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拖长江为黔西典型的矿业型岩溶山地小流域,研究其水化学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均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采集拖长江流域河水、泉水和矿井水样品,利用水化学图解、数理统计和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研究了拖长江流域河水溶质来源及其对河水水化学组分的贡献.拖长江流域河水pH值为7.30~8.31,TDS值为40~520 mg·L-1,TDS主要由Ca2+、 Na+、 HCO-3和SO42-贡献.河水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优势阴离子为HCO-3和SO42-,水化学类型从HCO3-Ca过渡为HCO3-Ca·Na和HCO3·SO4-Ca·Na型;矿井水主要为HCO  相似文献   

2.
牟汶河中上游孔隙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牟汶河中上游孔隙水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在牟汶河中上游莱芜盆地采集了孔隙水样品29组,综合利用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 Piper三线图和Gibbs图集离子比值等方法,分析了该区孔隙水主要离子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揭示了该区孔隙水中的主要物质来源.结果表明,牟汶河中上游孔隙水阴阳离子以HCO-3、 NO-3、 SO42-和Ca2+为主;以TDS>1 000 mg·L-1为标准,正常值点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O3·SO4-Ca和HCO3·SO4-Ca·Mg型水,异常值点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O3·Cl-Ca型水.地下水化学演化过程主要受岩石风化、阳离子交替吸附和人类活动影响,Na++K+主要来自硅酸盐风化溶解作用,HCO-  相似文献   

3.
刘海  康博  管政亭  宋阳  柴义伦 《环境科学》2023,44(11):6038-6049
为厘清淮南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和控制因素,采集115组地下水和30组地表水样品,基于数理统计、 Piper三线图、 Gibbs图、矿物稳定场图和离子比例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淮南煤矿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了其水化学特征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南煤矿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呈弱碱性,地表水和地下水中优势阴阳离子为HCO-3、 Ca+和Na+.HCO3-Ca型和HCO3-Ca·Na·Mg型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化学特征主要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阳离子交替吸附和蒸发对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水岩作用以硅酸盐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为主,碳酸盐岩的溶解制约Ca2+、 Mg2+和HCO-3等离子的变化.地表水和地下水中Cl-、 SO42-、 NO-3  相似文献   

4.
为认识岩溶泉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演化,通过监测昆明市阿子营黄龙泉域地下水化学参数,耦合运用Piper三线图、Schoeller图、主要离子比值法、反向水文地球化学等揭示岩溶泉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补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黄龙泉域岩溶地下水阳离子以Ca2+、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水化学类型以Ca-HCO3和Ca-Mg-HCO3为主。(2)泉域地下水离子主要源于方解石、白云石等碳酸盐岩的溶滤,其次为岩盐、硫酸盐、硅酸盐的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3)补给区(洞穴水)向排泄区(泉水)的路径上发生方解石、白云石、石膏、萤石的沉淀,岩盐的溶解及阳离子(Ca2+、Mg2+、Na+、K+)交换作用等。岩溶地下水化学过程受碳酸盐矿物风化溶解作用、离子交换作用和混合补给作用共同影响。研究为进一步探索岩溶地下水化学特征及...  相似文献   

5.
块泽河流域属于珠江源区典型的岩溶小流域,同时也是滇东重要的煤炭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加强区内水环境研究,对支撑珠江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水资源科学管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系统采集地表水、岩溶地下水和矿井水样品,运用数理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离子比值分析以及绝对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受体模型(APCS-MLR)等方法,对块泽河流域水化学演化特征及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块泽河流域地表水pH平均值为7.8,呈弱碱性.阳离子主要以Ca2+和Na+为主,呈现Ca2+>Na+>Mg2+>K+的特征,阴离子主要以HCO-3和SO42-为主,呈现HCO-3>SO42->NO-3>Cl-的特征.地...  相似文献   

