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工程土方施工阶段扬尘污染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方施工过程是建筑工程扬尘排放最显著的阶段,对其浓度及分布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是制定有效防控措施的前提。选取北京市两个典型住宅建设施工工地,以总飘尘质量浓度(TSP)为测量指标,对土方施工阶段工地内部不同区域的扬尘质量浓度进行了监测,共获取工程土方施工阶段6个区域点位108点次的扬尘质量浓度数据。结果表明,参照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GBZ/T 192.1—2007),水泥加工区和道路两侧扬尘质量浓度及超标率较其他区域明显偏高,对相关施工人员影响较大,并且水泥加工区的扬尘质量浓度在一天内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通常的洒水措施对道路扬尘质量浓度降低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工业防尘除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密闭尘源、通风除尘等综合措施外,物料加料口也是主要的扬尘源和作业点。在生产过程中,往往因加料吸尘罩的设计不善而造成粉尘危害。一个完善的吸尘罩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必须将飞扬的粉尘全部捕集;2.罩的形式不应妨碍工人操作和观察;3.应尽可能防止吸出有用的物料,以减少除尘器的负荷和原料的损失;4.保证有合理的吸风量,既要有效,又要经济。据此,我们归纳了几种加料口吸尘罩,分别介绍如下;表1名称及简图 【技术数招 IL:风量特 点IF:罩 口 I面 积v: 谭口风速效 果1.气力混料加料口③i驴h翻栅【.振动筛fI…  相似文献   

3.
为提供煤尘爆炸事故预防和缓解所需的科学依据,对煤尘爆炸火焰传播过程进行试验研究。所用试验装置,其主要部分为直径0.3 m的圆形管道与断面边长为80 mm的方形管道对接形成的一个长2 m的爆炸腔体。在其中共进行9次煤尘爆炸试验。结果表明,煤尘爆炸火焰传播具有速度快,波动大,稳定性较差的特点,火焰区长度远大于扬尘区长度,最大火焰速度和传播距离与煤尘量均不存在正比例关系,但存在一个特定的煤尘质量浓度。在这个特定质量浓度处,最大火焰速度达到最大值。当煤尘质量浓度大于这个特定质量浓度时,火焰传播速度曲线整体下降,暂时缺氧被认为是导致这一情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现代职业安全》2008,(3):57-57
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 德国煤矿预防瓦斯事故的措施有比较先进的技术,也有比较常见的措施。如德国萨尔煤炭公司采用装有光感应装置的掘进机,这种装置灵敏度比较高,能及时预测预报瓦斯浓度;鲁尔公司在井下装设防止瓦斯煤尘爆炸的隔爆水棚(与我国使用的隔爆水棚相似),每个矿要安装2万多个,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交通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ARPS与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CMAQ的耦合模式,模拟2002年4个季节代表月份(1月、4月、8月和10月)北京市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耦合模式有很好的可靠性.设计了2种污染源情景方案,分析了北京市2002年4个季节代表月份交通扬尘对市区大气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代表月中,交通扬尘对北京市PM10的逐时贡献率波动较大,最高可达33%,最低为3%;交通扬尘对北京市大气PM10影响显著,4个月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6.73%、12.92%、18.56%和18.17%,平均贡献浓度分别为27.61 μg/m3、32.80 μg/m3、25.20 μg/m3和24.40 μg/m3.此外,依据模拟结果,结合交通扬尘污染特征与治理现状,提出了北京市交通扬尘的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宋马俊 《劳动保护》2001,(10):40-41
在煤矿的生产作业过程中,如机采、综采、炮采、回采、锚喷、装运、选煤等工序,均可产生大量的粉尘,工人长期在高煤尘浓度的环境中作业,吸入呼吸性煤尘可引起尘肺,严重危害着煤矿工人的身体健康。因而,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一、国外煤尘控制技术介绍 在国外,煤矿生产作业时产生的煤尘,主要采取以下技术控制措施,降低煤尘污染的程度。 1.煤层注水 煤层注水是利用水的压力通过钻孔把水注入即将回采的煤层中,使煤体得到预先湿润,以便减少采煤时浮游煤尘的产生量。这种措施降尘效果较好,一般可降低粉尘浓度60%~90%左…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大兴安岭地区小煤窑发展迅速。开矿建井越来越多,多为个体户经营为主。生产工艺落后,工人劳动强度大。作业时间长,劳动保护措施不完善,缺乏井下煤尘监测和安全监护手段,因此,煤尘浓度高,小煤窑的劳动安全卫生问题急待解决。根据国家有关标准,空气中岩尘和煤尘的最高允许浓度分别为2mg/m~3和10mg/m~3,而我区小煤窑超过了几十倍。  相似文献   

