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阿尔泰金矿断裂构造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疆阿尔泰地区金矿床、矿化点分布广泛,前人已对该区金矿类型等方面做了较多工作,但从断裂构造角度研究金矿床的成矿规律尚少.笔者从该区金矿床与断裂构造的空间关系分析了区内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矿规律,指出区内金矿床(点)严格受断裂构造及韧性剪切带控制,而且不同的构造分别控制着矿带、矿田、矿床直到矿体的分布及其形态和产状.  相似文献   

2.
玲珑金矿田不同级别构造控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著名的胶东玲珑金矿田中 ,发育有众多的断裂构造 ,这些断裂构造具有明显的主次之分 ,并对金矿化起着不同的控制作用。其中 ,破头青断裂为一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整个金矿田矿脉的空间分布、矿化类型、矿物组合以及矿化深度的规律性变化。玲珑断裂为二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次级矿脉的富矿段 ,导致矿脉的斜列及走向变化 ,其产状对两侧次级矿脉的赋矿标高产生一定的制约。矿田内其他NE—NEE方向的众多断裂为三级控矿构造 ,它控制了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对洋水磷矿区牛赶冲矿段下盘矿的断裂和褶皱构造的产状、形态、位置、对矿体的破坏程度及其形成机制等进行了综合研究,并对研究结果在矿山生产实践中的指导意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9,(1):108-114
"fans"汉译语素构词在组合形态上包括内部组合形态与外部组合形态,前者又可分为音译、意译系列;在理据上包括词源理据、社会文化理据与认知理据。"fans"汉译语素构造的词语多为粉丝团名称,它们一般为非贬义的主观量名词或知名事物。  相似文献   

5.
浅析胶莱盆地边缘层间滑动断层构造及其控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层间滑动断层构造产出于胶莱拉分盆地边部莱阳组砾岩与下伏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岩系的不整合面上 ,是胶莱盆地东北缘蓬家夼和发云夼层间滑动角砾岩型金矿化的主要部位。层间滑动断层是在中生代白垩纪期间中国东部古板块和郯庐断裂构造活动造成的区域大地构造背景下 ,在胶莱走滑拉分盆地的形成过程中产生的。在层间滑动断层由张性应力环境向挤压应力环境过渡过程中 ,源于地壳深部的金矿成矿流体 ,与大气降水混合形成工业金矿体 ,金矿化主要发生在构造角砾岩及碎裂岩的胶结物内 ,金矿化类型和强度具有明显的对称性。层间滑动断层以其产出于特定的部位、产状、成因及控矿机制的不同与其它伸展作用形成的断裂构造相区别。  相似文献   

6.
<正> 为了系统总结有关构造断裂破坏在空间和时间上分布的资料,全苏国外地质科学研究所编制了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公里的非洲和阿拉伯及其临近海域的1:5000000的断裂图。该图包括非洲和阿拉伯全区,土耳其南部和伊朗西部(外扎格罗斯),它反映了红海和地中海水域以及大西洋和印度洋大陆架带范围内的断裂构造。图中的  相似文献   

7.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差异隆升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青藏高原北缘银石山地区晚新生代区域构造体制总体为南北向挤压,其主要构造表现有EW向断裂发育及其逆冲活动导致断块的差异抬升、渐新世阿克塔什组中两期挤压褶皱构造、新构造平移断裂发育及其形成多种类型的走滑成因型湖泊等。该地区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未发现晚新生代伸展构造形迹。其新构造特征的形成机制可解释为:晚新生代岩石圈地幔的拆沉及软流圈地幔的上隆使上部岩石圈破裂和抬升,同时印度板块与塔里木板块持续的南北向挤压作用使测区总体处于强烈的区域挤压应力场中,从而使表壳地块沿破裂面产生逆冲运动,并造成差异隆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浑河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水系格局、构造节理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研究该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本区在同一地质构造作用下,构造应力场相同,为NEE向。浑河断裂以抚顺市石门岭煤矿区为界,断裂的东南段最新活动时期为261.95±26.05ka.B.P,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东北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44.7±3.6ka.B.P,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在NEE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浑河断裂反映为右旋逆冲的运动性质。  相似文献   

9.
内蒙甲一查银多金属矿床是由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形成的后火山热液脉状矿床。矿体的形态、产状、厚度、品位等完全受控于成矿期断裂的性质及其产状、规模。本文论述了矿区的控矿断裂特征,并指出在进一步找矿中应注意采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追索和寻找活动时间较长、规模较大、成矿期为张剪性或压剪性的NWW、NNW向断裂。  相似文献   

10.
江西相山铀矿田邹—石断裂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石断裂分布在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认为是一条重要的成矿构造。本次研究发现矿体并不产于邹—石断裂本身,断裂没有控制矿体几何形态,不是矿质直接充填或交代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具成矿构造的特点。由于邹—石断裂在地形上呈现线性沟谷,遥感影像图上呈现清晰的线性影像,切错了花岗斑岩。构造岩主要是围岩的破碎角砾、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以脆性变形为主,温热水与之关系密切,故认为,邹—石断裂具有新构造活动的踪迹,可能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属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11.
利用塔里木盆地前期构造成果及三维地震资料,指出塔河地区断裂平面样式分为弧形走滑断裂、平行走滑断裂、"X"形共轭剪切断裂,以及左行右阶走滑断裂样式;剖面断裂样式主要可以划分为挤压型、过渡类型以及走滑型。研究表明,古生界下构造亚层的构造变形主要是加里东中期至晚期,特别是中奥陶世晚期在北昆仑洋、阿尔金洋闭合的背景下,盆地北部边界大规模剪切挤压作用控制的,并形成以挤压翻转构造、大型走滑断裂为标志的构造样式。  相似文献   

