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近40a来,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强度的不断加大,大量的工农业废水排入博斯腾湖,导致博斯腾湖水体咸化、水质变坏,湖区水生生物以及湿地受到严重影响。为了减轻或避免博斯腾湖流域的生态环境继续遭受破坏,充分地实现博斯腾湖生态、经济及社会功能,必须加强博斯腾湖流域生态环境的监督与管理,采取有效的生态管理与监督措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阿克苏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问题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阿克苏河流域是南疆经济较发达地区,对该流域环境、资源进行综合考查研究意义重大。通过笔者多年在这一流域的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经验及有磁材料的收集整理成此文。在此基础对阿克苏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作进一步的系统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对保护和规划该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构建了3个层次23个指标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体系,通过模糊评判模型对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中等水平,各分流域生态环境质量不同,借鉴运动竞技学团体赛排名方法,可发现3个分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优劣依次为六安、合肥和巢湖。  相似文献   

4.
崔培毅 《新疆环境保护》2004,26(Z1):112-115
随着时间的推移,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现实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造成塔河中下游森林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除自然因素外,主要是人为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目前塔河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水资源不合理的利用成为沙漠化和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第二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掠夺式的生产方式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第三耕地的增加,满足不了人口发展的需求,大面积的无序开荒,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为塔河中下游林地植被恢复、建设及防止退化的策略有:塔河中下游生态工程治理的原则;塔河中下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塔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的主要对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坚持生产、生态建设并重,确保生态用水;要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正确处理林业和农业、林业和牧业以及林业和工业发展的关系;大力发展农村能源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薪材和生态保护之间矛盾;大力保护、恢复、发展荒漠林草植被,大力发展绿洲林业,建立荒漠生态环境和绿洲共同支撑的稳定的生态体系;积极实施林业生态工程和林果工程,建立较为完备和发达的生态和产业体系。  相似文献   

5.
在生态脆弱区发展旅游,如果规划得当、管理科学,应该是一条可行的生态改良和发展经济的道路。石羊河流域是甘肃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中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分析了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及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并从规划、建设、管理等层面提出旅游开发与环境建设协调发展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流域生态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长江上游流域生态环境退化的现状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分析了生态环境退化的人为驱动因素和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长江上游作为一个流域整体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学科的大联合攻关,强调“快速、经济、参与”为指导思想和原则,突出重点生态类型区域,开展关键技术试验示范攻关,发展以资源导向为主的区域经济,从而实现“近期遏制恶化,中期治理恢复,最终持续发展”的分阶段目标。  相似文献   