8.
通风除尘系统一般由吸尘罩、通风管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利用机械抽风的办法,借助吸尘罩的捕集、管道的输送和除尘器的净化,对工人操作点的粉尘加以控制,捕集、净化后回收或排除。这个措施如果使用得合理,能够起到降低工人作业点的粉尘浓度、改善劳动条件以及减少大气污染的作用。因此,它是防尘工作中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被广泛应用于有粉尘危害的厂矿企业。  相似文献   

9.
煤场扬尘影响预测与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储煤场扬尘的影响因素作了分析,通过对煤场起尘量及在不同风速不同含水率下对煤场扬尘源强进行估算,并对煤场下风向TSP的落地浓度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预测结果提出了防止煤场扬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获得更为合理的煤尘健康损害评价结果,并辨识对健康损害影响较大的因素,基于蒙特卡罗模拟和传统的确定性健康损害评价方法,构建煤尘通过吸入途径的概率风险评估模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估某煤矿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锚喷作业点和转载点等4个工作面煤尘的健康损害水平,并对各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煤矿各工作面煤尘健康损害服从对数正态分布,掘进工作面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大,采煤工作面和锚喷作业点次之,转载点煤尘职业健康损害最小;在与煤尘健康损害相关的各参数中,暴露周期、暴露时间、呼吸速率和煤尘浓度,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该优化模型对解决煤尘职业健康损害评价中不确定性问题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煤油共生矿区含油煤尘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规律,选取3种含油浓度不同的煤样,采用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测定系统,研究含油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含油浓度、喷尘压力及煤尘质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含油煤尘的最低着火温度较不含油煤尘显著降低,且随着煤尘含油浓度的增加,煤尘中挥发分含量增多,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降低,爆炸危险性增强;低含油浓度煤尘,煤尘受原油挥发分影响较大,在含油浓度为5.7%,4.3%且质量浓度为1364~4550 g/m3时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大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5.7%,4.3%含油浓度且喷尘压力为0.05 MPa时煤尘MIT随煤尘质量浓度增加先降低后缓慢升高。高含油浓度煤尘,受煤尘团聚现象影响较大,煤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升高,随煤尘质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再缓慢减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受限空间煤尘爆炸毒害气体传播伤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减少煤矿煤尘爆炸后毒气对人的危害,为煤矿防爆、抑爆和安全评价,以及事故应急救援等提供理论依据,研究了煤尘爆炸后毒气的传播伤害规律。基于质量守恒定律与空气动力学理论,建立煤尘爆炸后风流作用下的毒害气体在受限空间内的数学传播模型,得到巷道内毒气传播的弥散系数,计算出沿爆炸传播方向毒气浓度随距离变化的关系,划分伤害三区并推导出相应的伤害范围计算公式。研究表明:毒气传播的峰值点随风流方向移动,其峰值点浓度逐渐变小。  相似文献   

