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以风险分析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高危领域社会风险的研究方法,基于我国特种设备历年的事故统计数据,构建了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F-N曲线。结果表明,特种设备死亡事故主要为单次死亡3人以下的一般事故,其中承压类设备较机电类设备拥有更低的事故频率和更严重的事故后果,各类设备社会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客运索道、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锅炉、场(厂)内专用车辆、电梯、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和气瓶。最后,根据我国"十二五"特种设备安全战略规划目标的要求并结合ALARP(As Low As Reasonable Principle)原则,初步提出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各类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可接受准则(F-N曲线规律),将特种设备的社会风险水平限定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使煤矿被动式的安全管理模式真正转变为主动式预控管理模式,从而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借鉴领导方式连续统一体理论,提出煤矿风险预控连续统一体理论,建立煤矿风险梯度控制框架。将煤矿风险预控对象划分为4种类型,即稳定的安全系统、失稳的安全系统、事故紧急状态和事故,针对不同预控对象所实施的安全管理模式就构成风险预控的"连续统一体"。对煤矿风险应实施梯度控制,控制方案从高梯度到低梯度依次为预防控制、校正控制、应急控制和事故控制。研究表明:只有做好每一个风险阶段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实现煤矿本质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为预防大型活动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以拥挤踩踏事故为研究对象,结合系统安全理论和预警原理,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拥挤踩踏事故预警模型。以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为实例,通过热力图预警分析、人群流向预警分析和地图搜索量预警分析,在事故发生前进行监测、识别、诊断和评价,得出存在事故早期征兆,属于Ⅱ级预警范围,应启动预警对控措施;并将预控对策与当晚实际事故发生过程中采取的对策进行对比,进一步说明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拥挤踩踏预警对上海外滩拥挤踩踏事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性,相关预警技术和方法可为大型活动科学预防和控制拥挤踩踏事故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基于风险分析理论,针对承压类特种设备使用运行过程的风险状态,建立了承压类特种设备运行过程的实时风险定性分级模型与定量分级模型;并应用AHP方法设计建立了设备风险分级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体系;最终结合风险可接受准则,依据设备运行的现实风险评价分级结果,可将承压类特种设备划分为风险高中低不同类型的设备,以采取相应的安全检验及监管措施,实现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科学分级分类,从而为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5.
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结合石油井下历史事故资料和井下高危作业风险辨识资料,依据SMART原则,从企业应用角度,建立井喷风险预警分级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包括固有风险频率、事故严重度、监控与监测措施3方面;对各指标给出相应的权重和分值,并在风险原理的基础上设计风险评价分级数学模型,建立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预警分级标准。根据分级模型得到的风险分级结果可以对石油井下作业井喷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防范和控制,避免井喷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危险源辨识是煤矿风险预控管理过程中关键的一步。为提高煤矿危险源辨识的准 确性和效率,确保煤矿生产过程中发现的危险源能够及时处理,提出了基于三维可视化 危险源和危险源反馈闭环处理的解决思路,应用Java 技术,MySQL 数据库和Android Studio开发工具,构建了基于C/S架构的三维可视化危险源风险预控智能手机管理系统 。通过煤矿风险预控管理系统的实施,能够使煤矿危险源管理工作系统化、规范化,减 少或避免煤矿事故的发生。这种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为提高风险预控管理工作的效率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使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向科学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风险预控与隐患闭环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事故风险管理理论出发,借鉴国外风险管理的流程和方法,总结国内煤矿安全管理中隐患治理的先进实践经验,设计了满足煤矿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标准与措施制定流程的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治理中的反馈式闭环管理以及员工"三违"的流程管理需求的煤矿安全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能够使煤矿的风险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煤矿生产中的潜在危险源得到有效管理,隐患及人员不安全行为能够得到及时控制,避免或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险预控原理,指出煤矿企业应当正确区分隐患和危险源,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并界定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的内容。在风险预控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为保障煤矿的长治久安,应从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四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9.
神东煤炭集团从自身的安全管理实际出发,借鉴国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形成了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冰山理论"为基础,以危险源辨识和切断事故因果链为手段,以人员"不安全行为"管控为重点,PDCA持续改进的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开发建设30多年来,累计生产原煤23亿吨,百万吨死亡率始终控制在0.003以下,曾经3年度实现亿吨零死亡。  相似文献   

