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李少林  王齐齐 《环境科学》2023,44(4):1985-1997
为评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大气十条”政策)的节能降碳效果与作用机制,在测度2003~2017年281个地级和以上城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和CO2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探究了“大气十条”政策对节能降碳的影响、创新中介效应和城市异质性.结果表明:(1)“大气十条”政策促进全样本城市能耗强度显著下降17.60%,碳排放强度显著下降19.99%,在通过平行趋势检验、克服内生性和安慰剂、动态时间窗和反事实、三重差分和PSM-DID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础上,上述结论依然成立.(2)机制分析表明,“大气十条”政策通过绿色发明型专利为载体的直接创新中介效应实现节能降碳效果,创新引致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间接创新中介效应实现节能效果.(3)异质性分析表明,“大气十条”政策对煤炭消费大省的节能降碳幅度分别大于非煤炭消费大省0.86%和3.25%;对老工业基地城市的降碳幅度大于非老工业基地36.43%,但节能效果小于非老工业基地8.93%;对非资源型城市的节能降碳幅度分别大于资源型城市31.30%和74.95%.(4)结果显示,须强化煤炭消费大省、老工业基地城市和资...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别研究了"煤改气"和"煤改电"政策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按照等热值原理,比较同等热值条件下的天然气、电力和燃煤价格来评估经济效益,以百兆卡热值能源燃煤燃烧时主要污染物的排污量减去天然气燃烧或电力供暖时主要污染物的排污量来评估环境效益。结果显示,在经济效益方面,对于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以天然气替代燃煤分别需付出3. 76、3. 96和3. 96倍于燃煤价格的成本,以电力替代燃煤分别需付出2. 42、2. 42和2. 58倍于燃煤价格的成本。在环境效益方面,实施"煤改气"政策,北京市的环境净收益最高,天津市次之,河北省最低,而实施"煤改电"政策,北京市和河北省火力发电较直接燃煤可降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但增加二氧化氮和VOCs的排放,表明北京市和河北省电力取暖与直接燃煤相比并未产生明显的环境效益,天津市"煤改电"环境效益则更不乐观。  相似文献   

3.
以"煤改气"工程为代表的清洁取暖是进行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大气污染治理的重要举措。在推动"煤改气"工程的道路上,政府补贴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鉴于此,构建居民与政府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利用Jacobi矩阵对局部均衡点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并用数值仿真模拟了由于参数和初始值不同对演化结果的影响和演化路径。结果表明,存在两种演化稳定策略,其中居民进行"煤改气"改造、政府不对"煤改气"居民进行财政补贴激励的策略能够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最后,针对"煤改气"工程的推行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评估北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政策的汞减排效益,本文综合运用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编制方法和GEOS-Chem大气化学传输模型,编制了中国北方重点地区农村家庭清洁取暖汞减排清单,并分析因政策而产生的大气汞沉降削减效益.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重点地区共计替代民用散煤59.65×106t,其中,Hg0、Hg和HgP三种不同汞形态的减排量依次为8.64,1.79和0.11t,由此避免10.54t(不确定性区间:-9.65%~6.94%)大气汞排放.“煤改气”,“煤改电”和“其他改造方式”等不同方式的汞减排贡献率依次为51.20%、38.02%和10.78%.同时,清洁取暖政策使重点地区避免了0.49t大气汞沉降.研究还发现,清洁取暖政策的外溢效应使非重点地区削减了0.66t汞沉降.据此,本文提出清洁取暖政策的优化策略,以期为促进农村地区能源转型和汞减排治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燃气替代燃煤对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兰州市自然环境条件的介绍,分析了兰州市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造成的.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减少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通过燃气替代燃煤,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兰州市空气质量状况.运用环境经济政策的理论,分析了"煤改气"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后治理大气污染关键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气污染一直制约着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工程,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好转。但是,燃煤、扬尘、机动车尾气等污染源依然存在,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依然任重道远。为此本文针对乌鲁木齐市"煤改气"后治理大气污染关键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俞珊  张双  张增杰  瞿艳芝  刘桐珅 《环境科学》2023,44(4):1998-2008
将能源、建筑、产业和交通作为减污降碳重点领域,设置了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以2020年为基准年,2035年为目标年,开展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CO2减排潜力测算,并构建了一种协同控制效应分级评估方法,对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下大气污染和CO2协同控制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下大气污染物减排率分别在11%~75%和12%~94%,CO2分别为41%和52%.优化机动车结构对于NOx、 VOCs和CO2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情景下减排率分别达到74%、 80%和31%,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68%、 74%和22%;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对SO2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和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47%和35%;提升新建建筑绿色化水平对PM10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和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79%和74%.优化出行结构和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的协同控制效应最佳;强化情景下,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优化机动车结构和...  相似文献   

