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海地区光化学污染中气溶胶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上海地区2011~2013年9个大气成分及气象观测站点臭氧(O3)、颗粒物(PM1、PM2.5、PM10)、气溶胶粒子谱观测资料以及气象数据,分析了上海不同功能区臭氧超标时的频率分布及各类污染物浓度特征.结果表明,上海地区夏季光化学污染严重,周边城区臭氧污染要明显高于中心城区,不同功能区污染情况差异较大,金山化工区和崇明生态岛光化学污染较为严重.通过分析光化学污染前后气溶胶变化特征可知,当出现光化学污染时,各站气溶胶浓度明显升高,特别是PM1浓度增加显著,且PM1/PM2.5比未出现臭氧污染时的比例明显升高.表明随着光化学反应的增强,二次气溶胶生成明显增多.因此可将PM1作为光化学污染的判定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对2013年西安市13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的6种污染物项目进行分析,西安市首要大气污染物为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o).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物呈现出春冬高,夏秋低的趋势,为上抛物线型,相关系数为99%,且表现出污染源高度同源性;而臭氧污染趋势为夏秋高,冬春低,与气温的线性相关系数为96%.燃煤、机动车尾气、建筑扬尘是西安市大气污染三大污染源,大气污染防治必须多主要污染源共抓,不断减少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3.
PM2.5浓度空间分异模拟模型对比: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吴健生  王茜  李嘉诚  涂媛杰 《环境科学》2017,38(6):2191-2201
在我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快速的经济发展和日益增加的能源消耗带来的大气污染不断增加,特别是细颗粒物污染如PM2.5污染越来越严重,PM2.5污染相关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议题.高浓度的PM2.5是形成我国京津冀、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大气灰霾的主要原因,大气污染已成为制约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长期暴露在PM2.5大气污染中,会对人类健康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可以实现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时空模拟,明晰PM2.5浓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大气污染的防治和流行病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京津冀地区104个监测站点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数据,结合VIIRS(visible infrared imaging radiometer)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土地覆被、气象因子、道路分布、人口密度、污染源分布等信息,分别利用最小二乘和地理加权回归构建土地利用回归模型,对PM2.5浓度时空分布情况进行模拟,其中包括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以及不包含VIIRS AOD数据的最小二乘土地利用模型和地理加权土地利用模型,这4个模型的修正R2值分别为82.13%、84.87%、80.45%和81.99%.研究表明,相比最小二乘回归,使用地理加权回归的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土地利用回归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北京奥运时段河北香河大气污染观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7,他引:14  
为监测评估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北京的可能影响,2008年6~9月北京奥运时段,在北京东南方向河北香河开展了大气污染物SO2、NOx、O3、PM2.5和PM10的连续在线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探讨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香河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上述污染物观测期间日均最高值(日均值±标准差)分别达到84.4(13.4±15.2)、43.3(15.9±9.1)、230(82±38)、184(76±42)和248(113±52)μg.m-3,特别在奥运会开幕前后的7月20日~8月12日之间出现了2次持续污染过程,导致O3和PM10分别超过国家二级标准46 h(超标率9%)和11 d(46%),PM2.5则超过美国EPA标准18 d(75%).奥运时段8~9月的大气污染物日均值较6~7月日均值有明显降低:SO2从27.7μg.m-3下降到5.8μg.m-3;NOx从18.6μg.m-3下降到13.2μg.m-3;O3从96μg.m-3下降到80μg.m-3;PM2.5从90μg.m-3下降到60μg.m-3;PM10从127μg.m-3下降到106μg.m-3.NOx、PM2.5和PM10统计(月为单位)日变化为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07:00和20:00左右;臭氧呈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4:00~16:00之间.香河地区大气污染受局地排放和外源输送共同影响,持续的偏南气流易造成污染物积累,而偏北气流有利于污染物扩散,降水可明显清除大气中的污染物质.通过计算7月20日~8月12日香河和北京奥运村PM2.5小时平均浓度之间的超前相关系数,发现香河超前北京6~10 h时相关性较大(0.57r0.65,p=0.01),最大相关系数出现在超前8 h,表明上述时间段内香河实时观测数据对北京大气PM2.5污染超标事件可能具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评估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有助于防治大气污染。基于空气质量和气象数据,定量分析了气象因素对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空气质量和气象数据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指标——"参考浓度",即同等排放水平、参考气象条件下的大气污染物浓度;以SO_2为例,通过比较我国主要城市SO_2监测浓度、参考浓度与排放水平的相关性,验证了该排放水平指标的有效性;将该排放水平指标应用于我国不同地区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脆弱性分析,得到了不同地区PM2.5排放水平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大气污染物参考浓度相比监测浓度可以更好地反映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水平。该评估方法可以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35个站点的PM2.5监测数据及MODIS Terra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L3 C051产品数据,分季度建立北京市PM2.5历史浓度遥感估算模型.结合北京大气污染物(PM10、PM2.5、SO2、NO2)年均浓度数据,对北京市2001—2012年间用于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累计额进行了效能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工业废气污染治理投资对于改善大气PM10、SO2、NO2均有显著贡献,但其对于大气PM2.5污染的治理效果并不明显.可能原因包括PM2.5排放源的复杂性、相关治理措施对PM2.5的针对性、经济增长导致的区域PM2.5源排放持续增长及区域外排放的持续影响等.因此,需要采取专门的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建立健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激励机制,控制工业燃煤及城市交通排放,削减本地及周边源排放,以有效改善北京地区大气PM2.5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
