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连云港市香河生态园1700亩水产养殖塘尾水,秉持"节水、节能、高产、优质、生态、美丽"理念,构建31.7万m2(475亩)湿地—塘生态净化系统;采用"自然沉淀+复合表面流人工湿地+塘湿地"工艺,削减水体污染物、改善水质,实现尾水回用和无害化排放,保障区域水生态环境和水源地水质安全。项目的实施响应了区域居民的消费升级新需求,探索了区域生态循环经济新模式,对我国其它地区水产养殖尾水的生态化处理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沙漠油田开发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是一个内陆封闭盆地,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它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目前正在积极开发中。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必须做环境影响评价,文中介绍了沙漠环境及生态状况,在沙漠区域必须以水域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为重点,评价结果应提出固沙、防沙和保护自然生态等一系列防治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药的大量使用污染了大气、水体及生态系统。有机农药以直接施用、拌种、喷撒、随降水落入等方式进入土壤。农药在土壤中会以吸附、扩散稀释和降解等几种方式发生转化,并改变土壤结构、对土壤中生物的生存及酶的活性产生影响。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动植物、微生物及根际环境对农药污染的降解来治理土壤中的农药,是治理农药污染的一种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3S技术的支持下,以1990年和2005年的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谢高地的评价方法分析了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景观类型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特征,为研究该地区水土开发与生态环境演变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1990-2005年,乌苏-奎屯-独山子地区农田、灌木林地、城镇及工业用地、盐碱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增加,其他乔木林地、草地、冰川和沼泽面积均减少;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从1990年的9 182.84×106元减少到2005年的8 627.96×106元,减少量为554.87×106元,减少率为6.04%。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该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针对江西某湖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差的问题,进行芳兰湖专项水环境设计。利用塘床系统对截流的芳兰湖周边片区面源污染的基流及初期雨水进行处理,利用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对虞家河水的补水进行处理,同时,结合湖泊生态系统构建技术,使芳兰湖水质达到Ⅲ类水质目标要求,且满足生态需水量要求。工程实施后,可有效削减排入芳兰湖的面源污染负荷,改善芳兰湖水质,美化周边环境,达到水质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6.
新安江水库是钱塘江的重要水源,对保障钱塘江中下游的生态安全和水体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阐明新安江水库在流域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水环境的主要问题及保护对策,促进饮用水安全保障及构建健康水域生态系统,本文对新安江水库历年的水环境指标、浮游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及水域生态灾变事件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目前新安江水库存在上游来水变差、局部水域藻类异常增殖、渔业生产不合理、营养程度加重等众多问题,但其突出问题是藻类生物量增长过快。新安江水库水环境保护工作要从关注水质向维持生态系统健康转变,并尽快开展生态保育工作,控制流域污染、降低藻类数量、减少藻类异常增殖影响、科学合理渔业生产是其下一步保护的关键。而关于新安江水库的研究,虽然有一定的研究基础和资料,但对水域生态系统缺乏系统认识。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新安江水库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长期演变规律;水利调度导致水位调整对区域水动力学条件、营养物输送过程的影响及评价水利调度对水库重要环境因子和生态系统影响;渔业养殖对水环境的影响,特别是鲢、鳙鱼大水面积养殖对水库生态系统的影响应是今后新安江水库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  相似文献   

7.
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质量的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参照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对其具体的数据处理细节做了一定调整,应用调整后的技术方法对南宁市2000~2020年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开展评估,并分析调整后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评估结果表明:在评估时段,南宁市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在54.148~74.355之间,总体保持在良好等级,2020年的森林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值接近优等标准;评估结果具有良好的可视化特性,可以清晰地展示不同时间段生态系统质量指数及等级变化特征;评估结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应用于生态功能区域评估、专题评估、服务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通过对该技术方法的实际应用研究,认为生态系统质量评估技术规范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广泛应用于具体的评估业务,为生态环境监管业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我院最新开发的湖泊生态修复集成技术包括湖滨陡坎沿岸带基底修复技术、植物浮岛生态技术、入湖河渠污染控制技术和湖滨沿岸带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复技术在滇池草海东风坝及老干鱼塘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际应用情况,本项目在滇池草海约3.3km。水面实现了大型水生植物恢复面积约1.0km^2,在湖滨带形成由挺水植物、浮叶植物、浮水植物及沉水植物等不同植被类型组成的生态结构,大型水生植物覆盖率达30%,恢复水生植物共计20余种,栖息的水禽及鸟类目前已达27种,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呈现出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生态修复区良性水生植被生态系统已经初步建立,湖泊自然生态环境和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体透明度增幅约为65%-70%,TN和TP去除率约为30%,取得了良好的环境和社会效益,为滇池及超富营养化湖泊的生态修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工程示范。  相似文献   