8.
在“双碳”目标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大气污染物(包括SO2、NOx、PM和VOCs)排放当量、CO2排放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减污降碳政策力度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减污降碳政策对大气污染、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减污降碳政策具有三重协同效应,政策力度每提升1%,平均意义上可降低0.470%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降低0.292%的CO2排放量,提升0.040%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2)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在核心城市组能够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协同效应,而在中心城市组仅具有污染减排效应,在外围城市组没有产生显著效应.(3)减污降碳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能源消费、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应...  相似文献   

9.
“一带一路”倡议下,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共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国际合作共赢的生态圈,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共识. 本文基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997—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逐步回归、异质性分析和门槛回归方法探究外商直接投资(FDI)的碳排放效应. 结果显示: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显著增加碳排放,体现出“污染天堂”效应. ②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削弱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FDI对碳排放的“污染天堂”效应,体现出我国在环境治理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引领示范作用. ③经济发展可削弱FDI对碳排放的“污染天堂”效应,然而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可显著增加碳排放. ④政策、创新和发展三类机制均导致FDI的碳排放效应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发展机制影响最大,创新机制的碳减排效果相对稳定. ⑤强化环境规制促进了FDI的“污染光环”效应,“一带一路”倡议则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加强了环境规制. 研究显示,为促进“污染光环”效应形成,应深化绿色“一带一路”,利用来自中国投资的低碳化特征,增加与中国的投资往来并提高负有环境责任FDI的比例.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也应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在此基础上协同政策、创新和发展三类机制,引导FDI投向绿色低碳领域. 此外,还应综合运用环境准入机制和环境经济手段,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市环保局日前通报,截至8月底,全市PM2.5累计浓度为63μg/m~3,同比下降1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和PM_(10)累计浓度分别为11、41和81μg/m3.空气质量达标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9天,空气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5天.从各区情况看,通州、昌平、怀柔、密云等区同比降幅较大.据了解,今年,北京市进一步聚焦农村散煤和郊区锅炉,加大煤改电、煤改气力度,全市463个村散煤治理工作扎  相似文献   

11.
The concept of ‘peaks’ in the produc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 has attracted attention in the area of energy production, with concerns about ‘peak oil’ driving recent research and investment in alternative sources of energy. There are fundamental and important differences between a peak in the production of oil and peaks in the production of metalliferous minerals, but in both cases production changes from ‘easier and less expensive’ early in a resource’s life to ‘difficult and expensive’ as time progresses. The impacts of this change in production circumstances require critical consideration in the governance of national and sub-national mineral endowments.This paper develops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ng the impacts of changing patterns of mineral production. The framework considers three criteria: availability of a resource (considering it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society’s addiction to the resource (its centrality and criticality to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and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alternatives (whether the resource can be substituted or recovered). An initial assessment against these criteria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how a production peak might affect the production of minerals in Australia and the impacts that this might have on the Australian economy.Assessing important resources against these three criteria will be imperative in future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the roles minerals and metals play as service providers in our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 Additionally, this analysis should prompt a reassessment of the value of minerals beyond economic measures. Indicators derived from these criteria will inform strategies that can address future changes in production characteristics – meeting challenges with strong governance, and realising opportunities with proactive policy.  相似文献   

12.
锡林郭勒盟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近年来,煤电一体化开发为地区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大面积的草原受到破坏和威胁,引发了一系列生态问题,需要在锡盟未来的地区经济发展中引起注意。应该借鉴国际上对煤炭业开征环境保护税的经验,进行我国草原区煤炭业环境保护税费改革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落实。  相似文献   

