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的能源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都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论文选取一次能源生产量和对外依存度两个解释变量作为资源丰裕度指标,用中国30个省区1997—2007年的数据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因资料限制,未计算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分析近10多年来我国能源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讨论"资源诅咒"假说在我国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个解释变量与经济发展速度的关系都说明了能源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负效应,即存在"资源诅咒"现象。但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很小,说明"资源诅咒"的效应不明显。并且这种负效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反映了"资源诅咒"现象不具有长期性,在我国已渐趋淡化。特别是一些能源资源大省如内蒙古和山东已经破解了"资源诅咒",经济增长呈快速上升趋势。这启示我们,只要通过有效的政策、技术手段,改善资源富集地区的发展基础和制度安排,可以避免"资源诅咒"效应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天津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海洋资源承载力、海洋经济发展力和海洋环境质量为主要构成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以天津滨海新区为案例,从环境资源和生态系统稳定的角度对滨海新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潜力进行了分析评价,对2006、2008和2015年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综合指数进行了计算,并针对滨海新区海洋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洋作为重要的战略要地,推动其高质量发展对于海洋强国建设意义重大。基于2006—2017年沿海11省(市、自治区)数据,采用集对分析、核密度估计模型、标准差椭圆以及GMM模型对中国海洋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并对其时空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看,时间上,2006—2017年海洋经济发展质量呈上升趋势;空间上,分为高、中、低三类不同发展水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呈东北—西南格局,且重心一直位于长三角地区;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质量地区差异显著,整体呈北部、东部、南部三级格局分布。(2)分维度来看,时间上,样本期间内各个维度都取得不同程度的提升,均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空间上,五个维度均呈向好发展趋势,各维度高、中、低水平的省(市、自治区)各不相同,差异显著。(3)影响因素上,海洋区位优势、城镇化水平、市场化水平、产业结构水平、陆域经济水平对高质量背景下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而海洋资源利用度、环境规制强度对海洋经济发展质量产生负向抑制作用,各影响因素在不同的海洋经济圈中作用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基于生态位理论,从生态位强度、宽度、重叠度全面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生态位现状。具体采用生物学量化模型:Shannon-Wiener指数,Pianka公式等进行量化计算。计算结果能很好地解释各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现状及总体特征。基于沿海十一省市海洋产业普遍存在同构化的现象,依据强度、宽度特征分组,生成相应的竞争策略。本文将为各省市完善海洋经济的发展布局和战略规划提供新的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提高海洋空间资源利用经济效率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举措。文章提出海洋产业用海分类体系,构建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经济产值和经济效率数学模型,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海洋产业以渔业、交通运输业、工程建筑业等传统海洋产业为主,且在空间上呈集中分布;(2)我国海洋产业用海结构多样化指数整体偏低,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产值省际差异明显;(3)海洋空间资源使用经济效率与多样化指数基本上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矛盾日益凸显。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需充分掌握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情况,故应对该系统进行科学评价。以广东省为例,根据海洋经济特点及环境特征,建立起由2个准则层、4个方案层、25个指标组成的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指标内部联系进行分析,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经济系统总体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2009年又出现了下降情况,2010年上升到良好协调水平。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其协调发展度仍然有些不稳定,应制定较为系统且长远的对策来提升其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8.
