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都昌县多宝砂山物种多样性研究及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鄱阳湖都昌县多宝砂山地区土地风沙化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各类型风沙化土地的出现频率与不同风沙化阶段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风沙化过程是物种多样性衰减的过程,风沙化首先导致特有种的绝灭,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草本与乔木类植物受风沙化影响最大,而灌木类植物可存活于风沙化过程的各个阶段,在风沙化过程中植物种的绝灭速率大于定居速率.最后,针对造成多宝砂山生物多样性衰减的原因,提出了治理对策,即在控制人类行为干扰的同时,要加强对固定沙丘的管理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与土壤镉污染修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当今最为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重金属镉(Cd)已成为我国受污染土壤中最主要的无机污染物之一.植物修复法是去除土壤重金属的重要方法,研究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促进生态系统功能.那么在Cd污染土壤中,植物物种多样性对植物生长和Cd污染修复会有怎样的影响,其内在机理是怎样的并不清楚.基于此,本研究选择6种本地常见草本植物(荆芥、鸡眼草、短叶水蜈蚣、牛筋草、鸭跖草和细风轮菜),通过室内控制实验研究不同植物物种多样性(1-,2-,3-,6-物种)对植物生长与土壤Cd污染修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显著促进植物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的积累,并对植物根系形态(根总长、根总表面积、根尖总数与根平均直径)和叶绿素荧光参数(PSII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_v/F_m和PSII潜在活性F_v/F_0)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能显著提高植物地上、地下及总Cd含量(积累量)和富集系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对植物生长、根系形态指标及Cd的富集具有显著的净效应,且以互补效应为主.本研究选取的是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生长周期短的本地草本植物,可为利用本地常见短世代周期植物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X751 20(X) 01719尾矿植被法治理初探/孙庆业(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一1999,(3)’一55一60 环图N一59 尾矿作为矿业废弃物,被堆放在尾矿库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停用的尾矿库必须进行治理;在几种治理方法中,植被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符合我国国情。本文讨论了利用植被法治理尾矿的具体措施:对尾矿基本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和尾矿自然定居植物调查;措施包括尾矿基质改良和耐性物种选择。调查发现,已有近200种植物在不同类型的尾矿上自然定居生长。介绍了多种常见的沼生和水生植物,认为…  相似文献   

4.
外来植物物种的引进对路域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龙 《交通环保》2003,24(2):20-22,48
根据植被恢复的规律和公路建设的特点,分析外来植物物种在路域内的应用现状。目前本地原有的植物物种,不能满足公路路域植被迅速恢复的要求,所以在绿化施工过程中大量采用外来植物物种,但在引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了外来物种对路域生态环境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5.
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分析是生物多样性研究及草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基于2012 年野外实地调查数据,对蒙古高原乌兰巴托—锡林浩特草地样带上植物物种类型和数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变化规律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蒙古高原样带上共有33 科103 种植物,蒙古国有29 科87 种,中国内蒙古地区有22 科62 种.中国内蒙古境内植物物种数量的绝对数值低于蒙古国,但中国内蒙古境内的垂向百米物种数、百公里物种数及多年生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可食性牧草物种占全部物种比例等指标均高于蒙古国境内的相应指标;②样带上植物物种总数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具体到不同物种,则其分布形态略有差异:禾本科物种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增多,菊科植物物种数量由北向南逐渐减少,豆科植物及杂类草的物种数量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③多年生植物与可食性牧草数量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U字形;一年生植物则呈现不明显的倒U字形,非可食性植物在整个样带上则变化相对平稳,南北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由于喀斯特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上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生境恶化现象尤为严重,对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影响极大,使得贵州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贵州客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目前受威胁的种类已达342种,约占全省种子植物受威胁物种的85%。  相似文献   

