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SMT法测定了苏州工业园内水体沉积物各形态磷的含量,并对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园区内水体沉积物磷污染较严重,吴淞江沉积物中总磷(TP)含量最高,达到了1 604.59 mg/kg;沉积物中磷主要赋存形态为生物可利用磷,其中金鸡湖沉积物中生物可利用磷占比最高,占总磷含量的59.59%,湖泊水体流动性较弱,存在非常大的释放风险。  相似文献   

2.
以海洋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各条件下上覆水体中污染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海洋沉积物中石油类污染物释放强度与沉积物土壤颗粒是否悬起有关,当土壤颗粒大量悬起时污染物释放强度得到显著提高;上覆水体盐度的增加抑制了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海洋沉积物在一定的受污染范围内,随着受污染程度的增加,石油类污染物的释放强度会随之增加;上覆水体中石油类污染物的浓度与反应物的固液比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静态条件下持续时间对底泥中有机氯农药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氯农药是广泛存在于环境中一类有机污染物,溶解度低,疏水性强,容易被颗粒物吸附,并随其在沉积物中积累,蓄积在沉积物中的有机氯农药在沉积物的再悬浮过程中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为了考察悬浮持续时间对沉积物中有机氟农药的释放的影响,采用沉积物释放模拟装置在60天内对微山湖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释放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扰动时间的延长,上覆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含量在0—20天内增长很快,在60天左右含量趋于到稳定。不同的有机氟农药在扰动条件下,释放的速率和浓度是不一样的,其中水溶性大的农药更易向水体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乌伦古湖上覆水水质因子与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关系,本次对乌伦古湖8个(大湖5个,小湖3个)采样点的上覆水体水和沉积物的相关指标进行了统计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乌伦古湖水体中的溶解氧与沉积物有机磷、沉积物总氮、沉积物硝态氮呈一定的负相关,表明高溶解氧的水环境下,有利于抑制沉积物释放氮、磷;水体中的硝态氮与表层沉积物中的水溶性硝态氮、氨氮以及总氮无显著相关关系,表明水体硝态氮的治理应放在外源治理;水体中的总磷与沉积物总磷和沉积物无机磷呈较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底泥中的总磷已经成为水体中总磷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太湖不同湖区CH4释放特征与释放潜力差异,采用水-气界面甲烷排放通量测定和室内厌氧培养,结合沉积物理化因子对太湖沉积物CH4释放特征及其释放潜力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湖区水-气界面CH4排放通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湖区、不同深度沉积物中CH4释放潜力也存在明显差异,且CH4释放潜力与含水率和总有机碳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太湖沉积物产CH4潜力最大的途径为甲基途径,且主要集中在沉积物10~35cm深度。由此可知,太湖是CH4排放的净产生源,含水率、有机质和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差异以及沉积物深度均会影响沉积物甲烷排放和释放潜力,从而对太湖沉积系统的碳循环以及局部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玉芳  廖激 《四川环境》1991,10(3):67-76
本文介绍了用冷原子荧光法测定岷—沱江原水(总汞)、过滤水(溶解性汞)、悬浮物(悬浮态汞)及沉积物中汞含量。方法检测限为0.004μg/l。经选用W检验、Vistelius置信带法和偏度、峰度法联合进行汞含量分布类型检验,综合判断、研究得出岷—沱江水系河水中汞背景值(总量)为0.25μg/l,汞主要以溶解态存在于水体中,沉积物中汞背景值为0.018mg/kg。岷—沱江水系汞背景值无论与国内各水系还是同世界河流水平相比,均处于相同和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7.
