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莉  马飞 《环境技术》2005,24(6):37-39
目前,我国环境民事纠纷的处理方式主要有协商、调解和诉讼三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分别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环境仲裁是解决环境民事纠纷的一种良好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克服以上几种方式存在的一些缺陷,同这几种方式能起到一定的互补作用。文章介绍了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的意义并分析了我国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应具备的特点,力图为建立环境民事纠纷仲裁制度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2.
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与举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也不断加大,由此引发的民事纠纷日渐增多,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民事法律责任制度,是一项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本文对我国环境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及举证责任分担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环境侵权归责制度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1998年,因腌制的各类酱菜品没有及时打捞,长期浸泡在水泥池中,导致酱菜品腐烂变臭,引发了一场污染纠纷。受害群众投诉无门,一拖就是近10年。前不久,江苏省东台市在国内设立了首家环境纠纷仲裁庭,受理并成功化解了这桩环境"疑难杂症"。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谓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主要是指根据《环境保护法》第41条等有关规定,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规定行使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的活动。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中的“二论”是指:“民事行为论”、即认为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是一种民事行为;“无政论”,即认为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对纠纷当事人的利益没有任何影响.处理决定没有任何法律效力。目前“二论”已成为影响我国行政处现环境污染民事纠纷工作如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行政处理环境污染民事纠纷不是民事行为,而是…  相似文献   

5.
民事司法手段的局限性限制了司法手段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事司法改革进程的深入发展和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兴盛为环境纠纷的多元化解决途径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专业性、便捷性、可接近性决定了行政处理在环境纠纷解决中的独特作用和适用空间。在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环境纠纷行政处理的立法经验和灵活多样的纠纷解决途径的基础上,从环境纠纷行政处理专门立法、纠纷解决机构设置、纠纷解决方式、行政处理的纠纷范围、行政处理救济的程序保障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环境纠纷行政处理制度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立环境纠纷仲裁制度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环境纠纷逐年上升。据统计,我们龙岩市新罗区1991年各类纠纷和投诉案件仅20多件,1995年为75件,至1998年已高达206件。因此,要妥善处理环境纠纷,就要建立规范的处理环境纠纷的有关制度。本人在对当前环境纠纷解决方式的不足进行分析比较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环境纠纷时有发生,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而妥善地处理环境纠纷,是环境法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和日本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各具特色。本文拟对两国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分别作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作一比较分析。一、中国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一)我国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的概念。所谓环境纠纷,是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争执。这种纠纷通常都是由于单位或个人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违反环境法的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与其他社会纠纷相比,环境纠纷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技术性强,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吴益萍  徐俊  丁海涛 《四川环境》2007,26(1):115-117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多,所引发的各类环境矛盾和纠纷日益尖锐。重大群体性环境信访、越级上访日益增加,不但花费了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的大量精力,也影响了政府和环保部门形象,环境信访问题解决不好,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环境保护部门有位有为就会变成无位和不作为。本文旨在揭示新形势下环境信访问题的特点及成因,并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解决环境信访问题的对策、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环境纠纷增多,现行法律不能有效解决环境纠纷、环境污染与破坏带来新问题,文章在结合典型案例阐述我国现阶段环境公益诉讼进程的基础上,确定环境公益诉讼原告诉讼主体范围,提出保障普通公众诉讼利益配套措施。通过阐述环保公益团体的地位与作用,说明检察机关和环境保护行政机关的职责与分工,对完善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制度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业的环境噪声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设项目施工中发出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还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形象。工程施工单位与周边居民因噪声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群众投诉日渐增多。据富阳市环保部门统计,每年在群众信访和污染纠纷处理中,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信访纠纷占30%左右。这些信访反映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特点,都是建筑工程处于人口密集区,一些工程赶进度采取夜间施工、中午休息时间施工等,影响周边住户的正常休息。因此,加强城镇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  相似文献   

11.
王世平 《环境教育》2008,(12):21-22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因环境污染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愈来愈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此类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化解,不仅影响生态环境,还会给社会造成较大的不稳定因素。应该说,在过去的实践中基层环保部门,充分发挥政策法律和赋予的职能,处理了大量的环境纠纷,但也积累了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环保部门处理污染纠纷的手段不硬,缺乏相应的强制力作保证,导致某些矛盾和纠纷调处的效果不佳;二是由于有些纠纷的受理涉及几个部门的管辖范围,且上访人众多,情绪激烈,此类问题的处理,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纠纷的非诉讼解决方面,我国虽然已有运用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来处理环境纠纷的实践,但在立法方面以及运作方式上仍然不完善,通过对该机制的各种程序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我国在环境纠纷解决中运用非诉讼解决机制进行重构.  相似文献   