7.
我国沿海典型自然保护区外来物种入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外来入侵物种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命题,外来物种入侵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我国优越的自然条件为外来物种入侵提供了理想的条件,目前外来人侵物种已达283种,其中恶性外来入侵种有几十种之多,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世界最为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种里有近一半种类在我国有分布。近年来,随着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环境变迁下生物多样性格局形成及维持机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之一. 滇西北和滇东南两地曾在地质历史上具有相似森林植被,随着板块运移,两地出现明显环境区化,植被类型亦产生巨大变化,仅在两地干热河谷生长着相似外貌和类型的植物群落,而其物种组成和生物多样性格局有何异同尚不清晰. 该研究分别在怒江和元江干热河谷设置100 km样带,每间隔4 km布设样地,对其植被进行群落学调查. 通过计算两地不同生活型植物重要值、Alpha及Beta多样性指标,拟阐明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两地植被在环境变迁后群落物种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①滇西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维管植物125种(51科104属),滇东南干热河谷共调查到114种维管植物(44科102属). 滇西北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均略高于滇东南,草本反之. 滇西北乔木多度极显著高于滇东南(P<0.01),灌木多度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草本多度滇东南显著高于滇西北(P<0.05). ②从科水平分析,滇西北和滇东南乔木和草本优势科组成种类相似,但灌木优势科组成种类差异性较大. 从种水平分析发现,两地乔木优势种种类差异较大,而灌木和草本组成相似. ③滇西北植物群落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均略低于滇东南,但无显著性差异,而Pielou指数显著低于滇东南(P<0.05). 滇西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中优势种单一,物种分布具有聚集性;滇东南植物群落物种分布较均匀,物种多样性丰富. ④两地植物群落之间相异性系数较高,处于极不相似水平,群落间生境差异性较大,不同生活型植物Beta多样性差异极显著(P<0.001),其中以灌木物种组成的相异性最大. 研究显示,起源相近、外貌相似的滇西北与滇东南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Alpha多样性差异不明显,Beta多样性存在显著性差异,环境变迁后区域环境差异改变了植物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
龙楠 《环境》2001,(5):10-11
随着全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日益加剧,世界物种资源受到极大威胁,特别是一些珍稀物种的消失,大量有用基因遭到灭顶之灾,如何拯救濒危物种、保护有用基因成为世界关注的难题。近十多年来,随着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技术不断进步,这一难题正逐步被化解。如在植物方面,植物种质的保存曾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广泛重视。现在,通过低温保存种质,进而抢救有用基因的研究进展很快。科学家已经发现胡萝卜和烟草等植物的细胞和组织,在-20℃至-196℃下贮藏数月,依然能恢复生长,再生成植株。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基质添加在土壤种子库用于植被恢复方面的可行性,参考日本种子库应用的实践经验,以草炭与珍珠岩、稻壳炭与蛭石为混合基质,探究混合基质间体积比、混合基质与表土配比等因素对土壤种子库萌发特征的影响,并利用冗余分析法(RDA)分析基质添加后土壤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基质配方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混合基质的添加对土壤种子库密度以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草炭与珍珠岩混合基质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多年生草本植物的生长,更有利于植被恢复的进行,尤其是当草炭与珍珠岩体积比为1∶1并与表土配比为30%时,土壤种子库密度达到最大值(36.3×105粒/m2),其多年生草本植物的数量比对照组增加了73.15%;②土壤环境因子与植物种类的冗余分析中,土壤含水率和w(TC)(TC为全碳)对植物种类的影响有显著性解释作用(占全部变量解释方差的72.34%),并且植物物种对土壤环境因子有明显偏好;③土壤环境因子与基质配方的冗余分析中,稻壳炭与蛭石混合基质能更好地改善土壤含水率、w(TC)、w(AP)(AP为速效磷)、w(AK)(AK为速效钾)等土壤环境因子.研究显示,混合基质的添加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促进目标物种的萌发.   相似文献   