6.
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对城市周边水体水化学组成特征产生了诸多影响.为揭示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对长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于2020年10—11月沿长江干流,采集了四川宜宾至上海145个河流水样,并对比了历史水化学数据.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离子比值法等方法探究了长江经济带平水期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河水的主要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Ca型,主要受流域内分布的碳酸盐岩等岩石风化作用控制;河水中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Cl-浓度沿径流方向升高,Ca2+和Mg2+浓度沿径流方向先升高后降低,SO42-浓度沿径流方向逐渐上升,HCO3-浓度沿径流方向降低;城市化进程中,由于人类活动和工业活动加剧,除HCO3-外,Ca2+、Mg2+  相似文献   

7.
李敬杰  连晟  王明国  张智印  张涛 《环境科学》2024,45(4):2067-2079
分析高原河流地表水中锶(Sr)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指导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以金沙江多曲河流域地表水为例,采集地表水样品23组,综合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该区地表水中Sr2+富集的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识别主要离子的物质来源.结果表明,多曲河流域地表水阳离子主要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3-Ca型为主,其次为HCO3-Ca·Mg型.主成分分析揭示了影响多曲河水质演化的3个主成分因子,碳酸盐岩风化溶解是控制多曲河水化学组成的主要因素.ρ(Sr2+)超过0.40 mg·L-1的富Sr水点占样品总量的30.43%.区内分布的闪长岩及花岗岩为多曲河流域Sr2+富集提供了物质基础.Sr2+与Ca2+相关性较高,二者存在伴生...  相似文献   

8.
于2016~2017年5~9月采集祁连山东端(乌鞘岭、古浪、天祝)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综合运用统计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以及离子比值等方法探究了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主要离子组成特征、来源以及时空变化.结果表明,祁连山东端地表水和地下水化学组成中优势阳离子为Ca2+和Na+,Ca2+的平均浓度为76.897mg/L,占比73.89%;Na+的浓度为16.592mg/L,占比15.94%.优势阴离子为HCO3-和SO42-,HCO3-浓度190.117mg/L,占比68.71%;其次是SO42-,平均值为67.565mg/L,占比为24.42%.乌鞘岭河水、地下水,天祝河水、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型,古浪河水、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2+-Mg2+型,处于水化学易变区.不同水体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主要受碳酸盐与硅酸盐风化溶解共同作用控制,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水体的离子来源.不同水体主要离子浓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各不相同,整体上大部分水体的离子浓度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总体趋势较平缓.  相似文献   

9.
王诗语  孙从建  陈伟  周思捷  张鑫 《环境科学》2023,44(3):1416-1428
开都河流域是西北内陆区典型的山地绿洲系统,其水化学信息对了解区域水文过程和优化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20年内不同季节山区、绿洲区多种水体样品的采集及测试,分析了该区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水力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整体呈微碱性,pH和TDS值呈现绿洲区高、山区低的分布特征;HCO-3和Ca2+为主要的阴阳离子,区域水化学类型多为HCO-3-Ca2+型,绿洲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较之山区更复杂;区域水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和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2)河水δ18O和δD值呈现夏季贫化、春季富集的季节变化特征,而地下水为冬春贫化,秋季富集;降水和冰川水年内变化不显著;河水及地下水的δ18O和δD值则表现为绿洲区富集、山区贫化的空间分布特征.(3)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关系密切,且在夏季转化频繁;绿洲区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转化特征呈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研究结果对于我国西北内陆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开展水环境调查并结合历史数据,分析了长江源区主要河流水体主要离子分布特征,揭示了长江源区主要河流水化学类型及其主要控制因子,阐明了长江源区主要主要离子来源,同时评价了长江源区主要河流水体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河流水体主要阳离子的平均含量高低依次为:Na+>Ca2+>Mg2+>K+,其中Na+和Ca2+的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阳离子含量的65.9%及18.8%.主要阴离子的平均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Cl->HCO3->SO42->NO3-,其中Cl-和HCO3-的平均含量分别占总阴离子含量的47.6%及32.9%.长江源区主要河流水化学类型为Na-Cl、Ca-HCO3和Ca-SO4.水化学特征主要受蒸发结晶和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岩石风化.不同河流水化学特征存在一定差异,其中当曲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3和Ca-SO4,主要受岩石风化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碳酸盐溶解.沱沱河和楚玛尔河水化学类型主要为Na-Cl,主要受蒸发结晶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蒸发岩的溶解.通天河主要水化学类型为Na-Cl和Ca-HCO3,主要受岩石风化和蒸发结晶控制,主要离子来源于蒸发岩、碳酸盐和硅酸盐的溶解.长江源区河流水体硬度相对较高,当曲水质宜用于灌溉,但是沱沱河和楚玛尔河及通天河水质建议慎用于灌溉,且不宜直接饮用.研究成果以期为长江源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1.
蛤蟆通河流域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6,自引:11,他引:5  
张涛  何锦  李敬杰  曹月婷  龚磊  刘金巍  边超  蔡月梅 《环境科学》2018,39(11):4981-4990
为研究蛤蟆通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主要离子来源,2017年先后采集地下水样品59组,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蛤蟆通流域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蛤蟆通流域的水化学演化规律及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区地下水阳离子以Ca~(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质量分数为22. 1%~72. 4%,平均为48. 7%;阴离子以HCO_3~-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质量分数为35. 3%~97. 5%,平均为80%; TDS介于93. 3~521. 1 mg·L~(-1),平均值为219. 1 mg·L~(-1),均为淡水;地下水类型以HCO_3-Ca、HCO_3-Ca·Mg和HCO_3-Ca·Na型水为主;地下水样品均分布在Gibbs模型左中部,说明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通过离子来源分析,该区主要离子来源于硅酸盐岩和碳酸盐岩的风化溶解.  相似文献   

