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生产和生活领域,树立科学的生态消费观念,按照生态消费观念的要求,遵循生态消费的特点,适度、持续、全面地开发利用生态资源。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探讨了生态消费模式对生态、资源、环境的影响及现实意义,以期在生产和生活领域中大力倡导保护型、节约型、循环型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2.
倡导合理的消费模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一些地区存在着的严重贫困现象与其它地区那种建立在奢侈性消费模式基础上的生活标准,都同实现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不相符合。提倡消费报国,其内容应该具体化。合理的消费模式有利于重构新经济增长模型,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对此都负有神圣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时代的崇俭消费模式到工业文明时代的高消费、浪费型消费、过度消费等不合理消费模式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严重的全球性环境污染和破坏,能源、土地、淡水等资源性产品供给日益趋紧约束.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所具有的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责任消费等内在规定性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说明它是资源性供给紧约束条件下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居民消费模式.为了适应21世纪生态文明时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客观要求,突破消费增长、经济发展与资源性供给紧约束之间的发展困境要求我们必须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三个层面构建生态文明型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4.
生态消费是一种勤俭节约、绿色低碳、环保健康的消费模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筑绿色和谐美丽人生的内在要求和现实需要。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必须由示范型政府、绿色环保型企业、生态自觉的公众三个主体协调推进,同时还要强化生态消费观的宣传教育,大力开展生态消费活动,健全生态消费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持续发展并非只是一句空话,它不仅要求人们从政策、管理、经济活动上要有具体的实施办法,而且还要求我们能从最基本的生活方式入手去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活消费代表着经济的需求瑞,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引导着生产.消费者对不同产品以及产品不同质地的需求,将决定生产者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和方式,利用什么样的资源进行生产,这无疑对于持续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因而完全有必要对人们的消费模式进行引导和调整.逐渐建立一个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消费模式(下文有时简称为“模式”)。一、建立可持续型生活消费模式的基本条件1、加强关于…  相似文献   

6.
绿色消费是环保时代一种全新的消费模式,生产者、消费者、管理者要建立新的理念,3方面形成合力,驱动绿色消费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试论绿色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绿色消费成了人们追求健康生活的目标,它倡导消费者选择有助于公众健康的绿色产品,并在追求生活舒适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能源,实现可持续消费.绿色消费存在的盲目追求表面的绿色、影响生态的"生态旅游"、把"绿色"与天然划等于号等几大误区,消费者应转变消费观念并在生活中选择绿色的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基于灰色神经网络的能源消费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组合预测对于信息不完备的复杂经济系统具有一定的实用性。鉴于能源消费系统的复杂性和非线性特征,利用我国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采用灰色预测的GM(1,1)、无偏GM(1,1)和pGM(1,1)3种模型与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组合,建立了灰色神经网络的能源消费组合预测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获得了更为精确的预测效果,可以作为能源消费预测的有效工具。同时,能源消费的预测结果也表明今后必须以节能为主导思想,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9.
胡建 《绿叶》2013,(4):63-70
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问题的主要流派,"生态社会主义"的"消费主义批判"理论对克服我国当下存在的因"异化消费"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可持续消费和生产",口号为"七十亿人的梦想:一个星球关爱型消费"。环境保护部公布了2015年"环境日""践行绿色生活"主题。该主题旨在增强全民环境意识、节约意识、生态意识,选择低碳、节俭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中共中央审议通过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必须加快推动生活方式绿色化,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新《环境保护法》也明确规定:"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低  相似文献   

