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生态损害"在法学上多诠释为"对环境本身之损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以下简称《改革方案》)认为,生态环境损害是"环境要素和生物要素的不利改变及上述要素构成的生态系统功能的退化"所形成的"破坏+污染"复合型损害。这对海洋生态损害的界定有重要的导向意义。故所谓海洋生态损害,是指因环境污染或破坏行为导致海洋生态环境在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等方面发生可观察的或可测量的不利改变及海洋生态系统功能的失衡或退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延伸生产者责任制度的提出背景及研究进展的阐述分析,指出该制度的本质是法律价值由"人类利益为中心"向"生态利益为中心"的转变,该制度以法律形式实现对产品的环境影响全过程控制,它是一项新的具有强制性、综合性和特殊公益性的环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3.
结合我国海岛开发和利用现状,明确了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内涵,梳理了海岛生态补偿系统中的"生态保护者"、"受损者"、"损害者"以及"受益者"的角色定位和利益关系。基于我国海岛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现状,提出在健全海岛生态补偿机制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即加强海岛生态服务价值、内涵研究,做好生态补偿机制相关法律准备,着手研究海岛生态补偿体系和补偿办法以及积极开展海岛生态补偿试点等。  相似文献   

4.
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指的是运用经济手段实现生态资源环境保护及恢复的一项重要的资源保护制度,我国目前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机制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特点,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是人们通过反思工业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深重灾难之后所制定的一套环境资源管理制度,因此,在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对于我国现存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进行研究,有助于对我国的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建设指明发展方向,从而推动我国生态利益法律补偿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流域综合管理中生态补偿制度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域是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对河流进行综合管理的基本单元。由于流域同时具有自然水文特征和经济社会属性,因此是自然、社会、经济的复合系统。流域不仅涉及不同区域的不同主体,而且涉及多种交叉利益,流域整体利益协调是流域内人类社会整体利益与自然生态整体利益的有机统一,而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内多元利益协调的一个有效经济手段。文章在阐述流域综合管理目的、方法、内容和生态补偿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法律制度。虽然我国生态补偿法律制度形成一定的体系,但是仍然存在生态补偿性质、基本原则、生态功能价值、实体制度和程序制度等规定不明确的缺陷;针对存在的缺陷,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视域下新型林权利益冲突及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英 《环境保护》2020,48(10):50-54
目前,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正发生着重大变化。我国政府顺应时代新要求,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利用林业碳汇等"无形"林产品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现行法律尚未对林业碳汇等新型林权进行界定,如何设计有效协调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法律机制,化解各新型林权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成为促进林业资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法律层面考量新型林权利益冲突,探究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表征及原因,指出通过法律重塑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辐射面、标准适用性和市场化补偿机制是解决新型林权利益冲突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环境立法整体上是以环境保护观、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的,若以生态文明观审视之,发现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环境、资源、生态三大支柱的制度发展不平衡,"尊环境,重资源,轻生态"的问题较为突出;社会、文化"发展生态化"的制度建设不足,"生态资本化"和"环保产业化"方面的制度发展缓慢;缺乏国土空间利用格局的理念,对生态空间的保护不力;未按照利益衡平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的冲突;未对环境权进行确认,对资源权的规定还不够健全;立法体系上缺乏龙头法和基本法,法律生态化建设尚不充分等。今后,应全面树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系统推进我国"第三代环境法"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法制保障是建立长效机制的标志,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主要体现在通过法律、法规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形式固定下来的制度和政策规范上.具备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目标、经济补偿手段、补偿利益相关方这3个要素的法律或文件规定均町列入生态补偿法制保障内容.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现有两类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产品,发现船舶污染责任保险和非船舶污染责任保险两个领域均存在海洋生态损害承保范围界定不清、赔偿金额不足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法律制度下海洋生态损害的可赔偿性问题仍存在许多不确定性。问题的解决有待于相关法律规定、技术规则的不断改进完善,同时还需建立海洋生态损害强制责任保险制度,确定海洋生态损害责任保险金额的合理标准。  相似文献   

10.
2010年7月16日18时许,位于辽宁省大连市大连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罐区输油管道发生爆炸,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并引起火灾,部分原油流入附近海域。10月24日16时左右,又因有关施工人员对事故着火油罐进行拆除作业时,不慎引燃罐体内的残留原油而发生燃烧,大连新港码头油库"7.16"爆炸事故现场再次发生火情。目前,虽尚未见关于该次事故造成损害的全面调查或评估正式报告。但根据有关媒体的报道,可发现本次油污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可能包括财产损失、人身伤害、纯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害,但究竟我国现行《侵权责任法》等法律能够对这些类型的环境侵权损害进行事后的赔偿救济吗?大连"7.16"侵权案对于今年刚实施的《侵权责任法》就环境污染侵权损害赔偿的救济范围的规定是一块较为全面而典型的"试金石",可以检验环境污染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纯经济损失和生态损害根据现行侵权责任法的获偿可能性。  相似文献   

