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概要的介绍了燃煤电厂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了采用常规治理输煤系统粉尘污染存在的缺点及除尘效率低的原因。介绍了近几年研究开发的三种输煤系统粉尘污染治理新技术的除尘机理、适用范围、系统组成及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煤种含硫量、灰份及粉尘化学组成对除尘效率的影响,研究了电除尘器效率考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校核除尘效率的方法,并结合生产实际进行了核算。  相似文献   

3.
刘明义  李展光 《环境》1998,(4):32-32
立窑烟囱排尘的高温、高湿、有腐蚀、粉尘浓度大和粉尘粒度级差大等特点,给立窑烟囱粉尘的治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使烟囱除尘工作变成水泥企业的治理难点所在。经过多年的治理探索,目前立窑水泥企业除尘方法有沉降室收尘、布袋收尘、高压静电收尘、水膜除尘、喷雾除尘等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变电场中电凝并收尘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应用类似于Williams求声凝并系数的方法导出异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九,根据并于粉尘凝并过程趋于“自保分布”的概念,建立了多分微性粉尘粒度分布随凝并变化的函数式,异性荷电粉尘在交变电场中的凝并实验结果表明,新型双区电凝并除尘装置的除尘效率不仅高于电除尘器,而且优于三区电凝并除尘装置。  相似文献   

5.
粉尘被称为是煤加工过程中不可治愈的顽症。因为粉尘的弥漫严重侵害着工人的身体健康,煤加工过程的煤尘几乎都达不到工业卫生的要求;且严重超标的粉尘致使生产环境恶劣,达到爆炸极限时遇到火花或明火又会发生爆炸,构成了对安全生产的严重威胁。所以原料煤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治理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安全和卫生措施,除尘工作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向大家推荐一种既简单、经济、实用效果又好的除尘方式—蒸气除尘。  相似文献   

6.
王仁胜 《环境保护》1993,(5):36-37,35
一、前言在列车卸矿、破碎和筛分等生产工艺流程中,每个环节都会产生大量石灰石粉尘,不但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生产岗位作业条件十分恶劣,列车卸矿时贮矿槽和粗破碎机两个生产岗位的粉尘浓度分别高达170.20和90.30mg/m~3,  相似文献   

7.
煤制样间是粉尘污染非常严重的场所,粉尘被人体吸入呼吸道及肺部,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此外,粉尘还造成机械设备过早损坏,引发爆炸等安全隐患。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两种具有创新性集尘方法,并且采用了先进的除尘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彻底解决了煤制样间粉尘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8.
钢铁企业翻车机严重污染环境,采用安装合适的侧吸罩高效捕集粉尘,再经电除尘器除尘,可有效解决翻车机的粉尘污染问题,投资少、实用、效果好,可达到环保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美国Dupont-Belco公司EDV湿式洗涤脱硫技术(EDV)在中石化金陵石化公司1.3Mt/a催化裂化装置的应用,用于脱除FCC烟气中SO2和颗粒粉尘。从EDV系统洗涤塔底部排出的洗涤液经废水处理单元(PTU)脱除悬浮固体物,并对洗涤液中的亚硫酸盐进行强制氧化生成硫酸盐以降低化学需氧量(COD),形成含盐废水外排。使用该套技术后,FCC装置烟气中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SO2含量从686mg/m3下降至25mg/m3,粉尘含量从163 mg/m3下降至31mg/m3,每年可减少SO2排放840 t,回收粉尘168 t;PTU系统外排含盐废水COD为96 mg/m3、悬浮物浓度53 mg/m3,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空气净化除尘为应用背景,采用孔径为15μm的陶瓷膜对含粉尘空气过滤净化。考察了粉尘粒径、浓度、空气湿度对膜渗透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吹条件对滤饼清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膜渗透通量随着粉尘粒径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粉尘浓度和环境湿度的增加而变小;膜对粉尘的截留率均可达到100%;在反吹脉冲时间为0.4 s,随着反吹压力的增大,滤饼越来越小;0.33 MPa的反吹压力下滤饼可基本清除,揭示了滤饼补丁式清除现象。研究结果为陶瓷膜在气体除尘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润湿剂降尘效果的动力实验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中运用模拟实际喷雾系统的动力实验法,以黄河沙为实验样品研究了润湿型抑尘剂对降尘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丁二酸钠均能提高降尘效果,同时确定了3种润湿剂的最佳浓度和最佳加湿流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微细粉尘的除尘效果,将聚丙烯酰胺(PAM)与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等进行复配,并分别测定了粉尘的沉降时间、溶液表面张力及其紫外吸收光谱。结果表明,AOT与PAM复配后,形成了新的物质,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和粉尘沉降时间,从而提高微尘湿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吴超  陈军良 《环境工程》1998,16(4):47-49
采用正向渗透试验方法测定了氯化钙和水玻璃溶液添加丁二酸钠后溶液在粉尘介质中的渗透规律。该研究结果可有效利用氯化钙和水玻璃进行固土抑尘。  相似文献   

