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4 毫秒
1.
在过去 10 a中,海洋酸化已经成为全球海洋的一个新挑战。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而且能影响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乃至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不同区域的生物体系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生物不同生命阶段的酸化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及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本文综述了海洋中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各种大型动物等海洋生物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海洋酸化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太平洋上空硫酸盐的分布和来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我国首次南极考察(1984年11月—1985年3月)在太平洋和南极半岛周围海域收集了31个海洋气溶胶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气溶胶中硫酸盐、火焰原子吸收法分析钠离子,结果表明,太平洋海洋气溶胶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含量自北纬向南纬明显降低。在北太平洋主要是由于陆源污染源的硫酸盐在风系作用下经长距离传输而进入海洋上空;而在南太平洋,特别是南极半岛海域大气中非海盐源硫酸盐,可能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活动的产物。利用通量计算模式,估算了南极半岛海域生物源输入大气的硫通量为0.065gS/m~2·a。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萌芽发展,基于生态毒理学的剂量-反应原理开始利用海洋生物开展污染物毒性测试,以评估污染物对于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21世纪以来,应用于毒性测试的海洋生物物种变得更为广泛且多样,常用的海洋生物包括海洋藻类、原生动物、轮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节肢动物、头索动物和海洋鱼类等.这些受试生物已用在多种海洋污染物的毒理学研究上,为海洋污染物的生态风险评估及海水水质基准的制定提供科学基础.浅述近年来中国海洋生态毒理学研究中毒性测试生物的应用情况,特别对其中常用的6种(类)海洋模式生物,包括中肋骨条藻、扇形游仆虫、牡蛎(多种)、海胆(多种)、日本虎斑猛水蚤和海洋青鳉鱼在毒性测试上的应用展开较为具体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全球海洋酸化已经导致珊瑚礁被破坏并可能引发其他无法预期的化学或生物影响.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低pH值将降低浮游植物吸收铁元素的能力(该元素是植物生长和进行光化学作用的重要营养物质).研究表明,海洋酸化可能会对单细胞微型值物产生重大影响,而这些植物往往位于整个食物链的最底层,并成为鱼类的主要食物来源,并最终影响到捕渔业的发展.当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被海水大量吸收后,就会被转化成碳酸类物质并最终导致海洋酸化.海洋酸化的速度非常快.根据国家海洋和大气协会(位于北加利福尼亚州波夫特市)的化学家William Sunda的研究,海洋表层水体中的氢  相似文献   

5.
酸化之海     
人类燃烧化石燃料并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不仅导致气温上升,而且还使海洋"酸化",对生活在占地球表面近3/4的海洋里的生物也造成巨大影响。大气与海洋源源不断地进行着酸性气体的交换。因此,释放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很快就会被海水吸收并在数百年时间里由海面溶入,沉入海  相似文献   

6.
海洋颗石藻是一类重要的浮游植物功能群,可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钙化作用,在全球海洋碳循环中起到重要作用。海洋是人类排放CO2一个重要的汇,大气CO2浓度迅速上升导致海洋酸化、升温、营养盐浓度及混合层内光照强度变化。这些复杂的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其他扰动相叠加,同时作用于海洋浮游植物,对海洋颗石藻的生长施加多重压力,进而对海洋碳循环产生复杂的反馈效应。本文主要综述单一环境因子(CO2浓度、温度、营养盐及光照水平)以及全球气候变化下多重环境因子的复合作用对海洋颗石藻的生理生态学效应及其对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潜在影响,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分析这一热门研究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气溶胶中微量元素的大气输送过程对海洋初级生产力有重要意义,其中铁对海洋生物至关重要,也可能成为影响赤潮的关键因子.本文在综述了大气中酸性物质对气溶胶铁的酸化,在铁从不溶态转变为可溶态的关键过程基础上,提出了东海赤潮的发生可能与大气酸化气溶胶铁密切相关.酸化后的可溶性铁在东海赤潮区下沉可能与沿岸洋流从冬、夏季环流转换提供水动力条件共同作用.该设想将为探索赤潮灾害发生机理提供一些参考,对最终预警预报赤潮发生,降低赤潮灾害的损失,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国家科学院报》日前发表一篇研究报告说 ,全球气候暖化使得海洋含氧量下降 ,并且未来几十年内这一趋势都将持续。这项研究由加州大学海洋学院和美国国家大气与海洋中心的两位科学家主持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 ,由于气温升高 ,海水表层温度上升 ,但其余部分的水温则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入海排污口污水中存在大量微生物,其进入海洋后会对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及海洋生物健康造成巨大威胁。因此,研究入海排污口污水中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对于了解排污口污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不同类型入海排污口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着重介绍了影响入海排污口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要因素,并进一步阐述了排污口污水中微生物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海水水质和海洋生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最近发表的一份报告(Science, 305, 367)表明过去 200年间人为排放的 CO2约有一半被海洋吸收,而这可能影响海洋生物.美国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的Christopher L. Sabine和Richarh A. Feely领导的研究小组测量了海洋的无机碳浓度,他们估算出 1800~1994年海洋共吸收了 1.2×1017g CO2.同一时期内由于毁林,森林不仅少吸收 CO2,反而放出了一些 CO2.近年来由于森林增加,使其能够吸收更多的 CO2. Sabine 说,海洋始终是一个 CO2 的汇(sink),而且远没有饱和.已吸收的 CO2的一半集中在占 10%的海洋上层.而海水顶层和底层的混合过程很…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庄河临时海洋倾倒区的海洋生态环境现状以及疏浚物倾倒对该海域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情况,本文结合2011~2013年间的监测资料,通过单因子标准指数法以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倾倒区海水水质进行了评价;采用单因子标准指数法和地质累积指数法,结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沉积物进行了分析;通过香农-韦佛指数方程,综合2012年和2013年的监测资料,对监测海域的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评价。同时选取倾倒活动影响范围外一点与倾倒区监测同步进行。采用不同方法得到的评价方法均表明,监测海域海水水质基本符合《海水水质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沉积物符合《沉积物质量标准》中的一类标准;海洋生物未受到倾倒物的明显污染。这说明,目前庄河倾倒区海洋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疏浚物倾倒未对监控海域生态环境造成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一些海湾、河口污染加重,近海赤潮发生越来越频繁,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海水养殖病害增多,甚至危害人类健康。为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必须提高对海洋环境监测的认识,增加投入,加强“热点”海域的监测,减少海洋灾害的损失;加强海洋生物监测,避免潜伏的海洋灾害发生。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在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越来越多。这些废弃物的绝大部分最终直接或间接地进入海洋。当这些废物和污水的排放量达到一定的限度,海洋便受到了污染。诸如海洋油污染、海洋重金属污染、海洋热污染、海洋放射性污染等等。受到污染的海域,会造成损害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人类的海洋生产活动、损害海水使用质量、造成优美环境的破坏等。  相似文献   

