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环境保护》2008,(5):29
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是扭转我国生态恶化、资源浪费趋势,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制度之一,但落实这项涉及发展观根本转变的重大举措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1)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进展与需求尚存在明显差距。一是一些严重的生态破坏现象因补偿机制滞后还未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尽快建立着眼于长期保护和修复的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及环境法制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乔世明 《环境保护》1997,(10):25-27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问题及环境法制建设中央民族大学法律系乔世明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但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由于大部分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环境保护工作薄弱,经济、社会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十分严重,生态恶化现象日益突出。充分发...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开发强度大.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严重.使生态恶化的趋势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破坏的范围还在扩大,程度在加剧.危害在加重。山东省面临的生态恶化的形势也相当严峻自然资源短缺、绿化水平低、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相似文献   

4.
吕倩 《环境工程》2022,(5):346-347
<正>生态恢复强调尊重生态自然系统的发展规律,是利用生态修复技术帮助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生态问题、形成自然的生态演变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为干预过程,一般包括土壤改良、水质清洁、空气净化、植被恢复、环境再生等内容。工业遗址公园景观的重金属生态修复效果图。重金属污染是工业遗址公园较为集中的问题,诸如锌、铅、汞、砷等重金属的超标遗留,不仅会对公园整体的美观度造成严重削弱,导致地表裸露、水土流失等现象,还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以及整体环境水平,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试论公路建设与生态孤岛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红兵 《福建环境》2002,19(3):41-42
该文主要从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分割形成“生态孤岛”的现象,阐述龙贮存器市公路建设对策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重庆岩溶地区生态退化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岩溶环境属于典型的生态脆弱地带。本文从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石漠化等重大生态破坏问题方面阐述了重庆岩溶地区的生态退化现状和特征,并分析了其形成原因。重庆岩溶环境严酷,植被发生逆向演替,种子库的关键种和建群种也已退化,并且由于重庆陡坡耕地比重偏大,土壤侵蚀严重,区域土层处于负增长状态,促使岩体裸露,石漠化程度加剧。文章指出导致这些生态退化现象的发生是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气候和水文因素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资源利用不合理、资源利用过度和贫困等因素。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生态重建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胶州湾沿岸带开发对生物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根据所20a来胶州湾海域生态综合调查资料,对湾内沿岸带开发利用而导致的生物资源下降等现象,作了分析研究。同时,为维护湾内良好的生态环境,使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经济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石,它可以打破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囚徒困境”。当前,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市场、政府力量等向社区的渗透,我国农村社区中经济正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经济流失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它可以在现代农村社区中得以重构与再生,这种重构与再生,沿袭的是一种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草原在过度放牧影响下,出现退化,沙化,盐碱化等现象,引起植物区系贫乏化和旱生化,广布种一二年生杂草和半灌木增加,而群落原优化成分,特征种及狭域分布种向减少方向发展。植被类型所处类型及破坏方式的差异导致不同变化结果,但趋同现象比较明显,加重了对本地区生物多样性的负面影响,从而使生态环境保护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底泥黑臭,向水面冒气泡是福州西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一个突出表现。目前,有关管理部门主要造定期挖泥清淤来控制底泥富营养状况。然而1999年秋季福州西湖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调查结果却显示,由于底栖动物贫乏,西湖底泥富营养化问题将由于生态失调而进一步深化。建议将控制入湖泥沙量、减少挖泥频度、恢复底栖生态作为一项治淤措施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青海湖流域生态系统可分为9个一级生态系统、16个二级生态系统、23个三级生态系统.青海湖流域草原、冰川积雪、耕地、荒漠生态系统分布相对集中.冰川积雪生态系统主要集中在天峻县高海拔山顶地区;耕地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四周地形相对平坦地区和县城周围;荒漠生态系统集中分布在青海湖东北部及耳海附近.城镇、森林生态系统分布相对分散.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海洋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理论缺失问题,在分析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剖析了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理论内涵,建立了包括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建设和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在内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构筑范式,并分析了这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理论范式在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海岛生态系统营造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3.