现代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海滩岩、湖滩岩、河滩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沉积物及地质环境演变的研究中,曾报导过一些新类型岩石的出现,说明现代地质过程中的成岩作用是持续且强烈的。但其讨论范围多集中在中国南海及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环境之下。近年来随着我国盐湖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发现和注意到干旱区-半干旱区以及高寒地带的一些内陆湖泊也发育现代成岩作用形成的新岩石,而且在号称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的腹地可可西里地区也不例外。通过比较岩石学的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地质环境下可以形成一系列新的岩石类型,现归纳评述如下。一、岩石特征在现代地质作用的影响下,不同性质水体(海、湖、河)在相似的地质环境下(水滨)发育成分、结构、岩性及产状可以进行相互对比的岩石类型,主要有海滩岩、湖滩岩及河滩岩。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水生昆虫是各类淡水水体中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简称底栖动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一般情况下,水生昆虫无论在种类或数量方面均在各类底栖动物中居首位。水生昆虫不仅是多种经济鱼类特别是底层鱼类如鲤、鲫、青鱼等的天然优良饵料,而且在水体环境保护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部分水生昆虫能摄食水体底部沉积的有机物质,在加速水体内的物质循环、促进水体的自净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在环境水质系统监测及评价中,还可根据水生昆虫的种群结构、数量分布及其变动情况等资料来确定水质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东道海子是乌鲁木齐河与头屯河下游的尾闾湖泊,东道海子水体氮素主要受放牧和采樵对荒漠植被破坏和农业排碱影响。而湖泊沉积物是湖泊水体污染物源汇关系中的重要介质,这些沉积物可能成为污染物运移转化的载体。本文通过野外采样与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东道海子湖岸沉积物对氨氮的吸附特征。在吸附动力学特征中,准二级反应动力学达到极显著水平,沉积物Q_(max)变化范围在179~450mg/kg之间,平均值为238mg/kg,沉积物对氨氮的最终平衡时间在2h,均遵循先快后慢的规律,在前30min的吸附量基本已经与最终的吸附平衡浓度差别不大。在吸附热力学特征中,在低浓度条件下,对吸附浓度与吸附量进行拟合,Henry模型的拟合效果基本达到了显著水平,东道海子沉积物对氨氮吸附规律适用于低浓度吸附氨氮,在低浓度下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对数据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不如Henry模型。  相似文献   

10.
以成渝经济区主要水系水体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Eri(单一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因子)和RI(多金属潜在风险指数)等定量诊断工具分析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为成渝经济区战略环评提供数据支撑。根据风险指标评价结果和重金属空间分布规律,将区域水系分为3种生态风险功能区。结合沉积物中重金属赋存形态,得出区域Cd的生态风险较...  相似文献   

11.
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生素作为医疗业和农业使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由于其本身的特性,很容易进入沉积物一水环境中。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过程是影响抗生素的反应活性、可移动性、持久性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关键过程。本文选择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磺胺类和大环内酯类4类常用抗生素,在总结了这4类抗生素在湖泊沉积物中污染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抗生素在沉积物中的吸附机制,并归纳论述了pH值、盐度、重金属离子、表面活性剂以及水动力条件对其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室内模拟湖泊沉积物在不同pH条件下,研究释放到水体中各种磷形态的迁移转化行为,结果表明:碱性条件和酸性条件下,水体磷的时空变化由于其释放机制的不同,其迁移转化行为各不相同,同时,pH值的变化对水体中各种磷的相互转化没有明显的作用,各种磷形态的浓度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体中总磷的浓度。研究结果对认识沉积磷在环境条件变化时,磷在沉积物和水体体系中的迁移转化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富营养化水体中底泥释磷的影响因素及其释放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是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限制因子,本文综述了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释放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内源磷的赋存形态主要分为铝磷、铁磷、钙磷及有机磷.磷释放受pH值、溶解氧、生物、温度、扰动5种因素影响.