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意义和应用方法   总被引:55,自引:2,他引:53  
城市河流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本文分析了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建设中的水源地,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和洪涝灾害,绿地建设基地,景观多样性的组成,物种多样性保护,组成捷交通,亲近自然场所,自然教育标本等方面的多种意义,指出保持河流的自然地貌特征,维持自然水文过程,控制城市河流水污染,综合规划城市河流与城市建设的关系是发挥城市河流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作用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生态研究概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城市生态学的起源、发展过程和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城市生态学研究进展;研究了我国城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并提出生态城市是人类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城市体系生态环境类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环境类型是随城市和区域不断发展而分化的产物,根据广东省城市体系格局,选取主要的十九个城市,确定适当的生态环境参数,对广东省城市生态环境的区域差异和主要类型进行多元统计复合分析,根据生态环境的相似性和相异性将广东省城市体系划分为四个类型,为区域规划和城市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口问题是其他问题(资源、能源、粮食、环境)的主要根源。城市人口与城市环境的关系密切。本文从世界、全国、湖北省及武汉市的人口发展分析,指出城市环境的研究核心问题是城市生态系统。提出今后城市应用生态和理论生态学方面可开展研究的内容,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的调控中应注意应用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和黑箱方法。研究城市化的过程,重点应是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工业化过程、目前的水平和趋势。适宜的人口密度及其良好素质,可提高社会经济活力,提高城市的经济效益,有利于搞好城市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5.
论城市生态化与生态城市   总被引:134,自引:2,他引:132  
本文从人类文明发展史角度提出了生态化发展模式,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及其发展对策,在此基础上对生态城市的内涵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实施步骤的设想,以期推动我国城市生态化和生态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绿化基础设施,是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纽带与桥梁,因此,大力加强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以此为依据,阐述了城市森林及其生态系统的概念、研究方法与内容、发展概况,提出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5项原则,最后,探讨了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建设的未来两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南京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与建设的思路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环境景观是指能集中体现城市环境状况和整体形象的基础设施、建筑等,它对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文化品味及投资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并将成为今后城市之间比较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发展规划”工作为基础,引入城市环境景观的理念,分析南京城市环境景观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缺少标志性建筑与雕塑、夜景与亮化无特色,高层建筑外观和户外广告疏于管理等,进而提出南京城市环境景观设计的具体方案和建设思路,包括开发风景带,设计和建设精品建筑,加强绿化,规范户外广告等。  相似文献   

8.
生态城市规划需要优先考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未来方向,而生态城市规划则是生态城市建设的起点,因此在规划中需要优先考虑城市经营成本问题、人力资源转化问题、区域生态安全问题和增长空间控制问题,从而使城市的生态设计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无论遵循哪种发展模式,城市的增长都会给能源的使用和管理施加巨大的压力,基于可持续性的城市发展需要使这些模式具有效性,包括考虑它们已经产生的影响,有一点是可以说服人的,城市能源问题的解决办法(比如能效率和减少使用化石燃料)需要基于适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商业原则。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以中国为例讨论了城市化及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有:(1)城市建设与发展偏离了城市历史脉络;(2)少数大城市规模过度膨胀,一些小城市发展缓慢;(3)产生大量产品和废物,缺乏循环再生能力;(4)钢筋混凝土充斥城市,缺乏生态活力和灵气;(5)缺乏共生和自生能力。生态城市由于具有时间发展有序、空间布局合理、代谢过程完善、产业结构合理,体制健全、景观多样性丰富、竞争、共生、自生等特点和优势,必将成为是21世纪城市唯一、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天津城市化发展趋向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新时期天津城市化发展趋向,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工业结构、城市化进程等诸方面,探讨了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适应城市化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相似文献   

12.
The ecotoxic effect of pollutants in the water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of research. Because of the genotoxicity describing the composite deleterious action of the toxicants in water, the Vicia faba root-tip cell micronucleus (MN) test was applied for genotoxicity assessment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substances in four rivers, two lakes and effluent flows from two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s in Xi’an, Chin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lowest MN frequency was between 2.0‰ and 3.0‰. However, the highest MN frequency of the water samples was as high as 30.0–34.0‰. The results well reflected that the seriously polluted riv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showed high genotoxicity, and also indicated the genotoxic impact of urban discharge on the surface waters and the ability of urban water bodies to absorb the impact. In addition, there we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genotoxicity expressed by MN rate and Cr6+ (5–80?mg/L) and phenol concentrations (2–40?mg/L). The genotoxicity of the urban water could be quantified as equivalent Cr6+ or phenol concentrations and which might be used as a set of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he water genotoxicity.  相似文献   

