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运用投入产出、地理联系率等方法,以北京市和天津市为例,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和空间联系,探讨北京市和天津市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的一般规律与差异性,旨在为京津产业的优化升级和合理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北京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三产业服务,而天津的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第二产业服务,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上的联系比北京更紧密;京津生产性服务业对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于下降,而对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中间投入趋势上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有一定的功能支撑作用;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布一致性强于北京,天津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联系上比北京要紧密。  相似文献   

2.
由于国民经济中对旅游部门的界定和核算较为模糊,对旅游融合的测度一直较为困难。本文按照国民经济分类原则,从第三产业中旅游与相关部门进行了剥离测算。结果表明:旅行社活动是旅游向其他产业融合的初始点,代表旅游融合的原点;旅游业代表的是旅游与其他产业部门的融合结果。通过对旅游融合测度结果的解读,本文的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大于推动作用,旅游融合的过程和路径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广泛融合阶段,并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多方面问题,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通过旅游产业整合,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产业整合是为了提升产业竞争力,增加产业系统内各利益主体的共同和j益而在产业系统内进行的资源重新配置和调整的过程.产业整合主要相关理论有新古典企业理论、价值链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及交易费用理论等,它们都从各自的视角对产业整合的动因、途径、目标等进行了分析.旅游业与制造业在产业性质和特征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在产业内部结构与运作体系上也不同,因而,旅游业的产业整合与制造业的产业整合不同.针对当前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中存在的旅游产业秩序缺乏、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业组织不健全、旅游产业政策不统一等问题,提出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进行彻底的产业整合,减少产业内耗,发挥协同效应,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互动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旅游发展的视角重新审视上海都市旅游发展,探析都市旅游与其周边区域旅游发展的互动响应,具有重要的先导和示范效应。基于上海都市旅游发展面临挑战及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进程的梳理,在对长三角旅游城市体系规模结构、长三角城市旅游经济联系度等指标的测评分析与研究基础上,提出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互动响应路径首先是长三角核心城市(上海 南京 杭州)网络化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网络化、市场网络化、组织网络化、服务保障体系网络化等各个子(分)网络共同构成互补、协作和理性竞争的长三角大旅游产业体系,尝试构筑“上海都市旅游 长三角区域旅游”共轭型的旅游地域综合体,旨在推进上海都市旅游与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升长三角区域旅游的整体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5.
以大连地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近5年来大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情况,通过中间需求率确定生产性服务业的范畴,通过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度系数衡量产业关联效应大小。结果表明:①大连生产性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业,综合技术服务业;②目前除了交通运输和仓储业,其他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所起的制约作用不大;③从演变趋势上分析,交通运输和仓储业、邮政业受到的社会需求压力在增大;④大连市经济发展仍处于依赖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而没有流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当中;⑤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引发的软投入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最重要的动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在经济发展中意义重大,应遵循经济发展引发的需求,适当匹配相应的生产性服务业,谨慎使用生产性服务业筑巢引凤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服务业与城市化之间互动关系,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本文收集整理了22个国家1960-2013年的相关数据,首先进行系统聚类,将样本国家分为三个梯队,中国被归为第三梯队;再针对各个梯队进行描述性统计,发现:第一梯队处于经济高度发达、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较高的阶段,第二梯队次之,而第三梯队属于典型的国土和人口大国,其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城市化水平和服务业发展水平均较低。随后,本文对各梯队分别建立以城市化和服务业为因变量的面板回归。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和服务业发展从初期到高度发达过程中,其相互促进作用呈现由强到弱的趋势,且城市化对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较之服务业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要大;当达到潜在最大城市化率后,其正相关关系会转为负相关。基于研究结果,本文针对中国目前、近期以及将来的服务业和城市化发展路径和方式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国现阶段应以发展新型城市化为突破口,带动服务业发展,从而形成服务业与城市化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当中国的服务业和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应将现代服务业作为实现城市产业结构、空间布局升级的重要引擎,提高现代服务业的知识溢出效益和技术溢出效应;当中国服务业与城市化达到高度发达时,应加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形成以产业特别是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节点的多中心的网路型城市群,对城市空间规划进行优化,实现精明增长。  相似文献   

