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吴亚涛  刘兆荣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11):3201-3210
为研究冬季VOCs类物质的室内外相关性,于2014年11月5日~12月11日对一间无人为活动的房间的空气进行了室内外同步采样,定量分析了98种VOCs物质,并将其分为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烃五类,分别讨论了VOCs的浓度水平、I/O、室内外相关系数和分类间的相关系数,并利用质量平衡模型初步估计了室外源对室内VOCs的贡献情况.研究表明,五类VOCs的室内浓度均大于室外浓度,且烷烃>含氧烃>卤代烃>烯烃;五类VOCs均同时存在室内源和室外源;对于VOCs的室内外相关性,烯烃和含氧烃分别为相关性最差和最好的组分,同时,r(卤代烃)>r(烷烃)>r(芳香烃);对于物质间的相关性,烷烃-烯烃的相关性在室内外均最高(rin=0.805,rout=0.888,P£0.01),卤代烃-含氧烃之间的相关性最差(rin=0.491,P£0.05;rout=0.529,P£0.01);室外源对室内浓度的贡献率与VOCs的种类相关,贡献率均值最高的是卤代烃类(56.57%),之后依次是烷烃(46.64%)、烯烃(40.10%)、含氧烃(33.98%)和芳香烃(20.67%).此外,APEC峰会后VOCs的浓度水平、I/O、室内外相关性以及物质间的相关性均高于峰会前的对应值.  相似文献   

2.
北京某小学室内外VOC浓度及有毒害物种识别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山  邵敏  陆思华 《环境科学》2008,29(12):3326-3330
采用美国EPA推荐的TO14/15方法定量分析了北京市某小学室内外夏季观测的空气样品,得到82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浓度水平及组成特征,对其中可能危害儿童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室内总VOCs浓度高于室外,烷烃是含量最丰富物种,平均占室内外空气中定量VOCs总浓度的32.8%.室内外VOCs组成相似,异戊烷、苯、甲苯、丙醛、丙烯和二氯甲烷为浓度优势物种,受到室外源的影响较大,室内的对二氯苯、环己烷及间二氯苯较为特征,前2种物质室内/室外浓度比例平均值分别为65.8和10.5,间二氯苯室内平均浓度为2.02×10-9(体积分数),而室外浓度低于检测限,这3种物质可能来自室内源. 1, 3-丁二烯、氯乙烯、苯和氯甲烷4种物质在学校室内、室外及儿童家中都超过1×10-6的癌症风险值,平均风险值分别为1.3×10-5、 6.4×10-6、 5.1×10-6和3.3×10-6,小学室外、室内及儿童家中的累积癌症风险超过1×10-6的癌症风险值24~39倍.丙烯醛未确认具有致癌性,但具有毒有害性,在室内外及儿童家中超过基准浓度13~72倍.  相似文献   

3.
中国室内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问题频发,已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成分复杂,来源广泛,严重威胁人体健康.本文综述了中国近十年来室内VOCs在来源、浓度水平、影响因素及健康评价方面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室内建筑装修材料、人类活动及室外污染等来源都会影响VOCs的室内浓度;中国住宅内甲醛、苯等VOCs污染普遍存在,家具市场是甲醛污染最高的公共场所;VOCs浓度受到温湿度、通风和装修时间等因素影响;中国室内部分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评估值超过美国环保署可接受水平.调查更全面的室内VOCs数据,探索对各类因素影响机制,提出更有效降低VOCs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措施将是未来室内空气治理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人体代谢产生的内源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可用作健康状况的标志物.本研究选择17~26岁无呼吸系统疾病的高校学生(73人)作为观察对象,使用气相色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质谱联用仪(GC-FID/MS)分析收集到的呼出气样本,对呼出气中VOCs的种类、浓度进行研究,发现了其5种卤代物的浓度高于室内浓度,其次是室外浓度.其中,在人体呼出气中1,1-二氯乙烯的浓度为室内浓度的近20倍,是室外浓度的近300倍,人体呼出气是环境中1,1-二氯乙烯的一个重要源.定量分析健康人呼出气,对比其与环境空气样本的浓度差异,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共筛选出1,1二氯乙烯、丙酮、1-己烯、甲基环己烷、2-戊酮、反-2-戊烯、2,4-二甲基戊烷、3-戊酮、四氯乙烯、对二氯苯、间二氯苯11种特征性内源性VOCs.  相似文献   

