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对杞麓湖近20年来的水生态、流域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生态灾变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杞麓湖的生态安全状况为背景,运用评估模型对杞麓湖1994—2013年湖泊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杞麓湖2013年生态安全状态已处于第5级、"很不安全"的黑色预警状态;生态安全程度近20多年处于较差状况,安全分级多为"一般"和"不安全"。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滇中杞麓湖表层沉积物中有机质(OM)、总氮(TN)和总磷(TP)含量及粒度参数的分析,结合克里金插值法与端元模型,研究了杞麓湖表层沉积物营养盐和粒度参数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相关性,探讨了可能影响其营养盐空间分布的因素,并对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表层沉积物OM、TN、TP平均含量已处于较高水平,其空间分布特征受到流域内土地利用和湖泊水动力情况的影响,湖泊沉积物中OM主要以外源输入为主。同时,营养盐污染评价结果表明,OM污染程度相对较低,而TN、TP污染较为严重。此研究结果将为杞麓湖富营养化治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模式识别建立了综合评价模型,对杞麓湖流域2009—2013年的社会经济影响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2009—2013年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杞麓湖生态安全的影响均处于第五级(严重状态),且对第五级的隶属度总体呈增大趋势。说明杞麓湖流域社会经济压力已经很大并呈加剧趋势,生态系统已经受到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滇中三大湖泊氮、磷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师莉莉  杨晓红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B06):67-69,73
通过对滇中抚仙湖、星云湖和杞麓湖1988~2005年总氮、总磷浓度的变化研究,发现抚仙湖全湖总氮平均浓度为0.179mg/L,总磷平均浓度为0.009mg/L;星云湖总氮为0.926mg/L,总磷0.075mg/L;杞麓湖总氮为2.446mg/L,总磷0.055mg/L。抚仙湖水质明显优于星云湖和杞麓湖,星云湖次之,杞麓湖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杞麓湖水污染成因及控制途径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8-1997年的统计资料,建立了关于杞麓湖水污染的多投入要素的Cobb-Dauglas生产函数模型,研究了主要影响因子对杞麓湖污染发展的贡献率及杞麓湖污染治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7年杞麓湖水质监测结果为基础,运用相关分析,双因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杞麓湖主要污染物动态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杞麓湖主要污染物的空间分布较为均匀;BOD5和TN都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杞麓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塘还湖及生态修复工程方程。具体提出了湖滨生态修复的范围、分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程内容与规模,工程实施计划及对策措施,湖泊生态管理措施,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杞麓湖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退塘还湖及生态修复工程方程。具体提出了湖滨生态修复的范围、分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工程内容与规模,工程实施计划及对策措施,湖泊生态管理措施,对策建议等。  相似文献   

10.
通过调查,对杞麓湖南岸的农业结构、化肥使用量和农业生产经济进行分析,针对杞麓湖南岸区蔬菜种植属于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但产投比相对较低的农业生产模式,提出杞麓湖南岸农业生产模式优化方案,为杞麓湖面源污染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对湖泊生态健康状况评定、环境问题诊断和湖泊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江汉湖群实际情况和生态特点,选取江汉湖群五大湖泊—梁子湖、长湖、洪湖、斧头湖和武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资料收集并结合GIS技术的研究方法,从生物、水质、生境特征及生态压力4个方面选择15个代表性评价指标,构建江汉湖群典型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评价方法,对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江汉湖群五大湖泊生态健康综合评价得分值为5.47~7.46,梁子湖得分最高,其余依次为斧头湖、洪湖、长湖和武湖.从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等级看,五大湖泊中梁子湖和斧头湖处于比较健康状态,而洪湖、长湖和武湖处于亚健康状态.通过实例分析表明,本研究建立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能够较客观系统地评价江汉湖群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可靠性,可作为江汉湖群健康诊断的评价方法.本文研究结果可为江汉湖群的分类管理提供较为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湖泊生态安全及其评估方法框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针对目前我国湖泊存在的主要生态安全问题,同时考虑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阐述了对湖泊生态系统及湖泊生态安全的深层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 该方法框架包括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流域社会经济活动对湖泊生态影响评估、湖泊生态服务功能评估和湖泊生态灾变评估,以及在这4项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的湖泊生态安全综合评估. “4+1”湖泊生态安全评估方法框架既可作为对湖泊生态安全进行整体综合评估的方法,又反映了湖泊水生态健康、流域人类活动对湖泊的影响、湖泊生态服务功能以及湖泊生态灾变4个过程对湖泊生态安全的影响关系,识别影响湖泊生态安全的限制性因子. 湖泊生态安全评估启示我国湖泊管理应由水质管理向流域生态系统管理转变,其实质是解决好“人湖”关系,实现“人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泸沽湖生态系统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泸沽湖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系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泸沽湖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洱海流域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与比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2009年5月对洱海及其流域内的海西海、茨碧湖和西湖3个小型湖泊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的调查,采用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和营养状态指数(TSI)法对其生态系统健康状态进行定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流域湖泊整体处于富营养状态,健康状态较差;各湖泊健康状态存在空间差异:海西海和茨碧湖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为中等,西湖和洱海健康状态为较差;而洱海湖泊内健康状态同样存在空间差异,北部和中部深水区较其他区域健康状态好.2种评价方法比较表明:洱海流域湖泊属于营养盐和生物量基本上呈正相关的响应型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健康指数(EHI)适用于洱海流域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此外,整理分析洱海浮游生物历史数据,同样采用EHI法评价得出近20年来洱海生态系统健康状态呈逐渐恶化趋势,尤其1997年健康状态最差.  相似文献   

