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4 毫秒
1.
职工话安全     
职工话安全安全问题,就是煤矿的生存问题,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了实现矿井安全生产目标,从上到下都在抓,甚至上到90岁的家属大妈,下到3岁的儿童都知道安全与家庭的幸福息息相关,母亲不能没有儿子,妻子不能没有丈夫,孩子不能没有父亲。可想而知,安全在煤矿是多...  相似文献   

2.
驾驶员在驾车途中若能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巧休息,对安全行车、预防疲劳驾驶、顺利完成运输任务很有帮助,笔者向司机朋友介绍四种巧休息法。变换性休息 把开车和停车合理搭配,互相变换。据最新医学研究表明,驾驶员连续开车不  相似文献   

3.
佳话     
今年入暑时节,上饶汽车运输公司四○一客车队领导把办公室改为驾驶员休息室。这件事在公司广大职工中传为佳话。 这个客车队有120多名司机,每天往返上饶有几百人次。司机们到站后,一般都要停留十几分钟或个把小时,大热的天气,十分需要有个休息的地方。 车队领导想司机所想,为了让司机休息好,确保行车安全,五名队长、书记主动把办公室腾出来,在里面安放了十五张竹躺椅,装上大吊扇,供司机们休息。他们自己却挤到一个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里办公。司机们感动地说,领导和我们的心贴得更紧了。佳话@余小矛 @朱建明  相似文献   

4.
我叫王惠玲,今年48岁,是常村煤矿的矿工家属、安全群监会的区长兼组长。多年来,我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和家属们一起千方百计开展工作,为发展煤炭事业贡献力量。1987年7月,我被推荐参加了河南省煤炭系统安全先进家属座谈会,同年10月被特邀出席了义马市总工会第二次代表大会,1989年被评为“三八红旗手。”连续10多年被评为先进家属安全员。 井口寄深情 俺矿是个老矿,井深巷远,职工每天在井下作业都在10个小时以上。为了不占用职工休息时间又搞好安全宣传,我和群监组的家属们商量各尽所能,为矿工办些实事,好让他们安心生产。大家有的负责写板报、…  相似文献   

5.
有些驾驶员以为车技过硬,就能保证行车安全。殊不知一些小因素亦会对安全产生影响。行车中对路面情况的观察,有些驾驶员往往对道路情况的细小变化缺乏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就可能“因小失大”。驾驶员要养成把“路口”当情况的习惯,便于能对  相似文献   

6.
由于驾驶员工作的特殊性,对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也没有一定的固定时间,但也应尽量根据自己的生物节律来安排好工作和休息,这样不仅有利于身体健康,同时也有利于行车安全.从人体二十四小时生物节律的情况看,初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身体活动与休息.  相似文献   

7.
1.疲倦是安全行车的大敌 常见很多驾驶员开车前本来没有休息好,又在赶运货物中日夜兼程,自己虽已感到疲劳不堪,但却没有及时地停车休息,消除疲劳,恢复精力之后行车。而是硬着头皮,“强打精神”地“拼搏”。最终,因过度疲劳而精神恍惚,不幸发生交通肇事,导致行人惨遭无辜。  相似文献   

8.
驻厦某部驾驶员张荣雄, 人长得文静,车技却非同一般。手握方向盘13年来,始终把安全行车记心头,苦练驾驶技能,严守行车纪律,出色完成各项运输保障任务,累计安全行车近16万公里。他7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被喻为“安全行车的‘领头雁’”。张荣雄能有这么好的口碑。得益于他基础扎实,平时  相似文献   

9.
安全内当家     
在黑龙江省鸡西小恒山煤矿团结委,有户徐氏人家,家中有三个采煤工。父亲徐道全已在井下度过30个春秋,两个儿子也有六七年的工龄。他们不仅是生产骨干,年年月月出满勤,而且从没受过伤,出过事故。什么原因呢,矿领导说,这得给那个内当家韩秀芳记一功。 韩秀芳是徐道全的老伴,今年48岁。她常说:“矿工出不出事故,和家属有很大关系。”在家里,韩秀芳跟他们父子三人约法三章:在家休息好,班前不喝酒,班后要汇报。 为了让丈夫和儿子休息好,除非休息日,她从不让他们千家务活儿,挑水、劈柴、种菜,一人包。一次她出去六七里地打猪菜,一个邻居说:“你咋…  相似文献   

10.
我们客车运输部组建于1981年,现有大型客车28部,主要担负接运青岛港职工上下班和社会旅游运输等任务。8年来,累计行程400多万公里,运送人员1600万人次,从没有发生过重大交通 事 故。自1986年起,年年被青岛市评为交通安全先进单位,并获车辆免检单位的荣誉。我们运输部保障行车安全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点作法。 一、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教育 1984年7月16日,由于我部驾驶员违章行车,造成致伤一人的主要责任事故,经济损失达7000余元,破坏了受害者的家庭幸福,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这一教训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交通安全重要性,也认识到,要保证安…  相似文献   

