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针对水和废水中氰化物测定分析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实验探讨,为提高水和废水中氰化物测定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综合治理金精矿氰化废水的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该文着重介绍了金精矿浸金氰化废水治理的净化法和再生回收法。净化法是用强氧化剂氧化含氰废水中的氰根,破坏氰化物,消除其定期部分排放时造成的环境污染;回收法是把含氰废水中氰化物再生循环使用,并回收其中的有价金属,化废为宝。目前,应用各种新工艺对氰化废水综合治理,有效地利用了氰化废水中的氰化物,回收金、银、钢等有价金属,降低了污水处理成本,实现氰化厂含氰废水的零排放,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改性茶渣对电镀废水中氰化物的吸附,探讨吸附时间、进水pH对吸附性能的影响,并对吸附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当进水pH为8(室温)时,加入1 g改性茶渣处理总氰化物浓度为39.746 mg/L的电镀废水50 m L,其吸附平衡时间为3 h,氰化物的平衡吸附量为0.539 mg/g,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1前言随着石油化学、人造纤维及冶金等工业的发展,含氰废水日益增多。含氰废水污染湖泊、河流,对水生动物有很大的毒性,并渗入地下,造成污染环境的严重后果,所以含氯废水在排放前必须将氰化物破坏和去除。然而,目前破坏或除去氰化物的工艺如碱氯化、臭氧氧化、过氧化氢氧化、离子交换等法,不是成本高,就是效率不高,或可能形成需进一步处理的其它毒物’‘’。生物处理法可以克服化学处理过程所伴随的问题,因此世界上许多国家开展了生物降解含氰废水的研究工作,选育和分离到高效菌株应用于含氰废水的处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杏仁露厂排放废水中氰化物挥发降解规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大伟  刘慧君 《环境工程》1995,13(4):10-12,27
杏仁露厂所排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其降解以挥发为主,并呈指数衰减。废水中氰化物静态挥发降解72h尚不能达标;而曝气挥发降解仅需24h即可达标。  相似文献   

6.
碱式氯化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碱式氯化法处理金矿含氯废水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漂白粉法对易释放氰化物去除率为100%,废水经处理后易释放氰化物可达排放标准,漂白粉用量为2-4kg/t废水。  相似文献   

7.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剂,强制分散和静态条件下处理焦化废水,对焦化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CODcr、氨氮、酚和氰化物的去除规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研究。考察了强制分散下活性炭不同粒径、投加量、曝气量对活性炭吸附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制分散条件下活性炭对焦化废水中污染物的去除具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活性炭的粒径越小,曝气量越大,效果越好,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8.
活性炭载体三相流化床催化氧化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三相流化床作为反应器处理含氰废水的工艺理论及操作特性,通过正交试验确立了工作条件,并进行了相关因素的影响程度分析。活性炭作载体的三相流化床处理含氰废水因提高传质速度和解决深层供氧问题而加快吸附速度和催化氧化反应速度,明显提高活性炭对氰化物的处理效率,在相同条件下处理容量比固定床法高46.3%。这种方法可应用于中小型电镀厂排出中高浓度含氰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我厂电镀车间排出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氰化物和六价铬,这些废水流入江河、水域,对农作物的灌溉和工业及生活用水都是极为有害的。消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和六价铬,是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试制成功了KGJF型可控硅废水净化装置并取得了初步成效。用此装置可以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和六价铬,使含氰量和含铬量均保持在0.5毫克/升以下,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但它还有不足之处,需加以改进和完善,以便在全国电镀行业中推广使用,消除对环境的污染。我们使用此装置后,耗用的化  相似文献   