12.
邹—石断裂分布在江西相山铀矿田西部,前人认为是一条重要的成矿构造。本次研究发现矿体并不产于邹—石断裂本身,断裂没有控制矿体几何形态,不是矿质直接充填或交代的地质构造单元,不具成矿构造的特点。由于邹—石断裂在地形上呈现线性沟谷,遥感影像图上呈现清晰的线性影像,切错了花岗斑岩。构造岩主要是围岩的破碎角砾、构造透镜体和断层泥,以脆性变形为主,温热水与之关系密切,故认为,邹—石断裂具有新构造活动的踪迹,可能形成于新近纪—第四纪,属矿后构造。  相似文献   

13.
利用天山地块的地震震源机制解,并结合Google Earth遥感影像验证了柯坪地区内逆冲推覆构造带发震断裂的走向。讨论了喀什地区地震空区的形变特征和区域应力场,同时根据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中地震空区的地貌类型,分析了地震空区周围的形变特征,推断地震空区附近薄弱介质区域的地震危险性较高。此外,还根据天山地区的地震震源机制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上的分布规律,并结合地质信息分析了震源机制分区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造成这种差异的背景应力场。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张八岭地区的褶皱、断裂构造活动特征、形成序次关系、动力作用方式等.从而进一步阐明了测区构造发生、发展以及定位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东南沿海中生代火山作用基本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东南沿海自晚侏罗世到白垩纪火山活动分为二期、四个旋回,在空间上有迁移性,在时间上与侵入活动呈交替式演变。建立火山碎屑流等五种岩相模式,岩浆爆发占主导地位,同时存在蒸气岩浆爆发。确定破火山口、火山穹隆和锥火山为火山构造基本类型。由火山作用与区域构造作用、沉积作用控制形成火山沉积洼地、火山构造洼地和火山构造隆起。提出不同类型火山构造组合形式和相互演化关系。火山岩系列属高钾钙碱系列,晚期则具双模式性质。它们的地球化学型式兼具大陆边缘和大陆板内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6.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55-263
文章对江西甲路幅1∶5万重力调查实测数据进行处理与解释,推断并构建了甲路幅断裂构造体系,解释了主要断裂的形态、延伸及性质。结合磁测异常圈定了研究区内的隐伏岩体,并通过2.5D解释确定了主要岩体的外接触面形态与埋深;通过对区域典型矿床地质、物化探异常特征研究,结合地质、化探资料对该区成矿远景进行圈定与预测。通过研究构造、岩体、成矿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断裂控制岩浆与热液的运移,进而控制隐伏岩体及内生型金属矿床的发育与空间展布。与其他物探方法相比,重力调查在解释断裂构造方面具有自身特色与优势,是配合矿产地质调查查明断裂、隐伏岩体及隐伏矿床的最佳物探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不同方面和断代论述了中国东南地区的基底杂岩时代、性质、构造环境、边界变质条件、地球物理场及其反映的构造格局、断裂体系、中生代火山活动的基底构造及类型分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南地区的构造划分及构造演化阶段和格局。并提出了不同类型的地体及其分类、大陆裂解、增生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18.
西昆仑造山带包括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部分地区,是青藏高原有机组成部分.它位于古亚洲构造域与特提斯构造域结合部位,大地构造位置特殊,研究意义重要.区内岩浆活动强烈,花岗岩广泛出露.已有许多学者对该区花岗岩作过研究,但以往的研究基本沿中巴公路和新藏公路进行,并侧重于年代学方面,还没有从花岗岩岩石系列和成因类型(前人主要报道过钙碱性系列和Ⅰ型花岗岩)以及构造-岩浆演化等方面作深入研究.本次工作深入到西昆仑造山带腹地,对区内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22个花岗岩体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进展和创新认识: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长江镇江-泰州段岸坡岩土体变形破坏实地调研为基础,系统论述了崩岸地质灾害的类型及特征,对长江嘶马弯道典型实例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成因机制;确定镇江-泰州段江岸崩塌类型主要为洗崩、条崩、窝崩,以窝崩破坏性最强,条崩次之;成因机制以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河流水动力条件为主,气候、人类活动、区域构造背景的影响次之;总结了崩岸地质灾害给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提出该段长江江岸坍塌的防治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2014年11月22日在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发生了康定Ms6.3地震。通过分析康定Ms6.3地震的震源机制解、余震分布特征以及震害基本情况,对比了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各次级断裂的全新世活动性特征,认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为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的色拉哈-康定断裂,并初步判断该地震可能为一次强震的原地复发事件。同时,综合地表变形特征及震害特征等情况,认为此次康定地震没有出现具有构造意义的地表破裂,其造成的房屋震害与建筑物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