10.
油气初加工风险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研究风险预警理论及技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为目的,文章结合在油气初加工生产企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的实践,从明确警义、寻找警源、分析警兆、预报警度以及排除警患五个方面论述了安全生产风险预警的机制及其流程,针对油气初加工生产的特点,具体提出了"两大板块-三类对象-六类风险"的风险分析及辨识模式和"自动预警与人工预警相结合"的预警方式,并对风险预警技术应用过程中的相关技术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论表明,应用科学的风险预警技术建立系统的风险预警机制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现有研究多从微观角度关注特种设备本身、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单位的风险,而缺少从政府监管视角出发探索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的研究。为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理论,评估我国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在提出并界定"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概念的基础上,基于扎根理论(GT)的分析方法识别出宏观安全风险要素,构建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ANP-CM的风险预警模型,并对我国内地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宏观安全风险等级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所构建的GT-ANP-CM模型适合于基于监管视角的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预警,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该方法的提出可为监管机构测算区域特种设备宏观安全风险等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推动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有效落地,提高风险预控能力,本文基于风险防控现状评估结果,探索性地研究安全风险分级防控思路,构建了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提出了逆向与正向危害因素识别方法,明确了风险评价关键隐性过程原则,构建了风险-后果-能资分级防控决断模型。选取典型试点单位进行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开发领域安全风险分级防控体系推进模型是科学合理的,其他领域也可借鉴该模型开展安全风险分级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于亚男  罗云  王景人  王泉生 《安全》2012,33(9):37-40
本文以特种设备事故发生的根源即风险因素为切入点,将风险辨识技术引入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对特种设备展开了从设计到报废全生命环节的风险因素辨识分级技术研究及风险因素数据库开发。  相似文献   

14.
以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和方法,通过建立人机环境系统物理模型,剖析两类危险有害因素诱发事故的机理,阐述危险有害因素在生产系统中不同影响程度和情况.将生产系统划分为本质安全型、风险型、危险型和危机型四种形式,并与之对应将安全管理分为本质安全管理、风险预控管理、隐患排查治理和应急响应管理四个等级.进而提出推行“以风险预控为核心、以隐患排查治理为基础、以应急响应为补充、以本质安全为目标”的“四位一体”安全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5.
黄晓虎 《劳动保护》2014,(12):94-95
<正>近年来,我国网络和电子工业及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很多产业化高新科技应用基本与世界保持同步,尤其是特种设备行业的电梯、起重机械等机电类设备制造业,已经拥有世界一流制造和控制技术。物联网是特种设备安全与节能监管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特种设备物联网"(简称"特联网")建设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信息化工作的新制高点,一个运行稳定、安全、有效的"特联网"必将大幅降低特种设备事故风险,减少特种设备事故造成的灾害,使特种  相似文献   

16.
风险预控管理体系,顾名思义,即预先控制风险,主要通过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并利用各种手段减少、消除危险源,以使风险保持在可控范围之内。风险预控管理体系相较于传统的事后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更加及时地发现变化,并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本文将对神华集团煤矿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进行介绍,以期使读者能够有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  相似文献   

17.
刘娜 《安全》2015,36(6)
为确保施工地段通信、信号及供电光、电缆的安全,防止挖断电缆事故的发生,总结以往事故教训,公司将光电缆防断作为一项必须攻克的难题进行探索,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光电缆防断预判、预报、预警、预控的安全风险"四预"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8.
安全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安全生产事故的频发使企业意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事故的防控更要由事后处罚向事前预防转变。以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预警过程为主线,对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综述,包括事故致因理论、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风险评价方法、风险预警方法及预警阈值的确定方法等。阐述了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风险预警理论和方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安全生产的法律保障进行了归纳,并结合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俞峥嵘  张彤  罗建宇  郑鸣  孙莉 《安全》2021,42(8):20-24
为提高公交行车安全,本文以杭州公交为例对行车安全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分析,确立静态风险评价指标(占0.4)及动态风险评价指标(占0.6),按照风险等级划分标准,确立企业风险管控分级.基于基础风险数据,提出公交运营风险研判与预警信息系统的构建方案,实现风险的及时预警及精准管控,为管理者做出决策提供科学服务,从而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0.
以南京化工园区为例,通过对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的研究探讨,提出了我国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存在的各类问题。针对风险定量简单、缺乏参考价值的问题,引入了定性和定量两类风险隐患分析方法,使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定量分析更具科学合理性;针对特种设备风险评价系统操作复杂、实用性差的问题,结合南京化工园区特种设备管理情况和设备的固有危险性原理合理定义了设备风险影响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定量加权平均法完善了特种设备风险等级的科学划分;针对化工园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与设备风险管理脱节的问题,引入法律中特种设备分类监管理念,设计了具备5级水平的分类监管模型,科学优化了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的管理模式。提出的化工园区特种设备风险隐患管理优化方法有助于工程实际应用,使得风险定量更加精确可行,突出了特种设备的监督管理重点,有利于政府、企业的风险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