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会议通过“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昆蒙框架”),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如何加快推动“昆蒙框架”的落实,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当前及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正>2022年12月7-19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顺利召开。中国作为主席国,展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决心,最终推动195个缔约方签署通过了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下简称“框架”),为至2030年及更长时期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绘制了雄心勃勃的蓝图。近千名来自企业和金融机构的代表深度参与了为期2天的商业与生物多样性论坛及其它相关活动在推动“框架”谈判内容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3.
全球环境基金(GEF)作为多个国际环境公约的资金机制,在推动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GEF已艰难完成第8增资期谈判,正积极推动设立新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但是GEF仍面临履约目标增加、资助领域扩大、资金分配难度加大等挑战。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履约任务加重、履约资金难以获得、GEF项目配套资金比例高等难题。为应对上述挑战,中国应推动设立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提早研究履约资金需求,完善履约资金机制;借鉴GEF管理模式,推动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发挥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在生态系统、物种和基因三个层次都具有明显特色。过去70年来,中国政府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重大生态工程、保护区划与规划、政策法规和国际合作等多个领域都取得重要进展,能力建设得到显著提升。然而,生物多样性仍然面临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威胁,需要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的框架下,与各国携手合作,在全球范围内采取共同保护行动。  相似文献   

5.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国际组织及一些国家积极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及议定书,完善管理体制及资金机制,开展科学研究和评估,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仍未得到遏制,"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难以如期实现。本文结合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展、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分析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存在的主要挑战,提出制定切实可行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框架"、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政策建议,为深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国际合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设立保护地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举措。“半个地球”愿景提出将50%的面积纳入保护地,并有效保护85%的物种,是全球生态保护的目标。IUCN保护地分类系统是国际通用的标准,一系列优先保护模块研究则对保护地的识别进行着探索。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模块的保护目标、识别标准等进行分析,为保护地科学识别提供合理参考。主要结论如下:(1)物种、栖息地与人类活动是各模块的主要考虑要素,识别标准包括物种丰富度、生境转变率、人类活动强度等;(2)各模块对生境转变率的考虑有“亡羊补牢”和“未雨绸缪”两种思路,对人类活动强度的考虑有直接和间接之分;(3)各模块分布面积占比在5.77%~25.32%之间,总范围占全球陆表的55.59%,超过了“半个地球”愿景的目标比例。  相似文献   

7.
自然保护地是区域灾害风险管理热点地区,国家公园是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公园管理目标的多样性决定其暴露在多种致灾因子下的承灾体多样性,使其灾害风险管理极具综合性。从国家公园管理职责、管理规划实践与科学研究热点出发,总结国家公园灾害风险管理的总体理念、共性与差异,将其置于社会—生态系统管理框架内,提出对中国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灾害风险管理的三个启示:(1)灾害风险管理是实现国家公园多重管理目标的必然需求;(2)灾害风险管理要重视维持国家公园社会—生态系统的理想状态;(3)灾害风险管理需要采用“整体”思想,在“愿景—目标—目的”的“层级式”管理目标下协调各部门,以适应性管理方式开展。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2012,(13):61
2012年6月26日,在环境保护部宣教司和生态司的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由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组织的"生物多样性宣传媒体和民间环保团体培训交流会"在北京郊区顺利进行,环境保护部生态司和宣教司代表出席会议并致辞。本次交流会旨在向主流媒体和民间环保团体宣传推广中国生物多样性伙伴关系和行动框架理念。交流会中,生态司代表指出,生物多样性是继气候变化之后又一全球热点问题。环保"两会"和刚刚闭幕的"中  相似文献   

9.
绿色简讯     
专家分析说“厄尔尼诺”可能年底形成最近,出席第四届亚太地区空间地球动力学计划(APSG)会议的天文专家对厄尔尼诺作出了预测:厄尔尼诺可能于今年年底前后形成,但估计势头不会强过 1997至 1998年那次。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改至每年的5月22日根据第55届联合国大会第201号决议,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由原来的每年 12月 29日改为 5月 22 日。 为了保护全球的生物多样性,1992年在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153个国家签署了《生物多样性公约》。同年11月,全国七届人大第28次会议…  相似文献   

