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应上级单位规定,《海洋环境科学》官网地址已由http://hyhjkx.nmemc.gov.cn改为http://hyhjkx.nmemc.org.cn。另,为适应工作发展需要,我刊原投稿邮箱bjb@nmemc.gov.cn即日起停用,新的投稿方式为:1,E-mail投稿,投稿邮箱为:hyhjkx@vip.126.com;2,在线投稿平台,网址为:http://hyhjkx.nmemc.org.cn  相似文献   

2.
繁茂膜海绵生物修复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繁茂膜海绵(Hymeniacidon perleve)滤食近海养殖水体中病原体细菌.海绵处理海水24 h后,海水中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分别比初始数量降低55.%~91.%、55.%~96.%和25.%~95.%.海绵滤食总大肠菌群、弧菌和总细菌速率分别在4.~105./(h·g)、1.×104~3.×104/(h·g)和2.×106~48.×106/(h·g),且滤食速率随细菌初始数量的加大而增加.当初始细菌总数在55×104~250×104/mL范围内,海绵滤食细菌的速率与细菌初始数量成线性正相关,其斜率为0.2.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用x射线荧光光谱法—次粉末压片制样同时测定Na. Mg. Al. Si.P. S. K. Ca. Ti. V. Cr. Mn. Fe. Co. Ni. Cu. Zn. Rb. Sr. Y. Zr. Nb. Ba. Hf. Pb. Th. U等27项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从理论上提出了新的基体效应学校正模式,首次引入了非荧光分析的物质(筒称NFAM)的新概念;并计算了理论α系数,使理论α系数在粉末压片法x射线荧光分析中获得了应用。本方法测定的对象可以是岩石,土壤和水系沉积物等地质样品。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环境背景值是评价环境中重金属污染和制定环境质量标准的前提和基础,为确定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水平,以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柱状沉积物样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深度沉积物样品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测定,在分析重金属元素垂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筛选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沉积层位,根据数据分布类型计算得到17种重金属元素的背景值(范围):Sc 13. 85(11. 52~16. 69)、V 101. 03(94. 61~107. 45)、Cr 63. 50(55. 00~69. 20)、Co 14. 62(13. 70~15. 54)、Ni 29. 92(27. 23~32. 54)、Cu 21. 48(17. 95~25. 01)、Zn 118. 81(96. 39~141. 23)、Pb 41. 80(38. 41~57. 35)、Sr 97. 78(93. 22~102. 34)、Mo 1. 39(0. 59~2. 19)、Sb 0. 58(0. 53~0. 63)、Ba 407. 00(378. 15~427. 00)、Tl 0. 93(0. 72~1. 05)、Bi 0. 71(0. 51~0. 82)、Fe 32 610. 27(19 903. 73~53 428. 67)、Mn 393. 20(306. 67~793. 63)、Cd 0. 066(0. 056~0. 076) mg/kg。以上背景值与福建省海岸带土壤、厦门A层土壤、中国陆壳、中国浅海沉积物和全国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相比,总体上比较接近,但Sr含量略低,Pb和Zn含量略高,说明可信度较高且具有地域性。影响厦门西港近岸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背景值的主要因素是陆源物质、沉积物粒度和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5.
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空间特征与风险评价   总被引:15,自引:10,他引:5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环境面临着较高的生态环境风险.本文以我国南方某典型城市化区域土壤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共采集表层(0~20 cm)土壤样品106份,亚表层(20~40 cm) 96份并测定其重金属含量,然后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法评价其生态风险程度,最后通过空间插值探讨其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表层土壤Cr、Ni、Cu、Zn、As、Cd、Pb和Hg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 87~84. 64、1. 40~56. 00、2. 75~125. 05、15. 05~201. 39、1. 46~89. 92、0. 001~0. 92、15. 29~160. 07和0. 006~0. 52 mg·kg~(-1);亚表层土壤的含量范围为3. 56~75. 14、1. 65~71. 58、3. 28~290. 04、17. 99~296. 94、3. 07~65. 67、0. 02~1. 00、11. 10~97. 59和0. 01~0. 41 mg·kg~(-1).依据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表层土壤中Cd、Cu、Pb、As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71. 70%、40. 57%、4. 72%、3. 77%和0. 94%,亚表层土壤中Cd、Cu、As、Zn、Pb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2. 92%、39. 58%、6. 25%、3. 13%、3. 13%和1. 04%,可见区域主要重金属污染因子为Cd和Cu,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显示超标区域集中在区域北部.基于两种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北部地区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较高,其中Cd为风险指数偏高的主要驱动因子,风险评价空间分布特征与Cd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类似,说明区域土壤Cd污染应该引起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6.
