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陕西省经济发展主要依赖矿产资源的开发,尤其是煤炭资源的开发,随着全省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态环境问题也逐渐凸显,这一矛盾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揭示陕西省生态环境破坏现状及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生态足迹理论,定量分析了陕西省生态承载能力及可利用空间.经过计算,2014年全省人均生态足迹1.340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1.9286 hm2,可利用人均生态承载力0.3569 hm2.结果表明,陕西省生态承载整体还有盈余,但草地、茶园和化石燃料用地均出现生态赤字,最后分析了产生生态赤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鹤壁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测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2002统计数据,论文对鹤壁市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002年鹤壁市生态足迹为6.9279 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面积为0.3781 hm2,生态赤字为6.5498 hm2/人,说明鹤壁市当前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保定市2009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保定市2009年人均生态足迹为1.837 136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421 959 hm2,人均生态赤字为1.415 176 hm2,反映出保定市对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需求量已经超过区域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的状态,提出了保定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常斌  胡斌  郑继东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31(4):149-152,170
以平顶山市为例,依据生态足迹法研究其可持续发展,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平顶山市的生态足迹为2.4118hm2/人,生态承载力为0.2941hm2/人,人均生态赤字为2.0433hm2/人,其生态足迹是生态承载力的6.5倍,反映了平顶山市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力,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并针对平顶山市的发展状况,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四川省可持续发展程度的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计算了1990-2002年四川省生态足迹时间序列,着重分析了该省生态足迹、生态盈亏和生态效益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结果显示:四川省十二年间人均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1.1421hm2/人增大到2002年的1.2795hm2/人,人均生态承载力由0.5639hm2/人减小到0.3327hm2/人,生态赤字逐年增大;人均生态效益逐年增加.结果表明:目前四川省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效益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有所缓减.最后,根据生态盈亏的影响因素提出了降低和消除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基于能值分析的生态足迹模型,对福建省1995年-2006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相关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995年-2006年间,福建省人均生态足迹由2.079 hm2/cap增至3.371hm2/ca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0.77%;生态承载力由2.280 hm2/cap上升到3.082 hm2/cap,年均增长率6.23%;从2002年起人均生态足迹开始大于人均生态承载力,之后每年出现生态赤字,且赤字逐年增加。期间,福建省万元GDP下降了51.84%;生态多样性指数上升了11.41%;发展能力指数上升了70.30%;生态压力指数由0.934上升到1.094,导致生态安全由稍不安全等级上升到较不安全等级。  相似文献   

7.
赣江流域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态足迹理论及模型,根据赣江流域2007年出版的统计数据,对赣江流域2006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2006年赣江流域的人圴生态足迹为0.9327hm2/cap,而当年实际上可以提供的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9474hm2/cap,人均生态盈余为0.0147hm2/cap,生态需求与生态供给之比为1:1.02,表明人们对赣江流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影响还未超出其生态承载力的阈值,赣江流域生态系统是安全的,流域发展表现为可持续状态;该流域中赣州、吉安2地市出现生态盈余,分别是0.3488hm2/cap,0.2108hm2/cap;而南昌、九江、宜春3地市出现生态赤字,分别是0.2397hm2/cap,0.1328hm2/cap,0.1696hm2/cap,其中南昌市生态赤字最大。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仅考虑了人类对资源的需求和土地的基本生产功能,忽视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改进了生态足迹模型,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当量因子引入到生态足迹模型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中,改进后的模型体现了生态系统功能的完整性;同时,以江苏省丹徒区统计年鉴数据为基础,应用改进模型计算其2000—2010年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人均生态赤字,并对其万元GDP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丹徒区人均生态足迹由2000年的6.870 2 hm2增至2010年的7.576 7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由2000年的5.296 8 hm2减至2010年的4.998 3 hm2,存在生态赤字,且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由2000年的1.573 4 hm2增至2010年的2.578 3 hm2。区域发展处于不可持续状态。根据灰色GM(1,1)模型预测表明,2015年人均生态足迹为8.117 0 hm2,2020年将达到11.019 3 hm2;人均生态赤字在2015年扩大到4.671 4 hm2,2020年为7.567 5 hm2;万元GDP生态足迹2015年达到0.702 3 hm2,2020年为0.336 2 hm2。最后结合丹徒区实际情况,从生态承载力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能值理论,使用生态足迹分析法,对阿克苏市1997-2017年的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进行动态变化研究。结果显示:阿克苏市的人均生态足迹在1997年为2.1411hm~2,在2017年为4.2297hm~2;在人均生态承载力方面,1997年为0.7724hm~2,到了2017年这一数据增加至2.7691hm~2,说明阿克苏市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最后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生态足迹赤字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韩国1980~2006年能值足迹与能值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晟  吴常文 《环境科学学报》2009,29(10):2231-2240
