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取西安为案例地,根据自我调节态度理论构建研究框架,探究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的结构维度,进而揭示旅游目的地方言感知与品牌个性对旅游者满意度、忠诚度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西安的目的地个性由历史文化、现代气息、闲适、活力和高雅5个维度构成。(2)游客对目的地方言的感知能够对目的地个性认知产生显著积极影响。(3)目的地品牌个性对游客满意有直接影响,并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忠诚。(4)目的地方言感知直接影响游客满意,同样通过游客满意的中介效应对游客忠诚产生间接作用。(5)目的地方言感知可通过目的地品牌个性和游客满意度链式中介作用于游客忠诚。  相似文献   

2.
城市如何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形象,是一个兼具理论贡献与实际价值的重要课题。现有城市目的地形象量表,其研究对象并非针对入境商务游客。以参加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的境外采购商为研究对象,遵循量表开发与检验程序,致力于开发并验证一份城市目的地形象测量量表。研究发现:(1)入境商务游客视角下的城市目的地形象由5个维度构成,各维度对城市目的地形象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旅游环境、旅游景观、城市品牌、市民素质、旅游服务;(2)开发了用于测量5个维度,由18个题项构成的城市目的地形象量表。  相似文献   

3.
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在我国旅游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世界自然遗产地张家界为调查对象,以问卷样本为基础,采用列联表分析和卡方检验,发现山岳型旅游目的地国内游客在信息渠道选择、住宿选择、交通工具选择、出游方式、花费预算、旅游活动偏好、娱乐活动偏好等方面代际差异显著.在出游时间和旅游商品偏好上代际差异不显著,表现为同一性.建议旅游目的地及其企业应针对不同年代的国内消费者设计相应的旅游产品,并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进行促销.  相似文献   

4.
旅游时空模式与目的地的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旅游时空因素和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具有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本文把旅游资源市场、旅游目的地以及旅游活动和旅游行为动态地纳入旅游时空模式之中进行分析,探讨了施游时空因素与目的地选择之间的关系,并从大、中、小3个尺度分析了目标市场的旅游时空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北京、西安、重庆、苏州、广州5个城市为样本,依据具身理论,从游客体验的角度探究了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①游客对5个城市的情感倾向于中性和正向,说明游客对这5个城市夜间旅游的整体感知是基本满意的。②游客在这5个城市开展夜间旅游活动时,社会人文类的旅游目的地比自然禀赋类的旅游目的地更吸引游客。③集食、游、娱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对夜间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大。④旅游体验感知包括景观体验感知、身体体验感知和环境体验感知,旅游体验感知对游客的夜间旅游地选择与价值内化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家尺度目的地空间意象为解释目的地国家中的国际游客与旅游环境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研究视角,对国家品牌建设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对国家尺度旅游地规划、开发和营销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归纳了近20年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发现研究案例地限于城市、区域景区,国家层面旅游目的地空间意象的实证研究较少,但显现出逐渐增多的趋势。从研究的尺度转向(由城市、景区转向国家)和国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特殊地位进行阐述,目的是提供一个分析框架,探讨如何将目的地意象研究的空间范围扩展到国家层面。  相似文献   

7.
运用IPA分析法对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建立在过硬的基础设施之上,软件建设相对不足,旅游服务质量不稳定.从总体上看,武陵源旅游目的地形象与游客的预期还存在差距,其中民俗文化独特性、当地物价水平、旅游商品品质属于弱势项目,是今后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曹威威  李悦铮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9,25(11):990-992,1002
以浙江省滨海城市为例,以入境旅游人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地理集中度指数和标准偏度系数定量分析入境旅游目的地在空间上的差异及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从资源禀赋、区位和目的地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差异分析,提出区域旅游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浩  朱佩枫 《中国环境管理》2019,11(2):106-112,93
本文通过两个现场实验分别考察了解释水平、效能信念两类因素是如何在诱导承诺中发挥作用的。实验一考察了时间、社会、空间这三个解释水平维度如何影响诱导承诺的,实验二考察了个体效能、集体效能这两个效能信念是如何影响承诺行为实施的。最终,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①不管高解释水平还是低解释水平,在呈现明显空间距离、社会距离的操控材料时,被试是否做出亲环境行为承诺存在显著差异。②无论时间距离、空间距离还是社会距离,高水平解释倾向都更容易提高亲环境行为承诺。除此之外,我们还验证了公开承诺比私下承诺更适合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亲环境行为激励。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旅游市场竞争的加剧,旅游目的地日益呈现出同质化趋势。旅游目的地管理者需要通过建立地理品牌和地理品牌个性来吸引游客。以地理品牌个性来建立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独特印象,可以使旅游目的地在同质竞争中得到有效识别和区分。在品牌个性的基础上定义了地理品牌个性的含义,将地理品牌个性应用于旅游目的地市场,探讨游客如何应用地理品牌个性特征去评价旅游目的地;同时提出地理品牌个性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旅游目的地推荐意愿有正向影响,指出地理品牌个性在旅游市场的应用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游客和旅游活动与网络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网络游记已成为旅游者表达和反映对目的地形象感知的重要平台.在回顾前人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旅游者发表在携程旅行网上的西安游记进行相关质性分析,探讨了国内旅游者对西安的城市旅游形象感知,以期有针对性地打造旅游产品,精准游客认知.  相似文献   