重庆金佛洞石笋δ13C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重庆市金佛洞石笋J119铀系测年数据和碳同位素数据重建了全新世9.6~1.6 ka B.P.时段的古气候演化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在早全新世的9.6~7.4 ka B.P.期间,J119δ~(13)C记录呈现出偏负趋势,表明此时段内季风逐渐加强,气候开始变暖湿;中全新世的7.4~4.2 ka B.P.期间,J119δ~(13)C值整体偏负,与全新世大暖期相对应;在4.2 ka B.P.附近δ~(13)C记录出现较大幅度的迅速偏正,并持续到约2.5 ka B.P.,随后石笋δ~(13)C值出现偏负趋势,表明在4.2 ka B.P.以后气候持续处于干冷状态直到2.5 ka B.P.才有所转暖。在全新世期间,重庆金佛洞石笋清晰地记录了7次千年尺度气候震荡事件,分别发生在大约2.7 ka B.P.、4.2 ka B.P.、5.5 ka B.P.、8.3 ka B.P.、9.4 ka B.P.附近,与大西洋染赤铁矿记录的冷事件2、3、4、5、6相对应。除此之外,J119δ~(13)C记录显示在7.0~6.7 ka B.P.、7.8~7.3 ka B.P.时段也存在千年尺度震荡,这些突变事件与董哥洞石笋氧同位素记录的弱季风事件(2.7 ka B.P.、4.4 ka B.P.、5.5 ka B.P.、6.3 ka B.P.、7.2 ka B.P.、8.3 ka B.P.)也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因此,本文研究表明金佛山石笋δ~(13)C记录能够反映全新世千年尺度的气候事件,并可以与石笋δ~(18)O记录进行相互对比和验证。  相似文献   

7.
开展野外田间试验,在铅锌尾矿废弃地上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进行植被重建,从植物生长、营养元素、土壤酶活性、尾矿及植物重金属含量等方面研究其对铅锌尾矿废弃地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①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促进了植物在尾矿上定居和生长,植被盖度从6个月的2. 0%~20. 0%增长到30个月的62. 5%~98. 5%;生物量从6个月的9. 4~115g·m-2增长到30个月的389. 0~2 358. 3 g·m-2.②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增加了尾矿营养元素含量(有机碳、水溶性碳、硝态氮和有效磷分别增加了6. 0%~93. 3%、1. 3%~49. 3%、12. 3%~214. 7%和2. 7%~81. 3%)和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脱氢酶、β-葡萄糖苷酶、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 3~2. 8、0. 1~1. 4、0. 1~0. 6和0. 1~0. 5倍).③添加不同碳氮磷源改良剂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尾矿中重金属有效态含量(DTPA-Cd、DTPA-Cu、DTPA-Pb和DTPA-Zn分别下降了2. 5%~40. 2%、1. 4%~25. 6%、1. 4%~15. 2%和0. 4%~24. 9%)和植物体内重金属(Cd、Cu、Pb和Zn分别下降了12. 1%~58. 7%、6. 4%~46. 0%、20. 2%~68. 0%和11. 7%~58. 1%)含量.④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植被盖度、生物量与尾矿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属含量与尾矿重金属有效态含量、营养元素和土壤酶活性相关性不明显.综合分析表明,碳氮磷源改良剂是铅锌尾矿废弃地植被恢复良好的改良材料.  相似文献   

8.
