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1~200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以及东海区渔业资源动态监测网各网站监测产量和捕捞努力量(投网次数)数据,通过同时期东海区小黄鱼产量对海区总捕捞努力量进行标准化,运用剩余产量模型中的Fox模型估算东海区小黄鱼最大持续产量(MS Y)、最适产量(Y0.1)和总允许渔获量(TAC)。结果表明,东海区小黄鱼的最大持续产量为116 565 t,相应捕捞努力量(fMSY)为4 988 315网次,最适产量为113 068 t,相应捕捞努力量(f0.1)为3 890 886网次,TACMSY=99 317 t,TAC0.1=77 468 t。建议以东海区小黄鱼总允许渔获量(TAC0.1)作为渔获量限额指标,对小黄鱼的总允许渔获量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2.
叶志容 《环境》2001,(1):30
深秋的富士山,山顶已积了一层薄冰,远远望去,像一个披了白纱巾的少妇,妖媚中略显冷峻。在富士山脚的静冈县田灌湖日本国家自然保护区,来自中、日、韩三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以及科研机构代表20多人,召开首届中、日、韩三国环境教育工作会议,共商携手合作开展三国环境教育事宜。会议由日本环境厅对外合作部主任田口博之先生致开幕词,日本环境教育论坛的冈岛成行教授主持。这次会议是根据今年2月中、日、韩三国首次环境部长30  相似文献   

3.
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时空分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渔业区划中东海区的地理水文特点,将东海区划分为地理上的3个区域,即黄海中南部、长江口和东海中南部。据1987~1998年东海区上海、宁波、江苏、舟山四大渔业公司中上层鱼类渔捞数据,以渔获量和平均网产为指标,分析了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季节性特性和时空分布特征。最后利用空间趋势面拟合方法,分析东海区中上层鱼类资源的区域分异特征。结果显示,不同海区的中上层鱼类资源大致具有自西南向东北或者自西向东减少的趋势,与该区主要海流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山水相连的中、日、韩三国,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正一同面临沙尘暴、酸沉降、臭氧层破坏、海洋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的跨国性和不可分割性决定其不可能仅凭某一国的力量解决,区域合作是唯一的出路.三国在环境合作的基础上开展的环境教育合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对自身行为的改善,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充分利用了公众的"环保能量".  相似文献   

5.
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及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2-2003年东海区带鱼年龄鉴定资料,并引用以往的带鱼渔业生物学研究结果,作为估算带鱼死亡系数和建立动态综合模型所需的有关参数值估算的依据,从而运用Ricker动态综合模型分析了在现行渔业条件下东海区带鱼伏季休渔效果和带鱼资源利用状况以及变更渔业利用情况对带鱼渔业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现行渔业下(tc=0.5a,F=2.61/a),东海区实施3个月的伏季休渔制度能使年平均资源量增加87%,年产量增加29%,渔获平均体重增加42%;带鱼资源的利用虽处于捕捞过度状态之中,但尚能承受较大的捕捞压力,资源结构利用不合理之处是捕捞大量的幼鱼群体,渔获个体依然过小,渔获平均体重仅为75g/ind.;单位补充量渔获量(Y/R)随tc变化的影响大于随F的变化,建议在维持现有伏季休渔制度下,应逐渐降低捕捞强度,并以提高起捕规格放大网目尺寸作为今后一个时期首选的渔业管理目标,应是较为现实的资源合理利用措施。  相似文献   