对富营养水体内源磷释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国内外学者在湖泊水环境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主要集中在各种形态氮、磷等营养盐上,对有机质的来源、循环及生态学效应的研究比较缺乏。近期研究表明:有机质是水体及沉积物中的重要组分,沉积物中有机质可经分解、矿化,释放到上覆水体,重新进入营养循环;同时,有机质对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有着重要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湖泊有机质已有的研究进展,论述了有机质在湖泊水环境中的重要作用、主要技术突破及难点,指出有机质研究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开展有机质在水环境中循环转化、生物有效性及其与富营养化之间关系的研究,将是湖泊水环境研究领域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重金属毒性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对水体中重金属的生物转移和生物转化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影响重金属毒性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影响重金属毒性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硬度、溶解氧、光、盐度等,另外,有机物和其它综合因素对重金属毒性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中模拟松花江水体,研究了在表层沉积物和悬浮颗粒物存在的条件下,铅、镉和铜3种重金属离子在生物膜上竞争吸附的热力学规律。对重金属在自然水体多相体系中的迁移规律进行了探究,以期为重金属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盐湖是成水湖的一种,往往是一种干旱地区含盐度(以氯化物为主)很高的湖泊。淡水湖的矿化度小于1克/升,咸水湖矿化度大于1克/升,矿化度大于35克/升的则是盐湖。盐湖富集着多种盐类,是重要的矿产资源。从盐湖的形成条件可以看出,盐湖具有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规律。全球盐湖分布,大致分为两个盐湖带和一个盐湖区,即北半球盐湖带和南半球盐湖带以及赤道盐湖区。世界上现代盐湖较集中地分布于南北半球的干旱带中。在东非裂谷带的乌干达、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境内也有一些盐湖。这是由于裂谷的特殊环境而造成的赤道附近唯一的盐湖区。盐湖既富合丰富的资源,又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常常成为当地名胜。所以,盐湖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也具有很高的环境人文价值。在中国,盐湖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有大小盐湖150多个。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全球盐湖的情况,本刊为读者介绍部分国内外著名的盐湖,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盐度渐变对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渗透调节的影响,设置自然海水(对照组盐度为29),5,10,15,20,35六个盐度梯度,并对不同盐度下幼鱼鳃丝Na+/K+-ATP 酶活力、离子浓度、渗透压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在盐度5~35,黄条鰤尿、血清、血浆的渗透压均随盐度升高而升高,盐度为35时渗透压均为最高,其中尿的渗透压显著高于血清和血浆渗透压。在盐度从29下降的过程中,鳃丝Na+/K+-ATP酶活力、离子浓度、渗透压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都随着盐度的降低而呈现总体下降的趋势;盐度从29升高到35时,各检测指标中仅有尿和血浆的K+ 含量无显著变化(P >0.05),其余均显著升高(P <0.05)。实验结果表明,黄条鰤生存和繁衍的自然海水盐度29是幼鱼存活的适宜盐度,在略低的盐度20~29均能较快适应,说明在盐度渐变过程中,黄条鰤幼鱼对外界盐度变化有较强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9.
青海省是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水系分外流水系和内流水系,省内湖泊多,并以青海湖和鄂陵湖著名.本文报道1987—1988年全省各类水体中的~(226)Ra、~(40)K浓度水平调查结果.调查方法1.采样与布点重点调查黄河流域(青海段)、长江干流(青海段)、澜沧江、内流河.河流设置断面28个,湖泊布点8个,水库布点5个,井水以农村饮用水为主布点30个,自来水布点40个.全省共布设各类水体采样点111个,采集平、枯两期水样135个.(一些采水点因交通、季节等枯水期未采到).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城市半封闭河道水体重金属污染分配特征,以旴江-南丰段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分析了Cu、Zn、Cr、Pb 4种重金属在水-沉积物中的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旴江-南丰段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的浓度分别为53.17~63.24mg/kg、7.94~8.93mg/kg、26.13~40.13mg/kg、44.56~48.12mg/kg;河道水体中Cu污染水平最低、其他3种重金属浓度均无法满足水功能区划中相应的水质标准。研究结论可为旴江-南丰段水体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