PM2.5成因表明,其一次和二次污染源几乎覆盖了炼化行业的全部主要大气污染源。国家PM2.5污染防治政策和相关要求,连同污染物排放达标升级、污染减排约束性要求,为炼化行业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更高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沈鹏  李保艳  武皓阳  赵慈  王琛 《环境保护》2020,48(15):64-67
"2+26"城市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是京津冀大气污染的重污染源排放区,也是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区域。鹤壁市作为"2+26"城市之一,通过基于污染特征所确定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的施行,2016年以来大气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基于鹤壁市大气污染物的行业特征,对大气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和治理效果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现状问题提出应通过进一步控制本地工业排放和区域联防联控相结合的方法,降低PM_(2.5)、PM_(10)的排放,同时,针对臭氧排放逐年增加的趋势,建议将重点控制臭氧前体物排放作为其治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社论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灰霾与近地表臭氧(O_3)是影响我国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已成为当前科学研究与污染控制的重点。2005年以来,我国"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持续推进PM_(2.5)与灰霾污染治理,"十二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取得显著成效,PM_(2.5)、SO_2和NO_x浓度有所下降。当前,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大气污染呈现出复合型污染特征,二次有机气溶胶和近地表O_3的环境影响尤为显著。大气污染控制需从一次排放源控制向二次污染前体物削减转变,近地表O_3污染主要受控于VOCs与NO_x排放影  相似文献   

10.
正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技术规范《低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涂料技术规范》(以下简称"技术规范")正式实施。作为全国首个低挥发性涂料地方标准,该技术规范的出台对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特别是VOCs(挥发性有机物)防治将产生重要意义。弥补空白,提供依据VOCs是环境大气中臭氧生成的前体物,是导致光化学污染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重要原因。"VOCs是深圳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据深圳市人居环境委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深入开展我国PM2.5污染现状以及关键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作为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的典型代表污染物PM2.5污染具有较强的区域性,因此我国未来PM2.5污染控制战略:从区域着眼,从区域与城市着手,以标准为尺度,以企业排污控制为落脚点。同时切实采取以下保障措施:一是完善大气环境保护法规体系;二是健全管理体制;三是强化污染监测预警评估体系;四是完善颗粒物减排的价格政策及地区补偿机制;五是加强相关的科学技术支撑储备。  相似文献   

12.
曲雅微  王体健  袁成  吴昊 《环境科学》2023,44(12):6598-6609
近年来,中国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的治理已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臭氧(O3)污染快速上升,实现PM2.5和O3协同控制的基础与关键是针对大气污染物的精细化探测和污染溯源.随着无人机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迅速发展,基于无人机平台的大气污染探测可以有效获得近地层的PM2.5和O3结构特征,并结合计算机算法对大气污染事件进行精准溯源,具有高时效性、高灵活性和高时空分辨率的特征,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区域污染物的分布、变化以及来源,为大气复合污染的协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回顾传统的大气污染探测方法,总结了污染探测领域常用的无人机飞行平台类型和探测仪器,归纳了基于无人机的PM2.5和O3污染探测应用与相关溯源算法,并展望了无人机大气探测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李夏  李长波  邱峰 《地球与环境》2015,43(3):296-301
根据中国环保部大气环境公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中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仍然不容乐观。为全面了解辽宁省环境空气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以沈阳、大连、鞍山、抚顺、锦州5个典型城市的颗粒物监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分析,主要探讨TSP、PM10、PM2.5及臭氧8小时对城市大气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5城市TSP、PM10、PM2.5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浓度限值,分别超过0.14~0.44倍、0.57~0.91倍及0.96~1.53倍,臭氧8小时未超过。从季节变化来看,5城市TSP、PM10、PM2.5浓度大体上呈现冬、春季较夏、秋季高的趋势,臭氧8小时浓度值春、夏两季比秋、冬两季高。5个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Pb、Zn元素含量最高,金属元素主要富集在PM2.5中。除TSP、PM10、PM2.5对城市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外,臭氧8小时浓度对于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将逐渐超过细颗粒物,可能成为污染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相似文献   

14.
