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5 毫秒
1.
本文采用间歇法和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GDX系列对苯胺、邻甲酚、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亚甲基兰的吸附速度和吸附容量。实验结果表明:GDX系列对五种芳香族化合物都有一定的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均可用作富集剂使用,GDX—102对苯胺的吸附容量为7.77mg/g,表示吸收速度的K值为136;邻甲酚的吸附容量是17mg/g,K=134,苯甲酸的吸附容量是18.02mg/g,K=9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容量是37.28mg/g;K=103,亚甲基兰的吸附容量是34.30mg/g,K=88.5。其平均吸附容量为22.87mg/g,平均K=112,所试验的六种GDX树脂(GDX-101,GDX-102,GDX-203,GDX-301,GDX-401,GDX-501)中,GDX-102的平均吸附容量较大,平均吸附速度较快,因此GDX-102作为富集剂似较合适。 文中还讨论了影响吸附容量和吸附速度的因素,在实验条件下,GDX系列吸附速度经验公式的一般形式为(1/Q)=a (1/(Kt))。。  相似文献   

2.
吸附等温线的测定对于研究GDX系列的吸附规律和探讨吸附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等温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吸附剂的表面性质,孔分布性质以及吸附质与吸附剂相互作用的性质。 本文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采用间歇法和可见及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非极性GDX—203和弱极性GDX—301对苯胺、邻甲酚、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亚甲基兰的吸附等温线。对亚甲基兰和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吸附在0—35ppm浓度范围内符合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苯胺、邻甲酚和苯甲酸的吸附等温线出现突跃和平台。两种GDX树酯的吸附等温线形状相似,吸附容量随溶液起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由于GDX微球小孔孔壁引力场的迭加,当平衡浓度达到一定限度时发生毛细孔内“凝聚”现象,吸附量急剧增加,吸附等温线出现突跃,实现结果表明GDX—203和GDX—301的吸附机理是一致的,树脂表面与被吸附的溶质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范德华力,属于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吸附树脂GDX-301为支持体,以双硫腙-MIBK混合为萃取剂的萃取色层柱分离富集废水中痕量铅、镉,以0.5N盐酸洗脱后进行原子吸收测定。测定精密度优於5%,回收率96—104%,测定下限:铅50ppb,镉5ppb。方法可用於铀矿冶外排废水、一般工业废水和生活饮用水中微量铅、镉的测定。 文章对色层柱的基本特性及其制备、再生、萃取色层分离的条件、共存元素的干扰、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进行了研究,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用Chromosorb-105、Chromosorb-106大孔树脂柱富集水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方法。使用毛细管色谱分离定量、质谱定性。测定了23种不同浓度的有机化合物的回收率,与国产GDX-502树脂作了比较,并多次用于第二松花江等实际水样的分析,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双酚A、雌酮、17β-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辛基酚、壬基酚、邻苯二甲酸二丁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等环境水体中检出频率高的9种内分泌干扰物为研究对象,从目标污染物的结构特征出发,考察了不同萃取剂对目标污染物的吸附特征,筛选出性能互补的两种萃取剂C18和NAX进行组合,实现了对目标污染物的高效富集.同时,通过比较多种洗脱剂对目标污染物的洗脱效率,确定乙腈为洗脱剂.在此基础上,为评价本方法对目标污染物的浓缩富集效果,建立了9种污染物的液相色谱-质谱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决定系数大于0.9983,线性范围为0.01—8 mg·L-1.9种目标物在不同水体的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1.6%—108.5%,相对偏差为1.2%—6.3%.本文所建立的浓缩富集方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回收率高,适合于不同水体基质中9种内分泌干扰物的定性及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聚苯乙烯电纺纳米纤维对水中苯系物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静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对水中苯系物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探究了纳米纤维对苯、对氯苯、硝基苯的吸附容量随浓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实验得到静电纺纳米纤维对苯、对氯苯、硝基苯的平衡吸附容量平均值分别为9.82,5.57和4.4mg.g-1,静态吸附4h后基本达到平衡.实验结果表明,静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能够较好地吸附苯类物质,并能多次重复利用,对水中较低浓度的苯类物质吸附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7.
水中微量甲基膦酸类化合物的树脂富集与GC/MS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黎明  顾惠芬 《环境化学》1998,17(2):186-190
本文使用三种阴离子交换树脂(即大孔弱碱型D-301-R,强碱型D-296,201X7)柱对水中微量甲基膦酸类化合物的富集方法进行了研究。含磷毒剂降解产物的水样用气相色谱/质谱法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D-301-R阴离子交换树脂柱对甲基膦酸的富集回收率高于60%。  相似文献   