朱印酒 《环境工程》2017,35(6):118-121
通过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方法及湿地、草地、森林、流域和农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相关研究的整理,发现我国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评估方法的科学性、数据选取、研究结果准确性和应用性等方面。而随着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及推进,科学有效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研究意义非同寻常,在综合分析后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从方法及内容上进行深入的讨论及革新,使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能够更好的发挥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14.
荒漠生态系统是整个生物圈中分布较广的一个系统,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子系统,对这一广大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正确认识,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依据。本文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角度归纳了荒漠生态系统类型以及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有旅游服务、涵养水分和水源、保持水土、净化水体和空气、营养元素循环、物质生产、污染物降解、有机质、截留降水、涵养水分、土壤C的积累、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单位面积及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以及评价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模型和方法。为正确评价荒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PSR模型的河口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PSR模型是有效的生态评价和管理模型,近年来其在生态系统评价领域的运用越来越普遍.本文对PSR模型的产生、原理及其主要的类型进行介绍,介绍其在生态评价领域的运用概况,并重点介绍其在流域.河口及海洋生态安全评价中的运用,为河口生态安全评价做准备.本文对PSR模型在河口生态安全评价中的适用性进行分析,并基于PSR模型构建了...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及稳定性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掌握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信息,对于摸清生态环境现状,评估保护成效,进而提出保护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以2000和2010年为时间点,利用生态系统转移矩阵和正向逆向转换指数(Positive and Negative Transformation Index,PNTI)模型分析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转换趋势,并运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级标准分析生态系统稳定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其次为草地生态系统和耕地生态系统;2000—2010年间,保护区生态系统格局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阻抗稳定性和恢复稳定性也呈增强趋势;保护区植被生长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且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区的保护作用最为突出,其他保护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弱,尤其需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区的管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17.
淮河闸坝对河流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以蚌埠闸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论文以历史时期淮河干流水生态调查与2006年全流域重点闸坝水生态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指标与同期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淮河水文-水质-生态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利闸坝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淮河中下游重点闸--蚌埠闸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蚌埠闸对下游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次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小;②与历史时期水生态状况对比发现,蚌埠闸下游的水生态质量比历史时期有所降低;水利工程闸坝修建后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通过加强闸坝的调度,增加下泄水量,满足生态需水,可以缓解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出发,提出了从服务产生的载体、实现的途径和最终的效应等3个方面来界定海洋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辨析了几个在海洋生态系统服务方面容易引起的误解.由于海洋生态系统内生物种类和过程的极大多样性,海洋生态系统将支持更为丰富的生态服务.同时,海洋生态系统的服务也具有明显的异地实现性和开放性特点,而这些特点导致了对海洋生态服务的滥用和难于管理.最后,文章也简要地分析了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减弱或丧失以后对人类产生的后果,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和生活环境恶化.希望本文可以更好地帮助认识和理解海洋生态系统服务,并对海洋生态服务的维持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分析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现状及变化特征,有助于准确了解流域生态系统状况与趋势,为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高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采用相对生物量密度与相对植被覆盖度指数以及生态系统服务(土壤保持、防风固沙、洪水调蓄、粮食生产)评估模型,评估2000—2015年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及服务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流域森林、灌丛以及草地生态系统质量提升显著,56.56%的森林、45.65%的灌丛以及19.26%的草地生态系统质量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②研究期间,长江流域粮食生产、洪水调蓄、土壤保持、防风固沙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其中粮食生产能力增加13.7%,洪水调蓄功能提升10.1%,土壤保持服务提高19.5%,防风固沙总量增加30.0%.③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不高,处于低与差质量等级的生态系统面积比例在25%~35%之间;受不同类型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流域生态系统质量与服务均存在局部退化现象.研究显示,在生态质量与服务评估的基础上,分区域、分类型实施不同的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途径,是今后长江流域加强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演变与配置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矿区复合生态系统的重建是对未来空间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超前安排,其效益的演变极大地受到自然、社会、经济的影响。论文从资源经济、生态经济角度,讨论了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效益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矿区生态重建目标、矿区生态系统类型、矿区生态重建措施及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对矿区生态系统“三大效益”配置的影响;并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1985~2015年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过程中的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动态演变为实例,初步揭示矿区生态重建过程中“三大效益”的有序配置和高度统一问题;为优化矿区土地资源利用结构和建立矿区复合生态系统重建的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