12.
依据文献资料与专家访谈结果对亲子旅游目的地指标体系进行初步设计,利用德尔菲法和半结构访谈法确定评价指标,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计算各级指标的权重,构建包括目的地感知、产品与特色服务、安全保障、品牌及传播、游客满意度5个一级指标在内的亲子旅游目的地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验证该指标体系和亲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适配度,选择珠海横琴进行实证。结果显示:珠海横琴亲子旅游评价总分为8.44分,达到优秀水平。结合实地访谈和专家复评验证,该分数贴近客观情况,表明该指标体系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旅游形象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旅游城市之间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竞争.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内涵和特性.从城市精神视角来探讨旅游目的地形象,从城市精神的虚化与旅游形象具化的现状展开的,意在洞察和建立城市精神与旅游目的地形象之间的离析差异与契合关联,达到两者有效的交叉和融合分析,从而使城市获得深刻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以郑州市为例进行分析,其城市精神与旅游地形象之间除存在差异之外,在旅游资源、文化氛围、社会环境、居民素养等多个方面还具有契合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地质灾害的发生会影响旅游活动的开展,严重时会使旅游产业遭到彻底破坏或陷于混乱.根据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的综述,深入分析了地质灾害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影响,从旅游活动发生前、旅游活动发生过程中和旅游活动结束后等三个阶段提出重塑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的对策措施,有针对性地使旅游目的地形象得到高效恢复和重塑,使资源的投入和产出水平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15.
以我国滨海11个省(市)1995--2011年17年间入境旅游资料为基础,从旅游流流量、旅游流客源地空间结构和旅游流目的地空间结构方面研究入境旅游流空间结构。结果显示,滨海省(市)入境旅游流流量一直呈现持续增长态势;滨海省(市)入境旅游外国客源市场的地理集中指数处于31—34.5之间,总体趋势减小;入境游客密度指数说明滨海地区入境旅游流目的地呈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整体上是从中心向两翼递减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进行研究,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2014—2016年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为数据来源,以云南省的投诉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的特征、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投诉逐年增长,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集聚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空间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丽江;导游、旅行社和景区是主要投诉对象,旅游购物是投诉重点,严重损害了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根据研究结果,从旅游投诉机制、导游管理、旅游购物、游客教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维护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华山为例,运用质的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法,在开放式咨询、小样本深度访谈和二手数据分析基础上对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行为特征进行了研究。编码分析表明,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的生活重心在于工作,他们入山后的行为变化明显,不同类型样本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在山上过“本地人”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是主要的两种行为模式。与游客和旅游退休移民的行为比较分析在生活状态、时间、空间、行为、知识能力5个方面揭示出九华山旅游劳工移民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将品牌情感的两个维度——"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纳入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模型,并将自我构念作为调节变量,以大学生为样本,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了真有之情、应有之情、目的地态度和旅游意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旅游目的地品牌情感具有"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两个维度,且真有之情的影响作用大于应有之情;(2)自我构念会调节品牌情感(真有之情/应有之情)和目的地态度之间的关系,外显的(品牌)情感差异和内隐的自我(构念)差异具有一致性。因此,旅游目的地营销组织要根据游客自我构念类型进行市场细分、培育差异化品牌、激发游客的真有之情和应有之情。  相似文献   

19.
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进行研究,对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2014—2016年人民网旅游3·15投诉平台为数据来源,以云南省的投诉案例作为研究样本,借助网络文本分析方法,从旅游者视角对旅游投诉的特征、内容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旅游投诉逐年增长,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集聚趋势,时间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空间主要集中在昆明、大理、丽江;导游、旅行社和景区是主要投诉对象,旅游购物是投诉重点,严重损害了目的地的旅游形象。根据研究结果,从旅游投诉机制、导游管理、旅游购物、游客教育、旅游目的地形象维护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休闲购物者为研究对象,以苏州居民和游客休闲购物行为问卷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基础,剖析了休闲购物者购物行为的时空特征,通过休闲购物者属性特征与行为偏好的相关关系分析,解释休闲购物者的消费空间,以期通过对休闲购物行为研究来指导相应的休闲空间与要素规划和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