15.
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种群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州南湖(惠州西湖子湖之一)是典型的亚热带浅水城市湖泊。2007年5月,惠州西湖开展了以水生植被构建和鱼类调控为主的生态系统修复与构建(中试)工程,以控制湖泊富营养化,改善湖泊水质。生态修复后南湖中试区的营养盐含量和富营养化程度有很大的下降.其中TP降低了87.04%,TN下降了64.25%,N:P比由5月份的6.99:1升高到18.32:1。生态修复前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优势种有10种(属)5个门,其中绿藻为优势种群,约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72.79%。多样性指数为2.03.均匀度为1.095,为富营养化的稳态阶段;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浮游植物优势种有20种(属)6个门,其中隐藻为优势种群,约占总生物量的52.84%,多样性指数为3.58,均匀度为1.113,为清水态型生态系统。生态修复后浮游植物的丰度、生物量以及各种属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通过生态修复工程已经打破了浮游植物的稳态阶段.建立多藻共存的水生态系统.是藻类共存和多样性研究在工程当中一个成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典型围圩养殖区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的41个湖泊湖荡为研究对象,分析筛选了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影响的主要指标,基于PSR方法评价了湖泊湖荡群的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选取的养殖面积占比、斑块密度及退圩还湖政策规划等指标能够有效反映区域的围圩养殖特色,全面表征围圩养殖对生态系统压力、状态、响应的影响.评价结果显示,里下河腹部地区41个湖泊湖荡中综合指数等级健康的占比4.9%,亚健康的占比87.8%,不健康的占比7.3%.研究结果可为围圩养殖区湖泊水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退圩还湖及水生态修复规划提供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利用支持向量机在处理分类问题、小样本问题和泛化推广方面的优势,构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湖泊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模型.同时,对广州市最大的人工湖——白云湖的水质及生物群落情况进行了监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白云湖生态系统处于病态状态,不能达到其净化水质的设计作用.建议从提高进水水质、实施湖区截污和丰富生物量3方面改善白云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与传统熵权综合健康指数法和熵权模糊综合评价法相比,所建模型更加客观、科学地评价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能够为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提供一定依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入湖河流作为连接湖泊流域"源"(陆地)-"汇"(湖体)的廊道,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态是对流域上游陆地生态系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而其下游水质污染因子则因流域分水线的封闭性,可以表征上游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入湖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的影响.因此,利用水生生物指标识别入湖河流水质污染因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对于整个湖泊流域的...  相似文献   

19.
IntroductionTheHaihe LuanheBasinisthedistrictfacingtheproblemofwatercrisisintheNorthChina.Waterpollutionissuesandanthropogenicdisturbanceareveryseriousatthesametime .Waterdeficiency ,pollutionandoverpopulationhaveresultedinobviousecologicaldegradationan…  相似文献   

20.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真实反映艾比湖周边居民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的认知及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保护意识的强弱.结果表明:(1)艾比湖周边居民对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危害有较为清晰地认识,99%被调查者意识到了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对周边环境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78.2%调查对象认为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的退化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发的,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信息不够通畅;(2)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系统退化情况持有较高的关注度,但支持度不高,85.6%的被调查者对退化湿地的生态恢复有支付意愿;(3)65.5%调查对象对艾比湖湿地生态恢复有信心,但对当地政府宣传和保护艾比湖湿地的力度满意度不高,因此政府部门还需进一步加强对艾比湖的宣传和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