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周青 《环境教育》2010,(4):5-10
<正>如何改造提升环境法价值理念是当代中国环境法学者对环境法进行理论反思和实践探索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如果这种"反思"和"探索"不是仅仅从功利性或技术性角度进行的,那么"反思"和"探索"必然包括从人与环境道德角度进行的审视和关注。在国际环境立法和西方国家环境法立法过程中吸取了大量环境伦理学中"非人类中心主义"流派的价值理念。西方  相似文献   

2.
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国际争端,指的是国家之间由于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或法律权利的冲突而产生的争端。国际争端往往涉及到国家的重大利益或重要权利。国际环境争端则指国家之间在环境资源领域纠纷或权益冲突。当今世界,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断深化,跨国污染纠纷不断,国家之间在环境资源领域的权益争夺更加激烈。传统的东西冲突正逐步转变为南北冲突,其中环境问题往往成为重要起因。在此深刻的历史背景下,研究国际环境争端的解决机制,无论是对于和平解决国家之间的争端,维护公正有序的国际秩序,还是对于发展国际环境法以及完善国内立法,都是十分必需…  相似文献   

3.
国际环境法(InternetionalEnvironment Law)是调整国家或国际组织间环境保护行为关系的准则。它是当代国际法中一个新领域。是为解决环境问题而制定的国际法(Internation Law ofEnvironment)。国际环境法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是国家或国际组织。国际环境法保护的客体是国家和人类的环境权。国际环境法是国际公法,但也追究个人的民事责任。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有: 一、人类应享有环境权和发展权的原则《里约宣言》第一条指出:“人类处于普受关注的可持续发展问  相似文献   

4.
地方环境法规或规章是我国环境法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法制统一规则,地方国家机关的立法从属于宪法和法律,并且要同宪法和法律相协调。那么地方环境立法能否优先适用,其理论依据是什么,地方环境立法的能动空间以及地方环境立法权的有效行使及监督,则是环境法理论必须回答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从这几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王健 《四川环境》1999,18(2):69-72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推行地方环境立法建设,进而健全地方环境法体系  相似文献   

6.
唯以此"善"为念立法,一秉善意以遵行所担负之环境义务,则天下之公器——"国际环境法"立矣。唯以此"善"为念立世,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则安生可得,幸福可享!本文的思考得益于我国著名国际环境法学家林灿铃教授的九字箴言——"存善念、吐善言、施善行",并借鉴吸收了相关理念与观点。唯以此"善"为念立法,一秉善意以遵行所担负之环境义务,则天下之公器——"国际环境法"立矣。唯以此"善"为念立世,善待自然、善待他人,则安生可得,幸福可享!  相似文献   

7.
当今我国环境法的体系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尤其现在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加入WTO以后要应对环境问题与贸易之间的协调问题,还要与国际环境法相接轨,环境法体系在“内忧外困”的境况下,需要实现自我的完善,必须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整合和创新,本文考究国外最新的环境法立法,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下,协调环境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重点对环境法体系的更新进行理论探索,并提出一些环境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地方环境立法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环境立法是我国环境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地方环境立法过程中暴露出的若干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并具体论述了如何加强我国地方环境法的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9.
环保小辞典     
《环境教育》2010,(4):67-67
<正>本期关键词:环境学环境法学又称环境保护法学。研究环境法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既是法律科学的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环境法及其实施和有关的法律现象,即整个环境法制建设,包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问题,目的是认识、概括和掌握其发展规律,为健全环境法制、实现保护环境的任务而服务。  相似文献   

10.
林灿铃 《绿叶》2010,(9):7-12
为摒弃部门本位主义.提高环境立法的质量和协调性,中国的环境立法应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并重,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本法核心地位并使其法典化.进一步完善环境法制。同时.我们要积极参与并推动国际环境立法,加强中国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话语权.确立主导地位。这是中国环境立法的客观要求和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正环境教育法律法规如果不设计一些符合实际需要的制度和机制,最有可能虚化,沦为形式,浪费立法资源,降低立法信用。环境保护虽然是国家的职责,但是不能离开公众的理解、配合、参与和支持。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公民的教育和说服。可以说,环境教育立法是环境守法和捍卫环境法益的基础。我国2011年宣布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也就是说,立法理论构建的基本任务已经完成,中国正在进入实用主义  相似文献   