12.
珠江源区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为研究小黄泥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组成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小黄泥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采集了小黄泥河干流及支流河水和矿坑水样品,综合利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解、离子比例系数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小黄泥河河水的水化学组成、空间分布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并评估了不同来源对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小黄泥河流域河水pH值...  相似文献   

13.
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总被引:21,自引:12,他引:9  
为研究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2014年先后采集河水7组,井水13组,泉水10组,共计30组水样.综合运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模型和离子比等方法,分析了尼洋河流域河水、泉水和井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尼洋河流域的水化学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河水、井水及泉水中阳离子均以Ca~(2+)、Mg~(2+)为主,占阳离子总量的84%以上;阴离子以HCO_3~-和SO_4~(2-)为主,占阴离子总量的97%以上;TDS介于79.11~290.48 mg·L~(-1)之间,平均值为165.21 mg·L~(-1),矿化度较低;水化学类型以HCO_3·SO_4(SO_4·HCO_3)-Ca·Mg(Mg·Ca)型水为主;水化学样品均分布在Gibbs模型左中部,说明该流域水化学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作用控制;主成分分析及相关分析表明,尼洋河流域水化学组分受硅酸盐岩的溶解控制,碳酸盐岩的溶解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乌都河是贵州西部典型的矿业型岩溶山地流域.对乌都河流域干流、支流、泉水和矿井水进行采样分析,通过Gibbs图、Piper图和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了乌都河流域水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并计算了不同因子对河水的贡献率.结果表明,乌都河流域水体pH值范围为7.87~8.52,均值为8.14;ρ(TDS)范围为135~243 mg ·L-1,均值为191.7 mg ·L-1.天然河水和泉水中阳离子以Ca2+和Mg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但受矿业活动影响后,部分支流河水中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水化学类型过渡为HCO3 ·SO4-Ca和HCO3 ·SO4-Ca ·Na型.乌都河流域河水离子组分受矿井水排放和阳离子交换作用、碳酸盐岩风化、硅酸盐岩风化和农业施肥这4个因子的影响.矿井水中具有较高浓度的SO42-和Na+,是乌都河支流河水中SO42-和Na+的主要来源.化学物质平衡法计算表明,碳酸盐岩风化的贡献率为44.12%~86.92%,均值为74.32%;矿业活动的贡献率为3.28%~37.07%,均值为11.61%;碳酸盐岩风化是乌都河流域河水水化学的主控因素,矿业活动对河水水化学组分也有不可忽视的贡献.大气降水、硅酸盐岩风化、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水的贡献率均值分别为3.75%、4.67%、2.85%和2.81%,对流域水化学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东江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东江化学径流进行分析,使用质量平衡法和扣除法估算了流域化学风化对大气CO2的吸收通量.结果表明,东江水体的总溶解性固体(TDS)含量均值(59.88 mg·L-1)远低于世界河流均值(100 mg·L-1);离子组成以Ca2、Na+和HCO3-为主,可溶性Si次之,径流对总溶解固体的稀释效应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表现得并不明显.东江化学径流组成主要源自硅酸盐矿物的化学风化过程的贡献(72.46%~81.54%),其次为海盐贡献(17.65%~26.05%),碳酸盐矿物的贡献很少(0.81% ~3.87%);大气CO2是流域内岩石化学风化的主要侵蚀介质,但H2SO4和HNO3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东江流域岩石化学风化过程对大气CO2的消耗通量(3.02~3.08) x105 mol·km-2·a-1高于全球平均值,是全球岩石风化碳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张杰  周金龙  曾妍妍  涂治  纪媛媛  孙英  雷米 《环境科学》2021,42(4):1706-1713