13.
冯强  胡聃  段宝玲  韩晓丽  边俊 《生态环境》2010,26(6):1312-1317
选取北京城区与郊区典型样点,针对栽植多年的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和小叶黄杨(Buxus sinica subsp.sinica var.parvifolia)成龄植株,分别于春、夏、秋3季取样测定叶片的各项生理生化指标,研究了城区与郊区环境下2种灌木的生理生化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生长前期(春季)城区车公庄2种灌木的叶绿素总量高于郊区植物园,经过一段时期之后低于植物园(夏秋)。Chlb的城郊变化幅度大于Chla。Chla的变化趋势与Chlb相反造成了Chla/b的大幅度变化。大叶黄杨的叶绿素总量和Chla/b比小叶黄杨受城区环境影响更大。城区环境下2种灌木自由水/束缚水降低,脯氨酸质量分数、丙二醛质量摩尔浓度升高,说明城区环境下2种灌木生理代谢水平降低,膜脂过氧化。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自由水/束缚水、脯氨酸质量分数的变化率较小叶黄杨高,2种灌木丙二醛的变化率相近。综合来看,城区环境下大叶黄杨的生理生化反应比小叶黄杨更敏感。  相似文献   

14.
南京住宅小区雨水回用方案技术经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南京城区雨水资源量和杂用水需求量的关系,通过示例,提出了住宅小区4种雨水回用方案,进行工程造价、雨水处理成本等方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结果方案3最优。  相似文献   

15.
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研究--以湖南省常德市穿紫河为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系统归纳总结国内外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穿紫河作为一条城市河流的实际情况,应用生态学、环境学和水文学理论,系统分析了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的研究范畴和影响因素,对穿紫河不同时段下的河道生态环境需水进行定量研究。研究得出穿紫河河道生态环境需水平均为2.92m^3/s,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与来水水质和河道沿岸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关系最为密切。一方面,为穿紫河流域水资源的合理调配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穿紫河生态环境的稳定和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对城市河道生态环境需水理论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6.
选取广州市城区17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园对周边环境的增湿效应。结果表明,公园周边与公园边界点的空气湿度差随着其远离公园边界距离的增大而增加,且增长趋势逐渐减缓,拟合曲线近似于一条过原点的三次多项式(R2〉0.80)。绿化率大于50%、长宽比接近1的公园,其平均增湿范围和增湿湿度差均与绿地面积存在显著的正线性关系(R2分别为0.94和0.77)。水体面积比例较大或长宽比较大(约≥2)的公园,比同等条件下水体面积较小或长宽比较小的公园(≈1)增湿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GIS在城市给水排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GIS在城市给水排水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包括水资源管理与分析、给水排水管网设计与管理、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与管理、管网应急预警系统分析、水质污染状况和趋势分析等,并以大庆市给水排水管网信息管理系统实例,证明GIS可以及时准确完整的提供所需信息,更好的为市政管理者辅助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北方城市干涸河流生态环境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滹沱河石家庄市区段为例,针对目前我国北方城市干涸河流治理和改造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绿代水"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模式。在对河流进行生态输水、水资源合理管理与调度的同时,选择适宜的研究尺度,恢复流域内自然植被,实现河道中心区草本滞洪补潜、缓冲区灌木束水导流、杨柳护堤造岸、过渡区林果防风固沙的"绿色滹沱",为北方城市干涸河流的生态环境治理提出新的理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9.
A revised concept for urban water metabolism (UWM) i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o address the inadequacies in current research on UWM an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ditional urban water metabolic process. Feedback loops can be analyzed to increase the water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WECC) of the new urban water metabolism system (UWMS) over that of a traditional UWMS. An analysis of the feedback loops of an UWMS was used to construct a system dynamics (SD) model for the system under a WECC restriction. Water metabolic processes were simulated for different scenarios using the Tongzhou District in Beijing as an example. The results for the newly developed UWM case showed that a water environment of Tongzhou District could support a population of 1.1926 × 106, an irrigation area of 375.521 km2, a livestock of 0.7732 × 106, and an industrial value added of ¥193.14 × 109 (i.e. about US$28.285× 109) in 2020. A sensitivity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WECC could be improved to some extent by constructing new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or by expanding the current sewage treatment facilities, using reclaimed water and improving the water circul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