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渗滤液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外循环三相流化床-人工湿地的组合工艺对垃圾渗滤液进行处理,主要探讨通过该组合工艺后,出水水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进水COD 4 000 mg.L-1、NH4+-N 300 mg.L-1通过外循环流化床后,COD、NH4+-N分别稳定在1 500 mg.L-1和150 mg.L-1左右;Cd、Zn、Pb含量也均稍有下降,通过人工湿地后,COD、NH4+-N则分别下降到200 mg.L-1和10 mg.L-1左右.Cd、Zn、Pb的含量在分别从进水的0.12 mg.L-1、3.0 mg.L-1和1.4 mg.L-1下降到0.01 mg.L-1、0.5 mg.L-1和0.1 mg.L-1左右.通过不同植被的湿地进行横向比较,发现无论何种植被的湿地,对该组合工艺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不同配比复合材料对农田镉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陈树兰  许晨阳  耿增超  王强  祝乐  龚园  拓卫卫 《环境科学》2019,40(12):5531-5539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配比复合材料SC(石灰+有机复混肥以2∶3配施)、LS(硫酸亚铁+石灰以1∶1配施)和LB(硫酸亚铁+生物炭以1∶1、1∶2、1∶3、1∶4和1∶5配施)在不同添加量下对土壤Cd的生物有效性、小麦各部位Cd累积分布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添加3种复合材料均显著降低了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分别为50. 2%~81. 8%(SC)、29. 4%~48. 1%(LS)和18. 7%~42. 2%(LB);添加3种复合材料显著提高了土壤pH值,增幅分别为1. 37~2. 28(SC)、0. 41~0. 86(LS)和0. 14~0. 17(LB)个单位.②Cd在小麦各部位的累积分布规律为根叶茎颖壳籽粒,小麦各部位对Cd的转运能力表现为根颖壳茎叶.③与对照相比,添加0. 67%的SC显著增产56. 4%,添加0. 67%的LS显著增产51. 2%;添加复合材料LB可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增幅为39. 6%~51. 2%.④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土壤有效态Cd、小麦各部位Cd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有效态Cd含量与小麦各部位Cd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 711(籽粒)、0. 817(颖壳)、0. 593(茎)、0. 630(叶)和0. 622(根);同时,小麦各部位Cd含量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⑤综合比较,添加0. 93%的SC使土壤pH增幅最大为2. 28个单位;土壤有效态Cd含量降幅最大为81. 8%.因此,添加0. 93%的SC最适用于农田Cd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炉渣与生物炭施加对稻田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否具有后续效应,于2015年早、晚稻秧苗移栽前对稻田进行施加生物炭(B)、炉渣(S)和生物炭+炉渣(混施)处理(BS),以不施加处理作为对照(CK). 2 a后(2017年)在早、晚稻生长期,分别测定了不同试验组稻田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期,对照、生物炭、炉渣和混施处理CO_2的平均排放通量分别为(1 723. 66±194. 56)、(1 245. 52±155. 05)、(1 140. 29±79. 68)和(1 055. 83±62. 13) mg·(m~2·h)~(-1),生物炭、炉渣和混施这3种施加处理CO_2的排放通量均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P 0. 05),降低比例分别达27. 74%、33. 84%和38. 75%. CH_4的平均排放通量为(0. 45±0. 03)、(0. 40±0. 05)、(0. 36±0. 10)和(0. 25±0. 04) mg·(m~2·h)~(-1),各处理组与对照相比均降低了CH_4的排放通量,降低比例分别为11. 11%、20. 00%和44. 44%,但未到达显著差异(P 0. 05). N_2O在不同处理组的平均排放通量为(62. 47±27. 00)、(115. 09±30. 94)、(79. 75±24. 98)和(112. 68±23. 59)μg·(m~2·h)~(-1).与对照相比,各处理组均增加了N_2O的排放通量,升高比例分别达84. 23%、27. 66%和80. 37%.全球综合增温潜势表明,施加处理增加了早、晚稻稻田生态系统的综合增温潜势.