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内外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引起人们的日益广泛关注,对生态风险及其评价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课题。将其应用于旅游开发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可以为旅游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和途径。分析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历程及涉及领域,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研究现状,分析了旅游开发生态风险源类型及导致的生态终点,并列举了生态风险评价框架及方法模型等。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研究进行评析与展望,指出未来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学科交叉为途径,实现对旅游生态风险及其评价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注重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机理研究;探讨旅游活动引发的生态问题表现及动态演变规律;构建旅游开发生态风险评价的政策体系与相应标准等。  相似文献   

2.
从预防监测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和善后处理能力三个方面,遴选10项二级指标构建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未确知数学方法、专家咨询法,从各项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和能力表现两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并对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综合评价值为3.670,即该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总体水平介于"一般"到"强"之间;所有10项二级指标的评价值均介于3—4分之间,表明恩施州的旅游应急管理能力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从旅游风险预警、旅游应急保障、道路交通应急机制和公众及游客自救能力提升等方面,对恩施州旅游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利用系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对其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涉及到的指标多而复杂。从影响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资源、社会、环境和经济等方面综合考虑,选取了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和年末总人口等15个相关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南京市1995-2002年的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其评价结果与南京市的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4.
旅游资源是开展旅游活动,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对其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是合理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的重要依据。1994年,武当山古建筑群作为文化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武当山为例,利用Yaahp软件,基于AHP法对其旅游资源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指标相对权重。结果表明,武当山资源价值在旅游资源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根据评价结果及遗产地旅游现状,提出防止旅游过度开发和资源不合理利用的保护性开发策略,以促使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合理地评价乡村旅游资源是乡村旅游开发的前提。考虑到乡村旅游开发的需求,本文提出一种熵权法结合COPRAS的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安徽省桐城市43处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将43处旅游资源单体分为一级旅游资源单体、二级旅游资源单体和三级旅游资源单体。对一级旅游资源,开发时要秉承"优先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做好科学长远规划,深入挖掘资源价值;对二级旅游资源,资源自身价值很高但开发受到外在条件限制的要积极寻找不足,补齐短板,资源各方面均一般的可作为辅助产业进行开发;对三级旅游资源,应从长期的视角保护其完整性,等待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6.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科学评价土地整理效果的依据.以广东省湛江市丰收农场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从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取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项目整理前后的各种效益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项目的实施为项目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山地景区旅游安全事故多发的严峻形势和旅游安全评价研究缺乏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基于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然环境对游客旅游安全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危岩体、滚石等的监测与治理;按置信度识别准则确定该景区旅游安全风险等级属于较高风险,评价结果符合实际。研究成果能为类似景区风险评价中指标选取和风险程度判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土地利用分区的背景下,以皖江城市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12年皖江城市带各地级市土地生态安全的相关数据,从压力、状态和响应3个方面构建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土地利用分区的土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皖中区除了六安的土地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外,其余都处于"危险"级;沿江区中安庆处于"较安全"级,芜湖和马鞍山处于"危险"级,铜陵处于"预警"级;皖南区除宣城处于"预警"外,其余均处于"较安全"级。2皖江城市带土地生态安全东西分异明显,且各区内影响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指标各不相同。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调控土地生态安全水平的措施与建议:皖中区应将改善土地生态安全状态和集约用地放在首位,沿江区应将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放在首位,皖南区应坚持生态优先、适度开发。  相似文献   

