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分析和论述湖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原因.其中,水土流失、土地退化、农用化学品使用量增加、工业、城市"三废"的污染、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是湖南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针对不同的污染原因,提出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叶润 《环境》2009,(Z2)
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内容广泛,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农村生态问题,主要解决因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所造成的生态灾害等问题;另一方面是农村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由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造成的农药、化肥污染,工业废气、污水污染等构成的生产性污染和由生活垃圾等构成的生活性污染.本文主要是在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和原因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农村地区水环境现状的分析,指出农村水环境存在问题,如水土流失,旱涝灾害对水环境的污染等问题,同时提出了保护农村水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提出了各级政府应重视农村水污染的治理、积极改善农村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4.
广西地区水污染具有季节性明显、结构性污染严重、跨行政区域河流边界水体污染问题突出等特点.河流的污染物主要是由小流域的污染源汇入,主要污染源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村面源以及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阜阳市地处传统农业区,从农村环境现状来看,生态环境形势比较严峻,农村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村面源污染交叉且相当严重.城市工业污染、生活污染向农村转移也加重了农村污染.另外,农村还存在水土流失、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阜阳市的情况可以说是全国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齐齐哈尔市水土流失分布情况、土壤侵蚀程度和危害以及水土流失原因的分析。北部丘陵漫岗黑土区以水蚀为主呈中度侵蚀,西部嫩江沙地以风蚀为主呈强侵蚀,水土流失速度大于治理速度。指出了调整大农业结构、扩大绿色植被面积、水土保持规划围绕农村经济来开展、加大治理投入、依法治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丹江口库区水源地保护是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否能够顺利实现的关键所在。这几年内丹江口水库湖北水源地TN和TP超标,尚达不到国家地表水Ⅱ类水质标准要求,有水体富营养化风险。TN和TP超标主要是由于农田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物、农村生活废物废水、水土流失等原因引起的。加强丹江口库区水源地面源污染治理势在必行。分析丹江口库区湖北水源地的自然状况,建议通过加强面源污染监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政策扶持及技术支持、安全监管的体系、治理水土流失、加强立法管理等措施,杜绝水质污染,确保缺水地区人民喝上优质、洁净的丹江水。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蓬溪县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提出应把水土保持和恢复生态平衡、发展多种经营、解决农村能源、肥源短缺作为农业环境整治的重点,同时应加强流域的综合整治。  相似文献   

9.
滇池面源污染及其综合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滇池面源污染物主要是N、P、COD和BOD5,来源于水土流失、湖面直接进入、地表径流、农田不合理施肥以及农村生活废弃物及乡镇企业污染。应通过小流域治理、发展生态农业和修沿湖污工程进一步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常常被忽视的公路建设中的辅助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辅助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采料场、弃渣场、桥梁立交区、施工便道、拆迁安置区等,分别分析其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强调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做到防治结合,是水土保持防治工作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怀柔区是首都会议、休闲旅游的重要基地,是北京的“生态涵养发展区”,更是北京郊区生态敏感地带。在该区域进行工程建设和施工作业期间易发生林地草地破坏,产生山体岩体破损、土壤破坏,发生水土流失,污染水体,影响城市大气、水环境,产生噪音,对城市生物量和景观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怀柔区工程建设水土流失、生态保育和地质环境进行分析,对环境影响的水土流失、声环境噪音的影响阈值进行了研究,认为目前国家相关水土流失阈值和声环境限值规范在生态敏感地区工程限值较小,企业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施工专项方案也较少体现,有必要建立专有的生态敏感区的阀值。  相似文献   

12.
西藏公路建设工程土壤侵蚀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磊  程璜鑫 《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Z2):313-315,333
西藏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一直以来是必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文章以国道318线通麦段公路改建项目为例,对工程施工造成的土壤侵蚀类型和强度进行了预测分析。根据实地调查,项目区可划分为主线防治区、病害整治防治区、施工场地、取料场、弃渣场5个区域,文章分别对其扰动地表而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预测期内工程水土流失总量约10 990 t,其中弃渣场、路基边坡流失量较大,应属于水土流失的重点防治区。  相似文献   

13.
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影响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路建设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范围呈线状,常常跨越多个流域和地貌类型,因此影响范围较广,且在公路的不同部位水土流失的程度不同,影响期限不同。在实际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公路建设中水土流失的原因,并提出计算方法及一般性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4.
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是南方多雨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主要生态问题,全面考虑水土流失点、正确预测水土流失量、切实可行地提出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的水土防护措施,是公路建设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基于南方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环评中的水土流失评价要点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对南方地区公路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评价时,应选择最佳预测时段并划分不同的预测区,优先选用适宜于当地实际情况的预测模型,从而确保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应从水土流失防护角度筛选最佳的公路设计方案,将水土保持体现在各项具体的工程措施中,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公路建设带来的水土流失影响。  相似文献   

