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海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水生态功能分区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分区、分级、分期和分类"管理的基础.通过分析海河流域的陆地和水生态系统特点,确定了一级二级分区的指标体系,一级分区指标包括地貌类型、径流深、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反映水资源供给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6个一级水生态功能区;二级分区利用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空间异质性,反映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及水质净化功能的空间格局特征,共划分了16个二级水生态功能区.最后,通过野外调查各个分区的水生态系统结构和生境差异性(水量、水质、河流生境、水生动植物等),对一级和二级分区结果进行了评价.分区结果能够为海河流域的水质目标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支持,分区方法和指标体系也可以为国内其它类似流域的水生态功能分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资源定量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资源定量评估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城市特色明显的深圳为例,在分析其生态系统特征基础上,提出了深圳市生态资源测算指标体系和分级标准. 该指标体系包括植被覆盖指数、水面覆盖指数、建设用地指数、未利用地指数和污染物排放指数五大类二级指标,以及林地等17个三级指标. 运用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深圳市2007年生态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罗湖、盐田、龙岗3个区生态资源优秀,福田、宝安、光明3个区生态资源良好,南山生态资源中等,全市生态资源总体表现良好. 该研究结果与深圳市资源环境实际状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王鹏  赵微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403-2417
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是实现生态系统服务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明确其空间分区是开展生态修复的前提条件。针对现有生态修复分区方法的层级单一、结果针对性欠佳等问题,以典型喀斯特地区贵州猫跳河流域为研究区,构建“自然立地条件—主导生态功能—生态胁迫问题”生态修复分区框架。选取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类型等自然立地条件指标分析流域内地域分异规律,进而划定生态修复一级分区;基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维护、粮食供给等主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结果识别区域主导生态功能,据此划定生态修复二级分区;结合石漠化敏感性、水土流失敏感性及生态退化度等关键生态胁迫问题指标构建生态修复分区指数识别生态修复重点区域,进而开展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划分。最终,将猫跳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修复一级分区、10个生态修复二级分区及30个生态修复三级分区,并提出了相应的生态修复策略。研究可为猫跳河流域生态修复实践提供参考,并为西南喀斯特地区生态修复分区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中国河流生态水文分区初探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在综合分析相关研究进展的基础上,界定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内涵.结合我国不同区域的生态环境特点与水水资源状况,确立了河流生态水分区的原则与依据,建立了不同级别分区的指标体系、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叠加分析、专家判断与定性分析等方法,将全国划分为10个一级区、44个二级区和406个三级区.  相似文献   

5.
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通过选择北京大城市生态系统中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气象环境因子,建立了包括生态环境状态指标、大气质量指标、气象致害指标和人体健康气象指标等4个一级评价指标和相应的18个二级评价指标在内的大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不同指标的计算方法和标准化方法,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应用线性加权综合法进行生态安全气象环境综合值的计算与评价。应用上述方法对北京地区近9 a生态安全气象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生态安全气象环境排名前4位的是延庆、怀柔、密云和门头沟,排在后4位的是城区、丰台、海淀和朝阳,这符合北京城市主体功能区域规划分布,说明建立的城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弹药维修安全的特殊性,运用多级物元分析法,在综合考虑基础条件建设、业务管理水平、环境以及弹药本身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弹药维修安全评价方法,对弹药维修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在明确了主要包括制定指标体系、一级评价和二级评价的弹药维修安全评价的方法与步骤的基础上,以某工厂进行某典型弹药维修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7.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与人体健康风险   总被引:36,自引:25,他引:11  
李春芳  曹见飞  吕建树  姚磊  吴泉源 《环境科学》2018,39(12):5628-5638
采集龙口市北部平原区5种土地利用类型表层土壤,检测5种重金属(Cu、Pb、Zn、Cd和As)的含量.在初步了解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利用调整评估阈值以后的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修正参数后的健康评估模型,评价该区由土壤重金属引起的潜在生态风险和对人体健康带来的风险.结果表明,本研究中的5种重金属含量均超过背景值;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高而复杂,在水浇地、果园和裸地中主要为二级风险,城市工业用地和采矿用地以重度风险为主,As元素在每种地类中一级和二级风险基本相当,其余3种重金属各地类的轻微风险面积占比都在70%以上; 5种元素的综合生态风险在除裸地外的地类中多为三级风险,城市工业用地及采矿用地四级风险的面积占比相对较大;该区5种土壤重金属对人体健康存在非致癌和致癌风险,成人和儿童由Pb元素引起的非致癌风险以经口摄入为主要途径,且致癌重金属As对这两类人群的致癌风险的暴露途径亦是经口摄入.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发展特点及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在生态环境现状评价的基础上,分别开展全省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选取土壤侵蚀、酸雨、水环境、旱涝等敏感性要素,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选取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洪水调蓄、生态系统产品提供等重要性要素。以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为依托,明确各项评价的空间分布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根据生态功能区划等级划分依据与命名原则,提出了湖北省生态功能区划方案,将湖北省分为5个一级区(生态区),11个二级区(生态亚区),25个三级区(生态功能区),为不同地区土地利用、产业布局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上海生态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中两个指标的较详细阐述,表明了上海在区划工作中的基本依据。其中,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指标,主要从4个方面入手,即:水环境敏感性,大气环境敏感性,生境敏感性和城市热岛敏感性;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评价指标则包括:生物多样性维持与保护,饮用水源供给,自然人文景观保护,初级生产功能等。上海属于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生态区,根据地貌和生态系统类型全市划分为3个二级区(即生态亚区),再根据生态环境敏感性和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划分为8个三级区(即生态功能区)。  相似文献   

