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共生理论为基础,探讨了海陆产业间协同共生关系,构建了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协同共生度评价模型,基于1995~2010年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沿海11省市海陆产业共生状态,预测了达到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的时间区间,并给出保持对称性互惠共生状态两种产业主参量的条件组合。结果表明,我国早期存在海洋产业寄生于陆域产业中的状态,之后长时间处于正向非对称互惠共生状态,沿海7省市在2011~2014年之间达到对称互惠共生状态。  相似文献   

2.
沿海重化工产业的发展给我国近岸海域环境带来巨大挑战。为了保证海洋健康、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沿海经济向绿色增长之路发展将是我国的必然选择。大量重化工产业在沿海地区聚集,沿海省市均已将石化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随着我国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规划陆续批准实施,沿海地区已经进入新一轮海洋开发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掀起了海洋开发、蓝色经济大发展的高潮。从各项规划看,大量重化工产业在沿海地区聚集,沿海省市均已将石化产业作为本地区的支柱产业。一方面可能导致重复建设、无序竞争,大规模的重复建设将带来产能过剩,加重  相似文献   

3.
为了定量研究沿海11个省市海洋集约利用与海洋环境水平以及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建立了海洋集约利用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差异角度对2001~2010年沿海11个省市海洋集约利用和海洋环境水平以及两者的协调发展水平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沿海11个省市海洋集约利用的发展良莠不齐,表现为沿海中部区域沿海北部区域沿海南部区域,海洋环境水平呈上升趋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从时间角度来看,沿海各省市的海洋集约利用与海洋环境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但是省市间的差距也在逐年增大;从空间角度来看,沿海各省市的空间格局变化显著并且整体向有序的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具有一定集聚特征,但集聚特征显著的区域较小。  相似文献   

4.
海洋保护区是指为保护珍稀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以国家(或相关政府)为主体划定、以法律形式加以保护和管理的海域。将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保护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海洋保护区的根本目的。山东是一个海洋大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也走在了我国沿海省市的前列,其发展对全国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对山东省海洋保护区的建设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期望能为我国沿海省市海洋保护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沿海省市海洋生态补偿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DEA-Malmquist指数模型、Tobit模型和标准差椭圆模型,对2006-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市的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开展测度和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6年中国总体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平均值为0.633,处于中等效率水平,随时间呈“下降-上升-稳定”的趋势;海洋生态技术进步依旧是海洋生态补偿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驱动力,但面临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海洋第三产业比重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值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城市化率、进出口总额占比和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对海洋生态补偿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海洋生态补偿效率的空间聚集性增强,区域不平衡性有所收敛,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海洋局在积极引导沿海各城市创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浙江省政府的协调下,宁波市响应国家海洋局号召开展生态示范区创建工作。然而,在海洋生态示范区创建过程中,环境是较为突出的问题,由此开展的海洋漂浮垃圾防治也成为海洋生态示范区创建中的重要建设内容。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基于对宁波市海洋漂浮垃圾污染现状与防治情况的调研,结合宁波沿海县市区创建海洋生态建设示范区的要求,分析了海洋漂浮垃圾治理面临的机遇和问题,并提出了治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皇甫川流域不同植物群落类型主要建群种的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及生态位动态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群落类型中优势种群的作用最大,其生态位宽度都较伴生种大;植物种群如具有较大的生态位宽度,则种间生态位重叠亦较高.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反映了由本氏针茅群落到本氏针茅+百里香群落,再到百里香群落的演替系列.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北京市潮白河流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21年5月和9月对潮白河17个样点的着生藻类进行调查。应用着生藻类种类数和细胞密度对群落结构进行分析,计算优势种的优势度指数(Y)、优势种更替率(R),运用生态位宽度(Bi)、生态位重叠指数(Oik)、总体相关性分析优势种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2次调查共鉴定着生藻类109种,隶属4门41属,着生藻类优势种(Y>0.2)共8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为0.140 6~0.420 9,优势种的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055 1~0.897 1,总体关联性测度结果均为显著正关联,优势种受季节更替的影响较大,优势种间对资源的利用共性较小,着生藻类群落结构趋于稳定,整体朝正向演替发展。研究表明,着生藻类作为一项生物指标对环境条件的变动能够进行较为敏感的响应,基于着生藻类优势种生态位特征,能够对着生藻类群落结构及其演替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沿海溢油事件频频发生,海洋溢油的损害评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溢油损害评估体系,海洋溢油事故所造成的生态损害往往被低估。本文着重介绍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常用模型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自然资源损害评估模型中的Type A模型、生境等价分析法以及针对中小型溢油的简易评估模型,分析了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溢油数据库不够完善、部分损失难以量化、参数输入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深海溢油的适用性不高等。最后提出我国应通过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评估方法,建立一套完善的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溢油生态损害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10.
福建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海洋省份,海洋资源丰富,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保护,取得了新成效,笔者在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福建海洋生态文明保护存在主要问题以及原因,提出海洋生态文明保护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1996~2014年的海洋产业结构和海域承载力的相关数据,基于VAR(vector autoregression)模型,综合运用ADF(augmented dickey fuller)检验、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研究其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综合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三大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与海域承载力间互为因果关系。通过分析三者的脉冲响应图可见,海洋产业结构对海域承载力存在正负向影响程度不同且存在明显差异。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分析两者之间影响波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营口市实施沿海经济带开发战略,在加快沿海强市建设步伐的同时,力推低碳经济建设,实施低碳生态产业发展战略,即建设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生态城市",打造绿色营口。  相似文献   