8.
双孔介孔碳的合成及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三嵌段共聚物F108为模板剂,苯酚/甲醛为碳源,在中性条件下制备了平均孔径为3.14 nm,最可几孔径分布为3 nm和8 nm,BET比表面积为1541 m2·g-1,孔容为1.01 cm3·g-1的双孔分布介孔碳.通过静态实验法测定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特性,分析了初始浓度、溶液p H、温度对吸附量的影响,并从热力学及动力学角度探讨了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溶液初始浓度、溶液p H以及温度对吸附量有较大的影响,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着初始浓度、p H、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吸附为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吸附的进行.实验制备的介孔碳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量为421 mg·g-1,相比于普通活性炭,双孔分布介孔碳对亚甲基蓝显示了更优的吸附性能.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和Elovich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的吸附吉布斯自由能(ΔG0)0,吸附标准焓变(ΔH0)70 k J·mol-1,说明亚甲基蓝在介孔碳上的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单分子层吸热反应,且化学反应在吸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了聚合氯化铝作为一种新的无机吸附共沉淀剂对水中微量铬(Ⅵ)的富集和测定,实验表明,它能有效地富集水中微量铬(Ⅵ),1.5g聚合氯化铝在1000ml溶液中(pH7-8,铬(Ⅵ)浓度0-500μg/l),搅拌速度在300r/min左右,搅拌时间10min时,铬(Ⅵ)的吸附率在95%以上,用分光光度法满意地实现了对河水中微量铬(Ⅵ)的测定。结果表明:铬(Ⅵ)的加入回收率≥94%,测定的相对标准偏  相似文献   

10.
鱼体甲基汞的萃取富集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萃取和半胱氨酸滤纸富集再用苯洗脱的方法,使鱼肉中甲基汞得到富集和提取。建立了气相色谱测定甲基汞的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加标回收率为87.10%~105.69%;变异系数为2.93%。符合要求,大量样品实验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痕量甲基汞的提取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利用开孔聚氨酯泡沫塑料富集珠江口水体中的微量六六六农药的异构体,用石油醚作为洗脱剂,提取液经浓绪、脱水后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分离测定。本法对六六六异构体的平均回收率为:α-六六六93.6%、β-六六六99.7%、γ-六六六88.1%、δ-六六六102.3%;变动系数为:α-六六六0.056%、β-六六六0.065%、γ-六六六0.082%、δ-六六六0.152%。  相似文献   

12.
采用载Fe配位体交换棉纤维吸附剂 (Fe(Ⅲ )LECCA)对用自来水加氟化钠配制成的含氟水进行柱实验 ,并对洗脱、再生后的吸附剂进行再吸附柱实验 .结果表明 ,该吸附剂对去除饮用水中的氟离子具有工作吸附容量大、吸附速率快、选择性高、易洗脱再生的特性 .出水各项主要指标符合饮用水标准 (GB 5 749— 85 ) .多次洗脱、再生、再吸附后 ,吸附性能稳定 ,吸附剂机械强度高 .该吸附剂工作吸附容量可达 1 2 442mg·g- 1 ,相对标准偏差在 6 %以下  相似文献   

13.
以改良的Hummers氧化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并研究其对铜绿假单胞菌发酵液中鼠李糖脂(Rha)的吸附分离特性.结果表明,通过Hummers氧化法,可使石墨粉氧化为GO,并形成层数很少甚至单层的GO片,使所得GO的比表面积较石墨粉显著增大.以所得GO对铜绿假单胞菌NY3发酵液中的Rha进行吸附,发现当发酵液的pH值为4.0、吸附温度为25℃时,Rha在GO表面的吸附可迅速平衡,其最大吸附量约为1.7 g·g~(-1).pH 13的氢氧化钠溶液可使Rha一次洗脱回收率为86.1%,是较佳的洗脱剂.重复利用实验表明,且所得的GO吸附剂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4.
水中微量镉的浓集和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碱式碳酸镁作为一种新的无机吸附共沉淀剂对水中镉的富集和测定.实验发现,它能有效地富集水中微量镉,1g碱式碳酸镁在500mll溶液中(pH8—9,镉浓度O—200μg/l)搅拌吸附20mim时,镉的吸附率可达94%以上.用分光光度法满意地实现了对河水及自来水中微量镉的测定.结果表明:镉的加入回收率≥94%,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4%,共存杂质离子在一定范围内不影响测定.  相似文献   