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有机污染物,空气中存在较普遍,组成较为复杂,对人们身体健康有很大威胁。在酸雨、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复合型区域大气污染中,VOCs的污染尤为显著,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明显制约,其综合防治逐渐引得关注。本论文分析了VOCs的污染特征,并结合污染特性论述了VOCs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了弄清冬季山谷风、海陆风对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的影响,利用2016年12月地面加密自动气象站逐时观测数据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逐时PM2.5浓度数据,计算平均风矢量场和平均PM2.5浓度场,分析山谷风、海陆风变化规律及其对PM2.5浓度分布的影响,得出:在山谷风日,中午至下午谷风将位于河北太行山东部地区的污染物向北输送。傍晚以后,在北京西部、北部,以及河北太行山山前出现的山风与偏南风构成“人字形”辐合线,辐合线的汇聚作用使北京地区、廊坊,以及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地大气污染加重。在海陆风日,下午-前半夜,河北中东部沿海地区出现东南向海风,深入内陆到达天津东南部地区,海风前缘区域大气污染加重;通过对大气所铁塔0~325m风向风速与PM2.5浓度时间变化关系分析,以及利用Cressman法插值得到的地面风向风速和PM2.5浓度二维格点场,分析北京地区重霾污染过程中近地层山谷风和海陆风对大气污染形成的影响,得出:中午至下午,谷风将大气污染物向北京输送。傍晚以后,大气污染物在山风与偏南风形成的辐合线附近汇聚,在北京地区及以南地区形成PM2.5高污染区。凌晨至早晨北京被山风控制,大气污染物被吹离北京、滞留在北京以南至天津西北地区。冬季,山谷风的输送和汇聚作用使大气污染物以日为周期不断循环和累积,对北京地区至北京以南地区、河北太行山东部地区的大气重污染形成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环境》2017,(10)
<正>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公布的8月空气质量状况数据显示,全省城市首要空气污染物不再是人们熟知的细颗粒物(PM2.5),而是——臭氧(O3),其作为每日首要污染物的比例高达90.4%。抬头望望如此清澈的天空,有污染?这臭氧污染又是什么来路?感觉和PM2.5这种人们熟知的污染物不太一样啊!印象中的臭氧,一直都是"正面角色",是让地球生物免受远紫外辐射伤害的"保护伞",怎么会摇身一变变成污染物呢?  相似文献   

17.
<正>记者从科技部获悉,为了向不同阶段和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理论和技术支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试点工作已启动,目前进入实施方案编制阶段.科技部近日就这项方案向社会征求意见.根据"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PM2.5污染过程中大气边界层和区域传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省会福州市2013年1月空气质量变化为对象,分析大气边界层变化和周边区域污染物传输对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的影响.利用福州市2013年1月逐日地面和探空观测资料以及NCEP提供的2013年1月FNL分析资料,通过大气边界层要素与PM2.5浓度之间的相关性,对PM2.5污染过程的大气边界层特征进行分析;同时采用HYSPLIT后向轨迹模拟及区域风场相关矢分析对影响福州雾霾的污染物区域传输路径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地面气温与PM2.5浓度呈正相关,地面风速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近地面边界层条件有利于霾颗粒物的形成和累积.但不同于我国东部主要污染源区霾污染过程中存在大气边界层逆温,福州PM2.5污染过程中并未出现大气边界层逆温结构,这一边界层结构的垂直混合可有利于区域传输的污染物从上层大气到达近地面从而加重福州霾污染,福州是华东地区一个PM2.5污染物的主要接受区,PM2.5污染物主要以外源输送为主.2013年1月份福州市清洁日近地面风向为海洋吹向大陆的东南风,霾污染日则为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PM2.5污染物主要从长三角地区、苏北以及安徽河南一带通过东北和西北方向的传输路径影响福州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19.
长三角地区以煤烟型污染向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转变的趋势日益突出。该文以常州市区为案例地区,借助于空间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各类大气污染贡献源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2年常州市区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为64.5%,较2011年达标天数比例降低了7.3%。从污染物贡献源来看,工业污染是常州市区最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污染因子为SO2、NOx、颗粒物(PM10、PM2.5),分别占排放总量的99.80%、72.53%、83.01%;交通线源次之,主要污染因子为NOx、CO、VOCs,分别占总量的24.35%、72.89%和67.35%以上;农业面源和生活燃气燃烧对总量贡献相对较小;在此基础上通过GIS叠加分析SO2、NOx、CO、PM10、PM2.5空间排放格局,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是重要的空气污染物之一,也是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公众以及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本文针对PM_(2.5)污染治理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