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劳动合同法》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和劳动者的维权意识的增强,在新的形势下,劳动争议纠纷仍是审判案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适用法律规范的范围、案件事实的认定、国家政策的影响和双方当事人利益的衡量来看,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难度越来越大,案件协商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如何正确审理好该类案件和提升调解成功率?笔者结合多年的审判实践,从案件审理的角度出发,围绕实体裁判和程序处理等两个方面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一、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的证据涵义 (一)什么是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的证据 《行政诉讼法》第5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事实是审判一切案件的基础。只有查清事实,才能正确、合法、及时地审判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案件。要查清事实,必须有确凿的证据,只有借助证据才能查明和证明案件的事实。 所谓证据,就是证明的根据。它必须是客观存在的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的证据,就是能够证明劳动保护监察行政争议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亦即能够证明案件双方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  相似文献   

3.
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职工之间因劳动权利、劳动义务而产生的纠纷,这种劳动争议实质是民事争议。本文所要探讨的劳动争议既涉及民事争议,又涉及行政争议,是一类特殊的劳动争议案件。行政、民事交叉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同时存在均需解决的民事争议与行政争议,两个争议在内容上具有关联性,在处理结果上互为因果或互为前提,这种关联案件与单纯的劳动争议或行政争议案件性质各异。对于如何及时、合理地解决交叉问题,鉴于法律与司法解释对此尚无规定,实践中问题较多,有必要从理论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4.
劳动保障部门是工伤认定的行政机关,如果申请人对劳动保障部门做出的工伤认定决定或者不予受理决定不服,工伤认定申请人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以下简称《条例》)规定,对工伤认定结论不服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该职工所在单位均有权提起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提起行政诉讼。《条例》对工伤认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明确规定了司法救济,但必须先提起行政复议,也就是复议是起诉的前置程序。实践中,劳动保障部门许多工伤认定结论是正确的,但也有一些由于认识的不同,有些工伤认定结论在申请人提起行政诉讼中被法院撤销。审判实践中法院始终坚持对工伤认定的范围和条件应作宽泛的理解,对“不应当认定为工伤的情况”应严格掌握,在适用时应作适当的限制性解释。笔者结合审判实践谈一谈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条例》有关机动车事故伤害具体条文的理解与适用看法。[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日前,南通市某船舶快速修造厂因不服南通市安监局作出的《关于某船舶快速修造厂爆炸事故结案的批复》,向南通市崇川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这起案件是南通市安监局组建以来遇到的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对此,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实施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制度,积极做好应诉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在国家深入推进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背景下'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实务正面临若干新的挑战,国家对劳动争议案件司法处理有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审判的法律依据短缺,理论研究尚不成熟。依法妥善处理劳动争议案件,除了国家层面的法律规制外,还需要地方法院发挥其应有的司法能动作用,既要依法判案,保证公平正义,又要克制“遣法’’冲动,合情合理合法地对待每一件劳动争议案件。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劳动法》的实施,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增多。如何正确及时处理好劳动争议案件,是司法实践中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一、劳动争议案件的主体范围按《劳动法》规定,所谓劳动争议案件,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后,不...  相似文献   

8.
官司向来要到法院、法庭打的,而今在大田县,却出现了新鲜事:县法院与交警大队联合设立了交通巡回审判法庭,将法庭搬到交警办公楼,让法官走进交警大队上班!据县公安局副局长、交警大队大队长郑际楷介绍:这个交通巡回审判法庭的设立,是个交通纠纷调解与审判的创新,让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实现了完美衔接,给当事人开辟一个绿色通道,缩短案件的审结周期,高效化解纠纷,构建和谐交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一、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案件受理和审理前的准备 (一)受理 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案件的受理,是指人民法院对公民、法人或者其它组织起诉的审查,在法定期限内决定立案或不予受理。《行政诉讼法》第42条规定:“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经审查应当在七日内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经审查,符合起诉条件,起诉手续完备的依照法律规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起诉人预缴案件受理费。对不符合起诉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在七日内裁定驳回起诉。 (二)审理前的准备 人民法院接受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原告起…  相似文献   

10.
高法《征求意见稿》着眼于《劳动法》实施中存在且突出的问题,对于准确适用法律、解决司法审判中歧见与纷争的重要意义自不待言。值此征求意见之机自陈己见,谈谈《征求意见稿》中对审理工伤案件解释的二点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前法院以民事审判方式解决与社会保险费用征缴相关的劳动争议,并不是一个有益的救济方式;劳动保障部门或税务机关依照《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以具体行政行为的方式给予保障才是高效、便捷、法律依据充分的途径。相关当事人对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如有异议,亦可按行政诉讼的途径给予救济。制度的设立、完善与落实是根本,行政诉讼是制度实现的保障,民事诉讼的介入则会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劳动争议仲裁活动程序是在借鉴民事诉讼法的基础上产生和完善的,与法院民事审判程序密切相联,司法审判动态对于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审理案件的影响作用巨大。高法《征求意见稿》无论是对法院还是对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征求意见稿》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调解成功率近百分百 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开始探索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人民渊解的办法。当年8月,鄞州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择牌成立,从而开创了全国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引入人民调解机制的先河,它打破了交通事故纠纷主要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判决未解决的传统。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审判原则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也是劳动保护监察行政诉讼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个原则主要包括:(1)宪法、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其它任何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仅不能行使,而且不得干涉;(2)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劳动保护监察行政案件,必须依照法律有关规定进行;(3)在法院内部设立行政审判庭,审理包括劳动保护监察行政争议在内的各种行政案件。 二、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  相似文献   

15.
由于劳动法律环境和经济发展形势的变化,劳动争议案件呈现了新的特点,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以北京市为例,近一两年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长较快,实务中疑难法律问题层出不穷,给劳动争议处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本文在分析近两年来北京市法院系统劳动争议收结案数量、案件类型、案件特点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对当前审判实践中的一些突出疑难问题提出初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正>调解成功率近百分百2006年,浙江省宁波市开始探索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引入人民调解的办法。当年8月,鄞州区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挂牌成立,从而开创了全国在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引入人民调解机制的先河,它打破了交通事故纠纷主要通过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判决来解决的传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因对劳动主管部门工伤认定提起的行政诉讼案件明显增多。铜山县人民法院2000年受理此类案件5件,2001年7件,2002年前三季度就达16件。其中,对工伤认定不服提起诉讼的23件,占82.14%;认为工伤认定不作为的5件,占17.86%。  相似文献   

18.
法院是国家审判机关,其对安防产品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法庭审判上面,而检察院作为国家公诉机关,其安防需求主要表现在司法审讯方面。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司法信息化建设逐步走向深入,现代化的司法审讯系统受到了法院、检察院的极大青睐,并在司法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借助现代高科技手段,司法机关可对案件讯问过程进行全程录音录像,建立视听资料档案,这样不仅能够规范办案流程,还方便了案件日后的调阅和查询,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司法效率。本文就目前我国法检机关安防应用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火灾事故调查(以下简称火调)工作中的行政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基于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请求,对消防机构在火灾事故调查过程中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做出裁判,解决行政争议的诉讼活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科学》2009,(7):62-64
(为依法保障当事人申请再审权利,规范人民法院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工作,最高人民法院制定了《关于受理审查民事申请再审案件的若干意见》,并于2009年4月27日发出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