9.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是生态环境演变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研究对于促进区域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1976年和2006年玛纳斯河流域两期遥感影像资料,基于生态经济学的最新方法采用卫星遥感技术以及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手段,对期间玛纳斯河流域生态服务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玛纳斯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在30年间表现为草地、林地、不断减少,而耕地、水域、沙地和建设用地不断增加,反映出人类因素及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②该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总额由1976年123.831 08元减少至2006年101.521 08元。减幅:18.02%,年均减少0.741 08元,通过对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为玛纳斯河流域生态开发和治理,以及环境整治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RS和GIS的成都市水域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1987年和2000年的两期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通过重点分析最佳组合波段的选择和水体信息特征提取的图像处理方法,得到这两个时期的成都市水域面积,进而实现水域变化的动态监测,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以便给水资源开发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科学地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价,对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国家战略建设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促进其经济稳定发展的保障.基于GIS、RS技术,综合分析生物、植被、土壤等因素,利用AHP构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通过ArcGIS平台构建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模型;提取各评价指标,计算研究区EQI值,获得其生态环境质量及空间分布规律,为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提供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2.
应用于滇池草海生态修复工程的植物浮岛制备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介绍最新开发的一种不受自然条件严格限制的新型植物浮岛制作技术。该种植物浮岛主要应用于水位较深的湖泊、河口水域及城市最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植物根系密实、抗风浪能力强、净水作用明显、景观效果好、维护管理方便等特点。本文对该技术方案、工程效果进行了介绍,并将本技术与同类技术特点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液体有机菌肥在矿区周边农田污染土壤重金属去除效果,以重金属污染为研究对象,开展液体有机菌肥吸附混合液重金属试验和土壤重金属浸出毒性吸附实验,分析液体有机菌肥对重金属离子去除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液体有机菌肥用量的增加,水体重金属铅、镉和锌含量浓度呈显著下降,液体有机菌肥容易吸附铅,吸附量高达到1667mg/kg,其次是镉和锌。在1%质量比添加量下,经过液体有机菌肥修复后的土壤镉、锌和铅含量下降率分别是29.62%、23.94%和11.66%,土壤重金属TCLP浸出毒性去除率效果显著。有机菌肥处理可改善土壤环境,对土壤和水体的铅、镉、锌重金属有一定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和田河流域景观空间格局演变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90年、1999年TM和2002年中巴假彩色合成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作主要信息源,经图像增强处理和解译,获得了和田河流域的区域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图.采用景观生态学的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土地利用景观空间格局演变进行了初步分析,并根据生态系统学基本理论,提出了综合利用水资源进行和田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为改善永定河(山峡段)常年断流、河床沙化,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门头沟区政府从2019年起开始对永定河(山峡段)进行生态补水,用来改善、修复、恢复生态系统节后功能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已初见成效。为进一步量化补水成效,以便政府部门决策,以生态补水数据、地面气象监测数据、环境数据为基础,综合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数据,通过对2019~2021年间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河(山峡段)补水后的生态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永定河(山峡段)主河道河面面积约增加了一倍,主要河段河水水质明显改善;主河道周边1km范围植被覆盖率增长了6倍,植被生态质量增长了近4成,地表热环境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沿河周边村落热岛效应明显改善。本研究量化给出相关政府部门多年来永定河治理的成效,为相关政府行政部门研究和制定永定河生态修复工程等提供科学支持,为永定河后续污染防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生态塘技术特点及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生态塘系统工艺处理石化废水,分析青肯泡石化废水生态处理系统和山东省东营市污水处理与利用生态系统的工程实例。工程运行结果显示:生态塘系统处理石化废水效果显著,出水分别达到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和1A标准,生态塘系统处理石化废水具有投资少、维护和运行费用低、可改善和恢复生态环境等优点,是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生态工程技术。  相似文献   

17.
李燕  汪露  张敏  朱亮 《四川环境》2021,(2):103-115
为阐明洪泽湖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及水质变化状况,采用生物多样性指数法、综合污染指数、CCA分析等方法,对洪泽湖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空间布局及其水质状况进行了季度调查,探究环境因子对底栖动物生长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1)底栖动物种类以甲壳纲、多毛纲、双壳纲为主;(2)CPI分析表明,TN、TP是洪泽湖主要的超地表水Ⅲ类水环境标准的项目,入湖过水区域水质污染高于其他区域,且春冬TN超标为主,夏秋TP超标为主;(3)典范对应分析显示,氨氮、透明度、叶绿素a是影响底栖动物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研究表明洪泽湖底栖动物群落组成优势种主导格局显著,生物多样性不高,群落组成和水质状况受过水水体影响极大,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需加强对周边水域生态系统的关注,尤其是淮河水系。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问题,近几年开展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的地块越来越多。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属于生态环境工程,隐蔽性和复杂性是其突出特点,极易引发二次污染问题。环境监理是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对控制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效果、二次污染防控起到关键作用。以某地块污染土壤与地下水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实践经验为例,阐述土壤修复工程环境监理要点、技术方法,以期对类似修复工程开展环境监理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石油开采及油井措施作业过程中原油散落井场产生油泥,污染井场周围土壤、水体、空气的现状,文章介绍了一种针对生态环境脆弱的陇东油田井场油泥微生物处理技术,可以实现对井场油泥环保、经济、有效处理。  相似文献   

20.
采用污染指数法对冶炼厂周边的土壤及稻谷进行重金属(Zn、D、Cu、Pb、Cd和As)污染评价,结果显示冶炼厂周边土壤中除重金属铅、铬和砷外,其他重金属都超过了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六种重金属平均综合污染指数达到2.89;对于稻谷样本中重金属含量,锌和铬含量满足评价标准要求,铜、铅、镉和砷含量超标,其超标倍数范围分别为4.68~6.35、5.45~36.75、0.05~1.5和1.59—5.67。说明冶炼厂周边土壤及稻谷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上的污染。而重金属污染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冶炼厂周边的土壤中存在多种重金属不同程度、不同组合的复合污染类型,农田生态系统存在复合污染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