11.
人工湿地基质微生物状况与净化效果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微生物在湿地基质中的状况对理解人工湿地去除污染物机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混菌法和稀释法,测定了不同植物以及无植物的潜流水平湿地基质中微生物的数量,研究了潜流水平湿地不同空间基质微生物的类群数量以及它们与污水净化效果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的湿地基质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有植物和无植物湿地的差别不明显;湿地基质中不同空间处微生物数量不相同,一般上层多于下层。在湿地运行条件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湿地基质中会逐渐形成数量和活性比较稳定的生物群落。人工湿地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BOD5、TN的去除有显著相关性,说明微生物的作用是去除它们的重要途径;基质中微生物数量与TP的去除率相关性不明显,说明磷的去除尚有其他途径。测定了湿地基质硝化速率,硝化能力与亚硝化细菌的数量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2.
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梯级水库由于开发时间的不同而成为理想的利用空间代替时间的研究平台,即可以通过不同开发时间水库植物群落结构的横向比较,从时间尺度上评估水电开发对水陆交错区湿地植物分布格局的影响。本研究选取乌江上游代表性的8座梯级水库,在其水陆交错区通过建立3条不同样带,比较分析不同水库间以及不同样带间湿地植物多样性和分布格局,探讨水库修建对湿地植物格局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乌江干流8个水库湿地植物共84科199属247种,其中物种最多的科为禾本科(Gramineae),共计24种,物种最多的属为蓼属(Polygonum)共计6种,优势物种分别为白茅(Imperata cylindrica)、盐肤木(Rhus chinensis)、金樱子(Rosa laevigata)、小白酒草(Conyza canadensis)和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就湿地植物分布格局而言,乌江梯级水库植物群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格局,第一条样带即水库消落区植物多样性与非消落区(第二、第三条样带)差异明显,消落区不同样点间多样性与水库海拔、水库修建时间、水库坡度密切相关,后续湿地植物的研究将重点关注梯级水库的消落区。  相似文献   

13.
邓培雁 《环保科技》2000,6(1):21-26
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加上人为活动的影响,使生境恶化现象尤为严重,对植物的生存和繁衍影响极大,使得贵州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根据有关资料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目前受威胁的种类已达342种,约占全省种子植物受威胁物种的85%。通过对贵州喀斯特地区种子植物受威胁的现状及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受损原因并提出了有关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瓷土矿尾矿沙山的生态治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以江西省星子县大排岭瓷土矿尾矿沙山的初始生态恢复进程为研究对象,在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人工恢复林地、未治理迹地与自然恢复地中定居的植物物种数量、群落组成与结构来研究当地尾矿沙山生态恢复进程.结果显示,自然恢复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效果优于未治理迹地与人工恢复林地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组成与结构.自然恢复地植物物种中牡荆等3种植物在尾矿沙山的定居和扩散形成了具有一定组成与结构的植物群落类型,且这种群落类型稳定并符合植被演替的自然规律.这3种先锋植物可以在同类矿山尾矿沙山的植被重建与恢复中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外来物种入侵已经成为严重威胁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全球性问题,预防优于治理,对外来物种进行监测及生态风险评价可有效地防御和降低入侵风险。简要介绍了外来种的几种监测以及风险评价的方法,并总结出了外来物种入侵风险指数评估体系草案。  相似文献   

16.
遥感监测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对于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利用遥感卫星准确反演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一直是研究的难点。研究以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面实测数据,采用植物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impson指数分析了该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结合高分1号卫星影像,运用半变异函数对该区域植物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空间异质性分析,探讨了高分1号卫星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用于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监测的最佳遥感尺度,分析该植被指数与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相关性,构建和应用了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遥感监测模型。结果表明:高分1号卫星NDVI监测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最佳尺度为19×19像元,利用该尺度及构建的遥感监测模型所得到的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与实际情况相吻合。研究证明利用高分1号卫星可快速有效地监测杭州湾河口湿地植物物种多样性水平。  相似文献   