7.
生态文明城市是引领城市发展的全新理念,旅游业属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耦合关系及协调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从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四个方面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生态文明城市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作用机理,建构了两大系统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利用2006-2011年数据以贵阳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从2006-2011年贵阳市旅游产业(除2010年外)和生态文明城市两大系统综合发展指数稳步提高,耦合协调度由2006年的中度失调逐步向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和初级协调的优化趋势发展,贵阳市旅游产业和生态文明城市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生态文明城市发展滞后型和旅游产业发展滞后型相互交替出现,旅游产业发展对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引领作用存在较大波动,作用不够显著等问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1统筹好城镇规划、旅游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城市管理水平,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生态文明城市;2加强对旅游产业与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状态的研究和监测,运用规划、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促使两者向着最优协调状态方向发展;3加强旅游产业与大数据、文化、科技和生态服务业等蛙跳型产业的融合,解决旅游产业发展波动较大问题,夯实生态文明城市的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8.
上海城市与创意产业园区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一方面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一系列的城市问题,影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创意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与消费性服务业的有力组合、文化的思想性与知识的技术性的有机融合、产业组织区域集群化与企业组织小型化的有效结合,是缓解一系列城市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创意产业通过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优化旧城空间秩序,能够有效地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探讨创意产业对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机理基础上,简述创意产业集聚上海城市空间的历程,以上海卢湾区“8号桥”创意产业园区为个案,分析其企业组织与结构,指出创意产业推动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稳定进步和文脉的延续,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高铁广泛开通的时代背景下,研究高铁开通对城市生产体系的变动效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在环境规制日益趋紧的政策背景下,城市生产体系的绿色重构则又需得到重点关注。本文将高铁开通作为一外生冲击事件,以27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高铁开通是否可以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进而是否可以重构城市绿色生产体系进行研究,并得到两个主要结论:①高铁开通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技术进步效应、对外开放扩大效应降低城市污染排放,促进城市绿色发展。相较省会城市,高铁开通对非省会城市的工业环境污染物排放降低作用更加明显。②高铁开通可以极大释放服务业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贡献作用,形成就业从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移效应,加速淘汰工业落后产能、低效产业,形成产业结构绿色发展效应。另外,本文还从空间和产业两个角度讨论新时期城市绿色生产体系的重构问题,以促进城市在新阶段形成可持续绿色发展。在空间方面,宜通过高铁站两端分离、盘活周边区域、筹建清洁主题工业园区等举措释放高铁开通更高的绿色发展效应。在产业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建立服务业多集聚中心、多特色中心、多精品中心,推进结构转换,另一方面则需要顺应"结构智能化"趋势,更好地将高铁站牵引产业与人工智能相融合,以长期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本文最终给出相应政策建议,包括对高铁站附近产业聚集区进行科学设计、将高铁站更多布局于非省会城市、加速形成服务业高铁站高效聚集区、积极做好工业流出人员转就业的培训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旅游业空间集聚与集群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旅游产业集聚与集群是联系密切而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组概念,旅游产业集聚是集群形成的前提,但旅游产业集聚不一定形成集群,影响旅游产业空间集聚和集群发展的因素较多。选择行业集中度、基尼系数、赫芬代尔系数等指标,以相关数据为依据,探讨了中国旅游业的空间集聚问题,指出中国旅游业具有明显的空间集中分布与分散相结合的集聚特征。分析了中国旅游业集群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认为我国旅游业集群化发展是非常必要而且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经济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重视发展服务业不仅对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和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提高江苏省制造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运用改进后的偏离份额分析方法,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和浙江省为参照系,实证分析了1990~2002年江苏服务业的结构效益和竞争力状况。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服务业在增长速度和产业结构效益上略优于上海和浙江,但竞争力显著低于上海和浙江,这将是今后制约江苏服务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江苏省服务业产业结构效益和竞争力,加快服务业发展,今后应努力解决服务业的发展定位、服务业内部行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和竞争力提高以及服务业的深化改革等4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Tourism is one of the typical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tourism human resource(HR) is the main factor for regional discrepancy of tourism industry.The paper takes China as research region and evaluates the level of tourism HR and the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of 31 provinces respectively.First,the paper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m HR.Then,the paper gets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every province by apply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processing.Second,the paper build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HR matrix and divides the matrix into four quadrants.Finally,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ourism HR that exist in the 31 provinces and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3.
青岛旅游业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贡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产业结构历经调整,三次产业的比重逐步改善,但仍待进一步优化。旅游业的兴旺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产生了积极影响,但从旅游业视角对产业结构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青岛为例,通过分析表明旅游收入与旅游人数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且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得以稳步提升;进一步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的存在性,通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旅游发展是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分析旅游业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从旅游供给、旅游需求、旅游外商投资三个角度主要选取旅游景区(点)、旅游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旅游基础设施、旅游企业从业人数、旅游人数、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外商餐饮住宿业的投资额等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将主要影响因素归结为旅游供求、旅游投资两大要素。为提升旅游发展对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带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刺激旅游需求、扩大旅游供给、增加旅游投资。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ourism is one of the typical labor intensive industries and tourism human resource (HR) is the main factor for regional discrepancy of tourism industry. The paper takes China as research region and evaluates the level of tourism HR and the level of tourism industry of 31 provinces respectively. First, the paper constructs evaluation index of regional tourism industry and tourism HR. Then, the paper gets the evaluation scores of every province by applying the principal components analysis and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processing. Second, the paper builds the tourism development-tourism HR matrix and divides the matrix into four quadrants. Finally, the pape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of tourism HR that exist in the 31 provinces and puts 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相似文献   