根据基于能值分析理论改进的生态足迹计算模型——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模型,在空间尺度上从地区一级上升到国家尺度,探讨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在国家层面上若干年时间序列的变化趋势,并以中国和韩国为例,对两国在1980~2006年(韩国1980~2004年)期间的能值足迹和能值承载力进行了计算与分析,探讨中国和韩国的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人均能值承载力由1980年的2.7362hm2下降到2006年的2.0547hm2,同时,人均能值足迹却由1980年的1.7715hm2上升到2006年的5.7903hm2.中国自1987年以来出现能值足迹赤字,且赤字数额逐年增加,到2006年已达到-3.7356hm2.韩国人均能值承载力由1980年度3.1871 hm2下降到2004年度2.5271 hm2,人均能值足迹由1980的1.1339 hm2上升到2004年的4.2419 hm2,韩国自1992年出现能值足迹赤字,之后虽有小幅波动,但总体趋势与中国类似,赤字数额逐年上升,到2004年已达-1.7147hm2.目前,中国已不能满足基本可持续性的要求,而韩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经济建设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的一项具体措施。本文介绍了通海县从生态破坏到生态经济建设的历史过程及所取得的经验教训;分析了尚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未来主要考虑重点建设的10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焦健  路金喜  王燕  刘智奇  张超  陈丽 《环境工程》2012,(Z2):424-426,485
我国经济、社会、文化综合发展对生态标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单一追求输水效率的混凝土衬砌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在我国水资源缺乏和水资源分布及其不平衡的背景下不能把混凝土衬砌都拆除,而是需要提出对混凝土衬砌渠道进行生态改造的具体方案。本方案是以空间全方位立体式的方法进行渠道生态改造,使传统渠道输水方式与人们对生态环境标准提高及我国水资源缺乏现状之间的矛盾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3.
Based on case studies and experience of Chines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may be the feasible way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4.
岩溶生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岩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脆弱型的生态系统,不仅由自身特殊的水文地质条件所决定,还由于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而导致生态系统多样性趋向简单化,造成水土不断流失,从而陷入"环境生态脆弱-贫困"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因此,研究岩溶生态脆弱性为生态恢复及重建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各生态因子对岩溶生态的作用来研究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补偿机制的生态伦理学基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补偿遵循“谁破坏,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是符合生态伦理学原则的。发达国家对当今世界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应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无偿援助。国内富裕地区对贫困地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负有责任和义务,国家应从宏观调控上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给贫困地区居民以更多的补偿。  相似文献   

16.
生态安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既能满足生存于其中的万事万物的生存与发展的需求,又不至于使自然环境自身受到损害。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受威胁,处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当代,生态安全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构成极大威胁。从立法上建立完善的生态安全体制十分紧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态环境监测工作的现状和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生态环境监测进展和自治区生态环境监测的实际情况,归纳总结了一套比较可行、实用的生态环境地面监测技术指标与方法,以供从事生态环境保护、监测和管理的人们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2003-2007年广州市生态足迹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近年发展的用于定量研究和判断一个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新方法。本文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与计算模型基础上,定量研究了广州市2003年-2007年五年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规律和特征,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五年间广州市人均生态足迹分别为2003年1.701 6 ha,2004年1.930 9 ha,2005年2.039 3 ha,2006年2.095 8 ha,2007年2.247 1 ha;人均生态承载力依次为2003年0.263 2ha,2004年0.259 1 ha,2005年0.253 9 ha,2006年0.238 7 ha,2007年0.216 2 ha;生态赤字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从2003年的1.438 4 ha上升到2007年的2.030 9 ha,根据计算得到的广州市生态赤字的现状值,分析了生态赤字的成因,为广州市可持续发展提供生态承载力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9.
生态位理论研究论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位研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简单的阐述了生态位理论的发展情况,以及目前在生态位理论的相关应用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旨在为生态位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