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内工业园区环境管理机制、污染物排放纳管标准、管网建设维护等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长江修复保护攻坚战的要求,提出了健全多方协同的园区环境管理机制、提升园区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等加强我国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我国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的现状和问题,为强化工业园区管理的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其资源环境的集成管理优势,探讨以工业园区为相对独立的生态系统完善环境准入管理机制,构建工业园区生态系统一体化环境管理模型,提出工业园区入园企业的环境准入约束条件和判别方法,为研究制定我国工业园区入园企业水环境准入准则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欧洲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措施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的模式和经验,结合我国工业园区水污染防治存在的问题和政策要求,提出加强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的建议,即加强对工业污水预处理的监管;采用更灵活科学的污水处理收费机制;基于地方特点制定污水间接排放标准;由单一的末端治理向生产全过程管控转变;出台文件明确园区环境管理职责;园区水环境管理由单一的排放监管转变为排放和水平衡共同监管。此外,针对收纳工业园区工业废水的城镇污水处理厂的监管提出:污水处理厂应掌握园区企业档案,并组织对其收纳能力进行评估;推广园区污染物分类处理模式,创建一批示范项目;将生态毒性指标纳入监管;在环境监管中充分发挥污水处理厂运营方的专业性和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4.
周勤  黄译萱 《环境保护》2012,(17):40-42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以行政监管、市场机制、社会监督和企业自律四类为监管主体的企业环境监管机制,对企业环境进行了总体上有效的监管,但各种机制以及机制之间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进,并进一步完善企业环境监管机制. 企业环境监管机制现状 行政监管 行政监管是企业环境监管的主要机制,主要通过环境法规的建立、实施、检查和各种行政措施相配合来实现对企业环境活动的控制.如项目行政审批、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境信访与环境纠纷处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5.
长效管理机制与城市政府环境管理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建立城市环境长效管理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入手,提出城市政府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是实现城市环境长效管理的重要途径,同时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建立城市政府环境管理体系对长效管理机制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坚持陆海统筹,是新时代我国加快海洋强国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内容.在生态环境领域,河口区地处陆海交汇区域,是破解陆海统筹环境管理难题的关键区域.目前,河口区环境监督管理存在管理边界不明确、生态环境监测覆盖面不足、缺乏生态环境评价标准等问题.新形势下,亟需进一步优化完善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管理体系,破除陆海空间界限和行政管理壁垒,优化陆海衔接、海陆协同的污染防治体系,建立陆海一体、区域联动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因此,本文提出河口区陆海统筹生态环境质量监管对策,包括划分河口水体管理单元、建立河口区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河口水环境基准体系、开展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协同治理、建立信息共享和智慧监管平台等,强化河口区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估,为推进河口区域联动机制的建立及陆海统筹环境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我国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的现状和流域水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缺失,从流域水环境监测管理、监督、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资质认定、质量事故行政追究和流域水环境监测机构内部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构架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监督、考核、评价、追究等一系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产生排放的废水对沈阳市蒲河全流域水环境造成污染,严重影响园区的持续发展。利用管理手段完成园区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是保证园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副产品加工园区管理体系主要由管理部门、企业、综合污水处理厂及社会公众构成,各构成要素间存在监督、监管及市场等关系。为实现园区水污染控制体系目标,各构成要素应充分发挥其功能。  相似文献   

9.
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期中国流域管理的工作重点之一是水污染控制,公众参与是流域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众参与可以提升公众环境意识、动员多方力量来调和多重利益团体的矛盾、监督企业环境行为、克服政府单方决策的缺陷。但目前中国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状况并不十分理想,未能有效发挥上述公众参与的优势,极需建立合理的公众参与流域水污染控制机制。基于政府、公众、企业之间的互约‘关系,提出了成立流域水污染控制协调小组,组织政府、企业、公众三方力量开展协商、引导支持公众参与流域水环境管理,逐步完善协调、监督、管理、激励的流域水污染控制的互约机制,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流域水环境管理的优化体制。  相似文献   

