L以内,C18固相萃取柱对五氯苯酚有良好的吸附保留性能,以2mL的甲醇洗脱,洗脱效率在85%~95%之间。与传统的液液萃取相比,固相萃取的优势在于操作时间缩短、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  相似文献   

9.
圆盘式固相萃取HPLC法测定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LR和RR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相微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联用技术(SPE/HPLC)测定饮用水的微囊藻毒索,并对SPE的萃取条件和HPLC的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对SPE的多项参数,诸如萃取率、检出限及测定限以及准确度和精密度均作了测试。通过实际水样进行了分析,该方法测定MC—LR(LR型微囊藻毒索)的线性范围为0.5~50ug/L,相关系数为0.9992;测定MC—RR(RR微囊藻毒索)的线性范围为0.5—50ug/L,相关系数为0.9989。SPE法之优于LLE法主要在于分析过程快速,有机溶剂使用量大大减少,方法更适合于大量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现场取样处理。  相似文献   

10.
固相微萃取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一种新型的样品制备方法——固相微萃取的原理及其在环境分析中的应用。该法的优越之处在于可一步完成取样、萃取和浓缩。操作简便、快速且易于实现自动化,适用于挥发性和非挥发性的有机样品的前处理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膜萃取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油酸/丁醇/碳酸钠水溶液组成的微乳体系对水相中Zn^2+进行萃取研究,考察了微乳体系组成,水相的pH值、膜水比、搅拌时间等实验参数对萃取率的影响,以及水相中NaCl盐度对微乳体系乳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油酸:丁醇:碳酸钠(1.0mol/L)=5:5:4(体积比),废水pH值在5.1~5.8之间,膜水比Rrw为1:7,搅拌时间为6min时,Zn^2+萃取率达99.91%,由初始浓度500mg/L降至0.7mg/L,水相中NaCl含量为1.5g/L时.萃取过程中不存在溶胀现象。用盐酸调节pH值破乳,油相回用,实验结果证明5次回用后液膜萃取效果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12.
地表水中阿特拉津检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水样中的阿特拉津进行富集、洗脱和浓缩,得到了良好的分离效果、较宽的线性关系和较高的灵敏度,建立了水体中阿特拉津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要求。确定了固相萃取方法的相关条件,并在0.4 mg/L的阿特拉津标准样品下对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得出流动相配比在80~20,柱流速在0.45 mL/min,DAD检测波长为262 nm时,检测最佳。应用此检测条件得出标准曲线为y=0.229 6x+0.007 6,R2=0.999 3。用该方法实现了对地表水中阿特拉津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固相微萃取(SPME)是样品分析中一种不需要添加溶剂的预处理技术。章对SPME的发展情况、原理、装置结构、应用条件及影响因素作了基本介绍,并对其应用状况及前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固相微萃取法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固相策萃取法(SPME)在环境监测中应用予以综述,列表比较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SPME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对大气总悬浮颗粒中物的苯并芘进行了超声波清洗机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测定。研究了样品的处理方法,考察了萃取过程中,萃取类型、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萃取条件,此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饮用水中铝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英  黄静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A08):259-261
拟定了金属配合物的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AI与8-羟基喹啉反应生成的黄色配合物,用氢仿萃取,以C8烷基键合固定相上,以甲醇-乙酸乙酯-水(体积比40:20:40)为流动相,于波长390nm处测定饮用水中总AI的含量(20~700μg/L),对萃取条件和萃取百分率,色谱分离条件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测定的灵敏度、选择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17.
固相微萃取法在环境监测中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固相微萃取法(SPME)在环境监测中应用予以综述,列表比较了一些有机化合物的研究情况,并指出了SPME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中苯胺含量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苯胺含量在2 mg/L∽ 50 mg/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8.852 5X-3.174 4,相关系数为0.99964,最低检出限为0.1mg/L,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2.42% ∽78.6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3% ∽4.11% (n =7).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是水中苯胺含量快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9.
采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水中的丙烯酰胺定性、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丙烯酰胺含量在20μg/L~400μg/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476 8X+0.845 4,相关系数R为0.997 72,检出限0.1μg/L,样品回收率在71.85%~92.2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3.4%~10.9%。该方法减少了有机溶剂用量,缩短了有机溶剂暴露时间,降低污染,且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要求,是水中丙烯酰胺含量准确稳定的检测方法。用该方法测定了呼和浩特市引黄入呼左岸、右岸、中浅和中深4个断面水样,均未检出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20.
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实用分析方法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邻苯二甲酸酯(PAEs)是危害性严重的一类持久性有害污染物。含量极微,测定难度大。通过试验对比了液液萃取、固相萃取富集技术和液相色谱、气质联机测定方法对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方法是实验室条件下,水中微量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优化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