13.
烟气脱硫(FGD)工程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飏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5):216-221
在国家实施“总量控制”和“两控区”的重要环境保护政策下,烟气脱硫(FGD)工程提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议事日程,实施FGD工程是投资大、直接经济效益不显著的环境工程。因此在全面论述实施FGD工程的设计框架,即各设计阶段应考虑的几个重大因素和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基础上,着重对目前国内外主要的FGD工艺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评述,提出选择FGD工艺的8条重要原则。供重大决策参考和推动环境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徐毅  臧宏宽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2):2278-2284
在考虑碳税政策情景下,构建了北京市能源环境系统规划模型,分析了碳税政策对北京市能源环境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到2020年北京市煤炭的用量将压减到[921.7, 1000]万t标准煤;相反,天然气和电力的使用量将分别增加到[2000.7, 2089.3]万t标准煤和[1950.3, 2183.8]万t标准煤;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碳税政策对CO2及大气污染物(SO2、NOx和PM10)的排放变化情况.到2020年碳税情境下的结果较无碳税情境下的相比, CO2的减排比例达到[9.0, 11]%, SO2、NOx和PM10的协同减排比例分别达到[9.0, 11]%,[19, 31]%和[19, 20]%.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机制下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市场经济对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分析现行的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状况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市场机制下我国的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框架,包括价格、税收、投资信贷、市场刺激,以及环境与经济核算等5个领域。  相似文献   

16.
李笑诺  易诗懿  陈卫平 《环境科学》2022,43(5):2699-270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风险管理理念为基本原则的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已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场地管理的重要决策问题和研究前沿热点,为明确影响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国内外污染场地可持续风险管控相关文献的系统调研,构建契合我国场地管理背景的区域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评价体系,通过指标综合权重计算判定影响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区域尺度上可能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性的指标多达44个,涵盖环境、社会、经济和技术这4个维度,单指标影响程度为0.26%~5.01%(平均值2.27%).潜在风险和温室气体排放(环境指标)、健康与安全和公众参与(社会指标)、管控成本和环保投资(经济指标)、修复周期和修复效果(技术指标)是影响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子,影响程度为1.89%~5.01%(平均值3.58%).具有较强政策敏感性的指标,包括考核指标、投融资创新、名录管理、能力建设、安全利用和制度建设等,对风险管控可持续性已经产生1.18%~3.48%的正向影响,随着政策制度的深入落实与全面地域推广,其对风险管控可持续发展的助力效应将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7.
樊杰 《自然资源学报》1997,12(4):349-356
本文探讨了能源资源富集、但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经济大区能源资源开发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侧重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从实证的角度,阐述了能源开发对地区经济繁荣的意义和作用、富能地区经济系统的空间组织以及推动能源开发同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的区域政策要点。  相似文献   

18.
The combined impacts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and climate change are driving the evolution of sustainable business and changing the way that governments plan for development. Markets are emerging for a range of environmentally orientated products and services as societies move (or lurch) towards reducing impacts and adapt to changing conditions. National governments are actively formulating policy and providing investment to develop green economies as one of the responses to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Many of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drivers have been focused at the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scale, and while critical for setting the national framework for development, it often neglects the key role that regions and localities can play in ecological moderniza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wo regional case studies in New South Wales (NSW), Australia, that are initiating shifts towards networks of sustainable businesses and communities and offers recommendations for further policy development. 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 on the evolving regional sustainability marke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other social institutions including governments, communities and the individual. The unifying concept is the idea of the ‘natural advantage’, a model that integrates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as a part of the regional development policy agenda.  相似文献   

19.
以“无废城市”试点之一的绍兴市为对象,选取诸暨市、上虞区、柯桥区、新昌县4个发展差异较大的区域,通过层次分析法评估区域分类成效,并基于“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剖析各区域分类工作均衡推进的政策执行制约因素,最终提出相应对策.研究发现分类工作成效上虞>诸暨>柯桥>新昌;针对政策可执行性、目标群体理解度,政策执行准确度以及经济政治环境制约因素,提出完善分类政策、提升执行效率、激发群众分类意识、经济政策协同等对策以构建“四流畅通”管理模式,促“无废城市”全域均衡推进.  相似文献   

20.
通过环境因子、生物多样性指示物种筛选和情景分析,建立经济、社会、环境各要素间的相关关系模型。该模型体现了各要素间的相互影响,通过指示生物的风险阀值分析,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环境影响和环境投资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决策意见。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