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纳滤膜(NF90)过滤自配含砷水,研究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纳滤膜对水中砷去除效果的影响。本实验探讨膜进水浓度、水的pH值、膜进水温度、操作压力、水中天然有机物浓度等对膜除砷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纳滤膜对水中五价砷(As(Ⅴ))的去除率很高,最高去除率能达到99%,在实验的前2.5个小时内,砷的去除率均在90%以上。但是,纳滤膜除砷效率随着时间变化,去除率会降低。不同的操作条件对纳滤膜除砷的影响很大,研究不同条件的影响对应用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能干扰正常内分泌功能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严重地威胁着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简要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危害性及污染现状,分析探讨了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控制、削减对策,并就如何加强生态风险管理谈了看法。  相似文献   

3.
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壬基酚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壬基酚是一种内分泌干扰物,主要来源于NPEO,能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进入生物体内并造成危害。当前检测水样中壬基酚的主要方法是采用GC—MS,预处理采用固相萃取。研究表明自来水厂的常规处理工艺对于壬基酚的去除有限;而活性炭、有机蒙脱土吸附等物理方法,超声声化、电化学氧化、光分解等化学方法可有效降解水中的壬基酚。  相似文献   

4.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安全饮用水保障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旭东  王磊 《四川环境》2005,24(4):26-28,39
纳滤膜分离技术在饮用水制备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保障安全饮用水生产的有效方法。本文详细综述了国内外纳滤膜技术在饮用水生产中应用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纳滤膜对地表水或地下水中存在的各种无机、有机污染物的分离特性。  相似文献   

5.
壬基酚在活性污泥系统中的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伟  李咏梅 《四川环境》2008,27(6):86-92
壬基酚是一种持久性有毒的内分泌干扰物,它会对生物系统产生有害影响。本文介绍了壬基酚的来源、物化性质、化学结构、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实验系统中的迁移转化及去除,以及壬基酚在活性污泥分离的菌种中的降解。最后分析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水中酚类化合物检测的便携性,提高环境应急监测效率。建立了一种便携式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水中5种酚类化合物的方法。研究了色谱柱极性、萃取柱类型、萃取温度、萃取时间、水样的pH及盐度对目标化合物分离及萃取效率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DB-5色谱柱对目标化合物的分离效果最好;使用PDMS/DVB微萃取柱、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40 min、水样的pH为3.0、NaCl浓度为0.35 g/mL时,目标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萃取效率高、萃取速度快且线性好。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定性、定量准确,适用于水中酚类化合物的现场快速检测,能为环境应急提供重要技术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7.
飞机草提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作为评价指标,测定了飞机草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的不同萃取物对小菜蛾产卵驱避作用活性。结果表明,飞机草乙醇提取物及其氯仿萃取物对小菜蛾具有较强的驱避作用,驱避效果达80%以上,对小菜蛾起驱避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氯仿萃取物中。  相似文献   

8.
实验研究了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比较了沸石改性前后对铅的静态平衡吸附量变化,着重考察了吸附时间、pH值、竞争离子以及有机物对去除铅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改性沸石吸附铅速度快,对铅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平衡吸附量由改性前的28.57mg/g提高到了32.26mg/g。pH值对NaCl改性沸石去除水中铅的效果有较大影响,在pH=6~7时,去除效果最佳。水中竞争阳离子和有机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铅的去除效果;随干扰物质浓度的升高,NaCl改性沸石对铅去除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但当干扰物质和水样中铅浓度相当时,NaCl改性沸石可对铅保持很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来源、分类及危害,新疆干旱气候条件,生态环境的特征和现状。论述了在新疆特殊的地域环境下对内分泌干扰物研究的方法,弄清它进入环境的途径,这对减缓干旱区生态环境少受内分泌干扰物的侵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保护好环境,也就等于保护了我们人类自己。  相似文献   

10.
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质氨氮受多种因素干扰,直接影响分析结果。针对此情况,结合环境监测工作实际,通过纳氏试剂配制、水样存放时间、稀释方式、显色条件4个方面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这些干扰因素的消除进行了讨论,为确保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氨氮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自制TiO2作为光催化剂,利用光催化-混凝联合处理含Cr(Ⅵ)废水,研究了废水的pH值、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有机物和混凝剂种类对含Cr(Ⅵ)废水中Cr(Ⅵ)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EDTA,pH值为1,紫外灯120min左右,二氧化钛加入量为0.4g,采用FeCl3和PAM作为混凝剂时,Cr(Ⅵ)的去除效率最好。  相似文献   

12.
涂铁石英砂吸附水中Cr(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微微  吴纯德  叶建 《四川环境》2009,28(4):20-22,27
采用静态吸附和动态过滤的试验方法研究了涂铁石英砂(IOCS)滤料对水中Cr(Ⅵ)的去除,并探讨其吸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Cr(Ⅵ)在IOCS上的吸附平衡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经氧化铁改性滤料表面电位带正电荷,对水中的Cr(Ⅵ)有良好的去除效果。pH值对Cr(Ⅵ)的去除影响较大,随着溶液的pH值升高,滤料表面电位减小,Cr(Ⅵ)的吸附率也减小。IOCS滤料去除Cr(Ⅵ)机理主要为静电吸附。  相似文献   

13.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室内净化技术,能够有效降解室内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室内VOCs的主要来源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传统治理技术的不足,详细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净化VOCs的优势和机理,并对低温等离子净化VOCs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现状做了引证阐述,最后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陈晶  张超杰  徐斌  周琪 《四川环境》2009,28(1):50-53
二甲基亚硝胺(NDMA)是强致癌物质亚硝胺中的一种,由于其近年来在水环境中的高检出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NDMA特殊的物化性质,对该物质的去除有相当的难度。本文简要介绍了NDMA的形成机理,阐述了NDMA的各种降解技术,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全 《四川环境》2009,28(2):91-95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对现有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讨论了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新思路。利用DPBs进行反硝化除磷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代表了当前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成为目前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16.
采用阶梯式驯化法,控制温度在18℃~24℃,pH在6—8,溶解氧在4—8mg/L,在容积为6L的驯化器中对活性污泥进行培养驯化。经过25d的培养之后,得到了稳定降解丙烯酰胺的活性污泥。驯化后的活性污泥SVI为85—132,COD去除率达70%。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栖息地模拟方法原理及步骤,以姜射坝水电站减水段为例,应用栖息地模拟模型PHABSIM计算了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境需水量。结果表明,该河段内重口裂腹鱼繁殖期适宜生态流量为40.6m3/s,其与水文学法的结果对比表明,该流量可以满足维持水生生物良好的生存条件的要求。指出当工程河段涉及珍稀鱼类关键生境时,采用栖息地模拟法确定受影响河段的生态需水量,可以更好地保护珍稀鱼类关键生境。研究结果可为已建电站减水河段生态修复工作提供依据,为拟建电站水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介绍了乘用车内(文中简称车内)空气质量污染源、管控项目及对应检测方法,整车制造商车内空气质量性能开发模式与管控机制。  相似文献   

19.
以毛木耳为产酶菌,以CMC为唯一碳源,探讨了不同培养条件对毛木耳产漆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适温度为27℃、pH值为6.0、接种量为10%、装液量为90mL/250mL、摇床转速为180rpm、培养天数为6d时,产酶活力最大。以各个因子的最佳梯度做优化培养,发酵液中的漆酶活力高达70.76I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