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AHP的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渔业资源的特点和资料来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提出了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渔业资源环境子系统、社会子系统和经济子系统等3个层次的23个指标。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和专家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应用层次灰色综合模型评价了南海海域1978—2007年间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结果表明,近30年来,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利用水平呈逐步下降的趋势,1984年的综合评价值降至最低水平,仅为1978年的51.7%。1999年后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开始波动上升,2007年的可持续利用水平为1978年的72.4%。综合评价的结果与现实情况较为符合,认为层次灰色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区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是可行的。文中并提出了加强人工鱼礁建设、增殖放流等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转变渔业经济方式等是提高南海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十分重视与其他国家特别是邻国进行双边环境保护合作,早在50年代和60年代,就与苏联、东欧国家等签订了一些关于防治植物病虫害、防止森林火灾、兴修水利和防止水害、保护渔业资源等协定.与日本签订的渔业协定,也包含了保护渔业资源的内容.70年代末以后,由于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和国际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我国的双边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合作的对象和领域不断扩展,先后与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了环境保护协定、协议、协定书、备忘录等.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EBFM)在我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是阻止生态系统恶化、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管理手段。转向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是渔业管理发展的趋势,然而我国尚未完全具备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的内在基础和条件。本文从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的概念分析入手,综述了其研究与实施现状,探讨了基于生态系统的渔业管理方式在我国实施的必要性和适用性,提出应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审慎的向生态系统水平的管理方式过渡的渔业管理思路。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共同管理"、"参与性管理"或"地方管理"等概念下用不同的理念探讨了渔民参与渔业管理的问题.瑞典渔业范围内的经验研究阐明了关于渔民参与渔业管理先决条件的新观点.在影响成败的重要因素中,我们这里着重探讨了其中两个:渔民利益的明确表达、组织及代表问题和通常参与资源管理合作的各群体即:渔民、政府管理人员以及研究人员之间的信任.本文所概述的研究论及了渔民在资源管理、地方渔业管理方面的利益以及渔民的参与.连接这三个主题的问题是:在渔业管理中如何更好地反映渔民的利益?利益与信任,即"软事实",对于渔业管理和参与的成败而言,可以犹如所有权、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或资源的货币价值之类的"硬事实"一样的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们研究莫里的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的开发和持续利用问题.莫里是加纳中部靠近海岸角的一个有2万人口的以捕鱼为生的小镇.莫里的情况说明人口动态和渔业资源之间的关系要比"马尔萨斯过度捕捞说"复杂得多.这其中的原因包括:西非沿岸上升流不断变化的生物物理特征;全年中捕捞活动性质和数量上的变化;市场状况和鱼产品的异地需求;捕捞活动有规律的迁移以及规范当地和迁移目的地渔业资源使用的制度.莫里的人口和资源的关系可能是渔业资源和经济变化影响了人口迁移而不是人口压力影响了渔业资源.渔业管理政策必须考虑当地渔民影响之外的过程和因素.  相似文献   

6.
冯宇威 《环境》2012,(4):7-9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形成了对南海的主权地位.但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国家对南沙群岛主权和相关海域管辖权提出争议,并侵占我岛礁,挑起所谓南海问题.  相似文献   