10.
以青岛市为研究区,基于PSR模型构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综合评价法,对2017年青岛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评价结果进行区域等级划分。结果表明:青岛市的7区3市中,土地生态安全状况存在一定差异。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处于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风险级别;崂山区、黄岛区、即墨区、平度市和莱西市处于敏感级别,但彼此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只有城阳区的土地生态安全为良好级别。建设针对不同级别土地生态安全的状况,从人口、产业、政策及社会方面进行改进,有助于青岛市土地生态环境安全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埕岛油田海域重金属含量分布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9年埕岛油田海域环境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域内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并对其生态环境进行了质量评价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总体水平较低,均优于海水质量Ⅱ类标准和海洋沉积物质量Ⅰ类标准。除海水中Zn、Hg和表层沉积物中Cu外,海域内重金属的分布差异性较小,近岸重金属总量略高于远岸。质量评价表明,调查海域海水整体上为清洁水平,表层沉积物为较清洁水平,后者污染程度较前者偏重。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各站位表层沉积物均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部分站位As、Cu、Pb、Cr将偶尔发生不利生物毒性效应,7种重金属的生物毒性大小依次为:As>Cr>Zn>Pb>Cu>Hg>Cd。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气质量标准分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简述了运用生态学规律作为我国大气质量标准分级的原则,将标准分为三级:第一级标准保护自然生态不发生任何不良影响;第二级标准保护人群健康和城乡动、植物不发生伤害;第三级标准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一般动、植物正常生长.并从大气污染物的剂量与反应的相关关系中,研究大气质量基准.确定各污染物的阈限值.  相似文献   

13.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对于提高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国内对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评估的相关研究集中于对国家政策的解读和运用,暂未建立持续长效的评估机制。本文在分析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优势建设内容、存在问题及发展目标,构建了涵盖蓝色经济体系、资源保障体系、生态安全体系、软实力支撑体系四个层次的评估框架;通过分析国家海洋局现有指标体系对单个保护区建设评估的适用程度,融入广西打造"海洋经济强区"、实现"三大定位"新使命的战略要求,针对北海市建设现状及实际发展需求,提出了北海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建设评估指标选取的6点建议并相应完善了指标体系:(1)考核海洋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情况;(2)注重海洋环保产业发展态势;(3)考虑生态问题及相应保护工作成效;(4)体现示范区建设的动态过程;(5)关注对外交流及合作情况;(6)重视利益相关群体的意愿和诉求。  相似文献   