12.
自八十年代以来,通过立法、制订政策和相应的环境管理实践,香港已形成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法制度。而且,随着立法、政策和环境管理实践的发展,这些环境法制度不断健全和完善。一、环境规划和评价制度现时的香港政府高度重视环境规划和评价制度。香港政府认为防止出现新的环境问题同控制和消除现有的环境问题一样重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预防污  相似文献   

13.
环境标准与环境法律责任之间的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建凯  黄琼 《环境技术》2005,23(2):37-39
环境标准是环境法运行的基础,环境法律责任是环境法实施的重要保障,理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环境法的顺利实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环境标准的正当性和阐述法律法规对人身财产权利的固有保护,可知环境标准是判断是否承担环境法律责任的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国际环境法对我国环境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国际环境法的内涵、基本原则和发展过程,报告了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立法趋于逐渐完善但滞后性明显的现状,从立法和执法的角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环境保护法存在执行不利的问题,建议以推进国际环境法的实施和完善为契机,制定明细的配套法规,强化执法力度;加强各行政机关间的交流与合作,统筹应对复杂的环保形势;发达地区扶持不发达地区发展环保事业,推进我国环保事业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绿色思想     
《绿叶》2011,(8):136
蔡守秋环境权是环境法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环境立法、执法和诉讼、环境管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和环境公益诉讼的基础。汪劲本次修法成功的关键是要将"有限修改"的基本命题化为"有效修改"的立法行动。王曦当前我国环境法制  相似文献   

16.
如果要对环境教育进行立法,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环境教育法应当如何在法律体系中进行定位。对于整个问题,我们可以按照字面上的理解从环境法和教育法两个角度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纵观人类发展历程,在原始时代,人和自然的关系浑然一体,进入农业时代这种关系逐渐松弛,而进入工业时代这种关系就变得尖锐对立起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到本世纪60年代末,在一些发达国家才有环境法的出台,用环境法来规范人们的经济行为,这时环境管理的概念才被逐渐引入。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是环境管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环境管理被世界各国所接受。各国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把环境保护融入其中。但是,由于各国的国情各不相同,环境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也有很大的差异,一些发达国家的环境管理的方法多、手段…  相似文献   

18.
论公众参与的环境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众参与(Public Participation)是环境影响评价(EIA)和战略影响评价(SEA)的重要内容,也是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基础.影响公众参与的因素有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文化和环境伦理四个方面,其中环境伦理在公众参与和环境行为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本文从伦理学角度论述了人类环境伦理观的形成,环境伦理对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影响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道德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师范院校中加快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程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将结束的20世纪既是人类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环境破坏日益加剧的世纪。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的人类道德价值观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亟需建立新的环境伦理道德观。高等师范教育承担着培养对世纪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任,在高等师范院校开设环境教育公共必修课对提高全民环境意识、树立新环境观具有重要意义。环境教育有其自身特点:从其对象看,环境教育不仅包括环境专业教育,而且包括了公民的社会教育,因此,环境教育具有全民性的特点;从时间上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加剧,环境纠纷时有发生,并有日益增多的趋势。及时而妥善地处理环境纠纷,是环境法实施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和日本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各具特色。本文拟对两国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分别作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作一比较分析。一、中国的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一)我国环境纠纷处理法律制度的概念。所谓环境纠纷,是指因污染和破坏环境而产生的社会成员之间的争执。这种纠纷通常都是由于单位或个人在利用环境的过程中违反环境法的规定,污染和破坏环境,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而产生的。与其他社会纠纷相比,环境纠纷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矛盾尖锐,技术性强,处理起来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