5.
X33 9902149北大园区室内挥发性有机物(V〔X二s)的研究/龚幸颐…(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科院一2998,21(6)一52~54环信X一6 1997年3一5月,对北京大学校园区内多处师生住所及公共场所室内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房屋内总v(芜s浓度在220一2 000拌g/m3范围内,通风条件、季节变化、人为活动对室内V〔犯s浓度水平有重要影响。室外空气质量也直接影响着室内V〔X二s浓度高低:室内多种芳香烃和烷烃主要来自于牢外汽车尾气的排放,其贡献率为76%一92%。图2表3参4对象,在磁场的协同作用下强…  相似文献   

6.
引入平衡点模型,利用计算得到的室外平衡点浓度对广州市多个采样住宅的室内PM25环境清洁度进行评价;基于广州市采样住宅PM25室外平衡点浓度与实测室外浓度的比较,对室内通风条件提出调控建议,结果是广州市3个采样住宅室内PM25环境清洁度属中等水平;相对当时的室内排放源情况和室外实测浓度条件下,一个住宅应加强通风,另两个住宅应控制室外空气的渗透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夏季室内外PM2.5中有机碳、元素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2004年7~8月在广州市9个采样点的室内、室室外同步采集了PM2 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碳分析仪分析得到OC、EC的质量浓度,对OC、EC污染水平、空间分布、室内室外质量浓度关系、0C/EC质量浓度关系及二次有机碳等特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OC室内、外平均质量浓度为17.3和19.9μg·m-3,EC室内、室外平均质量浓度为6.5和6.6μg·m-3,总碳气溶胶占PM25质量的50%以上;在不同类型采样点0C、EC质量浓度存在区别;室内环境中OC、EC质量浓度相关性显著,室外环境中0C、EC质量浓度相关性不显著;0C、EC质量浓度比ρ(OC)/ρ(EC)超过2;室内、室外PM2 5中二次有机碳质量浓度是7.6和10.0μg·m-3,占总有机碳的比率为43.8%、45.5%.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州市典型印刷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各排放环节的浓度和组分的全面统计和综合分析,深入探讨广州市该行业VOCs排放特征、环境影响及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印前环节车间VOCs浓度为3.51~73.57mg/m3,印刷环节车间VOCs浓度为0.86~435.10mg/m3,印后环节车间VOCs浓度为0.05~221.93mg/m3,废气治理设施出口浓度为4.28~66.84mg/m3,处理效率为3.01%~54.90%;且VOCs物种以芳香烃类、醇醚类和酯类为主,平均臭氧生成潜势为111.09mg/m3,其中芳香烃类物质对环境影响贡献和人体健康风险较大,建议加强针对性控制.  相似文献   

9.
《环境工程》2015,(8):61-65
为了解西安市地下商场室内甲醛和TVOC污染水平及来源。采用Z-300XP型便携式甲醛检测仪和Mini 3000型手持式VOCs气体检测仪对该市9个地下商场室内甲醛和TVOC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地下商场内甲醛和TVOC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市地下商场室内甲醛和TVOC质量浓度严重超标;各监测地下商场内甲醛和TVO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26,0.34~3.56 mg/m3;6个地下商场的甲醛质量浓度超标,超标率为66.7%;7个地下商场的TVOC质量浓度超标,超标率为77.8%。大型地下商场内的甲醛和TVOC质量浓度污染比中小型地下商场的更为严重;室内装修和销售的商品是地下商场内甲醛和TVOC的主要来源,同时说明地下商场内的通风换气量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采用RAD7测氡仪对某8层教学楼第5层的房间进行24 h连续测定,测得室内氡浓度范围为5.65~48.7 Bq/m3,不超标。测定结果表明,清晨氡浓度较高,在5:00左右氡浓度达最高值;中午氡浓度较低,11:00左右氡浓度达最低值。经测定房间内墙面抛光瓷砖的表面氡析出率大于地板砖的表面氡析出率。房间室内的氡主要来源于建筑材料表面氡的析出和室外空气,利用氡析出率和室外氡计算的室内氡浓度与测定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2021年2~4月,利用AQMS-900VCM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对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气中114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进行了在线观测,分析了春季南昌市大气中VOCs浓度水平、日变化,估算了各种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并基于PMF模型探讨了 VOCs的来源.结果表明,南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20...  相似文献   

