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①空间分布特征:有明显区域差异。近海地区pH均值6.51~6.12,酸雨频率2.5%~5.9%。市区pH均值<5.1,最低值为3.66,频率为44.1%~50.6%。②时间分布特征:从6县(市)属镇的pH均值,1991~1995年逐年下降,1995~1997年逐年上升。③季、月变化:降水酸度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3月份酸雨频率最高(70%),pH均值为4.77。酸性降水的季节变化与两广地区类似。④化学特征:降水中阴离子以SO2-4占绝对优势,占阴离子总含量的80%,SO2-4与NO-3的比值…  相似文献   

2.
分别在南通平原河网地区选择典型非圩区开展野外原位试验,用野外观测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平原非圩区典型试验小区不同土地利用下营养盐在自然降雨—径流驱动下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导致营养盐迁移时空分布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为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施肥条件及植被覆盖度等,不同土地利用下的径流量差异是导致营养盐迁移通...  相似文献   

3.
乌鲁木齐地区1986年降水的PH均值为7.29,说明乌鲁木地区的降水酸度属中性一弱碱性范畴。但是把固态降水和液态降水分开来研究,发现这两种形态降水的酸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1986年乌鲁木齐固、液态降水的酸度差异进行了研究,并且通过对SO_4~-离子和Ca~(++)关系的探讨分析了差别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基于气流轨迹聚类的大气输送对丹东市酸雨形成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HYSPLIT4.8后推气流轨迹模式对辽宁省丹东市2007年的降水来源进行气流轨迹模拟,再通过聚类分析方法得到气流的平均轨迹分布,从而分析丹东市降水的来源及各方向气流对酸雨形成的影响.研究表明,丹东市酸雨污染主要受外来输送影响.在季风影响下,6-9月的雨季,来自西南和东南方向气流多经过河北、京津、山东等工业发达地区或朝鲜半岛,SO2和NO2污染较重,且运行高度低,地面污染贡献大,气流携带大量致酸前体物,在丹东形成酸性降水频率高,导致其酸雨污染严重.而来自西北方向的气流经过蒙古国、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西部等工业欠发达地区,且多在高空运行,气流相对干净,很少形成酸性降水.  相似文献   

5.
降水酸度和离子平衡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降水为非酸性雨,但其PH值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降水中的SO_4~(2-)、Ca~(2+)、和NH_4~+是影响酸度的关键离子,与其他地区相比,乌鲁木齐市降水中的Ca~(2+)浓度是酸雨区(贵阳、重庆)平均值的3.50倍,是非酸雨区(北京、天津)平均值的1.86倍。可见,乌鲁木齐市降水酸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酸性离子浓度,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碱性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6.
山东省城市大气降水pH值观测结果及其初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山东省十七个主要城市2003年大气降水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对大气降水pH值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酸雨频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酸雨主要出现在秋季和冬季;鲁北平原、鲁中南的莱芜地区,胶东半岛地区频率较高。从酸雨与气象条件的初步分析得出,风速越小时,地面风对酸雨的贡献就相对增大;冬季接地逆温的存在为酸雨形成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文章并从气象角度对酸雨成因机理作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根据连云港市降水监测资料和有关环境资料,分析了该市酸雨的时空分布特征、降水酸度和酸雨频率的年变化情况,以及酸雨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市酸雨污染冬季比夏季严重,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SO2是影响降水酸度的主要因素,酸雨类型以硫酸型为主。指出近年来该市酸雨污染趋势缓和,但随着经济发展,SO2的排放量加大,酸雨污染有扩大趋势,必须采取果断措施予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汽车尾气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兰州市汽车尾气污染状况的调查与分析,认为兰州市街道空气污染较重,CO、NOx、SO2、TSP、Pb各项污染均超标,其污染程度与车流强度、时间、季节、路面宽度、风速及不同形式的交通路口相关。汽车尾气排放已成为兰州市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15年12月我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状况及其与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内在关联性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与2014年同期相比,2015年12月我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尤其京津冀及其周边省份的空气质量偏差,而华南及西南地区空气质量偏好;2014—201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是自20世纪有观测以来最强的1次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的异常偏高,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引起东亚大槽减弱,我国东部低层出现南风异常,造成冬季风强度明显减弱及华南地区降水增多,成为2015年12月我国东部空气质量发生异常变化的重要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AQI和PM_(2. 5)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对2016年12月29日至2017年1月5日洞庭湖区一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静稳天气形势下的累积效应和本地持续升温、降压、增湿、小风导致污染物浓度不断增加。本地风速与雨量对污染物浓度产生显著影响。降温前风速明显加大,有利于污染物快速扩散。湿度增加有利于污染物吸湿性增长,但高湿易引起降水有利于污染物的湿清除。此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中大气稳定度为中性或稳定,14:00混合层高度逐渐降低且重度空气污染日降至100 m以下。污染物空间分布与主导风向和污染通道密切相关。气流后向轨迹分析表明,洞庭湖区各地气流来源和影响路径差异明显,且存在大范围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北方外来污染源是洞庭湖区重要的污染面源,本地工业污染排放点源和地理条件也是洞庭湖区空气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利用PM2.5质量浓度、地面气象要素、NCEP、ERSST_V3、GBL等资料,研究了2021年12月7—11日长株潭地区一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高空平直环流、无明显槽脊影响,地面弱冷空气活跃是本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环流形势特征;地面均压场、小风和升温增湿是此次重度空气污染过程的主要气象要素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与主导风向和污染通道密切相关,本地风速对混合层的高度、污染物水平扩散影响较大,600~700 hPa逆温层有利于污染物在主导风作用下近距离传输及在低层交换积累。我国中东部污染物积聚是长株潭区域重要的污染来源,长株潭地区存在区域性同步污染现象。低层流入长株潭区域气流轨迹差异及地理条件是长株潭污染物空间分布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南通地区很多钢丝绳企业采用酸洗磷化工艺,产生大量含铅、铁、锌等重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液,造成区域特征性环境污染.选用山东天维膜技术有限公司的扩散渗析阴膜进行钢丝绳酸性废液处置实验.结果表明:该膜能有效地将酸、盐分离,酸的回收率达到90%以上,铅截留率达到70%以上,铁截留率达到80%以上.但实验中出现氯化铅晶体析出,堵塞处...  相似文献   