14.
应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的邀请,美国佛罗里达理工学院Iver W.Due-da11教授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四日至十八日来大连访问。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所长周家义副教授等热情接待了Duedell教授。 Duedell教授是美国海洋倾废专家,他对海洋倾废不同废弃物在海洋中的归宿和废弃物对海洋生物影响等方面进行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在美国有一定的声望。教授这次来我国访问,是根据中国国家海洋局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最近签署的中美海洋和渔  相似文献   

15.
浦宝康 《交通环保》1997,18(3):38-38
“海上”和“海洋”,顾名思义,前者是指海面上,后者是指海面上下。《辞海》上,与“海上”有关的词组有《海上巡逻》、《海上运输》、《海上护航》、《海上封锁》、《海上保险》等。蛇口有个“海上世界”,是一艘退役的客船,在其上装备了旅游设施而成为一个旅游点。《辞海》对“海洋”有专门解释:“由作为海洋主体的海水水体、溶解或悬浮于其中的物质、生活于其中的海洋生物、邻近海面上空的大气和围绕海洋周缘的海岸与海底等部件组成的统一体。”有关海洋的同组有:《海洋学》、《海洋污染》、《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调查…  相似文献   

16.
海洋酸化导致海水中碳酸钙(CaCO3)的饱和度下降,对海洋钙化生物影响较大。某些鱼类,如海水青鳉鱼(Oryzias melastigma)内耳中具有钙质的耳石,可能对海洋酸化敏感。海洋酸化对幼鱼耳石发育影响已有报道,但成鱼耳石的形态和化学组成是否受到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模拟未来100~300 a的近岸海域可能的酸化水平,研究其对海水青鳉鱼成鱼耳石形态及主要元素成分的影响。研究发现,在高浓度CO2(980 ppm、2900 ppm和4850 ppm)的酸化水体中养殖青鳉鱼成鱼45 d,青鳉鱼体长和体重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内耳中矢耳石、星耳石和微耳石的形状,包括耳石表面积和圆趋近率,没有受到酸化的影响。然而,随着水体中CO2浓度升高,矢耳石的重量则呈现下降的趋势,其中2900 ppm和4850 ppm高浓度组矢耳石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在2900 ppm酸化处理组中,左右耳石不对称性趋势明显。而且,酸化处理组中,实验鱼耳石中C元素相对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高浓度CO2酸化海水对青鳉鱼成鱼的耳石形态和成分的影响,可能干扰其听觉,并对捕食、防御敌害等听觉相关行为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海洋气溶胶中痕量元素的溶解度对于精确评估大气输送量及痕量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文献报道的气溶胶中痕量元素溶解度的变化范围很大,除气溶胶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在迁移过程中受大气过程的影响外,不同的采样和提取方法对结果引入的差异不容忽视。对于痕量元素含量较低的海洋气溶胶,这一问题更为突出,不仅影响各研究结果之间的可比性,也不利于数据的解读。为此,"痕量元素及其同位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GEOTRACES)国际海洋研究计划在2008年发起了国际气溶胶采样及分析方法的互校实验。根据互校实验结果展开综述,从海洋气溶胶的采样器、采样膜、淋溶和消解方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并给出海洋气溶胶采样和提取的最优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环境问题的焦点,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无论是全球变暖所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生物大批量的生病和死亡、海洋外来物种入侵、物种遗传多样性降低,还是自然灾害的日益频繁发生,都对世界渔业资源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此,人类迫切需要采取恰当的措施以拯救不堪负荷的世界渔业资源和应对不利的气候变化给海洋生物资源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正> 海洋与人类的关系甚为密切。地球上所有生命都起源太古时代那浩瀚的海洋。海洋生物是制造氧气的天然加工场。为人类和其它动物提供了大量的新鲜氧气。海洋是调节气候的空调器。白天海洋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吸收了大量的辐射热并蓄存起来,夜晚当地表气温降低后,它又释放出热量来补充大气温度,使地表气温不至  相似文献   

20.
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洋环境中微生物显示出最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其中存在着大量的各种病原微生物,不但能导致各种重要海洋生物患病,还可导致人类患病。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这些海洋病原微生物有可能会大量繁殖,对沿海地区公共卫生健康和海水养殖业造成巨大威胁。本文主要针对目前海洋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传统鉴定方法、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等各主要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海洋病原生物检测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