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指出了矿区锅炉给水除氧的必要性、锅炉氧腐蚀的机理及各种除氧方法的原理;结合矿区锅炉给水除氧设施的运行情况,对各种除氧措施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一些可行性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一体化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2  
介绍了一种高效、节能的生物除磷脱氮技术-反硝化除磷。通过与传统生物除磷技术的比较,总结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影响因素并探讨它在脱氮好氧颗粒污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魏刚  熊蓉春 《环境工程》1999,17(3):65-68,78
通过除氧试验、腐蚀试验和电化学试验,研究了焦性没食子酸在亚硫酸盐防腐蚀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焦性没食子酸使亚硫酸盐几乎失去除氧作用,但却提高了亚硫酸盐在含氧水中对20g钢的防腐蚀性能,使钢的自腐蚀电位更剧烈负移并使阴极极化增加。试验结果用公认的除氧机理无法解释,但为外加还原性气氛机理提供了有力证据,同时为增强亚硫酸盐的防腐蚀效果和解决其贮存失效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氟废水治理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治理技术采用了二段沉降一级吸附的三级除氟新工艺,开发了快速高效脱氟新设备,本装置能处理含氟浓度高的废水,含氟浓度小于15000mg/L的废水一次通过本系统,即可达到10mg/L以下,除氧总效率达99.9%以上.  相似文献   

5.
锅炉给水中的溶解氧是造成热力系统——设备和管道腐蚀的主要原因。为防止和减轻热力系统的氧腐蚀,必须对锅炉给水进行除氧处理。国家劳动部在低压锅炉水质标准GB1576-1996中,明确规定锅炉给水溶解氧含量≤0.05mg/l。同时要求额定蒸发量≥6t/h的锅炉均进行除氧处理,  相似文献   

6.
硫酸铜对亚硫酸钠除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Na2 SO3的除氧性能与特点 ,讨论了 pH值、水的温度、Na2 SO3的过剩以及添加剂CuSO4 对Na2 SO3除氧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Na2 SO3除氧 ,除氧率最高 ,仅能达到 90 % ,而且Na2 SO3的用量过大 ,对水泵有负面的影响。pH值约在 5到 9之间除氧效果较好 ,水温越高 ,除氧效果越好。CuSO4 的添加能够明显提高Na2 SO3的除氧性能 ,且降低Na2 SO3的使用量。当Na2 SO3的加入量是理论加入量约为 6.0mg/L ,CuSO4 的加入量为 2 .0mg/L时 ,除氧率大于99 .5 % ,且pH值在 7~ 11之间 ,除氧率变化很小  相似文献   

7.
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结合近年来好氧颗粒污泥的最新研究成果,分析了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结构特征,并从生物除磷、反硝化除磷和沉淀作用三方面对好氧颗粒污泥除磷现象进行探讨。旨在为好氧颗粒污泥在生物强化除磷中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8.
多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是由若干个厌氧缺氧好氧串联的形式组成,利用分段厌氧进水,形成多级厌氧-缺氧和多级缺氧-好氧同时交替运行,具有反硝化除磷和高效脱氮功能,采用无内回流技术,通过调节流量比值实现强化除磷与强化脱氮的控制目标,并具有污泥浓度高、抗冲击能力强、污泥减量、优化利用碳源、节省运行能耗和曝气量等特点,是节能型高效除磷脱氮新工艺,为城市污水高效除磷脱氮提供新的思路及途径。  相似文献   

9.
间歇式活性污泥除磷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朱淑琴  尹萍 《环境工程》1997,15(6):13-16
间歇式活性污泥法除磷的试验研究表明,生物除磷需要一定的厌氧条件,且须在厌氧阶段后进行充足的曝气。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灵活性非常适合生物除磷的环境条件。厌氧与好氧相结合,能够提高磷的去除率或降低出水磷的浓度  相似文献   