13.
扬州地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年1月—2010年12月的酸雨监测数据,对扬州地区酸雨的变化规律和趋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扬州地区酸雨主要集中在扬州市区与仪征城区,"十一五"期间,扬州市区酸雨呈逐年减少趋势,仪征城区大气污染严重,降水pH年均值均小于5.6,经评价扬州市区属于非酸雨区-较重酸雨区,仪征城区属于轻酸雨区-重酸雨区。高邮、江都、宝应城区从2007年起无酸雨出现。仪征城区酸雨主要是由燃煤型和燃油型混合空气污染造成的,近年来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迅速增加,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已成为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对地面风场的研究表明,厦门存在局地和海陆风环流,自1955年以来年平均风速、混合层厚度均呈现下降趋势,大气污染物的水平和垂直扩散能力也呈下降趋势。降水酸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表明,海陆风环流有利于酸性污染物的积累,且锋面降水过程中的光化学污染加重了降水的酸化程度。  相似文献   

15.
大气气溶胶酸度和酸化缓冲能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掌握大气气溶胶与酸性降水的关系 ,分析和研究了中国北方和南方不同观测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的酸度 ,并利用微量酸碱滴定的方法测定了其酸化缓冲能力。结果表明大气气溶胶具有一定的酸度 ,同时对酸化的缓冲能力非常低 ,甚至可以促进降水的酸化 ,这种污染特征也是上述观测点发生酸性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泰州市降水主要特征及酸雨成因浅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泰州市1996年—2000年降水主要特征及酸雨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泰州市酸雨出现频率高,5年来降水pH均值均<5.6,降水酸度和酸雨出现频率无明显变化;降水中化学成分以SO42-为主,NO3-质量浓度值呈上升趋势;酸雨出现频率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冬、春季>秋季>夏季,与SO2在不同季节质量浓度变化规律较一致;酸雨的形成可能受本地大气污染物和异地大气污染物的共同影响;酸性降水的形成与气象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17.
降水酸性与降水成分关联分析──灰色系统理论应用唐雅萍(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210013)降水酸性与降水中多种离子成份具有一定的关联,但这种关联是多因素的,且未必是线性的,因此用过去常用的统计回归分析则难以分析处理。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分析可以...  相似文献   

18.
根据对2006年11月20~28日乌鲁木齐市出现冷空气过境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式和主要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变化情况进行的分析,结果表明:冷空气过境天气前后,诸多气象要素发生了变化,冷空气导致逆温层的破坏和降水过程使各项污染物均得到有效的清除.通过此分析可为类似天气的空气质量预报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乐山市大气中二氧化硫与硫酸盐化速率、降水硫酸盐的相关性分析赵志坚(乐山市环保科研监测所614000)大气中的硫化物主要是SO2、SO3、H2S、H2SO4及硫酸盐,SO存在大气中大多被氧化成硫酸雾和硫酸盐气溶胶,降水能将大气中的可溶性成分以及颗粒物清...  相似文献   

20.
大气污染带来的降水酸化问题是当代全球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早在1900年,许多工业发达的国家已发现酸性降水[PH≤5.6简称酸雨],并对其已有几十年的研究历史。1982年,国务院环境保护办公室组织了全国性的酸雨普查工作,发现我国降水酸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长江以南酸雨已较为普遍,其中以重庆和贵阳测得的酸雨PH值最低。前者为3.35,后者为3.44,与世界上严重的瑞典南部和美国东北部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