11.
车东晟 《环境保护》2022,(24):48-51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是一部针对黄河流域的基础性、综合性和统领性的专门法律,其生态保护补偿的规定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黄河流域在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黄河保护法》颁布后,这些实践可以进一步扩展范围和深化发展,建议在省际、省内生态保护补偿和水权交易等方面强化法理研究,通过法律制度识别和界定多方利益主体的关系、确定相关主体的权利边界并建立利益协调机制,进一步探索全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范围和模式。  相似文献   

12.
编者按 生态补偿法律含义的界定是展开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的逻辑起点,但至今尚未统一.本文作者先从资源-环境系统能提供多种价值,以及我们针对其不同价值所设计的不同制度出发,以此明确指出:生态补偿中的"生态"是指生态资源的调节性生态功能;然后将"补偿"与"赔偿"、"补助"、"补贴"相关概念进行比较,明确了"补偿"的含义;最后综合"生态"与"补偿"的含义,并分析法学上已有的生态补偿概念,提出了对生态补偿含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正>生态补偿机制是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目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各相关方之间利益关系的经济政策。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必然会涉及众多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其中,必然有部分区域的生态环境要为整体的经济效益作出牺牲,而这时如果不对提供生态功能的区域进行补偿,经济活动造  相似文献   

14.
从生态损害的特点看我国生态损害刑事责任的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损害的特点决定了生态保护的正确路径是预防,民事责任的事后补偿性与此相悖.惩罚性行政法律责任的威慑性也不足以阻止生态损害的发生.要预防生态损害,必须有更严厉的刑事法律责任作为后盾.鉴于我国现行法律中有关环境保护刑事法律责任的缺陷,建议对其进行修改,设置我国生态损害刑事责任,并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进化博弈的复制动态方法,建立流域生态补偿的进化博弈模型,研究利益相关者基于利益因素的动态博弈特征。结果表明,在上下游的"环境责任协议"制度中引入激励机制—监督惩罚成本后,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利益相关者最终进化成哪种策略取决于对下游地区补偿不能及时到位的行为的惩罚力度(即监督惩罚成本的大小)、下游地区对上游地区的生态补偿量以及上游因损害生态资源而给下游地区的赔偿量。通过调整这三个关键因素,可促使(保护,补偿)成为纳什均衡,从而有效地激励人们从事生态投资并保持这种投资的持续性,实现流域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正>缘起"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民事诉讼法》,是我国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正式确立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反映了我国对环境生态文明法治保障的重视程度。此时的《民事诉讼法》中仅把法律规定的有关机关与组织列为环境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但由于专项法律均未  相似文献   

17.
建立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旨在调节不具有行政隶属关系但生态关系密切的地区间利益关系,这是当前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有效手段。《关于加快建立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是首份专门针对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政策文件,提出了分阶段递进式工作目标、补偿基准和补偿标准确定以及补偿协议签署等重要内容,明确了流域上下游生态保护利益相关方的责任与义务,对强化流域上下游"同保共治"的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正一、公众参与的概念汪劲教授认为,在法的意义上,公众一般是指"对决策所涉及的特定利益作出反应的、或与决策的结果有法律上的利害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或团体"。而在环境法律实践中,公众则是指"与开发利用环境行为及其结果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的各种主体的统称"。具体来说,公众参与中的"公众"所包含的范围不仅仅是指不特定的公民个人,还包括社会团体、各类专业人士、相关经济利益体,以及与拟议行为有关的行政机关。  相似文献   

20.
生态补偿过程动态演化机制及其稳定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补偿是通过调节相关方的利益关系,实现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手段或制度安排。论文从微观维度对生态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将生态补偿利益群体分为实施群和受益群,建立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各群体利益关系的复制动态、演化稳定策略和演化博弈系统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举报惩罚"制度存在的情况下,两群体间的演化博弈存在唯一的稳定均衡策略(保护、补偿),即实施群选择"保护"策略,受益群选择"补偿"策略,其中实施群决策主导系统稳定性;利益群体各决策选择的比重是稳定均衡策略的重要影响因素,增加实施群和受益群选择"保护"和"补偿"策略的比重,可加快稳定均衡策略的有效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