10.
工业园区作为工业企业的聚集单元,其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环境保护社会共治的水平,也直接影响了环保法律法规的落实程度。发挥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作用,是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关键之所在,潜力之所在,也是难题之所在。本文针对工业园区水环境管理过程,以工业园区水痕迹过程中的相关方关系为对象,以公众参与为抓手,详细研究工业园区公众参与的具体内容、方法、程序、路径和保障,以填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为此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环境保护》2013,(16):2
环境监管是为了保护和改善环境,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对环境保护工作进行规划、协调、监督、执法、指导等活动的集合,是政府环境管理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守住生态红线的最后一道防线。各级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意识,为不断加强、深化和创新环境监管工作作出不懈努力。伴随着人民群众环境意识的日益提高和政府对环境保护工  相似文献   

12.
芮元鹏  江河 《环境保护》2016,(23):38-39
政府在环境监管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受行政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监管能力存在局限性,亟需探索建立新的环境监管模式,保障环保事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文章认为应探索建立起政府、市场与媒体三方共同监督、协同治理的长效机制,对环境问题进行全程有效监管。建议政府应始终作为环境监管的中流砥柱,不断完善治理能力和体系的作用;市场需充分发挥激励机制,成为环境监管的价值准绳;媒体应有效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成为环境监管的良知之网。  相似文献   

13.
为适应经济发展和城市功能区调整的需要,工业园区成为近年来工业发展的的一种新型的产业集群模式。随着工业园区的发展,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环境管理的形成及基本特征入手,分析了工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园区管理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促进工业园区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成都市新津化工集群区为例,围绕水环境问题,对园区内产业布局、环境污染、处理措施及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工业园区的布局规划、产业结构、管理模式等对水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并针对如何改善工业园区水环境状况和管理水平提出建议,为工业园区的良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排污许可证制度将成为我国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的核心制度,当前的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体系尚难以与之匹配。本文基于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从其法律边界界定、管理体制优化及其与排污许可证制度的衔接等角度提出了建议,并引入了"岩土环境"和"环境风险许可"的概念,以期为我国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管理引入排污许可证制度管理提供参考,从而完善固定污染源的排污许可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环境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已成为当下环境管理最主要和最基本的问题之一。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各级政府、多部门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制、机制做保障。针对天津市环境管理机制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构建天津市多部门环境管理协同机制框架,及完善环境管理协同机制的对策建议,提升环境保护工作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双层委托——代理关系下环境管理的激励机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环境管理中,公众、环境管理者和排污企业3个主体形成了双层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合谋寻租的现象发生,进而造成环境管理的低效率。通过建立环境管理中合谋寻租的博弈模型,找到影响各主体收益的因素,得出提高对政府部门和企业排污的惩罚系数、降低公众监督环境管理部门的成本、提高其监督的成功率可以降低环境管理者与企业合谋寻租概率的结论,并提出在具体实践中要公开环境信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和加强对政府监管失职的惩罚力度。  相似文献   

18.
分析企业环境管理及固定污染源环境行政管理现存的问题,从环境管理角度出发,重新审视排污许可制度内涵,明确了排污许可证内容设计总体思路、原则,重构了排污许可证框架,完善了证照内容设计,为实现排污许可证作为政府环境监管的执法依据、企业环境行为的守法文书、公众环保监督的参与平台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就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展开研究,从相关背景入手,在对工业园区环境保护与管理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完善机构,健全园区环境管理体系、转变观念,将源头控制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科学引导,督促园区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协调发展,打造生态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环境政策改革举措,探索出了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的绿色发展道路,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引领环境保护的整体思路。本文构建了政府与企业有限理性动态博弈模型,模拟了党的十八大后环境税收、环保垂改和加强公众监督、环保激励三类政策的改革对企业绿色发展行为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三类政策均可大幅提高环境保护约束能力,且政策联合应用取得了激励相容的效果,协同促进了企业绿色发展行为。为了更好地服务美丽中国建设,本文建议我国后续环境政策改革应增大污染处罚力度引导全程减量减害,健全长效防控机制提升环境监管能力,拓展环保激励手段激发绿色发展动能,加强环保顶层设计发挥政策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