6.
跨边界区域水资源冲突与协调模型与应用(Ⅱ)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官厅水库为例 ,建立了跨边界区域之间水量短缺及水质污染的冲突非合作模型、张家口市合作模型和全区域合作模型 ;通过比较设定的延续发展和协调发展两种冲突情景方案 ,协调发展方案排污少且经济净效益更高 ,被确定为推荐方案 ;5 0 %水文年协调发展方案下 ,合作模型与非合作模型比较 ,张家口市合作经济净效益增加了 1 18亿元 年 ,全区域合作经济净效益增加了 8 5 7亿元 年 ,对合作利益进行分配需对张家口市各断面补偿 3 89亿元 年 ,根据模型结果制定出断面控制指标和区域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7.
渔业配额制度的起源、特点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洋 《自然资源学报》2012,27(3):522-528
渔业配额制度是在渔业资源过度捕捞所导致的渔业危机和传统的投入控制管理失效的历史背景下,基于渔业资源生态特性而构建的一种产出控制的渔业管理模式。它是在总可捕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在冰岛、 新西兰等国家得以成功实施。该制度具有专属性、 可转让性、 激励性等外在法律特征。学者对于配额制度的法律特性持不同观点,认同其准物权的特性是主流观点。资源的生物特性以及制度的实质内涵告诉我们,无论是国际配额还是国内配额,制度要想取得实效,必须牢牢遵循不得超越总可捕量的共同义务这一要旨,通过落实有限准入、 加强监管等多种手段来保障这种共同义务的履行,才能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正>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2018年发布的《2018世界渔业与水产养殖状况》报告指出:截止到2015年,全世界的野生鱼类资源中有33%处于过度捕捞状态,更有科学家称当前全球80%的渔业资源已经枯竭,到2048年海洋中将无鱼可捕,虽然有些危言耸听,但却引起了全球对海洋的重视,?如何进行可持续  相似文献   

9.
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方式使生态环境问题由个别地区小范围问题已发展成为普遍的跨行政区域问题,迫使各级政府部门必须联合行动应对,生态合作必将走向普遍化和常态化。目前,关于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既无相关研究给出明确界定,也无系统的生态合作研究框架可供参考,使区域生态合作面临重重困难,为此论文综述国内外生态合作的相关研究,梳理生态合作起源和发展演化历程,提出并阐释了生态合作的概念和内涵。以此概念为基础,构建出了包括生态合作组成、生态合作研究步骤、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四部分的生态合作研究基本框架。其中,生态合作组成包含生态合作基础和目的、生态合作主体、生态合作方式和生态合作监管与评价体系;生态合作机制的构建包含10 个步骤,分别为诊断区域生态问题,确定生态合作的主体,确定生态合作对象,梳理合作主体间关系,拟定合作方案,意见征询,方案实施,实施监督,评价,对生态合作协议、实施方案和监督方案的改进;生态合作方式包括劳务合作、工程技术合作、产业发展合作、经济补偿合作、区域生态环境管理合作和教育人才合作等六大类;生态合作的监管与评价包括方案实施的监督与评价、合作方案的合理性评价、协调和监管能力评价、实施后的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评价和终期评价。  相似文献   

10.
这篇文章介绍了海洋的过度捕捞,尤其是瑞典鳕鱼的过度捕捞.讨论了如个体捕捞配额、归类及海洋保护区等政策手段.所得出的初步结论是,需要对现行政策手段的结构进行一些调整.关于资源衰退的信息是存在的,但并没有引起重视,反而受到渔民们的抵制.渔民们希望增加捕捞量,同时不断地的获得"政治权势集团"的支持,"政治权势集团"显然更加关心(短期)就业率.所有的争论都发生在不够关心这一问题的普通公众和不甚合作的国际官僚机构的视野中.在这种情况下,所要做的最重大的改革就是要加强渔民们的权利和义务.渔业资源的整体性必须给以绝对的优先权,但通过给予渔民最大限度的具有财产特征的捕捞配额,用渔业资源中更大的利害关系和利益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1.
南海渔业资源具有"公共池塘资源"的基本属性是导致其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的内生困境,为此有必要从南海渔业在低敏度领域的现实表征为立足点,与南海领土主权与海域划界争端等高敏度领域相互结合的角度考察与评判南海渔业资源环境保护的主权变动动向:应该注重传统捕鱼权在南海周边国家的海洋管辖权边界的应用.以东南亚渔业管理组织和新建立南海渔业管理组织联合协同组织新的东南亚渔业管理组织必定有助于南海渔业资源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东黄渤海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 渔场空间格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71-1982年渤、黄、东海的统计资料研究近海白姑鱼数量空间格局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东黄渤海白姑鱼渔场一共有3类:即产卵场渔场,主要位于春季东海沿海水域;索饵场渔场主要位于夏季的东海北部和黄海南部;越冬场渔场有两个,北部越冬场在冬季的东黄海外海,南部越冬场主要集中在东海南部近海。自1978年后,东海白姑鱼产量明显上升,并且超过黄渤海区。通过对不同渔场白姑鱼产量对整个渔场产量贡献的分布格局分析显示,东海白姑鱼主要渔场有两个:其中东黄海渔场位于长江口附近,渔讯为5-9月;黄渤海的渔场位于黄海北部近海和渤海中央,主要渔讯在11月。在渔汛时,白姑鱼渔场中的鱼群密集,产量集中,是捕捞白姑鱼的理想渔场。1971-1982年白姑鱼鱼群的分布与近年来分布格局类似,因此论文有关白姑鱼渔场特征、渔汛时间和渔场贡献率分布格局模式等重要结论对现今白姑鱼资源保护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东海区银鲳资源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1—2010 年东海区渔业资源监测调查所测定的银鲳生物学资料,运用FISAT软件估算了相关的生态学参数,同时对其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进行了拟合,并讨论了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等渔业生物学特征,提出了建议开捕叉长。结果表明,目前东海银鲳平均叉长144.14 mm,优势叉长组110~170 mm,占72.83%;叉长-体重的年关系式为W=0.963×10-5L3.207。利用ELEFAN技术估算的东海银鲳Von Bertalanffy 生长方程的生长参数LKt0分别为267.75mm、0.46、-0.32 龄,拐点年龄和临界年龄分别为2.21 龄和2.46 龄。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东海银鲳的渐进叉长由360 mm逐渐减小为267.75 mm,而生长参数K则由0.205 增加到0.46,体重拐点年龄由4.1 龄减小到2.21 龄。上述结果说明目前东海银鲳极限叉长减小、生长速度加快、群体小型化、低龄化严重。当前东海银鲳的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捕捞死亡系数F分别为1.96、0.57、1.39,开发率E为0.71,与1997—2000 年相比均呈明显增加趋势。高强度捕捞是引起银鲳总死亡率和开发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了保护银鲳资源,并从充分利用鱼类生长潜能出发,综合考虑初次性成熟年龄、拐点年龄、临界年龄和渔业生产现状,经计算后得出当前的开捕叉长为164 mm。  相似文献   