9.
构造基于经济-环境-社会(EES)概念框架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权法进行赋权,运用物元分析法构建土地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模型,对淮南市作土地生态安全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淮南市2010年、2013年和2016年的土地生态安全评价等级均为"一般安全"等级。研究可知:环境脆弱性一直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一大难题,淮南市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更要致力于环境系统的绿色健康,从而提升土地生态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徐州市为例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对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加权法计算城市土地利用的集约度。比徐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河南省为研究区,依据PSR框架模型,结合河南省区域环境及土地利用特点,构建了河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法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对研究区1990年、1995年、2000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8年7个时段的农业生态安全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生态安全呈现先下降后回升态势,安全等级处于Ⅳ~Ⅴ级,安全状态从风险下降到恶化态;2003年是农业生态安全变化的转折点,从2003年起,农业生态安全有所回升。最后分析了影响河南省生态安全的主要胁迫因子,提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安全建设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评价的文献综述及其未来研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分析和比较分析法系统的梳理了关于生态文明评价的研究文献,阐释了已有生态文明评价研究存在的不足:评价范围以宏观、中观区域为主,微观区域相对较少;指标未能凸显生态文明评价的独特性和专有性,指标权重未能突出产业与生态的互利共生性;评价方法未能兼顾指标法和指数法的优势;根据"单一"综合得分高低或综合指数大小对区域生态文明进行排名;有些未"入门"区域,如北京、上海等参与了生态文明排名且排名靠前,而云南、海南等排名靠后,与省域生态文明建设实际情况不相吻合。据此归纳了未来研究趋势:趋于探索科学化方法来确定生态文明指标及其权重;趋于探索兼顾指标和指数优势的方法对生态文明进行评价,用合乎实际的多元化标准来判定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3.
苏州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依据其旅游开发价值、遗产影响力、遗产开发潜力、生态敏感度和旅游开发条件5个因子评价进行定量评价,苏州"非遗"整体表现出较高的开发价值和潜力。对苏州旅游市场的调研表明,游客对"非遗"的认知度是较高的,"非遗"旅游产品对游客有吸引力,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目前应在已形成的类型化开发模式基础上,通过强化创意体验、丰富产品形态、进行多样化的产品组合推进"非遗"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快速发展地区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规律,解译大连金州区2005年、2010年、2015年三期Landsat TM影像,构造综合生态风险指数模型,以街道作为生态风险评价单元,基于GIS和地统计学方法,将土地利用结构转化为生态风险变量,通过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转移探究生态风险演变,揭示金州区"十五"到"十二五"以来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风险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2005—2015年金州区土地利用发生变化的面积达1164.9km2,占总面积的85.45%,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耕地、林地等面积减少,综合生态风险指数由2005年的0.1073增加到2015年的0.1506,增加了28.75%;高风险区集中在南部和西部地区,较低风险区集中在中部和东北部的山地地区,生态风险变化大致呈现递阶结构,由东北向西南逐渐增加,这与人口与经济的集聚等因素相关。研究结果揭示了城市化快速发展下,金州区土地利用人为干扰的空间差异。该结论可为金州未来建立生态型新城新区以及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18个指标构建了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通过土地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确定山东省各市土地生态安全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青岛市、烟台市、威海市为理想安全型;淄博市、泰安市为较安全型;枣庄市、潍坊市、日照市、聊城市的土地生态安全属于临界安全型;东营、德州和莱芜属于较不安全型;而菏泽、济宁、临沂、滨州则属于极不安全型。  相似文献   

16.
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界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特尔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选择评价模型并确定权重,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进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结果表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度综合分值较高,但区内综合容积率偏低,投资产出比有待提高。提出以规划、产业结构调整等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政策措施,并对评价指标体系和思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我国旅游开发现状及存在的环境问题,指出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有效防止旅游资源开发不当所带来生态的破坏的重要手段,进而对旅游资源开发中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进行了探讨,对评价内容、评价重点、评价指标确定及评价结论贯彻执行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南疆地处新疆天山以南,旅游纪念品资源丰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格,但现有旅游纪念品开发深度不够,影响了游客旅游质量.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南疆旅游纪念品资源价值、商品属性和市场潜力进行评价,认为资源价值在旅游纪念品评价中权重最高,商品属性和市场潜力是影响纪念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并针对评价体系和综合评价结果对南疆旅游纪念品进行价值分析.  相似文献   

19.
土地既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又是一个自然历史综合体.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必然涉及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鉴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灰色性和不确定性,建立基于灰关联分析模型,将灰关联分析应用于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该模型以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并结合实例进行应用.通过与综合指标法相比较,进一步验证该模型在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中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在实践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武汉木兰天池景区的实地考察及调查、搜集资料,获得各种材料数据;在此基础上设置评价要素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经过一致性检验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再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评价模型,通过计算各指标在不同区域单元上的隶属度,对景区内各区域单元的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木兰天池景区的旅游资源处于中高级次,较高级次的资源缺乏,需要整体协调开发,进一步发掘旅游资源潜力,科学、合理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