11.
构建低碳消费模式,法律规制十分必要。河北省低碳消费法律规制步伐虽然已启动,但依然面临着缺乏统一法律体系,对企业相应行为规制和保障不力,对消费者低碳消费关注不够以及执法和司法体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为在河北省构建低碳消费模式,笔者借鉴国外先进做法,提出了在立法层面上构建统一的低碳消费法律体系,将消费者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纳入法律框架;执法层面上完善执法机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执法机制,加大宣传力度;司法层面上提高认识,完善机构,健全司法程序;社会层面上在政府引导下,要求企业、非政府组织及消费者个人广泛参与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市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较为严重,从生态、环保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选择绿色、可持续的消费行为。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消费方式,正在以一种崭新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融入人们的生活。与普通民众相比,大学生具有更高的知识水平和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的研究尤为必要。通过对国内外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问题相关研究成果的梳理,探究影响大学生绿色消费行为特征的主要因素,并据此设计问卷对北京市大学生的绿色消费行为特征进行实证调研,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大学生在进行绿色消费时存在以下典型特征问题:对绿色产品或者绿色消费概念欠了解、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现象突出、具有从众消费和攀比消费心理、社交消费支出逐渐增大等问题。针对存在的特征问题建议大学生从加强自我管理、养成理财习惯、抵制非绿色消费行为、引导绿色消费时尚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highlights current trends in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in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t describes the main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Asian countries making the transition towards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The main challenge for Asian economies is to address the unsustainable consumption patterns of urban consumers, which entails a policy shift from the current focus on pollution and inefficient industrial production. In view of future consumption trends and the global convergence of consumption patter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merging 'global consumer class' are examined,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urban ecological footprints and carbon emissions. Furthermo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consumption is discussed, together with opportunities for low-carbon urban development in the megacities of Asian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conclude, the paper presents an overview of current policy measures taken in Asian countries to gr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realise sustainable consumption and production patterns.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多个方面进行归纳。生态文明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拨与超越,是对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历史性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社会工程,学界就此提出价值体系、关键环节、整体推进和低碳消费等基本思路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绿色消费,绿色消费政策框架的雏形已初步显现。随着各级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对政策系统梳理,以及对政策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层次梳理法,从中央政策、国务院政策和部门政策三个“战略层面”,以及部门政策中具备“经济类”和“信息化工具类”属性的两个“目标层面”,结合政策的功能作用和市场认可程度将部门政策细分到“实施层面”,梳理得出我国绿色消费政策框架。通过分析我国绿色消费政策的分布情况和特点,对绿色消费政策与国家统计局的居民消费支出分类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本文对我国已经实施的各类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政策和实践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是我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发展和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目前我国绿色消费意愿正不断上升,绿色产业迅速兴起;从市场机制来看,绿色消费通过供求关系变化影响经济绿色发展。特别是在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进程中,以更大力度在更广范围推动绿色消费正当其时。分析发现,影响绿色消费的因素主要包括消费观念,以绿色标准和认证制度、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税收和绿色激励机制为代表的公共政策以及绿色供给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等。当前中国消费者的绿色消费观念和意识仍旧淡薄,公共政策制定仍不完善,在引导绿色消费方面的作用仍旧较弱,同时还存在绿色产品供应不足、绿色技术创新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绿色消费理念向实际绿色消费行为的转化。对此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绿色采购制度、推动出台绿色采购法、扩大绿色消费品的财政补贴范围、扩大开放等方式推动我国消费向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KC) hypothesis in 10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OPEC). To realize the study’s aims a time series model is built based on the period 1977–2008, utilizing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as an environmental indicator and income, labour, capital, oil consumption and oil price as economic indicators. Employing the Autoregressive Distributed Lag (ARDL) approach, by comparing the short and long-run income elasticities, the EKC hypothesis is present in six OPEC countries namely Algeria, Iraq, Venezuela, Nigeria, Qatar and Kuwait. Moreover, the Toda–Yamamoto–Dolado–Lütkepohl (TYDL) causality tests outcome show that, after oil consumption,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 increasing ecological footprint are labor and capital. This implies the relocation of pollution intensive industries to almost all of the OPEC countries. However, oil prices reduce environmental damage by its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From the outcome of this study it is important for the investigated countries to reduce their consumption of fossil fuel energy since it represent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pollution. This can be achieved by allocating more labor and capital in projects and investments on renewable energy, energy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相似文献   

18.
论传统服务业的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竟成  范海青 《四川环境》2006,25(2):75-77,86
发展循环型服务业应首先从服务行业本身实施生态化转型开始,重点对生产型和非生产型中资源消耗较大、环境影响较重的传统服务业进行生态化建设,以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为目标,通过实施服务主体生态化、服务途径清洁化、消费模式绿色化及与其他产业生态化耦合等措施,把“3R”原则和生态理念融入到“提供服务”、“实施服务”、“享用服务”的服务业产业系统结构中去。  相似文献   

19.
文章基于文献分析,提出了消费价值差模型,并以此结合量表和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消费价值差对消费者绿色商品的消费意向与市场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说明,消费价值差越大,绿色消费行为意向和市场需求程度越低,其中效用价值差与环境价值差的反向影响最大。鉴于上述结论,政府及企业在制定相关政策及设计推广绿色商品时,应重视消费者的认知和情感需求,并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具有差异性的环保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