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喜房 《劳动保护》2014,(12):88-90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如何做好接触矽尘、煤尘、石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有些粉尘作业可引发尘肺病,如矽尘可引发矽肺、煤尘可引发煤工尘肺、石棉尘可引发石棉肺等,而通过职业健康监护可发现粉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和肺部损害程度。自2014年10月1日起实施的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矽尘、煤尘、石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  相似文献   

2.
(接上期)(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1.什么叫高温作业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3.
(接上期) (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 1.什么叫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我国的高温作业分级标准规定: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的作业,列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4.
朱建军 《安防科技》2004,(12):19-20
一般认为,工作地点有散热比较大的生产性或非生产性热源,导致工作环境气温较高就是高温作业场所。在工业企业中,高温作业场所类型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场所、高温高湿作业场所及夏季露天作业场所等。高温作业场所中,由于高温的影响,会对作业人员的生产操作、身体健康以及设备材料及物质的使用和储存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另外还可能诱发火灾、爆炸事故等。因此有必要对高温作业场所的危险性作一较为系统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三)预防高温和噪声的危害 1.什么叫高温作业 在工业生产中,由于高温车间内存在着多种热源,或由于夏季露天作业受太阳热辐射的影响,常可产生高温或高温高湿或高温伴强热辐射等特殊气象条件。在这种环境下进行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研究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强度,探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劳动强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采用高温环境模拟仓实验与建筑行业露天高温作业现场调研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环境和心血管体能负荷值(%CVL)作为高温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参照指标。提出了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的技术方法和针对不同程度高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建议,为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铬及其无机化合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铬及其无机化合物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危害,主要有铬铁矿开采冶炼,生产金属铬,制造砌筑工业炉用耐火材料,用铬铁矿生产铬酸钠、重铬酸钠,铬合金的生产使用,以  相似文献   

8.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锰及其化合物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锰矿开采、爆破、粉碎、筛选、运输等过程会接触锰矿粉尘;锰合金特别是锰铁合金生产是工人接触锰的重要途径;在干电池制造过程中,工人会接触二氧化锰;电焊条制造和使用,特别是电焊工在长期作业过程中会接触过量的锰;高锰酸钾的制造和使用,以及纺织业,玻璃、油漆、燃料和陶瓷制造均可使用锰或其无机化合物。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温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 ,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下列三个基本类型。高温强辐射作业 ,如 :冶金工业的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车间 ;机械制造工业的铸造、锻造、热处理等车间 ;陶瓷、玻璃、搪瓷、砖瓦等工业的炉窑车间 ;火力发电厂和轮船上的锅炉等。这类生产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的热源 ,如 :冶炼炉、加热炉、窑炉、锅炉、被加热的物体 (铁水、钢水、钢锭 )等 ,能通过传导、对流、辐射散热 ,使周围物体和空气温度升高 ;周围物体被加热后 ,又可成为二次热辐射源 ,且由于…  相似文献   

10.
为预防高温作业环境对作业人员职业安全健康的危害,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了高温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针对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生理指标进行测试,选取收缩压、舒张压、脉搏、口腔温度和平均皮肤温度作为生理状态评价指标,采用岭形模糊分布构造评价指标的隶属函数,利用熵权法确定生理状态评价指标的权重,引入生理状态评分(PSS)评价人体生理状态的安全等级,进而建立高温作业环境下人体生理状态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轻度劳动强度下男性和女性的生理状态评分比中度劳动强度稍低,女性的生理状态评分总体上比男性稍高,评价结果与主观热感受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1.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微波与紫外线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微波与紫外线都属于电磁辐射,是一种电磁能量,这种能量作用于人体产生伤害,一般引起类神经样症状,对一些敏感器官产生特异作用,如微波可引起白内障,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从事接触微波  相似文献   

12.
<正>这些行业企业易发职业中毒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导致窒息。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  相似文献   

13.
<正>人体习惯于其居住的大气环境,如在高气压环境工作结束时减压过速,会导致减压病的发生。减压病是我国法定的职业病之一,高气压作业只限于男性,对于健康有严格要求。所以做好高气压作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非常重要。高气压作业职业危害常见的高气压作业有:潜水作业,如水下作业的海水养殖、打捞、施工等,作业人员在水下承受压力等于大气压与附加压之和;潜函作业,如在水下或隧道工程中用潜函(沉  相似文献   

14.
一、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高温辐射以及由于环境温度过高导致人体表面温度升高是损害高温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有效的防护,作业人员在40°~70℃高温条件下作业,由于体表灼烤和大量出汗导致神经系统、上呼吸道、上消化道、内分泌系统发生紊乱乃致休克。特  相似文献   

15.
了解某铁路辖区噪声危害作业点和作业人员双耳高频平均听阈情况,为职业性噪声聋的防控和保护接触噪声作业人员的身心健康提出建议。通过体检管理系统收集2021年某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资料,采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2021年的职业健康体检中,5671名接触噪声作业人员中检出双耳高频平均听阈异常550人,异常率为9.70%;随着年龄增加,听力损失也随之增加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8.31,P<0.001)。进而提出应加强该铁路辖区接触噪声作业人员高年龄、长工龄职工的个体防护和健康宣教,需要通过相关单位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提升职业健康监护水平。  相似文献   

16.
在高气温或同时存在高湿度或热辐射的不良气象条件下进行的生产劳动.通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按其气象条件的特点可分为高温强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和夏季露天作业三个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7.
正自2014年10月1日起,强制性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实施,为指导企业做好接触三硝基甲苯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规定了相应的技术性、规范性意见。三硝基甲苯(TNT),为白色或淡黄色针状结晶,俗称黄色炸药,无臭、有吸湿性;熔点80.35~81.1℃、达沸点240℃时爆炸;难溶于水,易溶于氯仿、苯、甲苯、丙酮,突然受热也能引起爆炸。三硝基甲苯作为炸药广泛用于采矿爆破、隧道开凿、建筑拆毁、染料制造,  相似文献   

18.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9.
对83名水电施工现场全振人员和40名非接振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和腰椎X射线正侧位拍片。并对作业环境进行振动测量。讨论全身振动对水电施工人员的危害状况。强调水电施工中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不容忽视,应加强对全振人员的定期健康监护。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日前,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省国税局、省地税局下发了《关于企业夏季高温津贴标准的通知》(下简称《通知》),从今年起高温费的发放标准有所调整:从事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从160元调至200元,全年按4个月计发;非高温场所作业职工的高温费,不再规定具体发放标准,可通过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等方式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