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红山嘴油田于1990年投入注水开发,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水质不稳定、配伍性差,造成注水系统结垢严重,注水井井况恶化、检配合格率低,修井频繁。文章对稠油净化污水回注开展可行性评价研究和论证,实现了稠油净化污水回注红山嘴油田,对净化污水回注后储层伤害、腐蚀结垢趋势进行动态跟踪评价,确定了净化污水对注水指标的影响程度及影响因素。动态跟踪结果表明:净化污水回注后,红山嘴油田注水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消除了注水系统的结垢问题,储层伤害得到有效控制,实现外排污水合理利用,可节约油田清水用量73万m~3/a,减少环保压力,为稠油净化污水回注技术储备和示范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针对边底水气藏开发中后期产水量上升、污水排海量超标的问题,文章以某边底水气田为靶区,开展了边底水气藏污水回注井层优选的研究,初步建立了区域井层优选技术,综合地震属性、反演预测、测井解释和生产动态等,优选出4套回注层位及4口回注井。研究成果已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超过1.1×10~4 m~3,有效防止了污水排海从而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含油污水必须经过处理达到油田注水水质控制指标才能回注,为尽快将油田污水处理合格后回注地层,吐哈油田先后采用重力式污水处理流程,以及现在的诱导浮选——全自动双德料过滤等方法进行了现场含油污水处理技术的实践,处理后水质达到低渗透油田回注标准,并实施了回注。概述了都善油田污水处理系统试运行及技术改造的实践过程及效果。  相似文献   

4.
油田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气井压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压裂返排液已成为当前油田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文章对吉林油田公司压裂返排液处理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采用絮凝、微波强氧化、活性炭毡处理、纳滤/反渗透集成处理工艺后,压裂返排液CODCr可以达到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一级标准要求。该研究为压裂返排液处理装置的设计和现场实施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避免水驱气藏产出污水排海而引起海洋污染问题,开展了水驱气藏回注能力评价技术研究:以物质平衡为基础,确定不同气水界面和饱和度分布下的可注入总量;建立井筒管流模型,确定不同注入量下的摩擦阻力、井底流压,预测注入泵压的变化趋势;提出了回注指标优化图版,可快速优化回注井的瞬时注入量。研究成果已初步应用于靶区首次污水回注试验,单井日注水规模达100~250 m3,回注总量为1.06×104 m3,有效避免了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6.
回注是我国海上油田生产水处置的常用措施,减少了海洋环境的污染,但也面临着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清晰等问题,进一步完善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监管体系、明确监管制度对环境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系统梳理我国与美国生产水回注监管体系,分析对比二者的差异,表明:美国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回注监管体系,并明确了油气行业回注井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制度;我国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在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监管体系较美国存在一些不足;针对我国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和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对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的环评、许可、报告、监测、审查一系列监管制度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为我国海上油田生产水回注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胍胶压裂返排液水量大、组成复杂、黏度高等水质特性,常规处理工艺很难实现其氧化破胶和离子去除,因此亟需优化升级现有处理工艺。文章总结了胍胶压裂液体系的构成及作用,研究了国内外压裂返排液的处理方式,通过探究返排液回注与回配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明确了破胶降黏对返排液处理的关键作用,建议应结合氧化破胶和离子去除,研发利用高价金属离子的类芬顿氧化剂,实现返排液的高效降黏脱稳,协同控制高价金属离子的影响,为胍胶压裂返排液高效低成本的资源化处理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BSF型注水井洗井液处理装置根据气浮、过滤等工艺原理,成功地解决了油田注水井洗井水的污染问题,经现场生产性试验证明,处理效果达到排放甚至回用标准。本文详细介绍了该装置的工艺流程、工作原理、试验效果及其应用价值等情况。  相似文献   