10.
<正>当地时间2023年12月13日下午5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在阿联酋迪拜正式闭幕。COP28也被称为“全球盘点大会”,这是《巴黎协定》进入第一个五年实施周期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阶段。2023年是第一次全球盘点,此后各缔约方将在2025年正式向联合国提交新的国家自主贡献,也就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政策和行动路径。因此,2023年的COP28广受各方关注,会场盛况空前,参会人员规模也创下了历史新高,注册人数达10万人。  相似文献   

11.
彭翔  金芮 《环境保护》2022,(20):74-75
2022年3月,世界银行成功发行了全球首只野生动物保护债券——犀牛债,这对于探索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创新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分析了“犀牛债”的运行机理,并就债券的社会资本参与、激励风险分担机制、独立核查机制等创新示范意义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挑战,从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新型多边开发机构开展融资创新、更好发挥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作用三个方面提出了其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环球扫描     
<正>《自然》2014年12月18日无国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区的设立旨在减轻人为因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的压力。一个国际认同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保护区网络扩大到覆盖世界陆地面积的17%。但生物多样性在不同国家和不同生境之间是不均匀分布的,这便提出了应当对哪些区域予以保护、以产生最大效果的问题。Federico Montesino Pouzols等人发现,通过国际协调行动将保护区网络扩大到17%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府26日正式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国际社会对此给予高度赞赏,称之为“提振全球信心”的举措,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再次凸显中国负责任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4.
李或挥  祝浩 《环境保护》2007,(5A):26-28
目前外来物种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给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威胁到国家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组织(CBD)”的报告显示:外来生物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是1370亿美元、印度1170亿美元、巴西为500亿美元、南非70亿美元。美国的生物区系中外来生物种有5万多种,  相似文献   

15.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2002年发起一项全球性计划,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并将其定义为:“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下所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些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且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国际保护臭氧层日”,旨在纪念1987年9月16日签署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并要求所有缔约国根据“议定书”及其修正案的目标,采取具体行动纪念这一特殊的日子。当前,在世界范围内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物多样性减少、全球变暖和极地臭氧层空洞。这三个全球性问题,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发展,是我们无法回避和必须解决的问题。作为三个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臭氧层破坏自19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4月22日上午,法国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DDRI)所长塞巴斯蒂安·特雷耶(Sebastian Treyer)和IDDRI高级研究员然勇狐(Aleksandar Rankovic)到访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双方针对绿色"一带一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筹备、后202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战略框架、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协同增效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研讨。政研中心吴舜泽主任参加会见,气候部、政策部、办公室、国际所有关  相似文献   

18.
生物多样性评价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15.1.2指标对此提出了具体要求. 本研究借助遥感技术,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简称“示范区”)为研究区,选取物种多样性层次、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和景观多样性层次的7个指标(生境质量指数、增强型植被指数、水网密度指数、生境面积百分比、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景观分离度指数、蔓延度指数)构建生物多样性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研究区生物多样性的量化计算及生物多样性评估. 结果表明:①研究区生物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0.42,生物多样性高等级区域面积为526.65 km2,占研究区陆地面积的27.38%;研究区共28个乡镇,其中生物多样性高等级区域占乡镇陆地面积比例大于50%的乡镇有两个,分别是青浦区的华新镇和香花桥街道. ②探究了土地利用方式和城市不透水面占比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受人类活动干扰较为严重,不透水面占比与高等级生物多样性占比呈负相关,在植被稀少的城市和工业区域生物多样性等级较低. 研究显示,SDG 15.1.2指标区域得分为27.38分,距离实现2030年生物多样性可持续目标还面临一定的挑战;同时,该研究旨在构建县级区域生物多样性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SDGs指标本地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22日是第11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其纪念日的主题为“生物多样性——变化中世界的生命保障”。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往往也是经济贫困地区。中国是一个约有300。多万贫困人口的生物多样性大国,许多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周围聚集了众多的农村贫困人口。为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保护与持续利用生物多样性同农村脱贫的关系;进而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促进农村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20.
气候变暖是当前最受国际社会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在应对气候变暖的问题上,英国可谓是世界上态度最积极、行动最领先的国家之一。继2008年发布《2008气候变化法案》成为全球第一个为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立法的国家后,今年7月15日,英国政府又公布了《(英国低碳转型发展规划)白皮书》,使得英国成为全球第一个制定全国低碳发展战略规划的国家。英国“两低”(低碳经济、低碳社会)发展模式为我国“两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模式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