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传统干阑建筑母体孕育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也孕育了中国符号哲学。中国传统干阑民居建筑以立柱纵轴为中心,形成横梁与立柱纵向旋绕的表意书写文字符号系统和语言文本表达式,它决定了整个中华民族语言逻辑思维范式和中国符号哲学系统。干阑建筑语义符号是凝固的活态民族音乐,通过它演绎出多族群跨文化交流和语言文化互动,从而达到多族群文化认同,进一步论证了干阑民居建筑哲学宇宙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对宁夏自然条件与气候、传统建筑特点分析研究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结合建筑的气候影响因素,确定建筑气候适应性指标层次结构,包括3个准则层指标,9个指标层指标和21个方案层指标,通过分析确定各层指标对系统目标的权重系数,计算宁夏建筑气候适应性指数,根据指标值判断宁夏建筑气候适应性程度。  相似文献   

3.
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筑采暖与气象条件、建筑通风气象条件及空调设计与气象条件等的分析,论述了建筑节能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分析了内蒙古不同地区冬夏季气候特征,给出冬季采暖度日和寒冷、炎热日数等气象要素参数,提出了不同气候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建造苗族"祭祖寻根"敬仰圣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地理区位、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及存在状况分析表明,贵州榕江具有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绝对优势,是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理想之所,建造要求修缮扩建苗王庙、构建苗王庙群,恢复设计集神圣、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祭奠仪式,研究确定祭奠时间日期,使之逐渐成为传统节日,并将苗族古文化、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建造成苗族文化"寻根"之所。  相似文献   

5.
吴俊铭 《环保科技》2000,6(1):46-50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生态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贵州喀斯特地区气候特征和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等的基础上,论述了喀斯特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密切关系,根据贵州环境建设的目的和应坚持的原则,提出了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张宁  李海侠  毛永峰 《环境科技》2006,19(Z1):66-67
园林绿化应以乡土植物为主,同时也可积极引进适合在本地区生长发育的园林植物,由于近年来,"温室效应"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雨岛效应"的影响,造成城市相对特殊的环境条件,从而使山东南部地区引种亚热带植物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人工快渗系统在三峡库区处理生活污水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郭劲松  王春燕  方芳  殷亮  姚若虚 《环境科学》2006,27(11):2327-2332
目前国内人工快渗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北方缺水、气候寒冷干燥地区,本研究针对土壤和气候条件特殊的三峡库区,试验研究CRI系统的构建及其处理性能,探索该技术在库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库区常见的灰棕紫泥土渗透系数较小,折算成水力负荷为0.1 m3·(m2·d)-1,在该水力负荷下,湿干比为1d∶3d时,系统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气候条件、土壤特性是影响湿干比的主要因素,1d∶3d的湿干比对库区是适宜的,表明CRI系统在三峡库区处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暖背景下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评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论文利用全国基准基本站地面气温、降水资料,NCAR/NCEP土壤湿度资料及各类经济数据,采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对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和云南致灾因子危险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和贵州西部危险性增加;西南地区中部到东南部成灾环境敏感性较高,气候变暖后四川东部、贵州及云南东部敏感性增加;承灾体易损性主要分布于西南中东部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密度、耕地面积比重越高的地区易损性程度越高;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南部及重庆西部防灾减灾能力较高。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风险最高区域为云南东部、四川东部、贵州西部及重庆大部分地区;气候变暖后四川东南部、云南西部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90年代中期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带给社会经济发展的利与弊,一直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气候变暖对于建筑耗能,尤其是对采暖和降温总耗能的影响很值得研究。论文以主要使用电能进行空间调节的中国夏热冬冷地区为对象,以《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中所规定的采暖、降温耗电量限值为依据,研究了气候变暖对该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温年耗电量及采暖降温年耗电总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年以来的气候变暖,尤其是1996年以来的气候显著变暖,理论上使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年耗电量降低;同时增加了相当一部分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降温年耗电量;除个别地区外,气候变暖理论上使中国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单位面积采暖降温耗电总量普遍下降。  相似文献   