13.
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传播与温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甲烷-煤尘复合体系的燃烧特征,利用高速摄像机、超细热电偶、显微镜头等对管道内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传播过程及其温度特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煤尘浓度的增加,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的最高温度及传播速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对于甲烷-煤尘复合火焰,粒径较大的煤尘在较小的浓度达到最高温度,而粒径较小的煤尘则需要在较大的浓度达到最高温度.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日益壮大,随之产生的建筑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面对如此快速的城市建设速度,对处理建筑扬尘污染又有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简单地介绍了PM2.5及建筑扬尘的相关概念,分析了建筑扬尘的排放源种类,并以某市的具体监测数据来说明建筑扬尘对城市空气中PM2.5浓度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城市建设中建筑扬尘对城市环境中PM2.5浓度的影响较大。这在今后为建筑扬尘污染的治理提供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不同煤尘质量浓度对瓦斯爆炸的影响,采用自主搭建的竖直管道,开展质量浓度为25、50、100、200 g/m3的4种煤尘与体积分数为9%的瓦斯混合爆炸试验,分析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爆炸压力及火焰传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增加煤尘质量浓度,混合爆炸压力减小;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的爆炸特性对煤尘的敏感性不同,爆炸室内爆炸压力对高浓度煤尘较敏感,传播管道内爆炸压力对低浓度煤尘较敏感;煤尘的参与,能促进爆炸室和传播管道内火焰的发展,而煤尘质量浓度的增加主要影响爆炸室后段中的火焰发展,对传播管道内火焰的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当煤尘质量浓度为50 g/m3传播管道内火焰发展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6.
为了进一步探究瓦斯煤尘爆炸火焰的传播规律,在自行设计搭建的半封闭竖直管道内,选用褐煤、烟煤和无烟煤3种煤样分别进行爆炸试验,并通过改变煤尘质量浓度来观察不同煤种条件下瓦斯煤尘爆炸反应强度,研究不同煤种条件下煤尘质量浓度对瓦斯煤尘耦合爆炸火焰传播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瓦斯体积分数和煤尘质量浓度相同的条件下,褐煤爆炸产生的火焰传播速度最大,无烟煤最小。这是因为褐煤的挥发分含量较高,而影响爆炸火焰传播速度的主要原因是煤尘在加热情况下释放出的可燃气量,即煤种的挥发分含量,挥发分含量越大,瓦斯煤尘爆炸火焰传播速度也就越大。褐煤和烟煤的火焰传播速度随火焰传播距离增加而增加,直至传播至管道外部;无烟煤的火焰传播速度随火焰传播距离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在试验中,3种煤种和瓦斯爆炸时产生火焰最大传播速度的位置距离爆炸源较远。瓦斯煤尘爆炸产生的火焰稳定性较差,在传播过程中速度变化不稳定,存在较大的波动。火焰传播速度与煤尘质量浓度不成正比,在一定范围内,适当增加煤尘质量浓度可以大大提高瓦斯煤尘爆炸的反应强度,且存在一个最佳的煤尘质量浓度50 g/m3,使火焰传播速度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提出 回收车间主要是回收纺丝车间的废液,其中主要含有NaSCN。在回收NaSCN过程中,采用硅藻土过滤方法去除NaSCN废液中的杂质,而硅藻土在加料间加料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生产性硅藻土粉尘。资料表明,有的扬尘点粉尘浓度高达3g/m~3,远远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目前回收车间内粉尘浓度达70.5mg/m~3,最低也在50mg/m~3,其加料间扬尘点在加料时粉尘浓度大于2g/m~3。粉尘中的游离SiO_2含量达11.7%,严重危害职工的身体健康。所以必须对该污染源进行彻底治理才能为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相似文献   

18.
输煤巷道通风排尘特征参数数值模拟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输煤巷道煤炭运输过程中煤尘污染问题,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不同风速下的煤尘颗粒运移规律、巷道底板沉积煤尘粒子扬尘规律进行模拟。通过对两种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确定在一般干燥巷道中排尘风速以1.5~2.7 m/s为宜,既有利于粒径小于24μm的煤尘颗粒排出井外,也有利于粒径大于24μm的煤尘颗粒沉降;并且风速+带速不超过4m/s为宜,可以把粒径小于30μm的煤尘颗粒排出井外,很好地起到风流稀释作用。并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9.
利用实验室自行设计的20L球形爆炸装置,对煤尘及甲烷煤尘混合物的爆炸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有无甲烷,煤尘的最大爆炸压力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并且均在在煤尘浓度为600g/m3时均达到最大值。同时,甲烷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煤尘最大爆炸压力值,而且随着甲烷浓度的增加,最大爆炸压力增幅先增加后降低,在甲烷5%时增幅最大。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随煤尘浓度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甲烷存在时有同样规律,但是有甲烷时爆炸持续时间明显降低,而且随着甲烷含量的增加,煤尘的爆炸持续时间降低幅度不断增加,在甲烷5%以后趋于稳定。实验结果对生产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煤矿井下无轨胶轮车行驶过程中扬尘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基于COMSOLMultiphysics5.0建立井下无轨胶轮车行驶过程中扬尘的三维模型。研究积尘负荷、风速、颗粒密度、颗粒直径、无轨胶轮车行驶速度等5因素5水平25种情况下,扬尘浓度的分布。分析以上5个因素在不同空间位置上对扬尘浓度的影响水平。结果表明:无轨胶轮车行驶时巷道内不同高度处扬尘浓度分布趋势不同;积尘负荷对全巷道扬尘浓度均有显著影响;无轨胶轮车尾后5 m至车头前23 m范围内风速对扬尘浓度无影响;行驶速度对无轨胶轮车头前3~28 m范围内中间高度和行车侧扬尘浓度有显著影响,颗粒密度和直径对无轨胶轮车头前23~28 m范围内中间高度和行车侧扬尘浓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