12.
汽车涂料生产环节VOCs的排放特征及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选择某汽车涂料的生产车间为研究对象,根据汽车涂料生产工艺的不同环节,在3个生产车间选定了8个采样点,用气质联用仪分析了汽车涂料车间内不同生产环节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种类及浓度水平,并通过比较各种VOC的浓度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工作场所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中短时接触容许浓度,对车间工人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汽车涂料生产车间内共检测出15种主要的VOCs,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甲基异丁基酮、丙二醇甲醚醋酸酯、三甲苯、乙二醇丁醚等,其浓度检出范围为0.51~593.14 mg·m-3.生产车间各生产环节处TVOCs浓度显著不同,同一生产环节不同批次的气体样品中VOCs浓度也存在较大差异.二甲苯和乙酸丁酯是生产车间室内空气的主要VOCs.在生产高峰期部分VOCs浓度超过了工作场所有毒物质职业接触限值,需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保障工人健康.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夏季环境空气VOCs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刘泽常  张帆  侯鲁健  刘玉堂  吕波 《环境科学》2012,33(10):3656-3661
对济南市2010年夏季环境空气中56种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在线气相色谱监测,分析其污染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济南市环境空气监测的56种VOCs中主要为烷烃、芳香烃和烯烃,占总监测挥发性有机物的98.2%;6、7月济南市环境空气VOCs浓度整体稳定,8月中下旬浓度明显偏高,且夏季VOCs成分质量百分比随温度有一定变化;VOCs浓度日变化规律曲线在晴天都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分别出现在每天车流量高峰时段,降雨时无明显双峰特征且浓度偏大;济南市环境空气夏季VOCs浓度与风速、日照时间成负相关性,大气稳定度较高时,污染物不易扩散,VOCs浓度呈增长趋势.济南市VOCs的排放源主要是工业排放和机动车排放、汽油的挥发和泄漏等.  相似文献   

14.
2019年在珠三角典型产业重镇佛山市狮山镇在线监测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并开展大气VOCs污染特征、臭氧生成潜势(OFP)及来源贡献分析.观测期间共测得56种VOCs物种,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体积浓度为(39.64±30.46)×10-9,主要组成为烷烃(56.5%)和芳香烃(30.1%).大气VOCs在冬季和春季浓度较高.VOCs各组分呈“U”型日变化特征,污染时段的日变化幅度明显大于非污染时段.相对增量反应活性(RIR)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O3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2019年VOCs的OFP为107.40×10-9,其中芳香烃对总OFP贡献最大(54.6%).OFP浓度最高的10种VOCs占总OFP的80.3%,占TVOCs体积浓度的59.9%,高反应活性的VOCs物种在研究区域具有较高的大气浓度,应重点控制.正交矩阵因子分析模型(PMF)来源解析结果表明,溶剂使用源(42.4%)和机动车排放源(25.8%)是研究区域2019年大气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工业过程源(14.6%)、汽油挥发(7.9%)和天然源(1.7%),控制上述源的VOCs排放是缓解该地区臭氧污染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5.
We present the continuously measurement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 at a receptor site(Wan Qing Sha, WQS)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PRD) region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 of 2017. The average mixing ratios of total VOCs(TVOCs) was 36.3 ± 27.9 ppbv with the dominant contribution from alkanes(55.5%), followed by aromatics(33.3%).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TVOCs showed a strong photochemical consumption during daytime,resulting in the formation of ozone(O3). Five VOC sources were ...  相似文献   