14.
Iceland scallop (Chlamys islandica) stocks in the North Atlantic are usually pulse harvested, resulting in boom and bust local landings. We describe an adaptiv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a sustainable harvest of Iceland scallops in Gilbert Bay, a Marine Protected Area (MPA) of coastal Labrador. The current management plan for the MPA closes pristine scallop habitat, a practice that under favourable ocean conditions may lead to local reseeding. The community-based co-management structure for the MPA utilizes the local ecological knowledge of fishermen. Scallop harvesters are participating in research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the resource. Currently scallops are smaller near the mouth of the bay where fishing effort has been concentrated historically. The cooperation of fishers in enforcing area closures and in monitoring the scallop harvest may lead to a sustainable scallop fishery.  相似文献   

15.
陈峰 《自然资源学报》1988,3(4):348-355
在概述我国海域主要的资源生物及其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在70年代中期以前,随捕捞力量的增加,我国海洋总渔获量增长较快;但此后,尽管捕捞力量仍继续增加,总渔获量增长缓慢。作者认为,过度捕捞、污染以及其他不利的环境因素变化是导致总渔获量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合理利用资源,提高渔获量,应在加强海洋生态系研究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外海(包括远洋)资源,并着重发展海洋农牧化。  相似文献   

16.
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与持续利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渤海是我国一个半封闭的内海,海域面积7.7×104km2,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盐资源、滩涂资源、港口与滨海旅游资源等。随着对渤海海洋资源的开发,已形成了海洋渔业、海洋油气开采业、海洋运输业、滨海旅游、沿海造船和海盐业等海洋经济产业部门。通过对渤海海洋资源评估、对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增长、海洋产业部门结构特征以及当前渤海存在的海洋环境污染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渤海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提出了重点与发展方向,明确了环渤海地区的海洋经济是以利用资源为主的资源型经济。由此提出了渤海海洋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吕建华 《海洋环境科学》2012,31(1):120-124,144
实现对海洋倾废科学有效管理是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的一项重要内容和主要任务。东海是我国海洋生产力最大的海区,近年来,随着海洋经济和沿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向海上倾倒废弃物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在实际倾倒过程中出现了倾倒区选划利用不合理、违规倾倒和执法监管不力等问题,影响东海海洋生态环境平衡与可持续发展。因此,文章在对东海区海洋倾废活动现状进行全面客观梳理的基础上,就主要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结合东海区海洋倾倒的实际需求,为实现合理有效的管理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