14.
提高森林生态安全的整体水平,是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对2009—2018年中国省际森林生态安全进行定量测度的基础上,利用修正的引力模型计算省际间的空间关联关系,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其网络特征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整体具有较好的通达性和显著的等级性,但关联强度和稳定性较低。(2)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呈现出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山东、河南、湖北、湖南等省份处于网络中心位置,发挥重要的中介作用。(3)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的空间关联网络可划分为经纪人、净溢出、净受益、双向溢出四个板块,并呈现板块内集聚为主、板块间关联为辅的空间关联特征。(4)经济发展差异、林业产业结构差异、城镇化水平差异、林业生态建设投入差异、森林资源禀赋差异对中国森林生态安全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弱负向的驱动作用,地理邻接关系对其具有强正向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基于MCR模型的大别山核心区生态安全格局异质性及优化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以大别山核心区精准扶贫对象岳西县为研究单元,选择10个生态阻力因子建立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构建生态阻力面,应用空间数据探索分析方法(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ESD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和重力模型对生态安全进行诊断和潜在生态廊道识别提取。研究表明:(1)岳西县生态安全较高及高等级区域占县域总面积37.79%,而较低及低等级区域占51.89%,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特征,生态安全水平总体偏低。(2)ESDA分析显示,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全局Moran's I指数为0.6374,LISA图显示岳西县生态安全等级主要以高高(HH)、低低(LL)两种聚集类型为主,在空间上呈明显的片状集聚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选择生境良好的自然保护区及大型风景区斑块为生态源,生成累积耗费阻力面,基于MCR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生态源之间的最小累积耗费路径,提取潜在生态廊道90条,生态节点103个,利用重力模型识别出21条重要潜在生态廊道,其中,一级和二级潜在生态廊道分别为13条和8条。(3)结合岳西县旅游产业空间发展规划,提出了“一环三带”生态网络框架空间布局模式及优化对策,该模式可作为岳西县生态经济产业发展格局的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16.
水环境生态安全预警评价与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针对水环境这一评价对象的特点.建立起有效的水环境生态安全评价指标,采取综合指数法进行评价,在此定量基础上,启动水环境生态安全的预警系统,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对水环境生态安全的警度、警源从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角度分别进行判别。最后以上海市为例,对可能出现的水资源衰竭和水环境危机建立警报,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设措施和安全维护对策。  相似文献   

17.
徐斌  张艳 《环境科学研究》2018,31(5):919-926
为评价干旱区绿洲新疆石河子垦区的地下水生态系统安全状况,基于自然、生态、环境、社会和经济5个属性构建了地下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筛选16个指标作为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安全评价指标,制定了适合于干旱区绿洲的地下水生态安全等级与评价标准,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熵值法进行了指标权重分配,确定了各项评价指标在不同安全等级的隶属函数,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内5个灌区的地下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石河子灌区、金安灌区和玛纳斯灌区对基本安全级别的隶属度最高,分别为32.2%、35.4%和27.5%,3个灌区的地下水生态系统处于基本安全状态,区域面积占垦区总面积的51.8%;②莫索湾灌区地下水生态系统处于危机状态,相应的隶属度为27.2%,区域面积占垦区总面积的16.8%;③下野地灌区地下水生态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相应的隶属度为28.8%,区域面积占垦区总面积的31.4%.研究显示,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综合反映了该区域人类活动与地下水、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证明了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干旱区绿洲地下水生态系统安全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邱微  赵庆良  李崧  张建祺 《环境科学》2008,29(4):1148-1152
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选取27项指标,构建黑龙江省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运用生态安全度计算模型,对2000~2005年黑龙江省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级评价;应用灰色动态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06~2010年生态安全的发展趋势.计算结果表明,2000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V级;2005年黑龙江省处于生态安全Ⅲ级,生态安全有所提高.预测得到,2006年黑龙江省为生态安全Ⅲ级,2007~2009年均为生态安全Ⅱ级,2010年达到生态安全Ⅰ级,即理想安全.由此可见,黑龙江省生态安全呈现上升的发展趋势;自2000年黑龙江省开展生态省建设以来,生态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通过推动生态省建设等有效手段,可以最终实现黑龙江省生态安全持续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的三大战略格局之一,生态安全格局是海岸带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本研究遵循“陆海统筹、生态优先”的理念,基于“本底分析−要素识别−格局构建”的总体思路,采用陆海生态敏感性评价、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源地−廊道−节点”模型等分析方法,规划构建了茂名市海岸带的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研究区的海岸侵蚀和特...  相似文献   

20.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资源的特点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PSR框架模型的发展,构建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赋权法确定权重,运用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模型,对该区域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区域土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由2003年的0.134(敏感级)升高至2006年的0.269(临界安全级),整体生态安全状态呈好转趋势,土地所受的生态压力整体上有所加大.现有土地生态安全状况的改善主要依赖于对现有土地生态问题的治理.现阶段土地的生态压力依然严峻.对2003~200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变化进行分析显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状况已进入快速改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