15.
水中多氯联苯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介绍了水中痕量多氯联苯(PCB_3)的定量测定方法——以国产多孔高分子材料(上试401或402)为富集剂的疏水性吸附法。采用乙醚作洗脱剂,分别用填充柱和毛细管柱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用碱解法和微机时间窗法排除有机氯农药的干扰。本法对PCB_3和PCB_5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0.02μg/l和0.12μg/l。应用本法对饮水和地面水中多氯联苯进行了检测。  相似文献   

16.
水中多环芳烃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经GDX-502树脂提取、富集后,在改进的提取器上用100ml二氯甲烷回流洗脱,浓缩后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采用不分流进样技术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表水中多环芳烃的分析,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7.
改性碳纳米管原始样品吸附亚甲基蓝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直接制备的碳纳米管原始样品作为染料亚甲基蓝的吸附剂,采用次氯酸钠溶液对于碳纳米管原始样品进行表面修饰改性,改性处理后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吸附性较好,本工艺简单有效,所获得的吸附剂具有磁性,吸附过后用磁铁易于达到固液分离的效果.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本吸附剂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在60 min基本达到平衡,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R2>0.99).改性后的磁性碳纳米管吸附亚甲基蓝的平衡吸附量qe与亚甲基蓝溶液的平衡浓度Ce的关系满足Langmuir(R2>0.99)、Freundlich(R2>0.91)以及Dubinin-Radushkevich(D-R)(R2>0.92)等温吸附模型.通过Langmuir模型计算可知改性磁性碳纳米管对亚甲基蓝的最大吸附容量为101.6 mg.g-1,由D-R模型计算结果可以推断,次氯酸钠改性后的磁性碳纳米管对水溶液中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8.
以油页岩渣及其二氧化钛改性材料为吸附剂,探究它们去除水溶液中亚甲基蓝和六价铬的能力.通过实验,控制溶液的pH值、温度、初始浓度和接触时间,观察吸附效果变化特征,研究其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能.实验表明,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和六价铬的吸附率是未改性的2—3倍,且改性油页岩渣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率可达97%,对六价铬的吸附率不到25%.吸附亚甲基蓝时,pH值越大,吸附效果越好;而吸附六价铬时,最适pH值为4.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实验符合准二阶动力学方程,计算得反应活化能为13.29 kJ.mol-1,表明此过程主要是物理吸附.在热力学方面,由范特霍夫方程计算得ΔG〈0、ΔH〉0,表明此过程自发吸热,可见此过程还伴有化学吸附.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拟合结果表明,Langmuir模型数据拟合甚佳,R2=0.9999,说明改性油页岩渣吸附亚甲基蓝是单分子层吸附.二氧化钛改性油页岩渣经7次回收利用后,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效果仅减少约1.5%.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热解工艺参数和污泥理化性质对热解残渣特性的影响,着重分析了不同热解工艺参数和污泥理化性质下,污泥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与内部孔结构.研究表明,当热解终温Tend在300℃—550℃之间,污泥热解残渣的碘值在450℃时最大,亚甲基蓝值在500℃时最小.热解残渣的碘值随着RT的延长先增大,当停留时间RT=75 min时达到最大值;亚甲基蓝值的最小值随着RT的延长逐渐往低温区移动.污泥热解残渣的碘值随着升温速率β的增大而减小,无论Tend的高低,亚甲基蓝值的最小值都出现在β=3℃.min-1.污泥热解残渣的比表面积随着颗粒粒径d的增大迅速减小,但d对残渣吸附性能的影响却不大.当含水率M=10%—40%,热解残渣的吸附性能基本不受M的影响;继续提高含水率,热解残渣的碘值迅速减小,而亚甲基蓝值却随M的增大而增大.Tend为450℃、RT为75 min和β为3℃.min-1是较佳的污泥热解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0.
染料化合物在改性介孔TiO_2上的吸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乙烯醇-碘复合物修饰的介孔TiO2纳米材料为吸附剂,研究了介孔TiO2对亚甲基蓝、甲基橙、茜素红和二甲酚橙染料化合物的吸附作用.考察了4种染料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对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染料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影响介孔TiO2对它们的吸附平衡时间和吸附量.二甲酚橙、甲基橙、茜素红和亚甲基蓝有最佳吸附去除率的初始pH值分别为2.0、2.0、3.0和8.0;平衡吸附时间分别为100 min、10 min、100 min和60 min.介孔TiO2对亚甲基蓝、茜素红、二甲酚橙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80.32 mg·g-1、78.72 mg·g-1、71.64 mg·g-1,甲基橙的饱和吸附量超过200 mg·g-1.改性介孔TiO2对亚甲基蓝、茜素红、二甲酚橙的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