17.
生物多样性     
活动小结青海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口研讨会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物多样性工作组2001年年会暨青海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于2001年6月25~29日在西宁召开。会议就以下主题进行了讨论:1、定居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2、外来物种的引入;3、社区参与和当地能力建设;4、生态旅游;5、植被恢复;6、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7、生物安全;8、野生生物保护和利用。生物多样性工作组网站和网络版中国物种信息系统过去的一年中作为工作组主要项目之一的《中国物种信息系统》继续得到了充实和更新。除大量的数据录入外,还邀请了分类专家…  相似文献   

18.
生态毒性数据缺乏是我国土壤基准与生态风险评估研究中一直存在的问题,开展本土受试植物的筛选可提供更多的生态毒理试验选材,从而获得不同物种的生态毒性数据.鉴于植物对土壤污染物的敏感性,从被子植物中依据分布范围、代表性和易于获得性等原则,对我国潜在的受试植物进行筛选,结果发现,13科53种被子植物分布广泛且易于获取,可作为本土受试植物;结合生态毒性数据的搜集与分析,其中12种受试植物的生态毒性数据相对丰富,并对部分典型污染物表现高敏感.此外在受试植物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研究方面,对12种受试植物两两进行建模预测,共得到132个物种种间关系估算模型(Interspecies Correlation Estimation,ICE),其中88个为显著性模型(F检验P<0.05);此处,回归分析了已构建ICE模型的评价参数,得出预测效果较好的ICE模型应满足交叉验证成功率≥ 80.00%、MSE ≤ 0.62、R2 ≥ 0.76和分类学距离≤ 4的标准.最终筛选出25个符合上述标准的ICE模型,涉及禾本科-禾本科、十字花科-十字花科的相互预测,其中当燕麦Avena sativa、芜青Brassica rapa、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玉蜀黍Zea mays和黑麦草Lolium perenne等作为替代物种时,预测物种的实际生态毒性值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受试植物的筛选与生态毒性预测模型的建立有助于生态毒性数据的产生,并为土壤污染管理和生态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和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了澎溪河消落带植物群落物种丰富度格局. 结果表明:沿河流纵向梯度,总物种丰富度、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均表现出抛物线型,乔木层物种丰富度表现出直线型;沿河流侧向梯度,总物种丰富度和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高程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乔木层和灌木层物种丰富度随高程的升高而增加. 在纵向梯度上,底质类型与物种丰富度显著相关,距河口的空间距离对物种丰富度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侧向梯度上,淹水时间、土壤含水量、底质异质性对群落空间格局有重要影响. 总体来说,消落带植物物种丰富度格局仍受原河流地貌及洪水格局的影响,但由于水位季节性变动,已形成与水位变动相适应的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20.
腾发覆盖垃圾填埋场覆盖层机理试验研究及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康  刘川顺  王富庆  唐友生 《环境科学》2007,28(10):2307-2314
研究了腾发覆盖垃圾场覆盖层水平衡机理并探讨了植物、土质和厚度调节对控制覆盖层水均衡的作用.6组腾发覆盖试验结果表明,腾发作用在覆盖层水量平均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覆盖层土壤水分耗散与叶面积指数表现出非线性增长关系;植物生长条件下覆盖层土壤水分总耗散量可以达到无植物覆盖情况下的3.3~4.5倍,60 cm覆盖厚度、植物生长条件下能够提供97.2 mm的土壤水库容积,而无植物生长情况下有效库容仅为62.8 mm; 降雨入渗在覆盖层中表现出非均匀运动特性,流动区域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递减的趋势,20、40和60 mm降雨条件下最大入渗深度与平均入渗深度的比值分别为3.65、1.77和1.40,表明土壤水库容量不仅取决于覆盖层土壤质地,厚度和初始含水率,并且与降雨量有关,非均匀入渗是植物生长条件下渗沥产生的主要原因.Hydrus-2D模拟覆盖层水均衡要素动态结果显示,相比粘土,选用砂壤性土壤能够更为有效利用腾发作用的调节和控制覆盖层水分,达到控制渗沥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