9.
针对压裂返排液的特点,以聚丙烯酰胺为主剂,引入糠醛合成糠醛树脂交联剂,加入杀菌剂,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弱凝胶体系,用于注水井调驱。考察了该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性能:室内研究确定最佳的弱凝胶体系配方,进行了热稳定性及耐盐稳定性评价。进行了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岩心封堵性能评价,凝胶体系在30~80℃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岩心封堵率大于80%,突破压力达到2.7 MPa,压裂返排液弱凝胶体系对储层具有较好的封堵性能。现场应用10井次,应用压裂返排液配置弱凝胶体系3.5万m~3,投入产出比1:1.25,压裂返排液重复利用,取得较好的环保效益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在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常对油井的高含水层或报废井实施封堵,这种传统的施工工艺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引入清洁生产理念,提出了用钢丝绳将水泥浆送入井筒中预定位置的施工工艺,即无管柱注水泥塞工艺。该工艺不需要水泥车等特种车辆的配合,不会发生井下开关操作失误造成的事故,比传统注灰工艺节约作业周期3/4以上。另外,该工艺从源头上实施了清洁生产措施,操作简单,经济效益较高,在油田修井作业系统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纯化油田注水系统结垢倾向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机结垢是油田注水过程中遇到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结垢给油田开发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了高效开发油田,应对结垢进行科学预测,并提出相应的防垢措施。采用饱和指数法、稳定指数法和溶解度法对纯化油田注水系统的结垢倾向进行的预测结果表明:纯化油田污水易结CaCO3垢,且结垢倾向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文章明确了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井控的安全环保关键因素;量化了低渗挥发性油藏天然气回注注入能力,确定注入端各节点安全生产压力分布,攻关相关配套工艺设备,实现安全有效注入;开展室内实验和PVT相态拟合,分析注天然气后天然气和原油性质变化规律,创新非混相驱组分数值模拟参数优化方法,开展带人工压裂裂缝的组分数值模拟,精准确定压力场分布,降低计量及监测不准带来的安全隐患;明确注气井气窜影响因素,优化注采参数,抑制油井气窜,降低生产风险,实现井控安全情况下的天然气驱环保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油田注水井修井作业起下管柱施工时由于井底高压造成的油管溢流喷溅问题,研制了专门用于封堵井下管柱的电控式封堵工具,在作业施工前通过测试电缆下到指定封堵位置,地面计算机发布命令进行封堵、锚定并实现丢手,达到封堵油管溢流的目的。通过反复的现场验证,证明该工具封堵可靠、效率高,方便推广应用,可为实现环保作业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长北天然气处理厂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自投运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油分处理效果差的状况,回注水中含油、悬浮物较高,回注泵故障频发,回注压力高。分析水质变差原因,同时对现有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缓蚀剂加注方案,制定加药程序,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使回注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达到SY/T 5329-2012《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指标及分析方法》要求。  相似文献   

15.
浅谈防止海上油田地质性溢油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注水工艺不完善、注水水质不达标、注采比不合理、井控措施无效等因素会导致地质性溢油事故的发生。文章主要针对注水性油田在开发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地质性溢油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探讨,为注水性油田开发风险防范和环境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甲烷排放管控是国际石油公司推动低碳能源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达成净零碳排放愿景的一个重要手段。研究发现,国内外石油公司的油气生产活动水平、甲烷排放控制水平、甲烷排放核算方法等3个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性。我国油井单井产量低,地面工程量大、工艺复杂,流程工艺中甲烷排放突出,油气系统甲烷排放水平较高,油气生产甲烷排放控制水平与国外石油公司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与国外甲烷排放核算方法也存在较大差异性。着眼于甲烷排放管控,我国石油公司应充分衡量甲烷排放现状、生产活动水平、甲烷排放控制措施经济性和适用性等多重因素,严格控制潜在甲烷排放节点,并进一步做好甲烷排放检测、监测和数据统计工作,持续完善甲烷排放报告和核查体系。  相似文献   

17.
During sequestration, carbon dioxide within injection wells is likely to be in a dense state and therefore its weight within the wellbore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bottomhole pressure and thus the injection rate. However, the density could vary significantly along the well in response to the variation in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A numerical procedure is formulated in this paper to evaluate the flow of carbon dioxide and its mixtures in non-isothermal wells. This procedure solves the coupled heat, mass and momentum equations with the various fluid and thermodynamic properties, including the saturation pressure, of the gas mixture calculated using a real gas equation of state. This treatment is particularly useful when dealing with gas mixtures where experimental data on mixture properties are not available and these must be predicted. To test the developed procedure two wellbore flow problems from the literature, involving geothermal gradients and wellbore phase transitions are considered; production of 97% carbon dioxide and injection of superheated steam. While these are not typical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problems they provide field observations of wellbore flow processes which encompass the mechanisms of interest for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such as 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and density variations with depth. These two example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procedure can offer accurate predictions. In a third application the role of wellbore hydraulics during a hypothetical carbon dioxide injection application is considered. The results obtained illustrate the potential complexity of carbon dioxide wellbore hydraulics for sequestration applications and the significant role it can play in determining the well bottomhole pressure and thus injection rate.  相似文献   

18.
长北天然气处理厂气田采出水处理系统自投运以来,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采出水悬浮物含量高、油份处理效果差的状况,回注水中含油、悬浮物较高,回注泵故障频发,回注压力高。分析水质变差原因,同时对现有采出水处理系统进行分析,优化缓蚀剂加注方案,制定加药程序,引入新设备、新工艺提升采出水处理效果,使回注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达到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30年来中原油田高强度、大面积的石油开采,高强度注水采油和超采地下水造成的负面效应日益凸现。通过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漏斗面积增大,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壤、水体污染五个方面阐述了注水采油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对公共设施和建筑物的破坏、水土污染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哈得油田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注水水量不够和蒸发池负荷过大的问题,哈得油田对蒸发池污水循环利用技术开展了论证和实践。通过对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哈得油田将外排污水回收循环利用,减少了清水用量,实现了哈得油田作业区污水零排放,为同行业开展污水循环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