10.
高压脉冲电凝技术利用电化学原理,借助外加高电压作用产生电化学反应,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对废水中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及还原反应,进而凝聚、气浮去除污染物,可以有效地去除电镀综合废水中各种有害污染物。1电凝机电解单元发生的主要反应除COD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二价铁离子、氧分子及其其他铁属离子。反应式如下:Fe→Fe2++2e,4OHˉ→2H2O+2O+4e→O2。此种新生态氧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可以氧化水中有机或无机化合物,降低水的COD。除CN-阳极上由于放出初生态氧作为氧化剂,氧化CNˉ,将氰根破除…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利用水中除氧法解决锅炉腐蚀问题,从而节省了锅炉维修费用,又延长了锅炉烟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2.
针对1998-2008年间在美国专商局提交的有关污水脱氮除磷组合技术的专利申请进行了检索及统计分析,从量化角度展示了相关专利申请的年度分布状况、技术分类情况、申请人国别及类型,并对主要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污水脱氮除磷组合技术在美国已进入技术成熟期,好氧和厌氧是相关技术的热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3.
SBR工艺污泥颗粒化对生物脱氮除磷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5,自引:2,他引:45  
采用模拟配制的生活污水,研究循序间歇反应器(SBR)工艺的脱氮除磷效果和污泥沉降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了状态调控阶段,反应器中形成了同时具有脱氮除磷能力的好氧颗粒化污泥,其中,反应器对COD和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85%左右;NH3-N和TN去除率分别达到90%和80%;颗粒污泥的SVI值约为50,出水水质好,这些良好的运行性能比好氧颗粒污泥形成前大大改善。  相似文献   

14.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好氧区硝化功能的强化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系统的好氧段投放高硬度聚乙烯悬浮小球作为生物载体,可以强化系统的硝肥功能,提高处理系统的脱氮除磷效率,同时避免产生填料间污泥结团。经两套试验装置的5种工况条件下平行对照试验结果表明:好氧区全池投放聚乙烯悬浮小球,装填密度在10% ̄15%,TKN去除率达98.2%,TN去除率达到86%,TP去除率达到91%。  相似文献   

15.
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处理生活污水,检验该工艺处理实际污水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并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当进水磷浓度为2~10mg/L时,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能高效去除污水中的磷,经过长期运行去除效果稳定,去除率保持在90%以上,最高可达98.6%.该工艺对污水中的氨氮、TN、COD等污染物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平均去除率分别在92%、87%、90%以上,并可实现同步脱氮除磷.SBR单级好氧生物除磷工艺无厌氧段实现强化生物除磷,与传统厌氧/好氧工艺相比,除磷能力相当,但运行成本较低,经济性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抗生素工业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86,自引:5,他引:81  
分析了各类抗生素工业废水的水质特征和主要污染因子,综述了目前应用的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前处理-厌氧-好氧生物处理的组合工艺路线,并对各工艺的作用和可能采用的技术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指出应重点研究高效低耗氧合反应器,除硫脱氮工艺和厌氧毒性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至介今开发出的较常用的理化除氦法,如氨气提法、离子交提法、催化氧公法等,在此基础上结合工艺流程图较祥细地介绍了生物除氦法和氦、磷同时处理法。  相似文献   

18.
废水反硝化除磷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原理、主要影响因素和实现反硝化除磷的新途径。国内外对碳氮质量比,亚硝酸盐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争议。本文对有争议和有待于深入研究的影响因素作了总结。目前,关于在工艺中如何实现反硝化除磷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新途径有:AOAO—SBR工艺、好氧颗粒污泥法。反硝化除磷技术已从基础性研究发展到了工程应用阶段,随着微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人们对反硝化除磷机理、影响因素将有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都将进一步促进反硝化除磷技术的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磁微滤膜法高效脱氮除磷技术的试验研究,对比研究了工艺流程1“微磁絮凝反应系统-磁微滤分离系统-Bio-O好氧池”与工艺流程2“Bio-O好氧池-微磁絮凝反应系统-磁微滤分离系统”的脱氮除磷效果。考察生化工艺(Bio-O好氧池)的除磷能力,以及对物化工艺(磁微滤)加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磁微滤分离系统对总磷去除率平均为94%,Bio-O好氧池对氨氮的去除率>90%,硝化负荷最高可达0.33 kgNH3-N/m3/d。工艺流程2中,生化工艺在前,Bio-O的生物除磷作用不仅减少了后段磁微滤工艺的加药量,药剂投加量上可节约40%,还有利于提高磁微滤膜法整体工艺的稳定性,系统抗冲击负荷更高。综合考虑,工艺流程2更适用于污水脱氮除磷,在减少物化加药量的同时,可保证出水总磷及悬浮物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20.
柠檬酸废水处理工艺--IC厌氧反应器和好氧生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江全 《环境科技》2000,13(3):21-23
介绍了IC厌氧反应器的运行管理、启动情况、运行结果,介绍了兼氧-好氧生化技术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措施,柠檬酸废水通过IC厌氧反应器和兼氧一好氧技术工艺流程,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