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用次氯酸钙、二氧化氯和紫外线3种消毒方法对反渗透海水淡化水进行消毒,综合p H、总溶解性固体(TDS)、余氯、大肠杆菌数等指标研究了消毒剂量和水质随贮水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消毒剂最佳剂量分别为次氯酸钙5mg·L~(-1),二氧化氯1 mg·L~(-1),紫外线5 m J·cm-2。经次氯酸钙消毒后淡化水的p H和TDS逐渐升高,7 d后基本稳定;而二氧化氯消毒后淡化水的p H略有降低,6 d后基本不变,TDS变化则相反。紫外线消毒后p H和TDS几乎不变,但大肠杆菌容易复活,第7天检出浓度为18 CFU·L~(-1)。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中的病毒会引发人体健康风险,故消毒是饮用水生物安全的重要屏障。为了比较不同消毒工艺对病毒的灭活效果,在总结水介质中常见病毒的种类及特性的基础上,围绕当前饮用水处理中广泛应用的消毒工艺(氯、氯胺、臭氧、二氧化氯、紫外线),梳理了各种消毒工艺的原理、影响因素、消毒效果及实际应用中的问题。鉴于消毒工艺进水水质对病毒灭活效果影响较大,且饮用水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均可直接、间接强化对病毒的去除效果,故提出"常规处理+深度处理+消毒"协同高效运行的饮用水多级屏障处理工艺,以有效控制病毒等致病微生物引发的饮用水水质风险。  相似文献   

3.
采用自行设计的超声波/紫外线一体化推流式反应器对污水厂二级出水进行消毒实验,考察了超声波协同紫外线消毒的消毒效率以及对消毒过程对水质和紫外灯管结垢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协同紫外线消毒可以强化单独紫外线的消毒效率,且超声波功率密度越大,水力停留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当超声波功率密度为70 W·L-1,水力停留时间60 s时,粪大肠杆菌的对数去除率可以达到3.85 log,比单独紫外消毒增加了40.7%。同时,超声波协同紫外线消毒还可以降低紫外灯管的结垢速率。虽然超声波的引入会对水质(COD、UV254和浊度)产生轻微波动,但是并不影响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4.
反渗透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相比具有硬度和碱度低、pH偏酸性等特点,因而其洗涤特性可能有所不同。目前,海水淡化水的洗涤应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从淡化水水质特点出发,考察了淡化水应用于洗涤过程中洗净率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对淡化水适当调质以提高洗净率的实验方案。结果表明,蓝月亮洗涤剂的洗净率与超能和奥妙相近,表面活性物含量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当蓝月亮用于淡化水洗涤时,洗涤前后pH分别为6.89和6.63,表面活性物含量分别为0.59%和0.23%,钙镁螯合量为2.47 mg·L~(-1),洗净率为12.99%,仅略低于自来水的洗净率13.58%。通过适当提高反渗透海水淡化水的硬度和碱度可以有效提高其洗净率,而硬度调质对淡化水的洗净率的影响更大。当硬度为4~33 mg·L~(-1),碱度为5~40 mg·L~(-1)时,淡化水的洗净率可以达到25%左右。  相似文献   

5.
研究水质对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照射时间、254 nm紫外线透射率以及紫外线剂量对炼化企业中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并同时考察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光复活及暗修复现象。结果表明,有机物是影响炼化企业中水紫外线消毒的重要因素;紫外线对炼化企业中水中的异养菌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增加照射时间对消毒效果的提升作用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紫外线透射率在较低的范围内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较高的范围内时影响较小;紫外线剂量-响应曲线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剂量的"成分",即照射时间和透射率的不同组合,也会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在80 mJ/cm2的剂量下,20 h内异养菌出现了较强烈的光复活和暗修复现象,铁细菌仅出现了明显的光复活现象,硫酸盐还原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复活。  相似文献   

6.
研究水质对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通过动态实验考察了照射时间、254 nm紫外线透射率以及紫外线剂量对炼化企业中水消毒效果的影响并同时考察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铁细菌的光复活及暗修复现象。结果表明,有机物是影响炼化企业中水紫外线消毒的重要因素;紫外线对炼化企业中水中的异养菌具有良好的灭活作用;增加照射时间对消毒效果的提升作用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紫外线透射率在较低的范围内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相对较大,在较高的范围内时影响较小;紫外线剂量-响应曲线受254 nm紫外线透射率的影响;剂量的“成分”,即照射时间和透射率的不同组合,也会对消毒效果产生影响;在80 mJ/cm2的剂量下,20 h内异养菌出现了较强烈的光复活和暗修复现象,铁细菌仅出现了明显的光复活现象,硫酸盐还原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复活。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二氧化氯(ClO_2)对有机卤代物形成的影响、消毒效果、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和ClO_2发生技术等方面的综合评述,认为二氧化氯在饮用水消毒中的应用前景是乐观的。  相似文献   

8.
自来水二氧化氯消毒控制三氯甲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自来水二氧化氯消毒控制三氯甲烷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 ,二氧化氯预消毒替代预氯化消毒可以降低水中的三氯甲烷 ,预消毒处理后形成三氯甲烷的反应受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使用二氧化氯与氯配制的混合消毒剂消毒时 ,随二氧化氯含量增加 ,水中的三氯甲烷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对自来水二氧化氯消毒控制三氯甲烷形成进行了试验研究,二氧化氯预消毒替代预氯化消毒可以降低水中的三氯甲烷,预消毒处理后形成三氯甲烷的反应受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使用二氧化氯与氯配制的混合消毒剂消毒时,随二氧化氯含量增加,水中的三氯甲烷将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粪肠球菌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自由氯、一氯胺和二氧化氯在不同pH值和温度下的消毒效果,并将灭活速率常数表示为pH和温度的函数,对Chick—Watson模型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随着pH的上升,自由氯和一氯胺的灭活率减小,二氧化氯的灭活率则增大。温度对一氯胺的影响较小,对自由氯和二氧化氯的影响较显著。修正后含有pH和温度两参数的消毒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消毒过程,增强了模型的通用性。  相似文献   