说明,炉渣和生物炭施加处理2 a之后,对减排作用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Tenax TA吸附管采集太原市不同排放源及不同功能区环境空气样品,色谱-质谱、同位素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其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的碳同位素组成,并分析了其组成特征.结果表明,柴油挥发源、汽油挥发源、溶剂挥发源、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排放的挥发性芳香烃化合物中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测定范围依次为:(-30. 79±0. 98)‰~(-29. 10±0. 14)‰、(-30. 96±0. 88)‰~(-28. 02±1. 77)‰、(-32. 13±0. 59)‰~(-27. 67±0. 49)‰、(-27. 58±0. 16)‰~(-25. 50±0. 75)‰和(-25. 14±0. 93)‰~(-23. 44±1. 32)‰,民用燃煤源显著富集13C.仅在民用燃煤源排放烟气中检出苯乙烯,δ~(13)C值为(-23. 44±1. 32)‰.太原市4个不同功能区采样分析显示,居民交通混合区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的δ~(13)C值为(-25. 61±2. 20)‰~(-23. 91±0. 78)‰,较其他区域富集13C;工业区δ~(13)C检测值为(-29. 15±1. 06)‰~(-24. 53±1. 07)‰,较其他区域贫13C.将环境空气中挥发性芳香烃δ~(13)C值与排放源δ~(13)C值比较可发现,太原市4个环境空气点位的挥发性芳香烃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尾气源和民用燃煤源,工业区受溶剂挥发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2.
湘中典型稻田系统Cd平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大田定位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典型稻田系统Cd污染发展趋势.于2015-11~2018-11逐月采集大气沉降及灌溉水样,同时多次采集肥料、土壤及水稻样,监测分析样品中Cd含量,研究湘中典型稻田系统Cd输入输出平衡情况.结果表明,稻田系统Cd通过灌溉水、大气沉降和肥料等途径输入,年均输入量为8. 735 g·(hm2·a)-1,其中大气沉降为主要来源,占总输入的69. 15%~82. 04%,平均为76. 61%,其次是灌溉水占12. 62%~23. 66%,平均为16. 94%,肥料占5. 34%~7. 19%,平均为6. 45%;稻田系统Cd通过地表径流、土壤下渗和水稻地上部分收获途径输出,年均输出量为7. 093g·(hm2·a)-1,水稻地上部分收获占总输出的85. 27%~95. 02%,平均为89. 69%,其次是地表径流4. 57%~13. 96%,平均为9. 41%,土壤下渗输出的Cd最少,为0. 41%~1. 51%,平均0. 90%.结果表明,研究区稻田系统Cd为净输入,土壤Cd污染形势仍在加剧.稻草还田与稻草移除将对土壤Cd平衡产生重要影响,稻草移除可以减缓土壤Cd污染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在活性炭上负载铁、锰和铈离子的方法,制备Fe-Mn-Ce/GAC催化剂,并研究其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heterogeneous catalytic ozonation process,HCOP)和尾气利用-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反应(ozone reuse-HCOP,ORHCOP)深度处理生物制药废水中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HCOP工艺中,在反应时间为120 min,初始pH为9,催化剂投加量为2 g/L,催化剂粒径为0. 15~0. 35 mm条件下,COD和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0. 78%和94. 35%[出水浓度分别为(57. 03±0. 57),(0. 38±0. 06) mg/L]。OR-HCOP工艺中,ρ(COD)和ρ(NH4+-N)进水分别为(294. 46±2. 11),(5. 99±0. 06) mg/L,尾气催化氧化后分别降至(103. 63±3. 20),(0. 97±0. 08) mg/L,臭氧催化氧化后进一步降至(39. 42±4. 71),(0. 32±0. 02) mg/L,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86. 62%和94. 59%,且可回收臭氧57. 47%。在HCOP最佳工艺条件下,Fe-Mn-Ce/GAC至少可循环使用6次。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道路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以北京市代表性道路扬尘2004年的PM_(10)与PM_(2. 5)和2013年的PM_(2. 5)中21种无机元素含量为基础,分析和探讨北京市道路扬尘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北京市道路扬尘中6种主要元素为Si、Ca、Al、Fe、Mg和K,其含量之和占所有被测元素含量的比例分别为:2004年PM_(10)为96. 