11.
日前,福建省交通厅签发表彰决定,对近几年全省各道路客运企业涌现出的“安全行车无伤亡事故”先进企业和“安全行车百万公里无伤亡事故”先进个人进行表彰。授予福建快运股份有限公司等51家企业“2007~2009年度安全行车无伤亡事故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授予何梅卿等916人“安全行车百万公里五星级驾驶员”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2.
1989年3月23日下午,武钢矿机修厂子弟学校四(二)班安全小卫士冒雨站在厂门口,为上班的叔叔阿姨们赠送安全卡,使职工们深为感动。 这天,小卫士们排着整齐的队伍,手举安全牌,冒着蒙蒙细雨,来到厂门口。小卫士拿着话筒喊:“叔叔阿姨们,你们为了机修的振兴,忘我地工作,你们辛苦了。在繁忙的工作中,请你们千万不要忘记,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节约,安全创造财富。人人讲安全,家庭幸福,生活美满。”并把经过三天精心剪辑、拼贴的104个安全卡片,赠送给上班的叔叔阿姨们。工人们看到此情景,无不感动。有人说:“真要好好往意安全,要不就对不起这些孩子…  相似文献   

13.
廖世宽是湖南省桑植县火力发电厂的汽车司机。从1974年开车到现在,安全行车20万公里,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廖世宽安全行车的几个小故事。 小廖在小汇煤矿运煤时,经常遇到社员挑着沉甸甸的煤担站在路旁请求搭车。小廖想,让他们搭吧,车上已装满了煤,人货混载,违反交通规则,行车不安全;不让他们搭吧,看到沉甸甸的煤担压在他们身上,又实在不忍心拒绝。于是,他就答应只捎煤担,不捎人。他跳上跳下地帮助社员们装卸煤担,累得满头大汗,虽然很辛苦,但心里却很舒畅,因为这样做既方便了群众,又保证了行车安全。 还有一次,小廖去小…  相似文献   

14.
<正>汽车在烈日下暴晒,车内高温逼人。近来发生的独置车内儿童因高温窒息死亡事件引发热议。连日来,两起车内儿童因高温窒息导致的死亡,再次敲响了夏日用车的警钟。记者走访发现,随着气温的与日俱增,汽车安全问题愈发严重。下面,让我们一同聚焦夏日高温下的用车安全。惨剧:一日两起小孩车内窒息死亡6月27日,湖南湘潭九华一对夫妇开车带着儿女还有亲友的孩子去打疫苗。回来后,妻子抱女儿下车,叮嘱丈夫看好儿子。丈夫以为儿子跟妻子回家了,竟然粗心  相似文献   

15.
“关系户”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车箱厂生产科团支部为了保证司机安全行车,同这个科的司机结成了“关系户”。 生产科有些司机出车跑长途时,经常为家里没人照料而发愁,心里不踏实。为了使这些司机集中心思安全行车,团支部主动为他们排难解忧。出车前,他们先到各家了解情况;出车后,主动去帮助他们家属解决困难。司机鲁恒家里有两个小孩,爱人工作忙,有些家务活干不了。团支部书记吴顺林就带着团员前去帮忙。、有些司机家里要换液化气怕,他们就主动承担下来。他们的做法,深受司机和家属们的欢迎,促进了安全行车。“关系户”@章舜贤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安阳钢铁公司运输部火车司机白守仁,开火车25年,安全行车25年,25个春秋没有出过任何事故,被职工们亲切地称为“巨龙”好驭手。1971年,刚满月岁正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白守仁,从河南省浚县巨桥乡来到安钢运输部。初来乍到,领导分配他当了火车司炉工。新天地,新环境,白守仁摸着横卧在铁轨上的黑色“巨龙”,心中激情满怀,并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好开车本领,搞好安全运输生产。从此,班上他不懂就问,主动向老师傅学习,班下他向书本请教,熟悉机车各部位功能及零件名称。他在工作中处处留心,公司铁路线上哪儿环境好,哪儿环境不好…  相似文献   

17.
薛木旺是南平市延平区政府的一名驾驶员,先后开过大货车、旅行中巴车、小轿车等,安全行车里程已达200多万公里。三十年的驾驶经历,让他感触最深的就是“安全行车无小事”。  相似文献   

18.
我是龙洲股份公司上杭分公司的一名驾驶员,现从事上杭至龙岩班线的客运工作,分公司领导历来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首位,每次的周三安全学习均把最近的气候情况,容易发生险情和近期发生的事故案例及时地给每位驾驶员传达,及时地给每位驾驶员敲警钟,让每位驾驶员更好地做好行车安全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好安全车。  相似文献   

19.
近日,美国利宝互助保险公司在重庆组织安全驾驶培训,专家指出,驾驶员即使技术再好,也可能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出现事故,这时除了高超的驾驶技术外,驾驶员还应该掌握安全行车的五大准则,最大限度地避免行车危险。准则之一:提高预测能力。要时刻查看前方路上发生的事情,不要只关注车跟前,因为隐患往往在车前很长一段距离就出现了。  相似文献   

20.
妻子的回答     
我在厂里新担任冲压工。我把《给全厂职工家属的一封信》寄给了在农村的妻子玉珍,很快就收到了复信,她的话句句打动了我的心。每天上班我十分注意安全操作,把妻子的叮咛记在心里。下面是玉珍的信: 心美:得知你在厂里当了冲压工,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使我想起了庆丰哥被冲床冲掉右手手指成了残废的事。 当天晚上,我和妈,秋生在一起谈了这个问题。妈说:‘俺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当了冲压工,若有个三长两短,成了残废,咱一家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秋生这孩子倒也懂事,他说:‘奶奶,您只想到自己,要是谁都不愿当冲压工,机器可怎么造出来呢?再说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