13.
所谓环境纠纷,就是指由于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环境问题的施害者与受害者之间的矛盾和争议。近年来,环境纠纷层出不穷,而牵扯其中的老百姓在面对环境纠纷时往往无所适从,以至有的环境纠纷演变成了环境冲突。  相似文献   

14.
因环境污染与破坏而产生的环境纠纷,是目前大量存在的一种社会纠纷。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各种环境法规的陆续制定与实施,人民群众环境法律意识的提高,环境纠纷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笔者认为解决这些环境纠纷可以采用仲裁方式,其理由如下: 一、大部分环境纠纷具有用仲裁方式解决的性质目前,对于环境纠纷除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一部分外,大部分按其性质及其危害程度,分别由人民法院、环境保护部门依照刑法、民法、环保法或有关政策规定处理。在用民事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解决的环境纠纷中,许多纠纷具有如下特征:第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环境邻避形势严峻,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意愿、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当前纠纷解决机制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突出。为了有效化解冲突,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先后经历了萌发期、探索期,并逐步进入多元化发展阶段。现阶段环境邻避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制度局限,诉讼解决方式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诉讼积极性不高、立案难、举证难、审理难等问题。为此,结合环境邻避纠纷的特点,本文提出了环境邻避纠纷解决机制完善建议:一是预防为主,建立贯穿项目建设始终的公众参与法律制度体系,增强公众意见反馈的强制性;二是分类化解,建立和完善适应不同需求的纠纷解决程序,加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衔接。希望通过建立"预防为主,分类化解"的精细化纠纷解决机制来推动环境邻避冲突的有序解决。  相似文献   

16.
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国际争端,指的是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或法律权利的冲突而产生的争端。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到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利。国际环境争端则指国家之间在环境资源领域纠纷或权益冲突。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断深化,跨国污染纠纷不断,国家之间在环境资源领域的权益争夺更加激烈。传统的东西冲突正逐步转变为南北冲突,其中环境问题往往成为重要起因。在此深刻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机制,无论是对于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维护公正有序的国际秩序,还是对于发展国际环境法以及完善国内立法,都是十分必需…  相似文献   

17.
浅析政府对环境民事诉讼不适当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污染纠纷在不断增加。由于环境行政法律规范的缺陷和环境行政执法的不力,很多纠纷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于是污染受害者不得不求助于环境民事诉讼程序。然而,政府部门对这些诉讼活动的不适当干预引起了一系列严重后果:降低了法律、政府和司法部门的权威性,加剧了环境质量的恶化,严重威胁了公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不利于我国法制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文章着重探讨了种种危害后果,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政府干预的动机和法院软弱的成因,最后提出了初步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处理环境污染纠纷是一项新的、较为复杂的工作。本文仅对环境污染纠纷的特点、处理的基本原则和当亟待解决的问题,作初步探讨。一、环境污染会纠纷产生的原因和特点从对近几年在苏州、重庆、桂林等城市发生的环境污染纠纷的调查看,环境污染纠纷有如下特点: (1)涉及的范围广。这是由环境污染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决定的。一般的民事纠纷仅发生在一定的范围内,涉及面很小,但是,环境污染纠纷往往是受污染的许多公民和许多单位,影响一大片,有的跨区、跨县或跨省。 (2)处理的难度大。由于一起环境污染纠纷往往涉及到很多行业,造成厂队之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是世界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世纪,更是中国加速城市化进程的世纪。城市是发展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由城市化高速发展而引发的城市特有的环境侵权正日益突显并极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集中爆发,法律作为最为有效的制度手段,应该也必须为解决这一问题作出积极的回应。通过分析城市化所引发的环境侵权以及考察城市环境侵权救济的现状,对这一现状的形成原因进行探讨,并对城市化背景下如何完善我国环境侵权救济制度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乌鲁木齐市声环境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噪声污染作为城市的四大公害之一,随着城市规模、交通运输和娱乐业的发展,乌市的城市噪声污染在迅速上升。1996-2000年,乌鲁木齐市交通噪声的等效声级超过70dB(A) 的路段占46.47%;城市区域噪声也委严重,乌鲁木齐市昼间暴露在56dB(A)等效声级以上的区域覆盖人口约41.04万人,占网格人口的62.92%;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也呈上升趋势,由此而引发的环境纠纷不断。因此,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已刻不容缓。以乌鲁木齐市的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并寻求合理的治理措施和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