11.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气候资源空间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运用GIS与RS技术,选择日平均温度、生育期日平均温度、生育期积温、生育期降水、全年降水和生育期日照时数等指数,依据主要作物适宜条件构建模糊隶属函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定量评判研究区农业气候资源适宜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农业气候资源各单项指数及综合指数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①相对热量和光照而言,水分是研究区农牧林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水分指数的分布大体呈现东北-西南走向;②研究区总气候资源指数和资源效能指数的计算表明,农业气候资源潜力小,光、热、水的配合效果差;两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均为由好到差;③研究区气候资源利用效率计算表明:大多数作物对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的实际效率低。该指数由东南向西北的分布次序为较高、一般、较低和低4种类型。  相似文献   

12.
利用生产模拟对青藏高原小麦高产原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量的实测资料基础上,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在当前气候条件下、水肥适宜的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累积动态曲线。模拟计算表明:青藏高原夏季气候温凉,小麦生育期延长,因而干物质累积时间长,高原小麦高产主要以干物质累积时间长取胜,有利的夏季温度条件是高原小麦高产的最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冬小麦干物质潜在产量可达32t/hm2·a,籽粒潜在产量可达144t/hm2·a,为平原的145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纤维栅洗涤器的结构、除尘脱硫机理及其在燃煤锅炉烟气除尘脱硫中应用试验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昆明关上点降水酸度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明市关上点历年降水均偏酸性,且近年来酸雨频次有所增多,频率有所增高,主要是昆明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土壤酸度及废气排放中酸性物质排放量逐年上升所致。  相似文献   

15.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的气候变异与土地荒漠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位于欧亚大陆中纬度巨型沙带的东部边缘 ,为我国荒漠化土地的东缘。随着经济的发展 ,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荒漠化景观日益明显 ,前景令人堪忧。气候因素是荒漠化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 ,东北平原西部沙地是我国北方气候条件最好的沙区 ,但目前对于区域荒漠化驱动因子的气候因素影响方面的研究未开展系统的工作。论文系统分析了东北平原西部沙地影响荒漠化的现代气候因素特点 ,探讨了在较好气候条件下气候变异、人类活动与荒漠化之间的关系 ,并根据气候发展趋势预测了未来在自然因素作用下沙地的可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主要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纤维栅洗涤器在实验室对钠钙双碱法烟气脱硫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洗涤器的风速、烟气SO2 初始浓度、吸收液 p H值及 [Na+ ]浓度、液气比等进行了模拟实验 ,得出了它们与烟气脱硫效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宁夏天然草场产量与气候因子关系及人工草地产量估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了宁夏地区草场产量资料,分析了它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分是制约产量变化的主导因子。又结合本区实际情况,将文献[1]计算苜蓿作物干物质产量经验系数(K=0.9)修正为1.2,而后计算了充分灌溉和靠天然降水条件下两类耕地的牧草最大产量,这些研究结果,为本区畜牧业生产建设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黄河流域干旱状况变化的气候与植被特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应用干旱的气候分析方法和遥感监测方法,分别利用1982~1998年(1999年)降水和气温气象数据,以及AVHRR的NDVI遥感数据计算了黄河流域气候干旱指数和距平NDVI。以像元为单位,应用线性回归斜率和相关系数分析了流域内干旱状况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的变化状况,并进行了流域干旱状况类型的区域划分,从气候和植被特征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近18年来干旱变化状况。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黄河流域在1982~1999年间干旱的气候特征比较突出,在101°20'E以东地区受干旱威胁,共占黄河流域面积的71%;黄河流域在101°20'E以西的源头地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和植被特征目前都处在相对减弱的趋势中,干旱没有进一步严重恶化的迹象;黄河流域灌溉农业地区植被基本不受气候干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现代气候变化对中国热量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全球气候变化中,我国的气候变化将更复杂,对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将更为明显。将农业气候资源作为综合气候信息系统来评估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探讨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研究气候变化对中国热量资源的影响,对气候条件与农业气候热量资源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回归方程及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气候变化可能引起的热量资源变化,评价了这一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