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费用效益分配中的公平与效率问题,对环境管理、排污标准、环境税(费)、排污权交易等环境政策的公平与效率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论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目际环境义务的承担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闻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为此,本文针对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结台国际环境义务的载体一国际环境制度的形成,分别阐述国际环境义务的形成和确认的概念、特点,提出国际环境公平义务的形成与确认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环境公平是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环境公平具有不同的理解,基于环境资源的特殊属性,界定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内涵.以二氧化硫为例,以省级单位为公平主体,通过构建环境基尼系数来表征我国环境公平的状况;然后利用不同评价对象经济基尼系数之间的关系对其进行了调整,进而评估了我国1998-2004年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二氧化硫排放的环境不公平程度比较严重并有减缓趋势.晟后,利用锡尔系数的因子分解模型,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的能源强度以及能源的环境强度等三个因素对子我国环境资源使用公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省经济能源强度差异对环境公平的贡献率最大,能源的环境强度贡献最低,并分析了其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4.
环境公平问题既有研究述评及研究框架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不公平问题,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现实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日益成为环境经济学的一个着重关注领域,但既有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和理论基础。本文系统梳理了国内外关于环境公平定义的代表性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作者对环境公平的认识。然后笔者在各种形式的环境不公平研究(包括不同群体间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的研究和不同区域间的环境不公平问题的研究)、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方法(主要指基于地理信息系统获取相应的变量数据进而用计量模型的方法和借鉴收入差距的分析方法)等既有研究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的基础上,提出:环境不公平问题的实质是经济利益不公平问题的转化与延伸,应在这一认识前提下来探讨环境公平问题、来建立环境公平问题的研究框架。进而提出:以经济学方法讨论利益主体之间如何实现公平享有环境利益、公平分配使用环境容量、公平承受环境破坏后果、公平分担环境维护责任、公平分担环境治理成本,是环境公平问题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区域发展与环境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基础上,对人的发展和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分析了影响可持续发展三个关键要素,指出环境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深刻理解环境效率的含义,本文以全新视角对中国各省环境效率进行测量、分析。首先,基于中国各省农业和工业生产要素投入、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利用二次型方向性距离函数和收益函数的对偶关系,测算2011年至2013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污染物的影子价格。其次,利用影子价格衡量污染物减排边际成本的优点,根据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提出的环境效率测度公式,研究各省的环境负荷、环境效率,针对环境效率在衡量经济发展质量过程中的缺陷,提出环境效率幻觉概念,结合二者对全国各省进行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的各省环境效率值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整体上环境效率值在东中西部呈递减,但东北各省的环境效率值已普遍低于西南各省,且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出现环境效率幻觉的省份较少,但随着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其数量在增加。再次,利用环境效率的上升和环境效率幻觉的下降判断,中国仅二分之一的省份环境质量在真正好转。最后,环境效率影响因素的分析表明:全国范围内,产业结构、人均收入以及对外贸易水平与环境效率正相关,政府规制与环境效率负相关,对各地区的影响却呈现出较大差异;政府规制在东部和中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且东部大于中部,而西部地区却存在负效应;产业结构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环境效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且西部大于中部,但是东部地区却存在着负效应;对外贸易的继续增加对东中部地区环境效率具有消极的影响,且东部大于中部,对西部地区环境效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技术效率、经济效率、自然效率、社会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四个效率背离所导致的资源配置效率丧失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福利损失问题。在分析价格信号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的基础上,探讨了市场失效和价格背离现象。进一步指出了中国经济转型时期存在着自然资本富聚现象,并进一步分析其根源。包括:政府有效干预不足、现行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效率实现以对自然资本的低成本占用、机会导向型的资源配置方式、资本的价值取向、对经济财富以及单一行为人的效率追逐、产权缺位等。强调需要强化环境管理的公共管理属性,并对环境资源的权益主体的权利、责任和利益进行有效的界定和实施,通过制度和政策变革,干预和规范市场运作,促进资源的高效和公平配置。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不仅作用于城市环境系统,还会影响城市的经济和社会系统,进而改变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文章运用城市“两个半球发展”理论及其效率评估思想,构建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在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系统各影响效应主从关系的基础上,揭示了环境规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非线性影响规律,并基于2011—2018年中国35个大中城市面板数据展开实证检验。另从城市特征要素外部影响视角,对规制与效率的非线性关系进行拓展研究,识别了影响规制作用效果的关键要素并探明了其影响规律。研究发现:(1)不同强度阶段下,环境规制对城市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影响的主导效应不同,规制对城市三大系统的影响均呈现非线性,对城市经济和社会系统的影响近似于“N”型,对城市环境系统的影响近似于“倒N”型。(2)随着规制水平由弱到强,环境规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先抑制-后促进-再抑制”的“倒N”型曲线。