15.
延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知识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延吉市土地面积小 ,水土资源紧张 ,人口与环境压力较大 ,但智力资源丰富。延吉市已经形成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 ,但产业内部存在结构性问题。文章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知识产业相结合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进而探讨了延吉市产业结构调整思路 ,提出知识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后,西部地区存在大量返乡农民工和就地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农民工亟待"就业"与企业亟待"用工"凸显西部地区劳动力市场矛盾和产业结构偏差。西部地区调整产业偏差,进行慎密的产业选择,成为必然。通过构建农民工产业供求模型,对农民工产业流向进行理论分析,表明在区域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的过渡期以及在工业化中期,重化工业和高端技术产业对资本和技术的偏好,限制了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通过运用比较分析法,考察西部产业选择的宏观与微观条件,透析出西部的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城镇化水平、非农产业收入状况、非农产业就业吸纳能力。在理论模型推导和现实社会经济状况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产业选择思路和选择结果,即西部地区应重点发展技术—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技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劳动密集型服务业、旅游和旅游服务业和公益事业。  相似文献   

17.
石林风景名胜区对乡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石林风景名胜区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旅游开发经历了居民游览、服务中心城市的接待观光型到区域支柱产业的转型。经济体制深刻地影响了石林旅游业,旅游产品延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接待观光游览型,形成以门票收入为主体的旅游经济收入格局,对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带来不同的影响。石林旅游业对县级经济收入、产业结构、财政、税收有积极影响,近5年石林旅游业占当地GDP的9%~11%,占第三产业产值的27.9% ~33%、财政收入的10.8%~0.1%,但对农业生产、农村居民就业和家庭收入的带动力弱,有明显的“距离衰减效应”。获得旅游效益的居民限于风景区旅游中心的村寨,约占风景区人口的15%,中心旅游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例比其它地区高7%~35%。中心区农民参与旅游业方式的调查表明,居民参与旅游业的方式被动:耕地被征用后,或被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雇佣、或成个体工商户、或被外来企业雇佣,就业领域局限于餐饮服务、环卫和绿化、民族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照相、旅游交通、导游等。风景区农村的基础建设、产业结构、就业领域与风景区功能和旅游业目标的协调存在距离。促进风景名胜区旅游业对所在地的“三农”发展的协调值得思考和解决。  相似文献   

18.
Started with the discussions o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marketization,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at the current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marketization reform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public water service equalization to some extent.The article also analyzes the problems emerged in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marketization reform and various reasons in view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An efficiency and fairness oriented management model is built in this article to illustrate how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ciliate interests of various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the process of marketization reform of the urban water supply industry so as to actualize the coordination of efficiency and fairness.At the end,an assumption on urban water price is put forward to help achieve the public water service equalization.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服务化与低碳化的双重背景下,研究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演变轨迹,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特征,对于推动中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采用2004—2016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对服务业碳生产率进行测度,并对其演变轨迹与区域差异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系统考察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的空间收敛性。研究表明:①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在整体上呈逐年增长态势,且呈现从东到西逐次递减的格局。②中国服务业碳生产率存在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并且空间自相关程度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③全国与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不存在σ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的地区差异并未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缩小;东、中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则在整体上呈现σ收敛特征。全国以及东、中、西部服务业碳生产率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即服务业碳生产率落后地区对发达地区存在"追赶效应",各地区服务业碳生产率最终向自身的稳态水平趋同;空间效应加快了全国与东部服务业碳生产率的β收敛速度。④人均服务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部门结构以及能源消费结构对服务业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人力资本则对服务业碳生产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据此,本文的政策启示如下:①重视服务业碳排放问题,构建服务业低碳绩效评估体系。②探索建立定期会商制度,加强服务业低碳技术的跨区域交流合作。③完善基础设施,促进要素空间互动和优化重组。④调整服务业能源结构与部门结构,推进人力资本积累和服务业稳增长。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启动了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民营资本特别是外资流向自来水供给、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收集与处理、燃气供应等行业。私人部门的介入激活了公共产品供给市场,有利于社会福利的增进,但也招致了诸多问题。公共产品供给民营化,并不意味着政府的完全退出,政府始终负有向社会公众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的原始责任,民营化只是在提供的形式上完成了向私人部门的转移,政府应完成从公共产品直接提供者向规制者的角色转换。本文以城市生活垃圾产业为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有效的规制应建立在真实的规制环境上,在城市生活垃圾产业民营化的规制中,面临着现有规制者与合约方一体、规制机构与企业信息不对称、政府部门承诺有限等规制约束。基于目前的规制环境,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业在推进民营化的同时,应建立起独立的规制机构,加强监管,逐步纵向一体民营化以降低交易成本,在合约中采用指数化价格分享企业租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