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五个工业管道的真实检验案例,从"在线检验可直接发现管道的泄露"、"在线检验可发现管道工作时热膨胀的影响"、"在线检验发现管道外表面腐蚀"、"在线检验对易腐蚀部位进行定点、定期测厚,监控管道腐蚀"、"在线检验为全面检验奠定坚实的基础"五个方面阐述在线检验的必要性,并且说明在线检验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中,起着全面检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RBI方法原理,实施化工装置压力管道风险评估。在风险评估过程中,将装置内各腐蚀回路中的压力管道按照管径、材质及用途等因素进行分组,以得到各压力管道组的风险等级,在此基础上确定其抽检比例,制订在线检验策略。以某厂环氧乙烷/乙二醇〖JP2〗(EO/EG)装置为对象,应用壳牌S-RBI软件完成装置内274组(共458条)压力管道风险评估工作,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共抽取178条压力管道实施在线检验,考虑到该装置存在的减薄机理,在线检验技术手段以测厚和宏观检查为主,并对部分中高风险等级以上的压力管道进行数字射线检测。检验结果表明:基于RBI技术的压力管道在线检验策略能够有效发现压力管道系统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节约检验成本。  相似文献   

3.
笔者单位于2020年停车大检修中采用了RBI技术对异辛烷装置中的工业管道实施了检验。在此次检验过程中,笔者单位和检验单位协商合作,结合装置固有风险与设备运行情况,在原有检验策略的基础上,对管道埋地段、检验过程中发现的材料错用或代用情况、硫酸管道等特殊部位与情况提出了单独要求,优化了基于风险的检验策略,使现场实施的检验策略更加符合检验装置实际情况,通过检验的实施,降低了装置的运行风险,提高了装置生产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4.
对苯乙烯/环氧丙烷装置进行腐蚀回路划分,并将腐蚀回路中的压力管道按照管径、材质及用途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组别后进行RBI分析。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压力管道的使用情况、失效机理及剩余使用寿命等确定下一个检验周期和检验策略。以腐蚀回路中的组别作为检验单元,根据其失效可能性及风险等级确定各检验单元的检验比例和检验方法进行在线检验。结果表明:基于RBI分析结果的压力管道在线抽检方法可以验证风险评估的结果,同时还可以满足使用单位对管道的风险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在石油化工装置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过程中,壁厚测定精度对下一检验周期的影响,也就是0.1mm对检验结论的影响。提出如何相对准确的采集在用工业管道的壁厚数据,以及检验前期如何识别测量精度可能会对检验结论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工业管道是炼油化工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受内外环境和操作状况等因素影响,容易发生泄漏、爆炸等事故,严重影响企业生产和社会稳定。以乙烯、丙烯罐区在用工业管道为例,引入风险管理和预知性理念,通过对在用工业管道损伤模式识别,预测管道存在的缺陷类型和位置,利用先进的检测技术,确定缺陷的性质和尺寸,评估管道剩余寿命,在发生事故之前,为企业提供预知性检验维修策略,使在用工业管道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状态,逐步从人工判断、经验推测转向科学动态检修,提高检验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以乙烯裂解装置RBl分析结果为基础,将腐蚀回路中的压力管道按照管径、材质及用途等因素划分为不同的检验单元进行在线检验优化,根据其失效可能性及风险等级确定各检验单元的检验比例。结果表明:基于RBf分析结果的压力管道在线抽检方法可以满足使用单位调整风险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工业管道的常见特点,简述了带保温层工业管道产生常见失效现象的原因,系统介绍了工业管道常见的几种无损检测方法的特征及局限性;提出了采用磁致伸缩低频导波结合电磁超声检测技术,对带保温层工业管道实施在线检测。通过低频导波对直管段部位进行快速全面扫查,电磁超声检测管道三通,弯头等典型管件壁厚,能够实现带保温层工业管道腐蚀缺陷的在线不停机检测。  相似文献   