7.
额尔齐斯河流域开发对河谷生态的影响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额尔齐斯河流域河谷生态系统,是我国“三北”防护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三十多年来,河谷生态系统呈逆行演替趋势,产生了诸多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因此,在流域规划及开发中研究对河谷生态的影响并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恢复和不断发展,促进流域生态系统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从环境保护角度提出流域开发中河谷生态环境保护目标为: 近期(2000年):保护目前的河谷生态环境,控制其继续恶化。即通过水库调节放洪漫灌,保护好现有2.4万公顷河谷林草。在此基础上平整土地,为远景人工引水灌溉创造条件。远景(2050年):恢复和发展历史上1959年的河谷林草面积6.7万公顷,并发展人工引水灌溉,从而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河谷生态系统,为促进流域全面开发后农林牧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构建适应新国土空间规划的流域空间管控体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优化空间格局、强化空间管控是我国新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及资源开发利用顶层设计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近年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明确提出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传导、落实多规合一、突出用途管制等重大调整。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亟须转型,适应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调整等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本文在详细梳理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体系演变历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新时期形势和要求,进一步扩充完善了原有体系:创新水功能区、控制单元的功能定位,突出流域完整性与系统性,初步提出了包含全国—流域—水功能区—控制单元—行政区划的空间分区构想;细化设计了统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指标体系;明确了突出功能用途的生态环境管控措施和责任落实体系,为下一步流域水生态环境空间管理政策顶层设计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侯佩玲 《青海环境》2012,(3):107-111
湟水流域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两岸陆生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和干扰,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局部地区时有地质灾害发生,使沿湟城镇的工农业生产、人畜饮水受到较大影响。本文通过对湟水流域水污染排放现状分析及排放量预测,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流域(中国侧)生态功能区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划分生态功能区是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需要。黑龙江是中俄界河,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根据生态环境规划暂行规程,结合界河流域的自然地理、气候、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敏感性等,对黑龙江流域界河段进行了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并对划分的合理性及各功能区的保护与建设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洞庭湖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洪涝灾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亚梅  李忠武  曾光明 《四川环境》2009,28(5):62-66,74
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滞洪区、物种基因库和商品粮基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然而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致使湖泊功能和效益不断下降。系统认识洞庭湖自然、社会经济属性,揭示其内在的演变规律,有助于洞庭湖区资源的合理配置、环境保护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洪涝灾害等方面,综述了洞庭湖的研究进展。研究结果表明目前对洞庭湖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洞庭湖作为通江湖泊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研究思路方法创新意识不够、基础数据难以获得、洞庭湖区血吸虫病害严重等是洞庭湖研究难以深入的主要原因。最后从洞庭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水文效应与调控研究、洞庭湖区洪灾风险评价与区划研究两个方面展望了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建林 《四川环境》2001,20(2):55-58
在广泛、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3.
洞庭湖区是中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湿地分布区,又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分析洞庭湖区湿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相关指标体系,对洞庭湖区17个县市进行了湿地生态脆弱度的量化评价,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考察洞庭湖湿地生态特征入手,探讨了"平退"工程对洞庭湖区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通过"平退"防洪标准较低或影响江湖行蓄洪水的洲滩民垸以扩大江湖槽蓄来提高江湖调蓄洪水的能力,"平退"工程不但不会破坏湖区湿地生态环境,反而会使湖洲草滩及候鸟等越冬环境得到稳定和改善.同时,提出了保护洞庭湖湿地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环境角度论鄱阳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钟业喜  刘影 《四川环境》2003,22(1):46-48,54
鄱阳湖区农业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大农业的优越条件。本文通过对湖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指出湖区农业的非良性循环特性,提出防洪、抗旱、治涝、血吸虫病治理等对策措施,为湖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补偿主客体研究是制定及实施生态补偿政策的核心要素之一。本研究从系统分析的角度出发,基于2014年洞庭湖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水量情况,核算了主要入湖河流总氮、总磷通量,并结合2014年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污染物排放情况,详细分析了洞庭湖总氮、总磷的来源,以此为依据界定了洞庭湖水环境生态补偿的主体与客体。结果显示,洞庭湖水体中总氮、总磷的贡献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之外地区,通过四水、三口排入洞庭湖为主。基于此,本研究建议洞庭湖水环境生态补偿的主体省级层面应为湖南省和湖北省,而省外层面则为国家作为补偿主体对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17.
Carex meadows are critical habitat for wintering geese in the floodplains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ina. These meadows follow a growth cycle closely tied to the seasonal hydrological fluctuation: as water levels recede in the fall, exposed mudflats provide habitat for Carex spp. growth. The seasonal growth of Carex overlaps the arrival of wintering geese and provides an important food source for the migrants. Recent alterations to the Yangtze’s hydrology, however, have disrupted the synchron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water levels, Carex growth and wintering geese at Dongting Lake. In October 2012, we carried out an outdoor mesocosm experiment to investigate potential impacts of delayed water recession o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Carex heterolepis, the dominant Carex species at Dongting Lake, to understand how changes in hydrology might impact wintering goose habita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layed flood recession exerted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first growth cycle of Carex growth. Prolonged inundation significantly lowered the intrinsic growth rate (P = 0.03) and maximum growth rates (P = 0.02). It also took significantly longer time to reach the peak growth rate (P = 0.04 and 0.05 for number of shoot and biomass, respectively). As a result, biomass accumulation was reduced by 45, 62 and 90 % for 10-day, 20-day and 30-day inundation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a severe risk of food shortage for wintering geese when water recession delayed. This potential risk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operating any hydrological control structures that alter the flood regimes in Dongting Lake.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措施的实施对鸟类多类性的影响,本文分析比较了东洞庭湖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在1992-1996年间世界濒危鸟类多样性的动态变化。自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后,尽管对洞庭湖湿地及其内栖息的生物采取了诸多保护措施,但仍发现世界濒危鸟类多样性的值并未如人们所期望迅速有所回升,而是呈弱递减趋势。东洞庭湖湿地的世界濒危鸟类多样性大小状况为:1992-1993>1993-1994>1994-1995>1995-1996。因为湿地环境的客观改善勿容质疑,为此得出结论:鸟类多样性的恢复存在滞缓期。并且作者对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途径进行了讨论,提出合理化建议:(1)应该根据湿地演替的规律进行认为辅助演替。(2)保证湿地环境的稳定性,增加净生产力,使鸟类的基础饵料丰富充足。  相似文献   

19.
巢湖作为安徽省境内的一个重要湖泊,对安徽省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蒸发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子,在很多方面是该区生态环境的一个反映。采用了统计学方法,对巢湖流域15个蒸发点20年(1981-2000年)的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巢湖流域的蒸发量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势、气温、风速、降水量等因子的关系,以及蒸发量在1年内的变化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试图说明研究时段内人类活动对区域蒸发量的影响。研究表明,由于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巢湖流域的蒸发量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研究时段内蒸发量大体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20.
邛海是四川省第二大天然淡水湖,具有饮用水源、栖息地、水产品供给、人文景观等多种生态功能。长期以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邛海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出现了面源污染严重、区域水质恶化、泥沙淤积、湿地萎缩、面积减少等环境问题,发展与保护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加重。本文针对流域主要环境问题,探讨并提出了邛海生态环境保护以湖泊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以饮用水源水质安全保障和生态保育为核心,实施生态调控、污染防治与生态恢复并举的科学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