13.
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区域经济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江苏沿海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江苏沿海区域在经历了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指导,再引入增长极理论,制定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了江苏沿海盐城、连云港、南通三市的区位特点,选择三市作为江苏海洋经济发展的增长中心,确定各市的主导产业,最终达到缩小江苏沿海与苏南之间的经济差距,加快江苏海洋经济发展速度,增强江苏海洋经济势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本结合国内外污水海洋处置趋势分析,针对我国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特征.阐述捧海工程在保护近海环境方面的作用和意义.并就海洋自净能力、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和捧海工程的效益等同题进行讨论,提出完善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开展海洋生态效应和污水海洋处置规划研究以及开拓资金渠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2011年2月和4月,分别对海南澄迈湾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1种(含变种和变型),隶属于4门36属。运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分析澄迈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种间生态位重叠。结果表明:澄迈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宽度变化范围为0.23~0.86,生态位较宽的有斜纹藻,菱形海线藻和舟形藻,生态位宽度大于0.7,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研究得出同一种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在不同月份不同水层差异较大,各月份优势种的优势度与其生态位宽度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已成为我国沿海危害严重的恶性入侵植物,严重威胁海洋生态安全,特别是互花米草入侵对环渤海地区的生态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本文综述了环渤海地区互花米草引种历史和入侵情况,简析了互花米草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环渤海各沿海省市应形成联防联治机制,建立完善的“监测+预警”管理体系,制定互花米草分区防治措施,形成“最优治理决策支持系统+综合去除技术+去除后长效维持技术”三位一体的互花米草“长效治理”技术与管理体系,同时加快互花米草利用的研发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沿海省市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导致其海洋环境与海洋经济矛盾日益凸显。为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需充分掌握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情况,故应对该系统进行科学评价。以广东省为例,根据海洋经济特点及环境特征,建立起由2个准则层、4个方案层、25个指标组成的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体系。先利用聚类分析法对指标内部联系进行分析,再应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综合指数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表明,2006~2008年广东省海洋环境-经济系统总体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但2009年又出现了下降情况,2010年上升到良好协调水平。总体来说,十一五期间其协调发展度仍然有些不稳定,应制定较为系统且长远的对策来提升其海洋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18.
选取连云港沿海3个县(区)为评价单元,以邻近海域为评价对象,通过对岸线、海域开发强度、渔业资源综合承载指数、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海洋生态承载指数、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7项指标测算,开展海域空间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环境和海岛资源环境四项要素的基础评价研究,按照"基础评价-专项评价-过程评价"相结合的思路,采用"短板效应法"确定县(区)海域的超载和预警等级。结果表明,3个县(区)的综合承载类型均为"超载",预警等级均为"重警"。海水环境超载、部分岸线开发强度较高和个别无居民岛生态状况退化是影响连云港市邻近海域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的超载因子。最后,从现实状况和评价标准优化两方面对超载因子展开成因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大连市海岸带生态环境存在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大连近海岸资源,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用数据分析法描绘和介绍大连市目前的近岸海域生态保护情况的基础上,找出了影响近岸景观和生态平衡的污染因子,同时从法规和法律的健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近岸海域的环境保护规划、污染整治、政府的努力和支持等方面,论述了有关生态保护和生态复原方面的可操作的措施。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接地带,是沿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海洋在世界沿海国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津作为我国重要的海洋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生态经济,已成为天津实现建设海洋强市目标的战略途径。本文介绍了天津海洋经济发展的优势和趋势,分析了天津海洋经济走生态发展道路的机遇和基础,系统地提出了天津发展海洋生态经济的主要路径,为天津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