14.
软件以小方块在地图上标注全国195个地区的实际位置,按ISO 9223标准对各地区的年润湿时间进行分级,并以不同的颜色对应不同的等级。使用软件可查询1991年至2000年全国195个地区大气润湿时间的分布状况;不同临界相对湿度的润湿时间;各年润湿时间的变化规律情况,包括10年润湿时间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年润湿时间在各温度段所占的比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表面活性剂对超声波-离子液体(US-IL)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的影响,本试验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强化US-IL对水葫芦进行预处理,通过酶解、组成成分、表面形貌、结晶度以及化学结构的变化对预处理效果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与未添加SDS相比,超声波-离子液体-十二烷基硫酸钠(US-IL-SDS)预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纤维素的结晶度并去除木质素,酶解还原糖产量、纤维转化率及其脱木率分别提高72.23%、58.74%及21.01%.并且,SEM、XRD以及FTIR结果也表明SDS能够促进US-IL对水葫芦结构的破坏.因此,将SDS运用于辅助US-IL预处理木质纤维素具有一定可行性和良好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表面活性剂SDBS胶束溶液与铝盐凝聚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薇  王栋  闫杰  王琼  王奕  吕建晓 《环境科学》2009,30(1):151-154
表面活性剂因大量被使用,成为环境水体中普遍存在的物质.其具有包裹难溶性物质而形成胶体的特点,是难溶且具有环境风险的有机物在水体中存在和转移的载体.为了对其处理过程中的行为加以控制,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BS胶束溶液为模型化合物,研究了其在不同铝盐剂量下的凝聚特征现象,针对不同pH条件下的特征比较,结合Zeta电位和表面张力分析了其作用过程及铝盐和SDBS的计量关系.结果表明,① pH在4左右时凝聚计量摩尔比CAl:CSDBS约为0.4,在pH为5~9范围内约为0.15.② pH在5~6范围内,体系Zeta平衡值接近零点,表面张力峰值较大.③ Al与SDBS 摩尔比增加接近3时,体系凝聚体逐渐减少.据此认为,在最佳的絮凝状态下,表面活性剂与化学凝聚药物之间存在化学计量关系.  相似文献   

17.
对选矿厂生产性粉尘的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某钢选矿厂破碎车间治理粉尘污染所采用的密闭、加湿机械除尘、改造除尘器、高压静电除尘及湿式除尘等方法收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木质素磺酸盐为主要原料,在50℃的反应条件下,与丙烯酸、氯化钙、四硼酸钠、甲基硅酸钠等发生化学反应,制备了一种铁路煤炭运输抑尘剂,并分别对抑尘剂的部分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产品所能承受的平均压力为7.105 N,2 min的水蚀率为2.1%,初始侵蚀风速为130 km/h,完全能够满足铁路煤炭运输的需求,避免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扬尘污染和损失;且制作过程简单便捷、无刺激性、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秀莉  贾勇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11):1863-1867
为了提高呼吸性粉尘的除尘效率,在自激式除尘器中分别使用纯水、琥珀酸二辛酯磺酸钠(AOT)溶液和聚丙烯酰胺(PAM)复配物溶液进行了除尘对比试验.分析了该复配物的湿润、除尘、降阻原理、消耗能量和试剂的经济性.结果表明.聚丙烯酰胺复配物溶液既可提高自激式除尘器除尘效率,又可减少除尘器阻力,且其经济性比使用纯水更佳.  相似文献   

20.
A series of chitosan-g-poly (acrylic acid)/vermiculite hydrogel composites were synthesized and used as adsorbents for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e ect of process parameters such as vermiculite content, pH of dye solution, contact time,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dye solution,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concentration of surfactant sodium dodecyl sulfate on the removal of Methylene Blue (MB) from aqueous solu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dye in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H, contact time and initial dye concentration, but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temperature, ionic strength and sodium dodecyl sulfate concentration in the present of the surfactant. The adsorption kinetics of MB onto the hydrogel composite followed pseudo second-order kinetics and the adsorption equilibrium data obeyed Langmuir isotherm. By introducing 10 wt.% vermiculite into chitosan-g-poly (acrylic acid) polymeric network, the obtaining hydrogel composite showed the highest adsorption capacity for MB, and then could be regarded as a potential adsorbent for cationic dye removal in a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