(3)经济、人口、产业、交通和利用外资等是影响环境规制作用效果的关键要素;城市的经济贡献度越高、人口集聚程度越大、公共交通规模越大,环境规制对效率的促进作用效果越强;产业结构中二产比重越高、利用外资程度越高,规制的促进效果越弱。研究认为,政府应着力调控环境规制强度保持适度水平,并不断优化影响规制作用效果的关键要素,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效率提升。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是环境侵权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在长期环境法学研究和环境司法实践中却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从经济学视野透视该问题,把严格责任归责原则和过失责任归责原则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环境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中的效率与公平问题。提出分别在不同的环境侵权案件中适用不同的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理的社区运行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资源与环境管理体制的建立,需要在加强政府作用的基础上,促进以社区为基础的环境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通过社区共有产权安排提高环境资源的维护和供给的效率,促进社区成员和非政府环保组织对环境管理的参与,通过社区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构建环境与人类的良好互动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下环境伦理与原则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促进了环境伦理学的发展。环境伦理也从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的分野走向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的鼎足。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是合理吸收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并着眼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伦理 ,它要求人们在对待环境的行为中必须善待自然、关注未来和规范行为  相似文献   

12.
农村水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水土流失、草场退化、沙漠化、盐渍化等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农村水环境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村水环境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的紧迫性 ,以及影响农村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因素和保护、改善农村水环境的主要措施 ;认为加强农村水环境保护及其持续发展能力的建设是我国整个社会特别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本文界定环境哲学的基本范围框架,以“天人合一”和“主客恶性二分”分别概括中国和西方的传统环境形上学特征,分析环境哲学的源流及其在当代可持续发展要求下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14.
论可持续发展的环保产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拟以中国现代环保产业为研究对象 ,采用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等研究方法 ,以可持续发展—环保产业—环保产业化为主线 ,对理论界有关的论点加以综合分析和归纳 ,界定“环保产业化”的概念内涵 ,并论证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略论科技现代化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对科技现代化的战略需求进行了论证 ,提出对环境问题科技现代化须重视软科学研究 ,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蕴涵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科技现代化所应包涵的内容 ,即 :重建科学技术发展的自然观念 ;用绿色科技塑造传统产业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  相似文献   

16.
环境影响评价这一卓有成效的环境管理制度,如何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得到完善与发展,是我们应积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回顾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揭示了中国环境外交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之间的互动模式,指出了这种互动模式与西方发达国家互动模式的不同,以及随着国内环境保护工作的推动而发生的演变。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工具进行定量分析,并通过经验数据验证了中国环境外交和国内环境保护工作互动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排污权的设定是我国在治理环境污染过程中一项重要的政策。客观地评价这项政策的实施效果,不仅有利于政策本身的实施和完善,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借鉴。采用2004~2014年中国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借鉴国内外评价政策实施效果的主流计量方法——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in-Difference,DID),建立环境技术进步测度模型,探究排污权设定对环境技术进步的影响,最后提出政策建议。研究发现:当期排污权的设定并未对中国省际环境技术进步产生显著影响,但是在设定2 a之后,排污权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其对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以说明排污权确实能够提高环境技术进步。从长远来看,排污权的设定有利于我国经济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英国环境管理的公众参与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当今国际社会重要的政策导向之一。本文从法律赋予公民环境权、环保团体在环境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环境影响评价中强调公众参与三方面来介绍英国公众参与环境管理的一些做法,探讨其对中国环境管理中公众参与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江汉湖区的开发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江汉湖区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东南部,是中国湖泊密集度最大的淡水湖群区,也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江汉平原湖区的开发及其环境2。江汉湖区全面开发始于南宋,至明清进入第一高潮,从那时起,人类驿湖区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近年来尤为突出,主要表现为:()砍伐森林,致使水土流失加重,河湖中的泥沙含量增加;(2)围湖垦殖,导致湖泊萎缩,降低了其对洪水的调蓄能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3)修筑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