7.
张羽 《沿海环境》2000,(5):23-23
南海,是我国面积最大,物 种最丰富的领海,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但近几年来,随着沿海人们对南海无休止的捕捞和日益严重的生态破坏,南海的渔业资源也在急剧下降已临枯竭边缘。 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拥有漫长海岸边的广东、广西沿海的调查表明,如今南海渔讯行情一年不如一年。近10来,在渔船捕捞作业能力逐步提高的情况下,海船单产却呈直线下降,面对海洋出现的资源危机,我国渔业究竞何去何从? 据了解,以鱿鱼为例,近几年来产量从39.4公斤急剧降至4.8公斤。海蛇也从20.7公斤降到 12.3公斤。由于近些年我国人…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0,(3):14-15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对渔业污染事故处理和渔业资源损失赔偿等涉及环境保护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如何依法行政的问题,发生了一些争议,有的已见诸报端。为了弄清是非曲直,促进环境保护部门和渔政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办事,本刊记者特地就与渔业污染事故处理和渔业资源损失赔偿有关的几个问题采访了我省知名的环境法学者游成龙律师。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 1999年3月24日, "闽燃供2"轮与"东海209"轮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闽燃供2"船体破裂,该轮所载重油泄漏,造成珠海市部分水域及海岸带严重污染.珠海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油污清理工作,其中评估、清污费用共计450,924元,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评估,为恢复环境原貌还需投入6,628,800元.1999年7月5日,珠海市环境保护局向广州海事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两船船东赔偿上述费用合计7,079,724元.在此之后,广东省海洋与水产厅于10月8日也向广州海事法院起诉两船船东,请求判令他们连带赔偿渔业资源损失10,600,000元以及组织清污、监测调查费用40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及东南亚国家在南海并无岛屿主权争端,但在纳土纳群岛,印尼与中越等国存在海域划界纠纷。印尼不属于南海问题的争端方,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它一直积极扮演南海争端“调停者”角色,希望借推动解决南海争端彰显其地区大国的影响力,确立在东盟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1.
南海是中国最大的边缘海,也是目前海洋国土管控问题最多的区域。首先从海洋国土的概念、内涵和属性分析入手,归纳海洋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溯及南海国土资源的开发历程,确定当前存在的主要国土空间安全问题。以此为基础,梳理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相关议题,将其分为资源—生态维度和人文—制度维度两大问题群,并结合当前研究动态,对相关议题进行评述和讨论。本文认为: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南海开发与管控的基础理论研究、南海区域开发及规划的应用政策研究以及南海国土开发与管控问题的多尺度实证研究。希冀本文对厘清中国海洋国土开发与管控的研究课题,进一步完善中国海洋国土管控机制起到积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东海区一直是中、日、韩三国海洋渔业的传统作业渔场。由于长期的过度捕捞,东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总体上已严重衰退,需紧急加以养护。东海区多数经济鱼类的洄游经过中、日、韩三国近海,养护与管理好该区的渔业资源,需三国共同参与,这也顺应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长期以来,中、日、韩三国在东海区的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建立了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为三国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东海区渔业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由于目前东海区进行渔业资源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还面临一些困难,因此,可以分近期和远期实施不同的区域合作管理与共同养护方案,近期实施以控制捕捞努力量为主体的管理方案,远期实施以总可捕量(Totalallowablecatch,TAC)制度为主体的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渔业区划中东海区的地理水文特点,将东海区划分为地理上的3个区域,即黄海中南部、长江口和东海中南部。据1987~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捞数据,以渔获量和平均网产为指标,分析了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季节性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趋势面拟合方法,分析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区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大致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或者自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与该区主要海流相对应。  相似文献   

14.
陈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48-355
在概述我国海域主要的资源生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70年代中期以前,随捕捞力量的增加,我国海洋总渔获量增长较快;但此后,尽管捕捞力量仍继续增加,总渔获量增长缓慢。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污染以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变化是导致总渔获量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获量,应在加强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外海(包括远洋)资源,并着重发展海洋农牧化。  相似文献   

15.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由早中元古代中深变质岩系组成的华南加里东海盆基底及东海、南海古陆。元古代晚期,海盆在拉张环境下继续沉降,于震旦、寒武、奥陶纪期间,沉积了厚近两万米的地槽型火山-砂泥质建造,陆源碎屑主要来自东海、南海古陆,直到中生代晚期古陆才裂陷成海,始成今日的海陆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7.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已受到世界各海洋国家的关注。 一、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生物资源指生活在海洋(包括河口)的所有生命有机体,其中包括微生物、低等和高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虽然目前人类还只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一小部分(如渔业资源),但各种海洋生物彼此互相联系,是构成海洋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因此应从生态系统的观点来研究海洋生物资源。  相似文献   

18.
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及与全球海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论文基于1961-2015年洞庭湖流域96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数据和英国哈德莱中心月平均海表温度资料,利用EOF、Morlet小波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的时空变化和周期特征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流域冬季降水的关键海区及其关键时段。结果表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洞庭湖流域冬季降水主要存在全区一致型、南北反向型和中部-南北部反向型3个模态,各模态分别具有12 a、16 a和7 a左右的长周期以及3 a左右的短周期。在与全球海温的关系方面,流域冬季降水与ENSO和南海海温均存在显著相关,平均而言,在ENSO处于暖位相或南海海温偏高时,流域冬季降水易偏多,反之,则流域冬季降水易偏少;但ENSO和南海海温对流域冬季降水的影响范围及其关键时段存在明显差异,其中ENSO的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流域南部,其在前期10月与流域冬季降水相关性最好,而南海海温的影响范围集中在流域东部,其在次年2月与流域冬季降水相关性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9.
南海大气环境对战术导弹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海上部署的战术导弹使用环境条件,分析了南海典型大气环境特点,主要包括高温、高湿度、高盐雾、强光照等,以及这些主要环境因素对典型战术导弹结构的作用效应和破坏模式,重点研究了南海大气环境导致腐蚀等对于结构可靠性的影响。最后,根据战术导弹结构的选用材料、结构形式等特点,提出了采取合理结构设计、选用耐腐蚀材料、采取表面处理防护技术、采取腐蚀检测/监测技术、建立数据库等措施建议,以期对提高南海地区导弹装备结构可靠性/耐久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