9.
在线检测是目前石化成套装置内承压设备常用的一种检测方式,有助于石化企业生产装置长周期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及检修费用,提升企业竞争能力。通过对声发射检测、电磁超声检测、脉冲涡流检测、平衡场涡流检测、阵列涡流检测、超声导波检测及数字平板成像7种常用在线检测技术的应用特点进行分析,结合腐蚀减薄、环境开裂2种损伤类别,给出了压力容器和工业管道在线检测技术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技术对HFC-245fa装置376条压力管道进行风险评估。针对该装置压力管道输送介质特性进行风险源辨识,分析压力管道可能存在的损伤机理,计算当前以及停工检修时间点评估单元的失效可能性、失效后果及整体风险水平,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HFC-245fa装置压力管道的检验策略,以有利于指导该装置的停工检修,优化检验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11.
电站锅炉的压力管道参数较高,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往往十分严重。电站锅炉的压力管道在按照“锅炉”或“压力管道”进行管理时,设计、制造、安装等阶段管理要求存在交叉或不清晰的情况。进行定期检验时,又有按锅炉范围内管道或工业管道(含动力管道)执行不同技术规范的情况。本文通过按“锅炉”和“压力管道”管理时执行安全技术规范的重点内容和检验要求进行比对,分析主要差异,得出监督检验、定期检验中流程和重点环节的注意事项,有助于检验人员加强理解,从而更好地推动电站锅炉压力管道的检验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弯头壁厚减薄在工业管道首次定期检验过程中经常遇到,然而对其进行安全状况等级评定时经常评为4级,与实际不符.本文通过两个检验案例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认为弯头的减薄并不都是由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而是弯头制造时产生的减薄,这种现象对工业管道的安全状况等级评定产生干扰,最后依据相关规范给检验人员提供解决措施,并有针对性的提出...  相似文献   

13.
PE管道固有较高的性价比,广泛应用在能源、燃气等工程中,但因其焊接接头质量难以检测、位置探查难度大,使PE管道的安全状况难以控制,导致泄漏等事故。基于PE管材的失效模式,参照钢质管道的检验经验,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研究确定了PE管道基于失效模式的全面检验关键技术,并围绕关键技术开展了多项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如:PE管焊接质量超声相控阵动态聚焦和B扫查成像检测、探地雷达、泄漏在线检测、老化及安全评价、风险评估方法等。这些系列成果,在新疆、青海、内蒙古、宁夏等城市PE燃气管网中得到了有效应用,检验出多项安全隐患,为城市燃气的安全提供了保障,为今后全面开展PE管线检验,提供了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从技术特点、实施效用等方面,对QRA与RBI两类风险评估技术进行比较,选择使用RBI技术方法对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内静设备及管道实施风险评估。运用挪威船级社的ORBIT Onshore软件定量计算评估范围内设备、管道风险值,评定风险等级,辨识隐患设备,然后从后果、可能性两方面分析产生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经分析得知碳五石油树脂装置受H2S、HCl腐蚀减薄影响轻微,但NaOH导致的碱应力腐蚀对聚合反应后序工段中部分管道设备失效可能性影响较大。最后根据装置内存在的不同损伤机理提出检验优化策略,为装置定期检验工作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压力管道相关规范和日常工作实际为基础,对压力管道定义进行剖析,着重从使用单位角度上讨论了压力管道施工、检验和使用管理环节需要了解和注意的问题.通过本文对压力管道各管理环节的阐述,表明了压力管道管理的重要性,它需要各岗位人员意识到压力管道管理方面所承担的责任,需要各部门各岗位通力合作,通过过程管理实现本质安全.  相似文献   

16.
由于聚乙烯管道材质的特殊性,其损伤机理和失效模式与钢质管道有很大的不同,寻找一种有效的埋地PE管道检验方法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本文通过聚乙烯燃气管道全面检验的实践,在常规检验项目的基础上,介绍了新的资料审查方法和开挖割样的原则,提出了通过割样检验来评估埋地PE管道材质性能变化情况及原始焊口安装质量的观点;最后,针对最不利条件下的组合载荷,介绍了管壁截面稳定性校核的方法。这些方法及建议,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油气长输管道定量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管道风险评价普遍采用以Kent打分法为代表的定性方法,笔者提出了一种新方法,即定量风险评价(QRA),采用基于管道失效历史数据库和已有成熟的数值模型,进行管道失效概率分析和失效后果分析,并以此方法在某输气管道上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到管段的绝对风险和人口密集段的个人风险,并进行了风险预测。研究表明,QRA受人员主观判断影响较小,计算方法科学合理,结果量化,对进行检测与维护维修资源的分配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管道跨越段的检测一直是管道检验检测的难题之一,本文运用英国TWI集团Teletest F0CUS+MK4导波设备,对某在役的长输管道,综合选择了河流、沟壑、高速公路、水渠等多种不同服役环境管段,管後DN200至DN350不等6个跨越段进行检测,并进行案例分析。实践表明,导波检测技术对跨越段管道的单边检测距离在100右,且对管体内外壁缺陷能够全覆盖检测;导波检测的可靠性能够满足实际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某304L不锈钢废水管线使用30天左右即发生腐蚀泄漏。采用宏观检验、化学成分分析、金相检验、电镜观察、三氯化铁试验等分析方法,对该废水管道的腐蚀泄漏进行失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不锈钢管线所通的废水中含有高浓度的Cl-,且试运行后一直未使用,最终在管内残留废水的作用下发生了点蚀穿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