15.
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三江源区水土流失状况变化及其可能成因,基于1956—2010年三江源区水文、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遥感数据,借助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分析了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并采用双累积曲线、RUSLE(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了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① 三江源区输沙量表现为黄河源区>长江源区>澜沧江源区,输沙量最大值均出现在6—8月,最小值均出现在12月—翌年1月.② 各流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并且均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大.2005—2010年黄河源区输沙量较多年平均值减少32.25%,而长江源区和澜沧江源区分别相应增加24.76%和41.86%.黄河源区土壤水蚀量增加明显,长江源区不同河段各有增减,澜沧江源区土壤水蚀强度降低.③ 引起水土流失状况变化的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和生态工程两个方面.即① 降雨量的增加导致降雨侵蚀力和径流量增加,使得土壤水蚀量和河流输沙量有所增加;② 生态工程实施后,土壤中w(有机质)虽有所增加,但仍明显低于1980年的水平.尽管植被覆盖度有所提高,但对水土保持功能起重要作用的根系层恢复却较为缓慢,因此,土壤保持功能基本上未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就柴达木盆地大煤沟煤矿在建设和开采过程中水土流失的主要环节、重点部位、水土流失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合理预测了煤矿建设和开采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提出采用点、线、面相结合,重点防治与全面预防相结合的办法,合理配置各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控制露天煤矿建设与生产运行过程中所引发的新增水土流失,以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RUSLE模型的延河流域2001-2010年土壤侵蚀动态变化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以黄土高原典型丘陵沟壑区--延河流域为研究区, 基于GIS和RS技术, 利用2001-2010年延河流域水文站月降雨量数据、MODIS NDVI数据、DEM数据、土壤类型数据和土地利用数据,率定了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USLE)的相关参数,计算了研究区2001-2010年逐年的土壤侵蚀模数, 利用杏河水文站实测的泥沙数据,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了延河流域土壤侵蚀强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1年到2010年延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呈减小趋势,2001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大,为6 596.72 t/(km2·a),2008年土壤侵蚀模数最小,减小到2 485.46 t/(km2·a),降低62.32%;2009年由于暴雨冲刷,土壤侵蚀模数显著增大;2010年土壤侵蚀模数和2006、2007年相差不多;土壤侵蚀强度分布比例变化明显,土壤侵蚀强度为强度、极强、剧烈的面积比分别由16.21%、21.93%和12.36%降低为10.85%、4.58%和0.39%。土壤侵蚀强度等级转移矩阵表明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侵蚀强度向低一级转移,2001-2005年31.68%的面积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一级,2005-2010年42.13%的面积土壤侵蚀强度降低一级。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和土壤侵蚀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重点关注的两个自然过程,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地表过程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从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碳循环过程对土壤侵蚀的反馈两个方面综述了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相互作用研究进展。分析认为:理想的地质载体是深刻理解地质历史时期土壤侵蚀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的关键;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适用条件和范围以及降雨侵蚀力估算方法缺乏标准化是造成土壤侵蚀量估算结果存在差异的主要因素;侵蚀作用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生物学过程与机制是科学评估土壤侵蚀是碳源或碳汇的关键环节。建议未来在以下三个方向开展工作:(1)以湖泊沉积物为地质载体研究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有着巨大发展和应用潜力,建议利用AMS 14C、137Cs和210Pb等多种定年手段,使用环境指示意义明确的代用指标,建立近千年高分辨率流域气候与侵蚀序列,研究十年至百年尺度气候变化与土壤侵蚀之间的关系;(2)流域版水蚀预报模型(WEPP)可能更适合小流域预测研究,在其实践应用过程中除规范标准小区的坡度和坡长之外,还应通过长期观测和试验确定不同气候区侵蚀性降雨阙值以计算降雨侵蚀力;(3)可以尝试采用定量稳定同位素探针技...  相似文献   

19.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评价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黄土高原坡耕地沟蚀广泛而严重。科学评价沟蚀土壤质量是侵蚀环境下土壤保育和利用的重要基础。论文以沟间土壤为对照,分析了坡耕地沟蚀对土壤质量单因子的影响并建立了沟蚀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加权和法对黄土高原坡耕地不同沟蚀深度下土壤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①沟蚀对坡耕地不同土壤质量因子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沟蚀导致土壤硬化,pH值增加,而土壤团聚体和养分含量(除全磷)随着沟蚀深度增加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近似呈"W"型变化规律。②沟蚀深度对土壤质量的影响可以用幂函数y=0.866 8 x-0.142(R2=0.877)较好地拟合。微度侵蚀(〈5 cm)、中度侵蚀(5~30 cm)和重度侵蚀(30~50 cm)的土壤质量指数较沟间土壤分别降低了10.6%、27.9%和36.5%。沟蚀深度5 cm和30 cm是土壤质量显著下降的两个关键点。③反映沟蚀土壤质量的指标可以归为肥力因子、质地因子和结构因子三类。土壤有机质、水稳性团聚体、土壤比表面积和容重4项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可作为坡耕地沟蚀土壤质量的表征指标。  相似文献   

20.
陕—甘天然气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甘天然气输气管道工程地跨毛乌素沙地南缘和陇东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根据对管道沿线生态环境现状以及输气工程对沿线生态环境影响的分析和预测,工程施工期将造成沿线植被的破坏及大片沙质地表和黄土的裸露以及土体结构的改变,使管道沿线20 m范围内的土壤可蚀性指数上升2~4倍,施工区平均侵蚀模数将会由施工前的0.856万t/(km2.a)增加至3.424万t/(km2.a)。若不采取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必将引起管道沿线土地沙漠化的扩大和水土流失的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