51%、2004年PM_(2. 5)为96. 42%和2013年PM_(2. 5)为96. 53%.2004年北京市道路扬尘中元素富集水平、重金属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总体表现为:PM_(2. 5) PM_(10);燃煤烟尘特征元素Se在2004年的PM_(2. 5)中、Cd在2004年的PM_(10)与PM_(2. 5)中均为极强富集,富集因子分别为1024. 03、68. 15和871. 55; Co、Zn、Ca和Cu属显著富集,其富集因子在2004年PM_(10)中分别为12. 93、12. 33、8. 30和8. 07,在PM_(2. 5)中分别为17. 41、21. 80、12. 83和19. 73;但Na和Si在道路扬尘中均无富集.重金属的污染载荷指数(PLI)在2004年PM_(10)中为3. 95,PM_(2. 5)为7. 71. 2013年北京市道路扬尘PM_(2. 5)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和潜在生态风险较2004年均显著降低,在2013年PM_(2. 5)中,Cd和Se的富集因子分别下降为98. 47和0. 95; Cu、Ca和Zn富集因子分别下降为11. 90、8. 84和8. 20; PLI下降为2. 56.研究表明,北京市道路扬尘多种重金属总的潜在生态风险极强,重金属Cd为极显著污染因子和主要的潜在生态风险来源,其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对重金属总的RI贡献超过85%. 2004年北京市道路扬尘主干道重金属污染程度明显高于其它道路类型,PM_(10)表现为:主干道高速进京口次干道环路,PM_(2. 5)表现为:主干道环路高速进京口次干道;而2013年PM_(2. 5)表现为:高速进京口主干道环路次干道,且次干道重金属污染水平显著低于其它道路类型. 2013年北京市道路扬尘PM_(2. 5)中,重金属Ti、Zn、V、Cr、Cu、Pb和Ni相关性显著,主要来源于与交通有关的排放.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径流及氮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为了解三峡库区典型紫色土小流域径流污染特征,对新政小流域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降雨-径流时间过程和小流域集水区出口径流中氮磷浓度进行动态监测,监测分析库区小流域氮磷在降雨径流中的流失规律.结果表明,小流域径流氮磷损失量分别为13. 69 kg·(hm~2·a)-1和1. 50 kg·(hm~2·a)-1.农肥所含氮磷及降雨冲刷是小流域径流污染的主要原因.小流域的总氮(TN)和总磷(TP)平均浓度达10. 05 mg·L~(-1)和1. 10 mg·L~(-1),远超过富营养化发生标准,须引起关注.本研究观测的两场降雨中,8月15日降雨中硝态氮(NN)和颗粒态磷(PP)分别为69. 47 kg和6. 83 kg,分别占TN和TP的53. 91%和53. 78%; 8月26日降雨中NN、氨氮(AN)和PP分别为6. 68、5. 61和1. 36 kg,分别占TN和TP的37. 74%、31. 69%和57. 63%,表明氮素流失主要通过可溶态的方式,而磷素迁移则以颗粒态为主.小流域强降雨对于氮磷流失的影响显著.这与紫色土土层薄、耕作频繁、土壤相对疏松等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循环经济: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畜禽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促进农村经济水平的提高.但是废弃物又造成了环境污染.运用循环经济理论指导畜禽粪便污染环境的治理并使其资源化.在减少生态环境污染的同时,又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本文通过分析盲禽粪便对环境的危害及其资源特性.提出了资源化、无害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安全员礼赞     
车间安全员,职责不清闲. 安全大小事,时刻记心间. 一双大脚板,片区都走遍. 来去紧匆忙,勤在现场转. 一张婆婆嘴,不怕讨人嫌. 三句不离行,讲起没个完.  相似文献   

18.
《环境科学》2014,(1):270
《环境科学》编辑部已经开通本刊网站并启用编辑信息管理系统(网站地址:http://www.hjkx.ac.cn).该系统能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期刊浏览检索等功能,欢迎广大作者、读者和审稿专家使用.目前我刊所有来稿都通过网站编辑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作者使用编辑信息管理系统投稿时请先进行注册,注册完毕后以作者身份登录,按照页面上给出的提示投稿即可.如果您在使用过程中有问题,请及时与我刊编辑部联系.邮政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双清路18号《环境科学》编辑部邮编:100085电话:010-62941102,010-62849343传真:010-62849343E-mail:hjkx@rcees.ac.cn网址:www.hjkx.ac.cn  相似文献   

19.