10.
周霭痒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10):469-471
在塔式生物滤池生产性处理规模上考察了造气含氰废水在挂膜前后的处理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未挂过氰化物的平均处理率仅为79.29%,挂膜后的处理率平均为95.26%,处理后的废水全部回用于生产,减少了氰化物的排放量,防止了造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利用改性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处理硝基酚类印染废水,改性絮凝剂n(双氰胺+尿素):n(氯化铵):n(氯酸盐):n(甲醛)=1.0:1.2:0.06:1.5。染料的脱色率和COD去除率都随着改性絮凝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投加1000mg/L絮凝剂时,脱色率和COD去除率分别可达85%、84%,该改性双氰胺絮凝剂具有很好的脱色和COD去除效率,其经济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赵靓  吴绍祖  付东康 《环境工程》2012,(Z2):545-550,562
印染废水污染严重,通常经生化处理后出水依然难以达标,还需进行深度处理。采用4种絮凝剂(无机多元聚硅酸盐、双氰胺-甲醛缩合剂、硫酸铝及这三种絮凝剂的复合剂)对某印染厂废水的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并且利用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分子荧光光谱仪(EEM)对出水前后水样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了检测,并利用MTS法对四种絮凝剂去除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细胞毒活性进行絮凝剂安全评估。结果表明:处理后的水质指标均达到国家Ⅰ级排放标准,且复合剂对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的处理效果最好(COD去除率37.5%、TOC去除率71.6%、色度由40降至25)。EEM结果表明,复合剂不仅对蛋白质和腐殖酸类物质的去除能力显著高于其他三种絮凝剂,而且能够去除的难降解类有机物种类也属最多(包括去除三甘醇,磷酸三丁酯等5种主要污染物)。其产生良好效果的原因在于无机絮凝剂电中和能力和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吸附架桥性能的协同作用。此外,细胞毒活性实验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添加硫酸铝使印染废水生化出水细胞毒活性增加10.5%,其他三种絮凝剂则都在不同程度上使细胞毒活性减小。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双氰胺甲醛型脱色絮凝剂的脱色性能,以尿素、三聚氰胺为交联剂,以双氰胺、甲醛为原料制备了改性脱色絮凝剂,并用其处理模拟染料废水.研究了不同染料的初始浓度、p H值、投加量、无机盐以及与聚合氯化铝(PAC)复配使用等条件对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证明改性的脱色剂具有较好的脱色性能.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未改性脱色剂的最大脱色率为89.7%,而改性脱色剂的脱色率能达到94.6%.红外光谱图表明染料分子和脱色剂发生了相互作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表明单独使用改性脱色剂时,最佳投加量为120 mg·L~(-1),单独使用PAC时,最佳投加量为60 mg·L~(-1).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优适用条件为:改性脱色剂加入量70 mg·L~(-1),聚铝加入量为50 mg·L~(-1),改性脱色剂和PAC的复配使污水处理成本下降约20%.脱色剂的改性和改性脱色剂与PAC的复配显著提高了脱色剂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堆肥过程N2O、CH4和NH3的同步减排,在双氰胺和氢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磷石膏和过磷酸钙添加对猪粪堆肥温室气体和NH3排放的影响.以猪粪和玉米秸秆为堆肥原料,设置3个堆肥处理:只添加双氰胺和氢醌(HD)、添加双氰胺、氢醌和磷石膏(HD+P)和添加双氰胺、氢醌和过磷酸钙(HD+S),在60L的发酵罐中进行40d的...  相似文献   

15.
一种复合型絮凝剂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化铝、双氰胺、甲醛等为原料制备出一种有机无机复合型絮凝剂(OICF),并用于福州市红庙岭卫生填埋场垃圾渗滤液的预处理试验,系统考察了其对渗滤液进行处理时的最优条件。试验发现,OICF对渗滤液原水、厌氧池出水和二沉池出水有很强的絮凝和脱色效果,废水的COD去除率可分别达到81.0%、34.86%和48.74%以上,色度去除率均可达到50%以上。对比试验结果表明,OICF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絮凝综合性能明显优于聚合氯化铝(PAC)。  相似文献   

16.
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对活性污泥的脱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有机合成阳离子高分子絮凝剂双氰胺-甲醛絮凝剂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从絮凝反的理论及其机理上分析了它的絮凝作用,从原理上解释并经实验证明了它在污泥脱水处理中所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IntroductionAtmosphericnitrousoxide (N2 O)isaveryradioactivelyactivegreenhousegas,alsocontributingtothedepletionofozonelayerofstratosphere .AtmosphericN2 Omainlyoriginatedfrom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interrestrialecosystems.Grasslandecosystem ,accoun…  相似文献   

18.
主要阐述了双氰胺废渣的主要成份及它在纲丝隔离胶及三角胶芯胶中的应用并与原助剂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抑制剂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培养试验,设置3个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CD)(氮肥用量的2.5%(DCD1)、5.0%(DCD2)、7.5%(DCD3)),3个脲酶抑制剂氢醌(HQ)(氮肥用量的0.1%(HQ1)、0.3%(HQ2)、0.5%(HQ3))和3个硝化抑制剂DCD+脲酶抑制剂HQ联合施用(氮肥用量的2.5%+0.1%(HH1)、5.0%+0.3%(HH2)、7.5%+0.5%(HH3))试验处理,探讨抑制剂联合施用对淹水土壤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及其环境因子的影响,并借助通径分析探讨环境因子对反硝化和氨挥发过程的影响程度,探求抑制剂、氮素转化过程及其环境因子之间定量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单独施用硝化抑制剂DCD能显著减少反硝化速率,但是增加氨挥发损失.单独施用脲酶抑制剂HQ能不同程度减少氨挥发损失,但对反硝化作用效果不稳定.而联合施用DCD和HQ,尤其是HH2(5.0%的DCD+0.3%的HQ)联合施用可有效地同时抑制反硝化和氨挥发损失,相比CK,其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分别减少31.3%和12.5%.通径分析发现,硝化抑制剂DCD和脲酶抑制HQ主要影响土体NO3--N和NH4+-N浓度、上覆水体NH4+-N和DON浓度,从而影响反硝化和氨挥发速率.  相似文献   

20.
以宁夏北部的高铝煤炭发电为起点,形成电力、电石、石灰氮、单氰胺、双氰胺、氧化铝、金属铝、金属镓、水泥熟料、水泥、轻质碳酸钙、金属铁粉和熟石灰的循环经济产业链,该产业链上游产品或排出的废渣作为下游产品的原料,不仅综合利用电厂排出的粉煤灰、双氰胺厂排出的黑渣,而且整个循环系统无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在减少粉煤灰、黑渣对环境污染的同时,提高了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