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及实证研究: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海洋的不断开发和海洋环境的日益恶化,正确评价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显得尤为必要。然而目前关于构建一种能够描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指标的研究却很少。本文试图构建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用以直观地反映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文章选取了4类指标用来建立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区域发展、海洋经济、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人才与技术,并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用于各指标权重的计算,并以上海为案例,对上海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与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构建的指数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纵向或横向比较,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网络分析原理构建了能够处理指标之间存在关联影响关系的海洋生态承载力评价方法,并对我国沿海11省(区、市)在2006~2014年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和贡献因素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沿海地区人口数量、地区海洋生产总值、海洋水产品产量、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水质占比、直排海污染物排放量是对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按承载力指数分布,广东、山东、浙江为高承载地区,福建、辽宁、上海为中承载地区,江苏、天津、河北、广西、海南为低承载地区,各类地区的海洋生态承载力指数近年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按贡献因素分布,广东、广西、河北、江苏、辽宁、山东、浙江为社会压力主导型,上海、天津为生态本底主导型,海南为科技支撑主导型,福建为资源供给主导型。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资源、环境与经济水平协调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耦合度用来衡量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系统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协调发展程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在实证分析中,耦合度公式出现取值范围判断的错误。论文着重讨论并修正了耦合度公式出现的错误,并将之推广到n个系统。运用修正后的耦合度公式,建立经济发展-资源禀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计算中国大陆31个省域单元2003—2014年三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在2003—2014年间,从总体来看,耦合度和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从耦合度的时空演变来看,空间分布变化较小。31个省域单元耦合度具备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然而,协调度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1.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微生物降解纤维素是当前处理纤维素废弃物最有效的方法。文章对此方面的研究情况作了系统的汇总,阐述了3种不同的纤维素酶(C1酶、Cx酶,纤维二糖酶)的提取,性质及测定方法,分析了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的研究趋势作了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硝化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硝化反应包括NH4^+氧化为NO2^-和NO2^-氧化为NO3^-两步,其中NH4^+到NO2^-的氧化不是唯一的限制步骤;已发现叠氮化钠(NaN,)能有效的抑制亚硝酸盐氧化;丙烯基硫脲(ATU)抑制氨氧化反应。用呼吸仪的综合参数——细菌最大氧吸收速率(OUUmax/X)来描绘好氧氨氧化菌和亚硝酸盐氧化菌的比生长速率具有准确性和唯一性,并得到了较多学者一致认可。浓度较高的氨氮和亚硝态氮分别抑制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用抑制性动力学方程来分别描述高浓度氨氮浓度和亚硝态氮浓度对氨氧化反应和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的影响;对比氨氧化动力学和亚硝酸盐氧化动力学参数值与一步硝化动力学参数值可以看出,参数值差异较大;因此,要准确地描述NH4^+氧化为NO3^-的动力学模型,必须将氨氧化与亚硝酸盐氧化反应独立出来,将NH4^+氧化为NO2^-和NO3^-氧化为NO3^-这两步综合在一个反应动力学公式里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微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驯化富集培养,从处理石化厂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出1株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研究了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特性。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降解最适pH为6.5~8.0,温度为20~35℃,菌株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的生物降解反应速率遵循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式。试验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降解菌FS1对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具有高效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中日两国环境标志发展情况研究对比,提出了促使我国环境标志产品的评价工作向科学性、系统性发展的相关建议:一是从严控制环境标志产品环境性能,拓宽参与人员的范围,增加环境标志产品认证类别,减少某些行业的企业现场检查;二是加强环境标志商标保护,开展环境标志打假行动,维护环境标志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三是加强环境标志宣传力度,提高环境标志的公众认知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5.
凹凸棒土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王连军  黄中华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7):315-317,320
通过比表面测定,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元素测定等,探讨了凹凸棒土的结构与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焙烧法活化凹凸棒土比酸或盐改性处理效果好,用420℃焙烧2h的凹凸棒土处理化废水,COD去除率可达75%,脱色率达97%。  相似文献   

16.
生物柴油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方芳  余剑  曾虹燕 《交通环保》2004,25(5):45-47
介绍了生物柴油的特点和性质以及主要的生产方法;综述了生物柴油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发展生物柴油对中国石油安伞、国民经济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的作用;并展望了该产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尹华  李桂娇  彭辉 《云南环境科学》2000,19(Z1):226-229
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应用现状。阐述了研究和开发微生物絮凝剂的必要性 ;概括了其产生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 ;讨论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结构、特性、性能及作用机理 ;列举了微生物絮凝剂的应用 ;最后 ,展望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进展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介绍生态系统健康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发展状况 ,为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理论基础。生态系统健康是一门交叉学科 ,对它的认识 ,首先是从生态系统自身开始 ,进而发展到从人的角度来看待生态系统健康。笔者指出研究生态系统健康关键在于建立生态系统功能失常的分类方法 ;设计评价指标体系 ;研究变化环境、人类健康、经济发展与公共政策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家庭装修会造戍室内环境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甲醛、笨等有机物,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本课题拟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净化室内空气。寻求一种科学方法提高活性炭的吸附性能,以使净化过程更经济,操作简单,有利于推广使用。实验以甲醛为目标物质进行模拟研究,对比了粉末活性炭、颗粒活洼炭、竹炭对甲醛的吸附效果,研究了改性活性炭对甲醛的吸附性能。通过对活性炭进行改性处理,大大提高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能,能够有效地吸附甲醛,且吸附性能都超过了市场上吸附性能良好的竹炭。  相似文献   

20.
大豆中磷脂的提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酶解法(羧酸水解酶)使大豆油中不溶于水的非水合磷脂转化为能溶于水的溶血性磷脂,使油脂中的磷含量小于或等于10×10-6,使用膜去除杂质后再离心分离。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膜技术和离心法联用的新工艺较为经济实惠,操作简单,附加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