16.
采用PF-300便携式甲烷、总烃、非甲烷总烃测试仪对烧结杯实验产生的烟气进行挥发性有机物含量分析,研究了烧结燃料焦煤比对烟气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挥发性有机物在烧结过程中持续释放,其排放趋势与NOx相一致;TVOCs和MHC的生成与煤粉和焦粉的挥发分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煤粉为主要燃料时,适当配加焦粉不仅对TVOCs和MHC具有物理减排效应,还存在煤焦混合协同减排的效应.同时对国内某钢铁烧结机进行TVOCs排放浓度及分样组成检测,表明:该钢铁烧结机烟气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浓度较高,其结果与烧结杯实验所得曲线一致;烧结工序VOCs分样检测主要化合物为乳酸乙酯、丙酮、苯、甲苯、正己烷等.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城区春季大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特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2+26"城市联防联控措施的实施及北京市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北京市大气中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物)质量浓度、组成特征及来源发生了变化.运用AirmoVOC(GC-866)在线自动监测仪对2017年3-5月北京市城区大气中的VOCs进行观测.结果表明:①北京市城区春季大气中ρ(TVOCs)(TVOCs为总挥发性有机物)为34.36 μg/m3,ρ(烷烃)、ρ(芳香烃)、ρ(烯烃)、ρ(炔烃)分别占ρ(TVOCs)的57.13%、33.18%、7.54%、2.15%.质量浓度最高的前3位VOCs物种分别为苯、丙烷和乙烷,其质量浓度分别为5.97、3.51、2.63 μg/m3.②ρ(TVOCs)的日变化有3个较明显的峰值,分别出现在05:00、11:00和23:00,ρ(TVOCs)最低值出现在18:00,并且夜间ρ(TVOCs)高于白天.VOCs日变化特征表明,北京市VOCs污染受凌晨时段柴油车尾气排放和早晚交通高峰期汽油车尾气排放的影响较为明显.③春季VOCs的OFP(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臭氧生成潜势)分析表明,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44.22%)最大,其次是烯烃(31.06%),最后是烷烃(23.86%);北京市VOCs污染的关键活性组分是丙烯、正丁烷、环戊烷、苯、甲苯、二甲苯.④PMF(正矩阵因子分析法)分析表明,溶剂使用源是北京市春季大气中VOCs最主要的排放源,对TVOCs的贡献率为39.06%,其次是移动源(33.79%)和油气挥发源(17.85%),燃烧源的贡献率(9.30%)最低.研究显示,控制移动源、溶剂使用源和燃烧源的排放是控制北京市环境空气中VOCs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污染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1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逐渐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是室内空气污染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参考了国内外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总挥发性有机物的定义、来源、质量标准、测定方法、健康效应以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南京市北郊夏季挥发性有机物的源解析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杨辉  朱彬  高晋徽  李用宇  夏丽 《环境科学》2013,34(12):4519-4528
2012年8月利用在线气相色谱仪对南京市北郊大气环境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连续监测,分析VOCs时间变化规律,并利用PMF(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受体模型和CPF(conditional probability function)方法对其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南京市北郊夏季VOCs日变化呈双峰分布,小时平均体积分数为(33.84±27.77)×10-9,夜间高于昼间.其中含量最高的是烷烃,其次是烯烃和芳烃,分别占到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的49.3%、24.4%和18.5%,乙炔占7.8%.南京市北郊夏季VOCs主要来源有5个,分别是交通尾气、燃料挥发、工业排放、有机溶剂挥发和植物排放源,各自对TVOCs贡献为33.1%、25.8%、23.2%、8.1%和9.7%.烷烃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燃料挥发,贡献百分比分别为23.7%、35.3%和31.3%;烯烃主要来源于燃料挥发、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排放,分别占41.1%、18.4%和24.3%;对芳烃贡献最大的为汽车尾气排放,占到49.2%,其次是有机溶剂挥发排放占30.8%.  相似文献   

20.
马伟  王章玮  郭佳  张晓山 《环境科学学报》2019,39(11):3593-3599
在威海市两个采样点用苏码罐采集了全空气样品,利用三级冷阱预浓缩-GC/MS方法离线测定了空气样品中109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使用基于观测的MCM机理大气化学模式(OBM-MCM)分析了大气臭氧生成对VOCs组分的敏感性及本地生成过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两个采样点的总挥发性有机物(TVOCs)平均浓度分别为27.84×10~(-9)和17.85×10~(-9),对TVOCs贡献最大的均是烷烃.模拟分析表明,大气臭氧生成与前体物的控制关系存在空间差异性,在一个观测点受VOCs控制,而在另一个观测点受NO_x和VOCs共同控制;模拟结果还表明,臭氧生成对活性烃类最为敏感,但是,含氧有机物、卤代烃和高碳烷烃对臭氧生成的影响和贡献也不可忽视;此外,计算了日平均臭氧净生成速率P(O_3)_(net),分别为6.41×10~(-9) h~(-1)和3.22×10~(-9) h~(-1),臭氧的本地生成过程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