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目前国内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研究,能够发现所有研究均集中在问题发展与问题改进建议上,且多研究监测能力建设、监测管理水平提升等方面。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可明确监测方案、突出监测主体责任,厘清各个部门承担的职责,以此保障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的有效落实。本文首先分析了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模式,同时阐述了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监测管理制度,最后总结了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排污许可制度的实施,将逐步实现排污单位按证排污、自证守法,环保管理部门依证监管、依法处罚的证据化管理模式,并最终奠定排污许可"一证式"核心管理制度的地位。结合排污许可证后管理的实践,本文从监管主体责任不明、制度和硬件保障缺乏以及排污单位执行不到位等三方面探讨了当前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排污单位的执行报告、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和自行监测落实不到位,并就如何规范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工作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连续监测数据,从满足排污许可证关于排放浓度限值和排污许可量管理要求的角度,提出了大气固定源排放控制状况评估方法设计框架,包括污染物连续达标排放判定依据和最优排放控制量核查技术,并基于案例城市火电、钢铁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放数据对上述大气固定源排放管理绩效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落实《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及行业、企业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的编制提供技术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我国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发展历程,从目标效果、制度框架、措施手段等视角系统地阐述了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实施效果.结果表明:①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预期目标(2017年)基本实现,并且随着控制目标逐渐严格,已由年尺度细化至日尺度.②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顶层制度框架逐渐成熟,运行机制逐渐健全统一,重污染应急管控预案趋向于成本有效性减排策略.③当前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手段基本为命令控制型,在源头控制上主要采用新源环境准入、老旧源落后产能淘汰、燃煤控制与小规模炉窑综合整治等产业结构优化和能源消耗结构调整策略;在末端控制上,逐步规范和强化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实施精细化的移动源、面源排放管理模式.④建议加快建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管理常设机构,实现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长效化;建议实施区域性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经济刺激型手段,建立基于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改善目标的大气固定源排污权交易制度,让市场机制促使污染源进一步减排和污染控制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推行固定源排污许可证的发放和管理工作,而环评与排污许可证两个行政许可之间的关系,受到了业界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丹麦在环评和许可证融合管理上的经验以及美国在环评和排污许可证衔接管理上的做法,得出对我国的启示:明确环评和许可证在项目环保管理中的功能定位和分工,探索许可证和环评在实践中的融合管理,强化环评和许可证管理的双向衔接。  相似文献   

6.
正排污许可是环境行政许可之一,是依法规范排污行为的基础性环境管理制度。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加快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环保新常态下,落实固定源排污许可需借鉴"服务型政府"普遍采用的"委托—代理"管理模式,落实"一证式"固定源管理模式;完善VOCs等重要大气污染因子固定工业源管控体系;借鉴国际经验提出应建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排污许可证制度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浙江省排污许可证制度的管理模式特点,并结合实施经验提出了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的构想,为国家正式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作为美国空气质量管理的核心手段,有效控制了常规和有害大气污染物的排放,为美国空气质量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该制度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框架体系和实施机制.鉴于中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简要梳理了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美国大气污染物排污许可证的实施程序、实施效果及实施特点,为中国污染物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全面有效实施乃至推动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定位及改革建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点源控制的基本目标出发,按照命令控制型政策的特点和要求,对排污许可证制度重新进行了定位;采用环境政策分析的一般方法,借鉴美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相关经验,分析了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存在的问题.研究指出,排污许可证制度是点源排放控制的最基本、最核心的手段,同时也是其他政策手段的“载体”;我国现有的水污染排放许可证制度尚不符合命令控制型政策的要求;存在相关政策间缺乏协调、政府和企业环境管理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因此,无法保障点源的连续达标排放.需要尽快改革我国的水污染物排放许可证制度,尽快出台实施该制度的专门条例、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的分级管理体制、制订实施技术规范、进行基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政策整合、培养管理相关人才及建立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评估、更新和完善机制.   相似文献   

10.
论污染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国君  何伟 《环境保护》2014,(14):26-29
本文以大气固定源污染物排放管理为研究对象,论证了满足大气固定源连续达标排放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内在机理,以及在空气质量达标中的作用,在参考美国南加州区域清洁空气激励市场(RECLAIM)计划的基础上,建议建立大气固定源排污许可证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基于PM2.5和O3达标的总量控制与排放交易政策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