李一凡  王玉杰  王彬  王云琦 《环境科学》2019,40(3):1457-1467
为研究酸雨对森林土壤呼吸的影响,于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重庆缙云山三峡库区针阔混交林内选取3块样地,设置了断根与不断根两组处理,每组处理设置pH为4. 5(对照)、4. 0、3. 25和2. 5共4个梯度的模拟酸雨处理.试验观测模拟酸雨下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变化特征及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同时采集土样,研究土壤pH、碳氮比及细根生物量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均表现出了季节变异趋势.不断根样方的CK、T4. 0、T3. 25和T2. 5处理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 89、1. 88、1. 75和1. 74μmol·(m~2·s)~(-1),断根样方的RCCK、RCT4. 0、RCT3. 25和RCT2. 5处理的年均土壤呼吸速率分别为1. 37、1. 32、1. 19和1. 08μmol·(m~2·s)~(-1).季度平均土壤总呼吸与异养呼吸在2016年7月前差异不显著(P 0. 05),2016年10月后差异均显著(P 0. 01)并呈现对照 pH4. 0 pH3. 25 pH2. 5. 2016年的累积土壤呼吸量T4. 0、T3. 25和T2. 5处理相比对照分别降低3. 89%、9. 64%和11. 24%,RCT4. 0、RCT3. 25和RCT2. 5处理相比对照分别降低6. 79%、13. 23%和25. 56%.与对照相比,模拟酸雨处理降低了异养呼吸占比,降低程度随着酸雨pH增加而加强,说明了酸雨对于异养呼吸的抑制超过了自养呼吸.模拟酸雨处理虽然增加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但是对土壤温度与湿度无显著影响(P 0. 05); 2016年10月之后相比对照模拟酸雨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碳氮比、降低了细根生物量.土壤呼吸与细根生物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碳氮比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水分对模拟酸雨下土壤呼吸的差异贡献不大,细根生物量与碳氮比是酸雨处理下呼吸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微塑料对短流程膜工艺中膜污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博东  薛文静  吕永涛  苗瑞  马百文 《环境科学》2019,40(11):4996-5001
微塑料作为新型污染物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微塑料在饮用水源地逐渐检出,亟需了解当前水处理工艺对其去除效能与机制.随着膜法饮用水处理技术的发展,短流程膜工艺以其占地面积小、去污效能高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因此,考察了微塑料对短流程膜工艺尤其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塑料混凝前后,滤饼层始终是引起膜污染的关键诱因.超滤膜由于孔径小(d 0. 1μm),微塑料(d 5 mm)本身不会引起严重膜污染.然而,与铁盐混凝后,由于絮体的存在使得滤饼层相对疏松,但随着混凝剂投量增加,小粒径微塑料容易进入絮体形成的网络空间,形成致密滤饼层,严重加剧膜污染.pH 7. 0时0. 1 mmol·L~(-1)和0. 9 mmol·L~(-1)FeCl_3·6H_2O水解絮体导致的膜比通量分别为0. 82和0. 76.然而,0. 1 g小粒径微塑料(d 0. 5 mm)分别与0. 1 mmol·L~(-1)和0. 9 mmol·L~(-1)FeCl_3·6H_2O混凝后导致的膜比通量分别降低至0. 76和0. 62.此外,水环境中微塑料多呈负电.与碱性环境相比,氯化铁水解絮体在酸性环境中呈正电且粒径较小,微塑料容易被絮体吸附、捕获,进而形成相对致密滤饼层,引起严重膜污染.pH 6. 0和8. 0时,0. 1 g小粒径微塑料(d 0. 5 mm)与0. 3 mmol·L~(-1)FeCl_3·6H_2O混凝后膜比通量分别为0. 55和0. 7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