11.
紫外线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较好,但持续性差,引入茶多酚作为辅助消毒剂,采用管网动态模拟系统,对比了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和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后管网微生物的总量、群落分布和有机物荧光特性变化。结果表明,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对微生物的灭活效果比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更好,并且对致病菌和耐氯性细菌也有很强的杀灭能力。紫外线-茶多酚联合消毒后,酪氨酸类物质荧光和类腐殖酸物质荧光特性产生变化,说明这2类物质含量大量减少,可能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此外,管壁生物膜中出现了儿茶素、表儿茶素类物质,这说明茶多酚与管壁微生物发生了相互作用;紫外线-次氯酸钠联合消毒后酪氨酸类的荧光特征峰发生蓝移,这说明次氯酸进入微生物内发挥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某污水处理厂二级处理后的絮凝池出水进行消毒,利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电解消毒器,固定极板间距为5mm,分别研究了电流、消毒期内的停留时间、消毒后存放时间和水流方向等结构参数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用实验室自配水研究了水质(SS、COD、TN、TP和NH3-N等)因素与消毒效果的关系,并优化工艺条件参数,使出水基本满足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察紫外线消毒对水中细菌的灭活效果及耐药性的影响,使用3种具有不同耐药性的大肠杆菌(大肠杆菌ATCC25922、对四环素和磺胺甲恶唑二重耐药的大肠杆菌SER2以及对四环素、磺胺甲恶唑、氨苄西林、庆大霉素、链霉素和头孢噻肟六重耐药的大肠杆菌SER6)进行紫外线消毒实验。通过平板计数法研究了不同剂量的紫外线辐照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并利用K-B纸片琼脂扩散法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考察了紫外线消毒后大肠杆菌耐药性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 m J/cm2的紫外线辐照剂量下大肠杆菌ATCC25922、SER2和SER6的对数灭活率分别为4.75、5.04和3.83。大肠杆菌ATCC25922和SER2的紫外线消毒灭活效果基本相同,而大肠杆菌SER6的灭活率偏低。经80 m J/cm2的紫外线消毒之后,大肠杆菌SER6对庆大霉素药敏纸片抑菌环直径较消毒前发生了显著变化(p0.05)。高辐照剂量(200m J/cm2)的紫外线消毒能够造成菌株形态上的破坏,这是导致其灭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某市具有代表性的7个自来水厂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季节和不同处理工艺下的原水、出厂水和管网水的9个常规水质参数和2类含碳消毒副产物进行了检测,考察了水质指标随季节的变化规律和处理工艺对不同水质指标的影响,分析了常规水质参数与消毒副产物生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7个自来水厂出厂水均检出三卤甲烷(trihalometh...  相似文献   

15.
反渗透是六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隔膜分离技术。它不仅在海水和咸水淡化、工业锅炉给水的预处理,食品、医药、化工等部门的分离浓缩过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城市给水处理,工业废水的处理与回收  相似文献   

16.
改善深圳河水质的补水方案及生态影响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深圳河旱季天然径流量小而污染负荷高,为了改善河流水质,在削减入河污染物的同时有必要采取补水措施。利用水质模型,计算了不同污水处理率下,分别以污水资源化再生水、珠江口海水和大鹏湾海水为补水水源时,深圳河达到基本不黑臭所需的补水量。讨论了补水方案对河流水质、盐度、水动力条件的改变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引海水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冲击不容忽视。而污水资源化是较优的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17.
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对城市污水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用于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消毒的效能 ,结果表明 ,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的使用减低了生成的亚氯酸根离子的浓度 ,增加了残余的二氧化氯的浓度 ,粪大肠菌灭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对城市污水的消毒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研究了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用于经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城市污水消毒的效能,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和氯复合消毒剂的使用减低了生成的亚氯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加了残余的二氧化氯的浓度,粪大肠菌灭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在综述了对病毒具有高效物理筛分和截留作用的膜分离工艺和对病毒具有灭活作用的紫外线、液氯/二氧化氯、臭氧3种消毒工艺的基础上,针对疫情期病毒污水的防控提出了应急处理技术:(1)病毒污水的源头控制至关重要;(2)污水及污泥的处理工艺应适当调整,以满足排放标准和处置要求;(3)应当加强相关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活性焦吸附对反渗透浓水膜蒸馏减排工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莉莉  王军 《环境工程学报》2014,8(4):1305-1310
本研究采用膜蒸馏(MD)技术,对煤化工废水2套处理工艺——(1)"混凝-超滤(UF)-反渗透(RO)工艺"和(2)"混凝-活性焦(AC)吸附-超滤-反渗透工艺"的RO浓水进行浓缩。通过对比分析MD的膜通量、产水水质以及膜污染等指标,重点考察AC吸附预处理对后续MD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AC吸附作为前置膜处理工艺,可有效降低污染物在膜表面的沉积,减少膜润湿现象,并提高膜通量。GC-MS分析表明,AC能有效吸附废水中的酮类、醇类、酯类以及杂环类等挥发性有机物,降低MD过程中挥发至产水侧的有机物浓度,从而提高MD产水水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