本文运用Piper三线图、Gibbs图、饱和指数和离子比例关系等方法分析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地表水水化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流域地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地表水pH范围为7.40~8.33,均值为7.92,整体呈弱碱性.河水、渠水和水库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均值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其中河水的TDS均值为429.24 mg·L-1,高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115 mg·L-1).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Na和SO4·HCO3·Cl-Ca·Na·Mg型.渠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l-Ca·Na型.水库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Ca型.叶尔羌河沿程河水TDS呈连续增加趋势,提孜那甫河沿程河水TDS呈连续波动变化,而主要离子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地表水体离子主要受岩石风化、蒸发结晶和阳离子交换作用影响,其中岩石风化作用过程中以石膏和岩盐的溶解为主.此外,人类活动对下游地表水水化学组分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顺平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离子来源,服务顺平县水资源科学开发与管理,系统采集了县域33组岩溶水和12组孔隙水样品,综合利用Gibbs图、离子比值关系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顺平县各类型地下水水化学类型、组成特征和主要控制因素,评估各来源对地下水溶质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研究区孔隙水和岩溶水整体呈弱碱性,TDS变化范围分别为245.89~430.00mg·L-1和223.54~1 347.80mg·L-1;阴阳离子组分以HCO-3和Ca2+为主.研究区内地下水聚类分为PW1、PW2类孔隙水和KW1、KW2、KW3类岩溶水,PW1和KW1类为HCO3-Ca·Mg型水,PW2为HCO3·Cl-Ca·Mg型水,KW2为HCO3·NO3-Ca·Mg型水,KW3为高矿化度的SO4-Ca·Mg型水.以白云石矿物为主的碳酸盐岩风化和以钠长石、钾长石为主的硅酸盐岩矿物风化是地下水主要的...  相似文献   

18.
贡嘎山地区地表水化学特征及水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何晓丽  吴艳宏  周俊  邴海健 《环境科学》2016,37(10):3798-3805
在系统采集贡嘎山地表水样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描述性统计、Gibbs图和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了贡嘎山地区地表水化学主离子(K~+、Na~+、Ca~(2+)、Mg~(2+)、CO_3~(2-)、HCO_3~-、Cl~-、SO_4~(2-)),)特征及其控制因素、重金属元素(Cu、Cd、Pb、Zn)和营养元素(N、P)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单因子评价法对贡嘎山地区地表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贡嘎山地区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TDS)质量浓度均值为103.22 mg·L~(-1),为低矿化度水,全流域水化学类型以HCO_3-Ca型为主.全区水化学主离子主要来自碳酸盐岩风化,但大气降水对东部地区河流的化学离子来源具有重要影响.研究区地表水中重金属元素和营养元素的质量浓度总体较低,且东部明显高于西部.贡嘎山地区地表水水质总体优良,并呈现西部优质,东部良好的空间分布特征,该特征主要受自然因素控制,但东南坡的部分水体已受到人类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